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隋唐五代辞赋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刘伟生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将隋唐五代十国辞赋视为一个整体,在全面搜检与清理这个时期辞赋文献的基础上,对此时期绝大多数赋家赋作及其理论表达作立足于事实的深入解读,并结合时代背景与文体特质,从宏观上探究这三个紧密相联时期辞赋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规律,分阶段描述并评析隋唐五代辞赋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与原因,以突破以往研究或局限于分段与分体,或止于粗略的状况,尽可能还原与归结出隋唐五代赋史众彩纷呈的生态样貌与辞义俱胜的特别价值。 作者简介 刘伟生,教授,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在《光明日报》《文艺理论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世说新语艺术研究》《〈历代赋汇>赋序研究》等著作。 目录 绪论:隋唐五代赋的历史地位与赋史的书写问题 第一章 隋赋 第一节 隋代的赋学思想 第二节 隋赋的总体风貌 第二章 初唐赋 第一节 初唐赋的承传与新变 第二节 太宗君臣的赋学理念与创作实践 第三节 高宗赋坛与四杰的开拓之功 第四节 武后、中宗朝赋家群体 第三章 盛唐赋 第一节 盛唐赋的拓展与气象 第二节 李、杜赋及诗赋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盛唐其他著名诗家之赋 第四节 古文运动先驱赋 第五节 律赋的肇始与体制 第四章 中唐赋 第一节 中唐赋的鼎盛与赋体流变 第二节 韩愈赋的仕进心绪与韩门赋作概况 第三节 柳宗元赋的骚学精神与讽刺艺术 第四节 刘禹锡赋的企望心境与慷慨情怀 第五节 王李、元白与中唐律赋 第五章 晚唐赋 第一节 《阿房宫赋》的文体文化意义 第二节 李德裕、卢肇、舒元舆等人的仿古之作 第三节 讽时刺世的晚唐小品赋 第四节 晚唐律赋题材与体式的新变 第五节 唐代俗赋及其叙事艺术 第六章 五代十国赋 第一节 五代赋家、赋作、赋集与赋学活动 第二节 五代赋家赋作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第三节 徐寅赋的题材意蕴与叙事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郭建勋 伟生此著,本应是我提 出之规划“中国辞赋通史”中 的一部。自从2008年他承 担其中“隋唐五代”一段的研 究任务以来,孜孜砣石=乞 ,不曾懈怠,光是相关论文 便发表了二十余篇,并获得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的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终于撰就这部七十余万言 的大著。尽管因为各种各样 的原因,“中国辞赋通史”未 能整体面世,但是伟生这部 《隋唐五代辞赋研究》是继 牛海蓉教授的《金元赋史》 之后,又以单本的形式呈现 于学林,亦足慰我心矣。 20世纪80年代,马积高 先生针对“唐无赋”“唐以后 无赋”的说法,特别强调唐 赋是“赋的发展高峰”,并引 发了学界对唐赋的关注。此 后,有韩晖《隋及初盛唐赋 风研究》(2002)、赵俊 波《中晚唐赋分体研究》( 2004)、赵成林《唐赋分 体叙论》(2009)、彭红 卫《唐代律赋考》(2009 )等著作问世。 