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生态经济功能协同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评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规范、通用并不断创新的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方法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进行了持续观测和保护研究,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多样性数据库,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对日益频发的“人兽冲突”事件进行解析与有效防范示范;以黄河源园区为案例评估了草地承载力并构建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经济功能的协同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先行先试成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示范引领,对其他试点建设的国家公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适合从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适合生态学、林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学科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作为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同作,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及进化生态学研究,将种群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应用到高原草食动物研究中,解析青藏高原特有草食动物的种群历史、濒危过程及濒危机制,提出保护和管理对策。 在青藏高原动物资源科学考察与监测、濒危动物保护技术、栖息地评价与恢复技术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推动了青藏高原动物保护生物学发展。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在Cell research,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Molecular Ec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40多篇(SCI收录期刊论文80多篇)。兼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青海省动物学会理事长等职。 目录 丛书序 丛书前言 本书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二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历程和成效 第三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概况 第二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 第一节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第二节 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 第三节 三级法评估框架 第四节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框架 第五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 第三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评估 第一节 生态功能评估方法 第二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格局 第三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空间格局 第四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变化态势 第五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变化驱动因素解析 第六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提升对策 第四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评估 第四节 基于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生态补偿探讨 第五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动物多样性特征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多样性特征 第三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特征 第四节 三江源国家公园鸟类多样性特征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长江源园区动物多样性特征 第一节 长江源园区概况 第二节 调查方法 第三节 长江源园区物种多样性特征 第四节 长江源园区常见物种的分布现状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澜沧江源园区动物多样性特征 第一节 澜沧江源园区概况 第二节 调查方法 第三节 澜沧江源园区物种多样性特征 第四节 常见物种的分布现状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黄河源园区动物多样性特征 第一节 黄河源园区概况 第二节 调查方法 第三节 黄河源园区物种多样性特征 第四节 黄河源园区常见物种的分布现状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 第一节 栖息地评估的背景、意义与进展 第二节 雪豹和岩羊生境适宜性分析 第三节 藏原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第四节 重点保护鸟类生境适宜性分析 第十章 三江源国家公园人兽冲突 第一节 人兽冲突研究现状 第二节 人兽冲突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人兽冲突特征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 第四节 人兽冲突驱动因素研究 第五节 人兽冲突风险区识别 第六节 人熊冲突缓解措施实施成效及其潜在缓解策略 第十一章 黄河源园区玛多县草地承载力评估 第一节 玛多县草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 大型野生食草动物适宜栖息地面积估算 第三节 玛多县草地承载力现状评估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