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程相知(常熟文化旅游随想录)/梦江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勇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郭勇的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分五辑,第一辑《如梦》,抒发作者对常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感慨;第二辑《流转》,主要描写常熟的四季变换和时光流转;第三辑《神游》,主要写在常熟的旅游随想;第四辑《仰俯》,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常熟的人、物、文化的推崇;第五辑《遥思》,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书中饱含着作者对常熟这方水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对推动常熟的文旅宣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郭勇,男,笔名阁云。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科普师、巾级编辑。长期在常熟市党政机关、新闻单位和乡镇党委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数百篇。著有《辉煌的生命树》《福地走笔》《同在精彩岁月》等。 目录 序 第一辑 如梦 出发的感召 给心灵放假 去哪儿的纠结 精致江南的儒雅生活 愿景里的时光 再忆江南 学会逛街 “江南织造”的蝶变之路 融合文商旅再现繁华图 创意节庆的初心 节庆滋养新民俗 拥梦入怀的微旅行 山湖同城的境界 城市群落的荣光 高铁来临和非遗活化 含云文化 美丽家园新理念 休闲遥指农家乐 书家心语 书家途说 活起来的吴文化 地名的含金量 乡愁文化薪火相传 文脉传承中崛起江南名城 让自然山水和历史遗存互映生辉 第二辑 流转 呼朋唤友看四季 寻找年味 旅行者的春天 最是一年春好处 春起三月的悠然 一枚精准的晴雨表 云想衣裳花想容 花事如梦出灵感 牡丹情缘 花朝盛会不负春光 爱旅游爱生活 幸福就是毛毛雨 端午的怀念 消夏,旅途中的凉亭 夏日乘凉记忆之美 毕业季去旅游 金秋元素 秋天里的深呼吸 金秋,享受湿地之旅 旅游风格与幸福指数 冬季旅游的丰富表情 记住电影 阅读的经历 报亭的价值 相知你我行途伴随 第三辑 神游 在城市的风景中流动 微变化,印证旅游有温度 旅行中的天籁之音 振兴乡村的旅游脉动 关于工业旅游的若干思考 让旅游回归本原 留驻美好生活新空间 在山水之间动起来 在行程中感知红色经典 刷屏之诱惑 《三体》启示录 翻山涉水二手车 停车困局 在行走中领悟时尚 在旅行中遇见科学的风景 卡林加奖的现实意义 游古城了没 把玩当回事 仁者乐山的大视野 城市形态多面观 导游的亲和力 有卡在手福地畅游 点燃夜色 文体旅消费的嘉年华 天下常熟星灿烂 第四辑 仰俯 旅行者的驿站 诗意乡村,并不是传说 让文创的花样多起来 旅游的元素 常有“虞”见熟能生“俏” 守正创新有融乃强 融合共生的精彩之处 文体旅之高质量 国潮彰显与文创复兴 千村美居邀你打卡 让工业遗存光彩重生 玩体育享旅游 仰慕鲜活 坚守淡定 成就偶像 精彩概念的人文传播 巧思之巧 疑问再疑 放纵表情 让公共体育设施华丽转身 相信品牌的力量 永恒的主题 认识邻居 职场理念的文化范 感动常在的现实意义 第五辑 遥思 做旅游,原来不是旅游 心中的圣贤 羽化而出的精灵 时尚的旅游不是感冒 文创产品如何与众不同 科普的担当意识 科普场馆如何变身文旅景点 不可复制 花开疫散 后浪进行曲 品三国话文创 数字化转型的新风口 诺奖得主对话之感言 江南文化的精气神 养老的理念如何前瞻 检点习惯 大众旅游与均衡教育 乡音不改情怀永在 生活品质的N种解读 用旅游的色彩点燃眼神 一城山水与“四色”旅游 关于愿景的精彩想象 让美好愿景如期变现 走起的江南名城 怀念与向往 后记 序言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旅 游已成为高频出现的热词。 