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秉承“传承中华文脉,守护精神家园”的信念,基于对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与教育生境的分析,在教育场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田野调查法、空间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众的不同生活空间:家庭、村寨、学校、社会展开逐层研究,力图通过家庭教育、村寨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五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彰显传统村落文化联动协同效能,促进其发展与创新。 本书适合传统村落与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科研工作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社会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蔡萍,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研究。近7年来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著作3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第一节 传统村落的分布与特征 一、中国传统村落的分布 二、黔东南传统村落的分布与显性 第二节 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概述 一、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的组成 二、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的特征 三、黔东南传统村落文化的功能 第二章 传统村落文化教育生境 第一节 人居自然环境 一、黔东南人口发展 二、黔东南自然环境 第二节 村落社会环境 ―、黝东南政治环境 二、黔东南经济环境 第三章 传统村落选址文化 第一节 古村选址方式 一、根据自然启示选址 二、根据现实需要选址 第二节 黔东南古村聚落模式 一、山间高地型 二、半山隘口型 三、山麓河畔型 四、平坝河谷型 第四章 单元民居文化空间:家庭自然教育 第一节 民居主体结构与文化传承 一、堂屋:多元礼仪的教育传承空间 二、火塘间:向火而生的教育传承空间 第二节 传统技艺与家庭教育传承 一、生计发展的活水之源:传统技艺 二、传统技艺的传承之源:家庭教育 第五章 村落公共文化空间:村寨族群教育 第一节 水空间 一、生命与文明之源:水 二、水空间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 三、乡井与故土情结 第二节 聚会空间 一、苗乡侗寨的聚会空间 二、祠堂与家族的发展 三、家族崇宗祭祖活动 四、聚会空间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 第三节 交通空间 一、传统村落中的交通空间 二、乡民的原生态敬桥教育 三、由封闭转向开放的乡土教育 第六章 各级学校教育空间:薪火相传 第一节 学前教育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 一、黔东南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优秀传统村落文化进幼儿园的个案考察:丹寨县第二幼儿园 第二节 小学教育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 一、黔东南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优秀传统村落文化进小学的个案考察:黎平县平架小学 第三节 中等教育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 一、黔东南中等教育的发展 二、优秀传统村落文化进中学的个案考察:施秉县民族中学 三、优秀传统村落文化进中职的个案考察: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 第四节 高等教育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 一、黔东南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传工匠精神,育民族青年 三、凯里学院:振兴民族高等教育,服务贵州乡村振兴 第七章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教育策略:宏观与微观 第一节 宏观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教育策略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坚持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节 微观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教育策略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注重村落文化传承者的培养 二、以村寨教育为根源,塑造村落文化传承体的品牌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提高村落文化传播者的水平 四、以社会教育为延伸,优化村落文化传承外部环境 五、以智慧教育为辅助,扩大传统村落文化的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黔东南州中国传统村落一览 附录二 黔东南州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基本信息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