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独自穿越沙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澳)罗宾·戴维森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75年,27岁的普通澳大利亚普通女子罗宾·戴维森,来到澳大利亚爱丽丝泉,学习和了解骆驼的习性和以及喂养、训练它们的相关技巧。两年后,凭着那股对沙漠和自我探寻的渴望,罗宾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金支持,带上四匹骆驼、一条狗,踏上穿越澳大利亚腹地2000多公里的沙漠的征程。这是一次澳大利亚洲内陆的探索与发现之旅,也是一个女人单纯且充满激情地寻找自我和追随内心的精神冒险之旅。
在九个月的沙漠之行中,罗宾接受了内心的孤独与身体的困乏、,抛却了原本的社会枷锁与偏见,在与酒鬼、猜忌鬼持续周旋,与骆驼相依为命又斗智斗勇的同时,始终与喧嚣和虚荣保持距离,与原住民、骆驼、黄沙、三齿稃及灌木待在一起。在日复一日的穿越途中,她开始逐步体会到莽荒土地背后的生机——驯服、丰富、温和、慷慨,也开始思考人生的本质与生活的诸多可能性。
旅行结束时,罗宾说:“旅程很简单。它不比过马路、开车去海边,或者吃花生更危险。”她还认为,你允许自己有多强大,你就有多强大。
作者简介
罗宾·戴维森,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牛场,母亲在她11岁时去世。布里斯班求学后,去了悉尼,在那里过着自由不羁的生活。1975年来到爱丽丝泉,两年后,完成了2700公里的沙漠之旅。从此开始大量旅行,在伦敦、纽约和印度居住。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印度西北部与游牧民族一同迁徙,并书写他们的故事。现在墨尔本安家,但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待在印度的喜马拉雅山间。
目录
第一部 昔日的爱丽丝泉
第二部 卸担
第三部 路有一点长
第四部 在远端
后记
致谢
导语
很多女孩因为她的故事感动落泪,然后又因为她的容貌而心生嫉妒。但即便如此,她的这本书仍旧被每一个女孩一读再读!
本书讲述了一名女子实现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梦想,独自一人在几头骆驼和一条忠诚的狗的陪伴下穿越澳大利亚沙漠的故事。在旅行的过程中,充满了自我审视,自我激励以及勇于挑战的激情。
后记
往事在我们身后塌落消
散,留下几条线索,让我们
试图借以修复。绝望的任务
。历史由当下塑造。
带着亲爱的骆驼和小狗
走过大半个澳大利亚,已经
是三十年前的事。如果我专
注心力的话,可以追溯回某
个特定地点的闪亮瞬间,回
想起我对动物们的感情和走
进那片超凡景貌中的喜悦,
以及当一些潜在致命的小错
发生,让我认清那片大地的
中立态度时,心中慌乱的恐
惧。但它们很快消失不见。
我在抵达印度洋——旅程
的终点——两年后,写出这
本书。在地球彼岸一处简陋
的小公寓里,非凡的回忆壮
举发生了,让完整的九个月
——2000公里路途中的每一
处营地——变得清澈(或者
当时在我看来如此)。但书
一旦出版后,记忆就开始褪
色,就好像书偷走了记忆。
真正的旅途,我在旅行时是
谁,全部塌落了,只留下一
个名叫Tracks(《我独自穿
越沙漠,领悟了安全感和自
由》)的相似品,以及几张
年轻女人的照片,我很难认
同她就是我。
照片都很精彩,但自我
见到的那一刻起,它们就让
我不自在。我能初步理解,
它们代表主观能动的缺失,
还有,那趟旅行——我的旅
行,最终会被它的重构品纳
入。我是对的。它先是被我
自己的书挟持了,然后是瑞
克的照片,而且随时都可能
被一部几乎与“真实发生的
事情”毫无瓜葛的电影挟持

所以我还能给这本疯疯
癫癫的书补充什么呢?一本
从来无意去写的书,一本早
在我把自己当成作家之前写
的书,然而自出版之后,它
就从来没有绝版过。那三十
载中,我有几次机会去磨掉
一些粗粝的棱角,但我一直
决定不那么做,无论它的风
格多么粗俗,它是用神韵、
信心以及追求真理的激情写