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社会现 代化发展的水平,从中也可 看到国家、民族或区域的文 明程度。作为个体的行者, 人们对旅游有着种种的向往 、体验和认知。就我的经验 而言,理想中的旅游是一种 物质性与精神性兼具的双重 生活。行路与心路相伴,眼 福、口福之外,可得一处对 话交流、倾听私语的山川江 湖甚或草木虫鱼,心灵的世 界得以随物赋形、自由飞翔 ,乐享物我两忘的诗意栖居 。这是我心向往之的行旅境 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 看。”也见过了国内外的一 些好山好水好地方,屐痕处 处,那里确实有不少悦目赏 心、已经融入自己精神世界 的胜地。但是别处风景再好 ,也只是他乡,我们不过是 过客而已。真正能一生相依 相伴的地方,我想可能还是 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这 不只是肉身的出生之地,更 是灵魂本真意义上的精神原 乡。我在心底一直感恩先祖 不知在哪一朝代将后代安置 到常熟,感激含辛茹苦的父 母在此把我养育长大。常熟 这个看起来很朴实的名字, 验证了江南福地洵非虚言。 农耕时代,“常熟”是民生之 大本,更何况这里还有天赐 的流溢着诗情画意的秀山丽 水以及历代贤人雅士耕耘生 成的一方文化沃土,可以润 泽、滋养我们的心灵。年少 时期,我站在村边北望尚湖 与虞山,湖光山色,令人心 旷神怡。大暑天气,乘船纳 凉湖中,清风明月拥我入怀 ,一梦天晓,惬意难忘。在 后来的时光里,我得闲便喜 欢行走在穿湖大堤上,阅山 聆湖,仿佛行走在抒情的美 篇之中。我曾接待过去国多 年来学校讲学的刘再复先生 ,第一次到常熟的他,大赞 常熟是一个未被发现的美丽 的地方。我心欣然。 但人就是这样,忙忙碌 碌之中,宁可“踏破铁鞋”远 走他乡异域作旅游状,却常 常忘了“得来全不费工夫”的 身边的风景、家乡的精彩。 这样的情状可谓相当普遍。 郭勇先生的新著《行程相知 ——常熟文化旅游随想录》 ,大可以帮助我们纠偏这种 对家乡之美的熟视无睹,让 我们在重新打量大美常熟的 “行程”中,召唤起对江南福 地常熟的初心和曾经的激情 。 这部新作内容的大要已 由题名标明,其主题词是“ 常熟”与“旅游”。但郭勇的 书写不是说明书体的旅游小 册子,书中没有具体景点的 推介,也没有文创产品的直 接广告。这是一部基于“常 熟文化旅游”的随想录。“随 ”有赖于经验的丰富和内心 的开阔以及由此生成的思想 能力;“想”有具体的对象物 ,有感而发,及物而不虚空 。这样才可以达成真正的“ 随想”。我想这些大概就是 随笔写作的核心要义。郭勇 的“随想录”共分五辑,每辑 各有二十五篇,所写中心和 落点是常熟,向读者分享作 者的旅游体验、文旅理念与 心得思考。在作者的笔下, 关于常熟文旅的林林总总, 大端与细节同在,但又不局 限于常熟一地。作者的视野 是广角的,举凡中国与世界 有所关联的材料多有采入, 给人以琳琅满目之感。作品 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信息量 和相当的专业性。郭勇并不 是以旅游为业的,但读他的 这部新作,我们可以感受到 他似乎已经人乎其内,对文 旅很是熟稔,心有所得。 当然,我更感兴趣的是 郭勇新作中有关常熟物景与 文化的叙写文字。这些文字 中有的篇章可当作美文来赏 读,有诗情画意充盈其问, 显示着作者的文学修养。《 精致江南的儒雅生活》是其 中写得有滋有味的一篇。“ 浅深绿水琴中听,远近青山 画里看。”常熟遇合了儒雅 的江南,正是在这里,我们 遇见美丽中国的典范。作者 通过“常熟的精致,是工笔 画的存在”“常熟的精致,有 通古今的布局”“常熟的精致 ,为食烟火的世俗”这三个 义项,展开对常熟山水与人 文的特质的刻画。其中有工 笔,也有写意,这里有着作 者用心的体验和美的发现。 语言之美与对象之美,美美 与共,将常熟作为江南文化 形象代表的内质与气韵表现 得淋漓尽致。只有心怀深情 者,笔下才会有大美。郭勇 是一位江南文化的深情歌者 。 