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只在风中睡觉的鸟(南翔作品评论集)/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关于著名作家南翔的各类批评论文、创作谈以及访谈,是对南翔文学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生存现场的人文地图”“精神的高地与沉重的反思”“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我的亲历,然后文学”“附录”等,从一个非常全面的角度展示了南翔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赵目珍,1981年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青年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外物》。曾获第九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一朗读者”2016年度最佳诗人奖,入围2015年“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代序:南翔中短篇小说阅读散记
第一辑 生存现场的人文地图
在现实和寓言之间
——南翔中短篇小说集《绿皮车》阅读札记
卑琐与苍凉
——南翔小说中的人生
忧郁的人生风景线
——论南翔的创作兼评长篇小说《无处归心》
生存现场的人文地图
——南翔小说阅读札记
流淌着人文气韵的写作
——读南翔小说集《绿皮车》
无处归心的异乡人
——评南翔中篇小说《洛杉矶的蓝花楹》
时代风云的文学书写
——评南翔的《前尘·民国遗事》
“灯关了,耳朵还一直亮着”
——读南翔《前尘·民国遗事》
手艺人:人类文化的厚重记忆
——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
秋日的忧伤与温婉的笔致
——评南翔的短篇小说《绿皮车》
第二辑 精神的高地与沉重的反思
“梦中才得见的生态”
——南翔抗疫小说《果蝠》论析
《南方的爱》:写出社会生活关键性、枢纽性的精神变化
慈悲与反思
——评南翔基于“纯生活”的几个中短篇
令人堪忧博士点
——南翔《大学轶事》读后
工匠精神
——谈南翔的非虚构写作
无处可还乡
——南翔《回乡》还乡模式与叙事策略
南翔创作的中国文学精神
试论南翔小说的思想内涵
南翔近期小说创作主题辨析
南翔中短篇小说的叙事与思想探析
第三辑 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平衡
自如中透出火候的力道
——南翔小说集《绿皮车》的底层书写
简论南翔的近期创作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南翔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审美品性
人心的隐微
——读南翔的《檀香插》
那只在风中睡觉的鸟
——略评南翔
谈小说中的语言生活
——评南翔《洛杉矶的蓝花楹》
丰富的隐喻与象征
——对南翔短篇小说《老桂家的鱼》的一种阐释
把文章 写在大地上
——南翔《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解读
颠覆与坚守
——评南翔小说《博士点》《博士后》
南翔的《南方的爱》
试论南翔的文学创作
第四辑 我的亲历,然后文学
寻找新城市文学的生发点
——小说集《绿皮车》自序
寻常一样窗前月
——《女人的葵花》自序
自然文学的另一面(创作谈)
更行更远还生(创作谈)
在历史与现实坐标中的“曹铁匠”
——小说《曹铁匠的小尖刀》创作谈
还有多少疑心能够释怀(创作谈)
明亮而又暖昧的紫
——小说《洛杉矶的蓝花楹》创作谈
子规声里雨如烟
——小说《果蝠》创作谈
文学创作的三个打通
——著名作家南翔访谈录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超越现实之上的想象世界
附录
南翔著述年表
南翔作品发表年表
