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世罕王传王杲罕王传/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富育光讲述,王洪刚、王慧新整理。传说以建州女真人的名族英雄王杲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明朝中叶至清初女真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
传说深得民众的喜欢和颂扬,津津乐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作者简介
富育光,满族,1933年5月生,黑龙江省瑷珲县人,1958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分院文学研究所,投身于民间口碑文学挖掘、搜集与研究工作。1984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搜集整理的满族传说故事选《七彩神火》。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最早的一部满族传说故事选,受到国内外好评。1986年2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其与他人合作整理的《康熙的传说》。1989年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其与他人合作整理的满族传说《风流罕王秘传》。
富育光曾任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副理事长,现为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学研究中心顾问、长春师范大学萨满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曾承担和主持国家“八五”“九五”萨满教研究课题,参与国家“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研究》;独立或合作出版、发表萨满文化研究专著及论文集六部、民族文化研究编著二十余部、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满族著名传统说部——《两世罕王传·王杲罕王传》传承概述
第一章 龟灵天交孕神童
第二章 阿突罕梦魂拜师
第三章 裕王宸妃赴辽东
第四章 哈达部叔侄失和
第五章 明妃东巡侠倡宫
第六章 虎啸林群雄献艺
第七章 砍柴奴勇救万罕
第八章 多贝勒命丧黄泉
第九章 宸妃义拜觉昌安
第十章 王杲收将得神意
第十一章 哈达部父子争妻
第十二章 东海女情系王杲
第十三章 三鹰五虎护小罕
第十四章 杲罕智取十七寨
第十五章 杲罕东海备贡品
第十六章 王杲面谏嘉靖帝
第十七章 德里给地宫见母
第十八章 杲罕智取媳妇山
第十九章 王杲“瓮中捉老鳖”
第二十章 亚嘎哈私结李芳
第二十一章 杲罕测字破毒案
第二十二章 小罕年少露锋芒
第二十三章 李乔直言谏王呆
第二十四章 王果请罪窝集部
第二十五章 杲罕神算除“死羊(杨)”
第二十六章 杲罕抓放王兀堂
第二十七章 成梁计破古埒城
第二十八章 建州罕王维鹰翔
后记
序言
满族著名传统说部—
—《两世罕王传·王杲罕
王传》传承概述
富育光
考察满族往昔脍炙人
口的耆老口碑传说中,属
于王杲罕王和努尔哈赤少
年时代小罕的传奇故事,
颇有声誉和影响,最受人
们喜爱,流传广远。当年
,在关东一带的民间,有
口皆碑地传颂着这类民谚
:“说老罕,讲小罕,先
有王杲,后有教场安。”
也有“先有王杲,后有皇
陵”等谚语。据考此类民
谚的含义,颇有意思,都
是意在渲染或追忆大明嘉
靖年间曾在辽东创造了惊
天勋业,最后磔死京师菜
市口的一代枭雄王杲,以
及在其卵翼下崛起于辽东
苏子河畔的建州部首领觉
昌安和其孙努尔哈赤。这
些民谣皆是辽东古代风云
史的缩影。由此可知,民
谣中所说的“教场安”是满
汉兼词语,即努尔哈赤祖
父觉昌安的谐声词。民谣
中的“皇陵”,系指大清立