伟生这部著作,则在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隋唐五 代辞赋视为自足的整体,结 合时代背景与文体特质,从 宏观上探究这一特定历史阶 段辞赋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规 律,对此时期绝大多数赋家 赋作及其理论表达,作出立 足于事实的全面而深入的解 读,尽可能还原这段赋史众 彩纷呈的生态样貌,是对以 往此类研究或止于概述、或 囿于分段与分体的突破,堪 称周详厚重。据我个人的阅 读体验,伟生这部书,有切 当精美的文本细读,有突破 陈规的理论思考,有随物赋 形的结构体例,有笃实认真 的写作态度。 文本细读始于对隽美文 辞的感受,终于以恰当的文 辞还原出文辞之美、文心之 微、文运之势。为了还原赋 文之美、赋家之心,本书经 常以相应的文辞意气来匹配 具体的作家作品。如标举唐 太宗《感旧赋》中的少年意 气:“既有飞盖河曲、解佩 芝田、挟弹铜驼、连镳金谷 的豪纵生活,又有电举云翔 、凤踌龙骧、扫定六合、廓 静八荒的威武风姿。”如概 述谢偃《惟皇诫德赋》的慷 慨陈词:“理乱、安危、逸 劳、得失,非此即彼,处殿 堂、朝万国、巡府库、视功 臣、见名将,悬河泻水,全 是战国纵横家习气。”如复 现张九龄在《荔枝赋》中的 观念:“蒂如芍药,皮似龙 鳞;膜如洁玉,果似明珰; 味美出众,无可比拟;闻者 欢喜而企望,见者惊讶而赞 叹……物以不知而永屈,士 因位卑而未效,这样的感慨 既有贤不见用的幽愤,又包 含对用人制度的思考与批判 。”或叙事、或抒情、或写 景、或咏物,或齐言、或散 语,或铺陈、或概括,凡此 种种,写法多样,虽然会占 去一些篇幅,但是大大增加 了学术著作的可读性,也有 效地还原了隋唐五代辞赋本 有的魅力。 本书的文本细读,当然 还包括随处可见的身份交代 、背景考述与文体辨析。其 中不乏类比与勾连。或前后 关联,两两比较。如参照赵 壹《穷鸟赋》,从所比之物 、人称视角、写作目的等维 度解读卢照邻《穷鱼赋》, 并借此说明赋体文学于大同 中求小异的题材开拓方法。 或触类旁通,以面衬点。如 以曹植、萧纲、庾信等人的 言“愁”之赋,来衬托释真观 《愁赋》如何总写愁名、愁 理、愁状、愁情。如书写劲 竹之便娟、幽兰之秀雅、高 松之挺拔、尘土之飘忽、影 像之无方的段落,以类析许 敬宗《竹赋》、颜师古《幽 兰赋》、谢偃《高松赋》《 尘赋》《影赋》等咏物赋的 比兴寄托。又如以先唐至初 盛唐自况自喻赋的梳理,来 呼应对卢思道《孤鸿赋》、 李白《大鹏赋》、杜甫《雕 赋》等作品的阐释。用伟生 自己解读韩愈《复志赋》时 的话说,就是“竖着读、横 着读、由表及里地读”。 不只单个文本的解读, 本书还运用文体学、叙事学 、身份理论、创作心理学等 方法,从内部与外部、宏观 与微观等不同维度,深入阐 释隋唐五代赋家、赋作、赋 体、赋论的独特品性,摸索 与总结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 、针对性的命题与理论。通 过对赋家身份与赋体创作、 赋家赋作的题材意识、赋体 创作与感物兴思、叙事理论 与赋体结构及赋序关系、律 赋与俗赋的叙事艺术、隋唐 五代文体互渗尤其是诗赋地 位消长、史家刘知几的辞赋 观等诸多问题的分析和论述 ,实现了学术层级上某种程 度的超越,显示了作者学术 上的敏锐眼光与深耕意识。 所以当我们浏览本书关于刘 禹锡《望赋》的解读时,不 仅要注目他对文本中“望最 乐”“望且欢”“望攸好”“望有 形”“望且慕”“望最伤”等因 望而生的种种情绪所作的细 致分析,还要留意他直接以 “刘禹锡赋的企望心境与慷 慨情怀”作为章节的标题, 以强调“刘禹锡赋篇篇有望” 的做法,并关联前面章节有 关贬谪与赋体创作的理论阐 述及韩愈仕进心绪与柳宗元 骚学精神的平行例证,甚至 扩展到全书中有关赋家身份 与赋体叙事的讨论。同样的 道理,我们也要将书中关于 “初唐四杰”的开拓之功、李 杜赋及诗赋地位的变迁、古 文运动与赋体革新、《阿房 宫赋》的文体文化意义等问 题的阐释关联起来,以体察 作者对于赋体沿革探究的用 心。 关联与制衡各个章节及 具体作家作品的纽带,其实 就是文学史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