就的——为了给我自己的行
为撑腰:保留它吧。瑞克·
斯莫兰的几张照片也收录在
这个版本里。我现在无条件
地热爱它们。它们或许排挤
了真实记忆,但它们不是很
美好吗?毕竟,那也是他的
旅行。
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是“为什么”。或许更中肯的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更多的
人试图摆脱强加在他们身上
的限制呢?如果《我独自穿
越沙漠,领悟了安全感和自
由》这本书有什么寓意,那
就是,一个人应该意识到,
对顺从的要求看似自然,其
实只是因为熟悉。无论哪里
有遵从的压力(一个人的遵
从经常有益于另一个人的权
力),哪里就有抵抗的需要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人
们应该放下他们正在做的事
,奔向更狂野的地方,肯定
不是让他们仿效我的做法。
我是说,一个人应该在最普
遍的情况下,选择冒险。心
智的冒险,或者用一个更古
典的词——精神。
从我的角度看,那个问
题要么根本没有答案,要么
就是答案太复杂,有太多方
面,以至于长篇大论也没有
意义。我希望行动本身胜于
解说。谁不想进入那片优美
的沙漠呢?而且带着骆驼是
穿越它最明智的办法(我负
担不起卡车)。但即使我试
图给出一个简单的回答,我
也不再是那个对自己的生命
做出决定的人了。我和她关
系亲密,甚至偶尔为她感到
骄傲,但她不是我。
那么她是谁?要回答那
个问题,你得对她那个时代
有些了解——20世纪60年代
末70年代初,什么似乎都有
可能,发达世界的状况正被
它的年轻一代彻底审视。
我们很幸运地只经历了
战后繁荣。我们不为钱发愁
。我们在其他方面担心未来
——核弹,冷战和它的各种
热点地区,生态崩溃。我们
分租房屋,学习有弹性并节
俭地生活。我们形成亲密的
友谊,似乎有生物纽带的韧
性,它们的本意正是去复制
生物纽带。你可以选择不去
参与政治,但你无法回避政
治。它在你呼吸的空气里。
而且政治曾经关乎正义。它
曾是高尚的气节,与职业政
客卑劣的权力斗争无关。
我们反对战后核心小家
庭的封闭,它对安全和安保
的关注,尤其是它对女人应
该留在家庭领域的设想。我
们想去理解塑造社会的政治
力量,想去理解广大的世界
都在挨饿时,我们为何得以
享受物质幸福的不公,理解
阶级、种族、性别间权力和
机会的失衡。但对我这样的
人来说,或许最重要的是,
没有什么和自由一样重要。
自己做决定、做自己的自由
。这种志向免不了涉及冒险
,同时释放了学习、发现和
转化的机会。
我的描述当然是老生常
谈,现实的变数更大,也复
杂得多(我们被宠坏了,也
自私),但没有人可以远离
他们时代的陈规而活。我到
爱丽丝泉去,至少部分是因
为被那个时代的承诺、追求
和正义感的势头驱使。
原住民的土地权益最近
被立法通过了。受过高等教
育的年轻理想主义者从城里
来到爱丽丝泉,实施那套法
律,或者建立旨在授权给原
住民的组织。我没有直接参
与这项社会运动(我忙着训
练骆驼和打造鞍座),但我
肯定是旅行者中的一个,倾
向于“左翼”思想,这更多的
是因为我不喜欢另一边,而
非我多热心地认同这一边。
尽管我当时还不是个作家,
但已经有了作家的敏感度。
作家的任务是从独立的视角
观看世界,并且说出你看到
的真相。那在当时的爱丽丝
泉不是一件易事(从来都不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进入景貌深处,探
讨孤独的核心,同时也步步
趋近自身棘手的精神状态,
成就了一场多维度的内在冒
险。
——《观察者报》
这本书和作者本人一样
古怪、散漫、才华横溢又倔
得要命……戴维森女士是天
生的作家,她的书感人至深

——《每日电讯报》
引人入胜地记录了人类
的努力和勇气,一位感知敏
锐的观察家活泼地描绘出一
片非凡的土地,也是一个内
在之旅的故事,关于“卸下
负担”的内在之旅的故事。
——《悉尼先驱晨报》
精彩页
1
凌晨5点,我抵达爱丽丝泉,带着一条狗、6澳元和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满不合时宜的衣服。“晚上要带件羊毛衫。”宣传手册上说。一股刺骨的风把沙砾吹向站台,我抱着发热的狗的肉体,站着打战,好奇自己抽了什么风,被带来荒芜中心这个怪诞空旷的火车站。我转身逆着风,看到小镇边缘山脉的轮廓。