国后突起的昌瑞山清东陵
。王杲是努尔哈赤外公,
两家既是姻亲关系,又是
建州部政治和军事势力的
承袭关系。这些民谣的含
义,恰是追本溯源,在深
情诉说满人的发迹皆因有
早年建州左卫王杲的奋勇
开拓,方有觉昌安之孙努
尔哈赤的统一女真建立后
金国定鼎燕京,有了清朝
的一统天下。早年在满族
传统的“乌勒本”说部故事
中,就以上述观念和创作
构思,形成了传世名篇—
—《两世罕王传》。
《两世罕王传》大约
形成于清初年间,最早都
是用满语讲述的长篇大故
事。满族话叫“朱录汗额
真乌勒本”,或叫“朱录汗
玛发朱奔”,其汉意就是“
两世罕王传”,或叫“两世
大玛发故事”。所谓“两世
罕王”,即指当年在辽东
苏子河畔崛起的女真建州
部的两位英雄人物,一位
是指盖世枭雄王杲,另一
位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两世罕王传》的故
事早在明中叶乃至清初之
际,就在北方民间广泛传
颂,深得民众的喜欢和颂
扬,津津乐道,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首先,它因
揭示关外辽东一段重要的
历史风云变幻而著称于世
,受到各界的关注,多方
人士都能从《两世罕王传
》中获得丰富的人生启迪
和受益。其次,《两世罕
王传》又因其所包容之波
澜壮阔、扑朔迷离的历史
风云故事,而令听众沉醉
和倾倒。在《两世罕王传
》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容
入了众多讲述者的厚爱和
智慧,塑造出众多个性鲜
明、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形形色色,新颖离奇,
跌宕曲折,沁人肺腑,故
俗有“辽东列国传”的赞誉

凡植生于民间沃土的
口碑文化,反映着人民的
喜爱和期望,历来都是社
会的晴雨表,是社会生活
的镜子和时代的人文映象
与忠实的记录。这恰恰正
是满族传统说部“乌勒本”
艺术所特有的无限生命力
和时代价值魅力所在。满
族传统“乌勒本”说部是民
族的记忆史,保留了众多
满族人为了生存与恶劣环
境抗争的顽强呐喊和豪迈
足迹。《两世罕王传》也
可以称为民间记忆的清前
史,有诸多史学的参证价
值。
本说部开篇申明本书
发端的来龙去脉。说书人
的开篇书引子讲得十分清
楚,《两世罕王传》早年
有不少传本,有些本子因
传承人住的地方不同,也
因为年代太久了,互有不
少差异,但总的故事中心
都是讲王杲和努尔哈赤两
代的英雄谱。
《两世罕王传》的传
承中,陈姓家族是很重要
的传承人。陈姓家族分布
在北京怀柔、十渡和西山
诸屯,多在庭院里种植着
柿子树,每到盛秋。黄柿
染林,别有一番风味。族
人们便喜欢在辟建的青砖
瓦房里,有的人家还外带
个小院儿,修的扇子门也
挺讲究,摆开几张小凳,
专做全族的书场。清代和
民国年间,族中长辈常在
这小院儿中请来满汉齐通
的色夫,办着私塾,说着
家常,或者请本族德高望
重的叔爷爷讲他最擅长拿
手的《两世罕王传》来消
磨时光。直到咸丰、同治
年以后,社会萧条,旗人
家境衰落,不少院落被当
了出去,到民国年间最终
也没有赎回来。族里人啥
玩意儿都可丢,就是祖传
的《两世罕王传》不能丢
,族里族外的乡亲们都以
说几段满洲书为乐,振振
精神,联络感情,或者请
色夫们来挑段演讲,可是
终没有个像样的场地。尽
管这样,叔爷爷从不烦气
,老人家因受祖上传统的
说唱习俗影响,不论长短
,说任何一段,只要有人
请他讲,都有求必应,从
不要一文钱,叔爷爷的名
声在北京郊区越来越响亮
。不过,清朝亡了以后,
京城里的旗人可就遭殃了
。俗话讲“殃及池鱼”呀,
清朝皇帝退位,凡属满洲
人不仅要剪辫子,而且被
挨门挨户抄家搜查,吓得
满洲人不得不编说自己的
足迹,硬充河北的蓟县人
、山西的大同人、山东的
蓬莱人,家有女儿的,想
方设法嫁给汉人。叔爷爷
心很宽,闲来无事,为消
愁解闷,图个热闹,就在
巷子里聚拢旗人邻里,讲
罕王传。邻里们像汉人爱
听三国、水浒、说岳一样
,爱听罕王传。不仅满族
旗人爱听,许许多多汉族
哥们儿也听得格外人心。
《两世罕王传》谁听谁都
觉得很有瘾,最后就这样
传开了。
令人难以忘怀的是,
民国二十六年秋末,叔爷
爷夜晚让他儿子从西墙凹
里将他收藏的《两世罕王
传》书匣取下,让儿媳妇