我记得马克思曾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 界完成的本质的统一,是自 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实 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 现了的人道主义。这是对生 态文明最为简明的阐释,而 常熟的山、湖、城的共融相 生,是对人类生态文明愿景 的现实标注。从这个意义上 说,《行程相知——常熟文 化旅游随想录》是常熟生态 文明建设成就的一种实录, 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的生动解读。 我与郭勇先生相识于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先后在 常熟市总工会、市委办公室 和研究室、常熟日报社、乡 镇党委、市委宣传部、市科 协等处担任过领导工作。工 作之余,始终不忘文学初心 ,勤勉于写作,多有实绩。 老友出新作,我得先读之便 ,写下读后随想。致敬郭勇 ! 丁晓原 2021年12月于常熟山南 水北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 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评委 导语 这部作品内容的大要已由题名标明,其主题词是“常熟”与“旅游”。但郭勇的书写不是说明书体的旅游小册子,书中没有具体景点的推介,也没有文创产品的直接广告。这是一部基于“常熟文化旅游”的随想录。作品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信息量和相当的专业性。 后记 大约是在八岁那年,我 独自一人从上海坐公交车前 往常熟,母亲送车,父亲接 站。依稀记得那是初夏的早 晨,风和日丽,天地清朗。 由于年代久远,已然记不得 沿途看到了什么风景,却知 道在中途的太仓停车时,从 车窗买了两枚茶叶蛋。这种 把有了裂痕的鸡蛋放在汤汁 中浸润熬煮的烹饪方式,使 鸡蛋的鲜味和茶叶的清香糅 合在一起,弥漫了我的童年 。而到达常熟之后,父亲手 里的莲蓬和车站外池塘中的 映日荷花,让人仿佛来到了 另外一个世界。后来,当父 母让我在上海与常熟之问做 一个选择,我毫不犹疑地选 择了后者。因为在上海,我 每次要花费两小时才能到达 学校,风吹雨打中艰难前行 ;在常熟,学校就在我家的 河对岸,离古老文庙不远的 地方。 想不到少不更事的轻率 表态,让自己与这个叫常熟 的地方一生相连。因为老家 在淮安,父母随大军渡江, 我又出生在上海,成长在常 熟,这让我每次填写各种表 格都要颇费思索。更重要的 是在当今人潮簇拥走向一线 城市的新风口,在一些人眼 中,把人生安顿在县级城市 ,或许已经犯下了致命的失 误,美好前景、大好前程的 无限可能,被压缩到很小的 空问,也许,沉浮在此一举 。 幸好这里是常熟,很早 时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数年前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还有锦绣辉煌、实至名归 的一系列荣誉。更精彩的, 是这里地处江南,无论是地 域称谓还是文化符号,都流 淌着兼收并蓄的千年文脉, 代表着世俗生活的富庶和多 彩。七溪流水,青山人城; 山水一体,民居相依;宽严 得体,疏密有致;不疾不徐 ,淡泊从容。“山色有无斜 照里,人家低湿水烟中”, 这不仅是城市形态和建筑格 局的描述,也是品质生活和 日常起居的韵律。“陌上花 开,可缓缓归矣”,俨然是 守着地造天设的自然形胜, 过上了精致江南的儒雅生活 。 常熟的文化旅游,有历 久弥新的岁月积淀,经过了 多元业态的创新实践,从平 庸沉寂中一夜惊醒,与传统 的守望挥手道别,从自我推 介的陈情表白到全域旅游的 打卡胜地,经典的江南精彩 亮相。用文化禀赋串起满地 珠玑,用福地品牌树立生态 旗帜,用现代京剧呼唤血性 归来,用创意节庆舒缓游客 身心。