代后记:南翔:历史、人文、生态构筑的知识分子写作
序言
南翔中短篇小说阅读
散记
贺绍俊
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文学研究中心筹划的
“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
中包括了《南翔作品评论
集》,这是一件令人欣喜
的事情。南翔是一位非常
值得研究的当代作家,他
同时又是一位十分低调的
作家,因此尽管他的创作
始终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但我们还缺少对南翔进行
系统、全面的研究。也许
《南翔作品评论集》的出
版为南翔研究的突破开了
一个好头。
南翔从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起开始写作。八十年
代被称为当代文学的新时
期,这是一个强调理想和
激情的年代,文学担当着
匡正社会的思想责任。这
一时代特征也典型地体现
在南翔的身上,因此他是
一位充满理想也具有社会
担当的作家,他的写作生
涯至今已有四十年了,这
四十年社会发生着巨大变
化,南翔的人生也经历了
种种变迁,但无论如何变
化,南翔身上的理想和社
会担当始终没有放弃,这
就构成了他在文学上的一
贯性。在南翔的人生经历
中,九十年代末由江西迁
到深圳应该是他的文学创
作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因
为深圳的思想文化氛围更
有助于他发展自己在思想
上的优势,从而形成自己
的鲜明特色。我记得《女
人的葵花》这本小说集就
是收录了他到深圳后写的
九篇中短篇小说,当时我
读到这本小说集后,还专
门写了一段话:“南翔的
小说很好看,也很耐读;
他可以在不同的时空里展
开想象。而最终又都凝聚
于思想性和文学性,这得
益于他的学院气质、民间
情怀和南方立场三者的完
美结合。”现在看来,我
这一段话还是抓住了南翔
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其
一我说他的小说很好看,
是因为南翔注重小说的故
事性,他很会讲故事,也
善于讲故事。但他并不满
足于讲故事,或者说讲故
事并不是他写小说的目的
。他的目的落在思想性和
文学性这两点上。他的小
说叙述其实就是在做一件
事情,努力去挖掘故事里
面包含的思想性。而且他
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是浅
陋的、公共化的思想,而
是有着一定学术积累的思
想。毫无疑问,他的这一
突出特点与他身处深圳有
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深圳
的开放和包容更加激活了
南翔的思想,另一方面他
成为深圳大学的一名教师
,浸润于校园丰厚的学术
氛围之中。从这个角度说
,南翔属于比较典型的学
者型作家。所谓学者型作
家.不仅在于其小说的思
想主题具有明显的学术基
础,而且还在于作家的小
说叙述会受到学术思维的
影响,并在小说写作中会
有较明确的理性意识和明
确的写作目标。在我看来
,南翔所设定的是一种社
会政治的目标.他关注社
会人生的命运沉浮,他的
小说往往在社会政治如何
影响和干预了人生命运和
人性变异的方面着力,以
文学形象表达他对社会问
题的见解。南翔在中短篇
小说创作上用力最多,中
短篇小说也最能体现南翔
的独创性。我一直跟踪着
阅读南翔的中短篇小说,
在这方面也有不少阅读体
会。
有意思的是,南翔四
十年来始终活跃在当代文
学前沿,一直保持着旺盛
的创作力,他的中短篇小
说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有
佳作引起人们的关注.但
我们又很难把南翔归入某
一个潮流和类型之中。且
以《女人的葵花》中的小
说为例,其中有两篇小说
《我的秘书生涯》和《辞
官记》都是写官场的,但
南翔并没有像一般的官场
小说或反腐小说那样热衷
于揭露官场的复杂性和险
恶性。《我的秘书生涯》
通过一个优秀秘书如何败
在了一个熟稔权力与人情
交易秘诀的女人的故事,
揭示了官场规则与潜规则
之间的微妙关系。而《辞
官记》的故事核心则是一
个博士竟被一段少年时期