烧好温水,取
导语
本书因揭示关外辽东一段重要的历史风云变幻而著称于世,受到各界的关注,多方人士都能从本书中获得丰富的人生启迪和受益。
本书因其所包容之波澜壮阔、扑朔迷离的历史风云故事,而令听众沉醉和倾倒。小说容入了众多讲述者的厚爱和智慧,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形色色,新颖离奇,跌宕曲折,沁人肺腑。
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
一部最具影响力、最有研
究价值的满族著名说部《
两世罕王传·王呆罕王传
》终于完成脱稿了,心里
感到由衷的喜悦。
刚得到富育光先生《
两世罕王传·王杲罕王传
》讲稿资料卡片的时候,
我就被文中栩栩如生、性
格鲜明的人物所吸引。当
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
把王杲这位风流倜傥、文
武双全且具有传奇色彩的
大英雄的故事整理成书。
当我把想法告诉王宏刚兄
长的时候,得到了他热情
的鼓励和支持,宏刚兄当
即表示,他会尽全力帮助
我把《两世罕王传·王杲
罕王传》整理出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在我刚刚开始整理《两世
罕王传·王杲罕王传》的
时候,宏刚兄突患重病,
后经过多方抢救,终于脱
离危险。尽管行动受阻,
但宏刚兄继续表示,一定
协助我把《两世罕王传·
王杲罕王传》整理面世。
我被宏刚兄的顽强毅力所
打动,义无反顾地开始了
整理工作。
还真应了那句话:福
无双至,祸不单行。二〇
一二年四月八日,我爱人
突发脑出血,两天后不治
身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
差点儿击垮了我,是我的
亲人和朋友以及富育光先
生、宏刚兄给了我莫大的
关心和帮助,使我重新鼓
起了勇气和信心,重又开
始了工作。
由于富育光先生在搬
家及朋友借阅过程中,遗
失了部分卡片资料,为了
保证故事的完整性,我曾
两次南下上海,请王宏刚
先生凭借记忆,回忆早年
在富育光先生那里看到的
卡片内容,对本书加以补
充。王宏刚先生带病给我
讲述卡片内容,甚至用左
手(他病后右手基本不能
工作)亲自修改、补充。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王宏刚
先生的学生张安巡女士,
张女士最先将原来凌乱的
卡片资料打印成电子文本
,使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
,整理中难免有缺点和遗
误,敬请读者赐教。
整理者王慧新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
精彩页
第一章 龟灵天交孕神童
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在长白山南面的苏子河畔群山围绕的绿荫丛中,住着很多身体硕壮、赤臂裸身、长发披肩的男女。每到绿树成荫的时候,这些野男裸女就将苏子河畔的绿荫丛中的树叶,用藤条串系到一起,围成叶环,在腰间一围三圈儿,编成绿色的美丽长裙。他们平时都赤着脚走路,只有遇到坚硬的岩石地块,才在脚上包裹上长毛野猪皮。到了冬天,苏子河一片冰封,冰厚百尺,这些野男裸女像当地的黄鼠、獾、貉一样,掘地三尺,挖洞盖屋,建起一个个温暖的地窨子。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苏子河畔的生灵日益繁殖兴旺起来,由一个小山寨变成了大部落。他们,就是本说部的主人公——建州女真人的第一代罕王王呆的祖先们。
王杲的女真名字叫“阿突罕”。王杲这个汉人名,是他十岁的时候抚顺御史张大人给起的,“杲”是明亮的意思。
张大人非常喜欢这个长相俊秀、聪明伶俐的女真小男孩,把他收为义子。当然这是后话,我们先说说这位罕王神奇的出生故事吧。
在有关苏子河古老的诸多传说中,最神奇的传说故事是阿突罕的阿玛在喝醉酒的时候向众人坦述的。
王杲的阿玛叫多霍洛,部落里的人敬称他为“多贝勒”。“贝勒”那时还没有成为朝廷的一个官职爵位,只是女真人对部落首领的尊称。可王杲的阿玛只是一个普通的山野莽夫,人们为什么这么叫他呢?