生命中,有些时刻就像枢轴,你的存在围绕着它转动——微小的直觉闪现,你知道自己为了改变,做对了某件事,你觉得自己走在正途上。我看着暗淡的黎明给悬崖加上荧光色的条纹,意识到这就是其中一个片刻。这是纯粹、毫不复杂的自信的片刻,它持续了大概10秒。
小刨从我的怀抱挣脱掉,昂头看我,猪仔一样的耳朵扑扇着。我体验到那种不祥的预感,就是你知道你被自己骗来做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没有回头路。一切都很顺利,身无分文地跳上火车出发,告诉自己你真是一个相当勇敢、有冒险精神的人,事情来了你都能够处理,但当你真正来到另一头,没有人可见,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东西可供支撑,除了一个连你自己都不会真正相信的错乱念头时,突然间,觉得待在舒适的昆士兰沿岸的家中变得更有吸引力,在游廊上和朋友们讨论计划,啜饮金酒,没完没了地列清单中的清单,最后都丢掉,还读读关于骆驼的书。
基本上,这个错乱的念头就是从灌木丛里给自己搞到必要数量的野骆驼,训练它们帮我驮装备,然后徒步进人中央沙漠腹地,四处去走走。我知道这个国家有大量的野骆驼。它们是19世纪50年代跟着阿富汗和北印度的主人来的,为了开辟难以进入的地区,运送食品,以及支援建设电报系统和最终导致其丧失经济地位的铁路。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心碎的阿富汗人把骆驼放了,试图另谋他职。他们是专业人士,所以找工作不容易。然而他们的骆驼却走上了康庄大道——这个国家对它们而言十分完美,它们生生不息,所以现在有将近l万头野骆驼在自由的国度里流浪,在牛场生事,让人讨厌,被人射杀,而且,根据一些生态学家的说法,它们威胁到了一些植物物种,因为它们特别爱吃。它们唯一的天敌是人,也几乎不生病,现在澳大利亚的骆驼被列为世界上最好的几种骆驼之一。
火车只坐满了一半,旅途漫长。从阿德莱德到爱丽丝泉,500英里,两天时间。奥古斯塔港周边的现代公路干道几乎立刻消失不见,起伏不平、一副惨象的无尽粉色小径映入眼帘,接着是闪熠的地平线,然后就一无所有了,只剩偏僻内陆红色羊皮纸般的旱地,上帝威严的藏身之所,在那里,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后来的附庸品。火车车厢里的谈话片段仍在我的脑袋里嗡嗡作响。
“喂,你好啊,介意我坐这儿吗?”
(一边叹气,一边刻意地看向窗外或者看书。)“不介意。”
(眼睛落到胸部的高度。)“你家男人呢?”
“我没有男人。”
(模糊充血的眼睛里有微光,仍固定在胸部的高度。)“老天爷啊,妹子,你该不会一个人去爱丽丝泉吧,啊?听着,姑娘,你死定了。他们那些土人肯定会强奸你的。他妈的黑人在那里到处疯跑啊,你知道吧?你得需要什么人帮你盯着点儿。告诉你吧,我会给你叫瓶啤酒,然后我们回你的包厢熟络一下怎么样?你怎么看?”
我站在清晨静谧的真空中,一直等到车站熙熙攘攘到达的人流稀疏下来,抑制住我的不安,和小刨出发进城。
我们在荒废的街道上游荡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此地的建筑丑陋,与围绕着它的壮丽乡野形成不适的对比。从占据优势地位的街角大酒吧到主街两旁俗气而缺乏想象力的店面,灰尘蒙住了一切。成群的死虫子聚在弧形的路灯里,只有两块地方被雨刷抹干净的四驱车驶过红土路扬起灰尘,然后陆续急速地驶过水泥和沥青铺就的城镇。这片灰色、奶油色和医院绿的商业区逐渐让位给杂乱无章的郊区,直到被麦克唐奈山脉垂直的高大红坡戛然截断。这个山脉是镇南的边界,完整绵延,只有几处壮观的峡谷,东西各有几百英里。托德河,一个干涸的两旁种着高大银叶桉的白色砂质河床,蜿蜒穿过城镇,然后切人大山的窄隙之间。山脉险恶地隐约现身,就像某种石化的史前怪兽。我后来发现,它对下方的人们具有深远的心理效应。它让他们得热带精神障碍症。它提醒他们还存在不可思议的时间维度,而那个,是他们用贴砖木屋和凋萎的英式花园几乎成功隔绝掉的。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