饥饿的悲惨记忆阻碍了他
的仕途.这个看似荒诞的
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官本位
意识在当代社会是如何发
酵变异的。显然,无论是
在主题的确定上,还是在
叙述的诉求上,南翔的这
两篇写官场的小说都迥异
于我们从大量官场小说中
获取的共同性。事实上,
南翔对当代文学的现状和
趋势非常了解,他不是那
种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完全
书写自我的封闭型作家。
他也善于吸收新的讯息,
他的小说世界是开放性的
.比如他最近在总结自己
的创作经历时,曾把自己
的创作归纳为三个维度:
文革,历史、环保/生态
、底层/弱势。这三个维
度的确是南翔在创作中重
点关注的内容.其实这些
内容也是我们社会以及文
学界十分关注的内容,比
如底层、生态等,也曾经
一度成为创作的热点。这
也许说明一个问题,南翔
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意
识的作家,始终对社会热
点充满了敏锐的感知,也
必然会在他的小说中体现
出来。但他在文学创作中
又对同质化和流行化保持
警惕,因此即使选取了同
一类题材.他非常注意与
这类题材中所呈现的共同
倾向保持距离和差异。比
如底层基本上是南翔小说
的出发点,他在小说中多
半讲述的是底层小人物的
故事,但我注意到批评家
们在评述底层小说时几乎
很少提到南翔的这些写底
层小人物的小说,我想这
完全是因为南翔的小说并
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底层
小说的叙述套路,也没有
刻意强调底层的主题诉求
。生态问题逐渐
导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对南翔作品进行梳理总结的资料汇编与研究集。
南翔的“手艺人”系列以及生态写作正受到越来越多读者和批评者的关注,同时他的深圳写作也是当前社会热点。
南翔通过书写历史,打通了过去与现在,历史让城市能找到来时的路,一直走到当下的场域中,迸发出现实的力量,人文传递着知识分子理想的情怀,关注生态则是对生命的一种巨大的悲悯。
后记
南翔:历史、人文、
生态构筑的
知识分子写作
刘洪霞①
南翔对新城市文学做
了较为宽泛的界定,他认
为,“新城市文学的内涵
、外延以及诸学科的交叉
,理应是一个五彩缤纷、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开放系
统。”②因此,不同于其
他城市文学更关注底层、
欲望、小资、城乡对立等
等惯常的书写,历史、人
文、生态成为他寻找新城
市文学的生发点,这三重
维度构建了南翔的新城市
文学的城邦。张柠认为,
“三者之间无疑存在着内
在的关联性:‘历史’涉及
一座城市的精神肌理和整
体气质,进而在相当程度
上决定了城市的‘文化生
态’——这种‘文化生态’最
终与‘自然生态,共同建
构起了城市内在外在的双
重空间。而‘人文’则集中
体现于对生活在此空间内
的个体生命的关怀,以及
对一座城市‘历史’‘生态’的
总体反思。某种意义上说
,‘历史’‘人文’‘生态’三个
关键词如同三角形的三个
顶点,而南翔的小说,恰
恰坐落在那个与三点等距
的图形中心上。”南翔通
过书写历史,打通了过去
与现在,历史让城市能找
到来时的路,一直走到当
下的场域中,进发出现实
的力量,人文传递着知识
分子理想的情怀,关注生
态则是对生命的一种巨大
的悲悯。作为知识分子的
南翔把这三者构筑在一起
,成为铜墙铁壁的城邦,
捍卫着理想与美好。
一、在没有历史的城
市反思历史
90年代末,南翔来到
深圳——这座几乎没有历
史的城市。南翔在这座几
乎没有历史的城市里书写
着历史。或者确切地说,
他通过书写,把历史接续
到当下。让这座几乎没有
历史的城市感受到历史的
沉重与悲怆。又或者,它
仿佛是微光,照亮这座城
市的现在与未来。《老兵
》《伯父的遗愿》
(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
叶》《无法告别的父亲》
《抄家》等都是书写“文
革”历史的优秀篇章。我
们知道,“文革”结束后,
文坛上出现了“伤痕文学”
的潮流。南翔对“文革”的