据说多霍洛的性格堪比尼堪书中所讲的黑旋风李逵一样率真、耿直、暴烈。他张狂豪放,甚喜烈酒,也最讲义气,谁家有个为难招灾的事,他都过去帮忙。那年月,爹娘生下他来,只晓得猎获果腹,山水为伴,也没给他起个啥大名。
说来还真有意思,王杲阿玛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攀山涧,冷不丁瞧见一只白嘴白蹄儿的小梅花鹿,瞪着黑黑的长睫毛的大眼睛,歪脖俯视着他,好像在冲他说:“来呀,你小子有本事就来抓我呀!”
他哪是服输的人,在陡峭的峭壁上硬是薅着小树往上爬。没承想,一下子拔起了树根,连人带树一起坠落山崖。也是他命不该绝,半山腰上的一棵不老松接住了他,这才保住了他一条小命儿。可是右腿肚子却被树干穿裂,红肉白骨分开,鲜血淋漓。他挣扎着坐起来,好在他认识山里的狼毒草,折了几根放在嘴里嚼碎以后敷到伤口上止痛,然后快速地从皮囊里掏出骨针和狍筋线,牙齿咬得嘎咕响,汗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淌,忍痛缝上了伤口……
他的命虽然是保住了,可右腿却留下了残疾,成了个“踮脚瘸子”。部落里的人给他起名,喊他“多霍洛”。这“多霍洛”,女真话就是“瘸子”。他听了也不生气,只是嘿嘿一笑。“多霍洛”从此以后就叫开了。
多霍洛成了“瘸子”以后,性格还跟以前一样,从不服输,也从不使用拐杖,就凭着自己铁铮铮的直爽性格,瘸着腿走山路,每天照样上山捕狍鹿,下河抓鱼鳖。渐渐地,他越走越快,越走越熟练,快速如狸猫,疾跳如飞,一般人都撵不上他。部落里的人异口同声地夸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奇人。
别看多霍洛为人粗犷,性格耿直,但却胆大心细,凡与他比试布库的,总要输在他的名下。他擅会使巧技,能够毫不费力地扳倒比他重近百斤的壮汉。而且,他力大过人,曾与老牛斗角力,抓住牛尾巴,把老牛痛得哞哞叫,就是不能往前动一步。他还有个最惊人的绝技,就是调教荒野中的狂怒悍马。
各位阿哥,你们可要知道,在早年,不论行军打仗,也不论是打猎种地,更不论是长途贩运或交际远游,靠什么?就靠骏马驰骋。骏马就是财富,就是胜利,就是生命,有了骏马就有了一切。可是那骏马也不是绵羊,任人驾驭。俗话有马识英雄之说,特别是难以驯服的烈马,它若看不中你,你休想骑它,弄不好它还狠狠地摔你一下;你若比它厉害,能降住它,它不仅让你骑,而且还非常听你的话。所以古代专有一行,就是驯马的色夫。
当年,自强不息的多贝勒,骑着一匹自己亲自挑选、亲手调教出来的蒙古大走马。此马体形健硕,通体像缎子一样黑亮,故起名“黑缎兽”。多霍洛终日骑着黑缎兽,行走在各个部落中间。在多霍洛的面前,不论烈马何等的暴跳如雷,何等的逢人猛甩长鬃、又蹬又踢,只要是见了多霍洛,马上就会变成温顺的猫。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多霍洛长着一双龙王眼,马见了就怕三分。
第二,多霍洛有专掐马耳朵的特技,只要他掐住马耳朵,马就浑身发抖。
第三,多霍洛只要趴在马背上,全身紧压马背,活像贴张干树皮,任马纵跳狂奔,也休想甩掉他,一直到马跑得精疲力竭、四腿颤抖、咴儿咴儿告饶为止。
所有的马只要见了多霍洛,都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多霍洛的名声越传越响,远近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周围大大小小的部落,都用美酒、鹿脯、贵礼敬请多霍洛色夫,请他住在自己部落里,驯养从数百里外的蒙古大草原花重金买回来的生荒子马,并派人跟多霍洛色夫学习驯养烈马的技艺。
明代的时候,辽东达爷成千,扈伦成百,凡有点儿地盘和奴才的人家,就各自封号。多霍洛凭着他的一技之长和热心,得到了部落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