今天的沙家浜,不仅 是天下常熟的代名词,也是 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作为曾 经用十多天时间强行学会常 熟话的我为目睹了这一历史 性进程而感到振奋与自豪, 感受到“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的巨大变 化。 在变化面前舒缓心情, 终于违背了自己退休时做出 的“放慢节奏,放松心情, 放弃杂念”的“三放”承诺, 开始了以文化旅游为主要题 材的写作。虽则时光日满, 案牍劳形,但因为始终行进 在山重水复的路途,也就能 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惊喜。在 全民旅游成为中国人生活方 式的今天,为时代的潮流所 裹挟,从笔书稿纸到手敲键 盘,我也如同开始了时长日 久的“跟团”旅游,在熟悉的 景点和陌生城市间转悠,在 名山大川和历史街巷中打探 ,充满了好奇和不安,但更 多的,是那一种迎面而来、 闻风而去自我感动的欢呼和 发现。 如实道来,常熟的山水 城郭并不奇异过人、名满天 下,但是在山水之间的文化 如阳光雨露充满天地。《周 易》有言:“观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说出了文化和 旅游天生的渊源。而无论是 看常熟还是走天下,旅游的 行程中总是隐约听到文人学 者纵情放达的足音。如王安 石所说:“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往往 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在也。”从童稚声的“鹅、鹅 、鹅,曲项向天歌”开始, 观摩自然、亲山近水的因子 已经活跃;“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让从古至今的旅游 充满了温度。陈子昂登上幽 州台,才有了“念天地之悠 悠”的感慨;王勃来到滕王 阁,才悟出“秋水共长天一 色”的景致;李白漂过三峡 ,才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 欢呼;欧阳修亲临醉翁亭, 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范 仲淹攀登岳阳楼,“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博大胸襟方才得以抒怀 ;等等。此类事例,贯穿于 文化旅游由来已久的历史进 程中。从以往的历代名人咏 常熟,到如今的“网红”达人 刷抖音,旅游与文化,总是 形影相随,携手共进,周而 复始,交相渗透,让自然山 水与人文山水互为观照,让 眼底江南与梦里江南应答唱 和。 从二十五岁起在《人民 日报》发表文章,杂文随笔 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长 路相伴,始终是我甘于写作 的文体,这或许是由于随笔 可以随心、随手、随时、随 意,更加契合由此及彼的思 考、旁征博引的推论、有感 而发的表达,也舍弃了许多 迂回委婉和含糊其词。虽然 早已加入了作家协会,也创 作了不少诗歌散文,但杂文 随笔却时刻提醒我以作者自 居,凭观点立足,树信念旗 帜,走康庄大道。遗憾之处 ,就是杂文随笔一直在文学 和文化的边界游离,不过, 总算随笔仍属于散文分支, 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 自由而不失严谨,保持了恒 久的生命力,这有如王国维 所言:“ 精彩页 刚为匆匆那年翻篇,转身就和新来的年份撞个满怀。有跨年的礼花和“微友”的祝福,点亮了整个人生之旅。面对新的单元,无论作为旅行家还是游历者,老常熟还是新市民,心绪的淡定渐行渐远,久酿的期盼开始发酵:守望着经年的灵秀家园,浸润于弥新的山水画卷,性本爱丘山,四顾看不够,游常熟和走天下,都将凝聚成一种简单的共识——向着地平线,我们出发。 带着情调出发,走进江南。在细雨之中,在微风之前,我们心情湿润,一路前行。绿色打底,蓝色衬景,有人高歌;墨色置远,烟色贴前,有人低吟。于远足中增长见识,在出行中延伸视线。要领略巍峨的山色,行程蛮拼的;要亲近浩渺的水波,感悟你懂的。但因为有了情调,看什么都养心养眼,玩什么都有章有法,不管有没有到达顶点,是否时不时占据“C位”,旅游都能改善生活,滋养品质,健全人格。 