书写已经完全不是八十年
代“伤痕文学”意义上的书
写。八十年代的伤痕文学
是在近距离的控诉“文革”
,始终没有逃离道德批判
的局限。然而,在二十一
世纪的今天,在一座物质
极大丰富的现代化的新城
市里为何要回望这段不堪
的历史?这里面当然有着
特殊的意义。南翔在今天
书写“文革”,“反省历史
,城市作家的城市背景,
责无旁贷且责任更大。因
为现代社会,城市角色从
来就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批
判者与建设者”,这就是
作家南翔的责任与担当。
南翔的“文革”小说写
得温和而坚定,没有直面
的血泪控诉,在不经意之
间叙说着一个个似乎与自
己无关的故事,我们在故
事中没有看到巨大的血淋
淋的伤口,但是我们的心
中又有隐隐的痛感、憋闷
甚至欣喜,各种复杂的情
感,仿佛一切又都在作家
的掌控之中,叙述得缓慢
,但是从容不迫。
《抄家》充满了黑色
幽默的反讽意味,不仅方
老师请自己的学生来抄家
.而且整个抄家的过程都
伴随着来抄家的学生徐春
燕弹奏的小提琴曲。以舒
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开
场,又以舒伯特的《军队
进行曲》结束,来时犹如
“云霄中锵然而下的一条
红色飘带”,去时也没有
意兴阑珊。其中还穿插了
俄罗斯的《黑眼睛》,莫
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协奏
曲》的第二乐章,《茉莉
花》。如果懂音乐的人会
知道,莫扎特的《第五小
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
是柔板.奏鸣曲式,一个
感情十分细腻的抒情乐章
。这与我们通常在影视文
学中看到的剑拔弩张的抄
家场景还真的是大相径庭
。优雅的小提琴曲与轰轰
烈烈的抄家构成了强烈的
对比,这应该是文学史上
最具有艺术表现手法的关
于抄家的描写。难道这是
一群还没有懂事的孩子"
--57在他们眼里,抄方
老师的家与一次学校集体
春游似乎没有更大的区别
吗?这仿佛是集体的狂欢
,同学们的嘉年华。在浩
大的时代里,他们也终将
躲不过个体的盲从、无知
与失控。当他们傲然地展
示抄家的累累硕果之时,
他们的方老师却永远地失
踪了.再也寻他不着。他
们是否知道,他们的这种
行径是对方老师尊严最严
酷的践踏,他们是否知道
,在大时代的裹挟之下,
一群孩子也被迫参与了这
次荒谬的集体狂欢。多少
年后,这群已经长大的孩
子,内心是何种感受,不
得而知。南翔看似在轻松
的语调中剖析着“十年浩
劫”的一个病理标本,同
时要隐忍多大的愤怒与创
痛。南翔只有在小说之外
,才能够直抒胸臆,“抄
家是一个人的清白遭受怀
疑之后叠加的一种羞辱,
邻居的围观、同事的冷眼
以及同学的惊诧,不可能
不带来沉重的心灵打击”
。“抄家作为‘文革’时期一
个重要符号,值得深入调
查、归集与研究。”①南
翔是“文革”的亲历者,“
文革”中对人的尊严的蔑
视以及对生命个体的伤害
,他所经历的创痛应该始
终没有释怀,于是反映在
他的作品中,完成他对历
史与人性的深度思考。
……
南翔对生态文明的知
识分子关怀是放眼整个世
界的,不仅仅对中国生态
文明的建构奋力发声,更
是对世界的每一个角
精彩页
在现实和寓言之间
——南翔中短篇小说集《绿皮车》阅读札记
张清华
小说自然要贴近现实,这也算是近些年文学的基本命题了。常见的说法诸如“有现实感”“常识性”“经验”“接地气”等等,有批评家还发明了“物感”“物质外壳”等等说法,强调小说的写实属性、现实逻辑。这自然没错,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小说与现实之间并不是单向且有终结性质的“回到”的关系——换言之,小说不是回到了现实就万事大吉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这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为一个“进步论”的逻辑。事实是,历史上小说多数时候并不是“写实”的结果,相反倒多是“寓言”的产物。如果一个小说家不能将其写真式的故事上升到寓言的高度,那么这种写作的意义便显得可疑。不只是对于现代派而言,即便是中国古代俗到家的世情小说,类似“三言二拍”,也是把小说当作了“警世”“喻世”“醒世”的“通言”“明言”“恒言”。可见小说不是“对现实的记录”,而应该是“对现实的发现”,或是“对于人生的启示”。这个发现不只是描摹,而是一个充满了思考和发酵的过程,应该同时是对于现实的提炼与抽象,以及精妙的处理。所以好的小说家必须具有超越现实和总结现实的抽象能力,必须写出人的内心、灵魂、人性与命运,能够从现实走向更深层的世界,写出能够更具有认知与理解深度的真实。