带着感动出发,走进山水。山水本来静止,互动才有回响;风景本来沉默,遇合才会精彩。从“跟风旅游”起步,经历“到此一游”,我们渴望受到陶冶,期待享受陶醉。心怀感动才能心旷神怡,胸有坐标才能风雨兼程。可在书吧里埋头神游,可在网络中号令江湖,也可尽情感受山水的魅力。有谢灵运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游人的心中产生了升华的欢愉和积淀的庄严感。有时玩得轻松狂放,有时也要沉静积淀。旅游,无论热闹还是冷清,都考验着你对生活的挚爱和忠贞,平日里的场景也许落满灰尘,征途上的空气却是清新怡人,出发的感召竟然那么迷人。 就在这趟出发的队伍中,飘扬起《常熟旅游》的旗帜。从它诞生以来,这一本纸质的读物,经历多年打磨,已经成为业界平台、公众读物、游客窗口。和景区指路牌、游客口袋书一样吸引目光,和手机二维码、电子显示屏一样方便快捷。面对增强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格局,《常熟旅游》,如同踌躇满志的攀登者、整理装备的背包客,将始终围绕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旅游产品的打包推广、旅游人物的彰显弘扬和旅游效益的协同双赢,做成精神需求的美术橱窗、文化价值的山水画卷、了解常熟的精美名片。 自然,我们选择了出发,便再也不会停下,脚步虽未迈开,思绪却早已启程。眼帘中的竞相追求,舌尖上的诗意回味,都让我们将探索的初心、奋进的情怀充分表达。也许,很多地方一生难以涉足;或许,很多地方此生只可仰望。但我们清脆嘹亮的歌声和欢快活泼的谈笑声始终在道路上传播。万山之宗、万水之源,有我们共同的所爱。出发的感召,已经开始放飞心灵,当然要展开腾空的翅膀。约会也好,party也罢,走起!让旅途变得轻松,让人生由此充实,这正是感召的魅力和力量。 每一年迎候春节,众多游人都要以真挚的渴望、热切的等待,想象着狂欢一次,“夜嗨”一回,找到自己的感觉。要么是狂扫年货,品尝故乡与家的味道;要么是走亲访友,说说老底子的人情往事;再有就是走集市、看民俗,享受那种古今混搭的仪式感和幸福感,在新春的起始讨个彩头。再看那大街小巷的对联和“福”字,映红了半边天,人们都祈愿着开门红,都想着在新的一年中,争取做个最好的自己。 就在这春节的假期里,本来是欢天喜地迎春来,却因为太满的日程、太多的应酬,弄得劳累不堪。不知道是计划过于周密,还是亲友过于热情,整个假期眨眼过去,而玩兴正浓还不想放弃。酒是喝了,想想还算尽兴;牌是打了,并未计较输赢。伸腰打一个哈欠,想起了数年前曾经疯传的短信:饭吃够了吧?钱花光了吧?人玩累了吧?老实上班吧!不由得一丝遗憾飘上心头:这个春节,或许还能有更好的安排,假期可以有精彩的去处,让节奏放松,给心灵放假,休闲旅游,为人生的行程减速,还原假日的本来意义,使喊不应的岁月听你安排,让过完春节的我们焕然一新。 新旅游时代的行程中,可以遇见山水,可以遇见朋友,可以遇见爱情,也可以不想遇见什么,和往日的满负荷工作来一次封闭性的割断。这让人想起盛传于世的罗马假日——全城离去,集体休闲。这是一种出尘脱俗的气象,每一树繁花绿叶,每一处古砖旧窗,都隐隐有了风度。发自内心的冲动应当是把假日的日程精简许多,迫不及待地走在路上,在这个叫作春节的时光里,进行旅行。 给心灵放假,有很多的方法,最简便易行的就是甘于淡泊,乐于寂寞,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吸氧,温暖过冬。想一想那些人城山水,傍屋田园,林木魂色,湖水玲珑,满满都是细节,处处都是春意。玩转虞山、尚湖七天乐,有烧头香、观水鸟、摸福石、登城墙等诸多选项,而在沙家浜景区,湿地气象飘在水面,映在空中,烟波点染,满地都是能够用脚步翻阅的诗篇。此时此刻,放了假的心灵就是生活在自然中的倒影,就是江南女子手腕上的香串,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清泉,就是古城区的花窗游廊和曾赵园的亭榭池塘,一步一景的闲情岁月,就这样悄然来临。 这个春节,如果本想热闹,结果却很悠然,那是因为别具风情的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