这不免有“缅怀先锋写作”的意思,回头看,甚至会有些许“今不如昔”的感慨。存续十余年的先锋写作自然也有诸多不足,比如形式主义、不接地气等等,但这些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充满探求的精神,充满了精神和艺术的难度。想当初,那些叛逆者不过才刚刚二十几岁或三十来岁,但他们的叛逆精神却不是像如今的年轻人,热衷于以市场或撒娇为诉求的商业化、技术化与世俗化的写作,也不是犬儒的媚俗式的抄录现实,而是同样以青春和力比多为支撑,写下了那个时代最具有艺术难度与精神高度的作品。同样是叛逆,但两相对比,孰高孰低,却可以一目了然。
这些话自然一说就多,不如不说。文学的潮流无可阻挡,不是个人好恶所能驱遣和改变,刻舟求剑式的缅怀过去自然没意思。但不管怎么变,好的小说家要有“从现实通向哲学”的能力,却是不能改变的基本特质。无论是艾布拉姆斯所说的“烛照”,还是昆德拉所说的“发现”,其实都不是指一望无余的具象世界,而是指对世界全部秘密的发现。但这个“秘密”不是刮去表面的一层浮土就会自动显现,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再创造,一个通过哲学的烛照与精神发现去照亮世界的过程。
南翔的小说让人有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原因是,他或许与眼下写作的流俗拉开了一点距离。因为我从其《绿皮车》中所得到的印象,不只是对现实的记录,而是充满了启示性和时代寓言的意味。表面看,他的素材或领域也不离眼下文学的大环境,也在写底层,写环保,写历史,但他对于历史的书写却不只是叙述故事,也不只是用惨痛或者血腥来震撼我们的神经,而是用了人性寓言的方式,用了哲学探求的方式,揭示了历史深处的人性逻辑,这是令人欣喜的。而且在我看,这部小说集中最具价值的作品或许不是大家都报以赞美的《老桂家的鱼》《绿皮车》诸篇,这些小说写得好,笔法细腻,有强烈的现实感,但或许与其他人的写法并无太大的距离。而另一类写历史尤其是“文革”的作品,却因为更具有处理的深度而显得与众不同,因而也更值得重视。
以《抄家》为例,我以为这篇作品可看作是一个极具哲学意味与人性深度的寓言。因为他对于历史的介入,已不是单纯讲述通常可以想象的暴力本身,而是深入到主体的内心与灵魂之中。我甚至认为,它称得上是一个绝佳的电影剧本,可以由顶级的大师来导演,可以拍出与《朗读者》《辛德勒的名单》一类电影相媲美的杰作。一边是无知无畏、无法无天的抄家的红卫兵,一边是学富五车但又沦为专政对象的老师方家驹,方老师精通音乐、艺术,兼有历史、人文、文学和军事方面的知识,但此刻却只有被强制剥夺一切的命运。而身边的这些学生,只懂得粗暴践踏他人尊严以及空喊“革命口号”的一群暴民,却在随意地侵害着他人的家庭和私有财产。两相对比,一个让人灵魂战栗的场景被勾勒得惟妙惟肖。
小说的绝妙之处在于,这一切是用了戏剧性的对比手法展开的,一边是无知的学生在违背法律底线与基本人伦在抄老师的家,一边则是卑微而虔诚的老师在耐心地给学生讲述无所不在的知识;一边是无知的黑暗与极限,一边则是智慧的集合与化身。但一切价值在这里都被无以复加地毁弃和颠倒。这情景完全可以构成一幅人与兽的对照图。当然,对于这一切,作家不是用了概念去堆砌,而是用了大量的知识与艺术的符号或者信息,将它们极有意思地“嵌入”到荒蛮的历史之中,嵌入到与“无知无畏”的“革命者”对照与对立的情景之中,借以构成一面人性乃至文明的镜子。
作为小说中的一个衔接两端的人物,被昵称“燕子”的徐春燕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她会拉小提琴,又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