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在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丹麦)斯文·布林克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社会内卷的很大原因,是加速文化裹挟了太多因素,导致资源严重不足,从而让每个人都不得不想尽办法站在金字塔顶端,以求获取更多资源。但人们似乎已经忘记,经济发展的目的,并非提供资源,而是解放人类。
当人们不得不遵照社会惯性而行事,不得不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所谓价值而殚精竭虑,就已经掉入加速文化的牢笼,失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本书从社会文化、存在意义、道德伦理、心理学甚至美学等层面,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条分缕析和深入批判,帮助我们打破固有思维框架,从加速文化这趟高速列车上跳下来,向生命“逆向求解”,活出自在人生。
作者简介
斯文·布林克曼(Svend Brinkmann),丹麦奥尔堡大学传播与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该校质性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特别关注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哲学、伦理和方法论议题。他是众多论文和专著的作者,包括《约翰·杜威:变化世界中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质性研究》,以及《质性研究访谈》等。
目录
推荐序 一锅北欧风味儿的“反励志”/ 喻颖正
前言 我想拥有一切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精英主义陷阱
清心寡欲,知足常乐
简约生活?不完全是
舍弃什么
第二章 向善
你关心的事(物)
关于人类潜能的神话
你并不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三章 节制的价值
百合花与飞鸟
政治与伦理中的适度原则
一切适度
第四章 棉花糖与跑步机
机会主义者
欢迎站上跑步机
防御性悲观主义vs积极思维模式
在注意力涣散的世界里施行选择的暴政
第五章 舍弃的快乐
简约至美
意志的约束
通过具备仪式感的实践创造美学文化生态
后记
附注
序言
一锅北欧风味儿的“反励
志”
喻颖正 公众号“孤独大
脑”作者、未来春藤创始人

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内
心其实也很脆弱吗?
当“幸福课”和“人生设计
课”分别成为哈佛大学和斯
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两门课
程,人们似乎没有表现出应
有的意外:
为什么这些堪称最幸福
一代的年轻人,居然一本正
经地在课堂上学习如何获得
幸福?
为什么硅谷那些正在改
变世界的家伙,却需要别人
来指导他们如何设计自己的
人生?
显然,“自我发展”已是
一门被广为接受的“显学”,
“幸福产业”也被看上去幸福
或不幸福人群普遍接受。
“成功人士”不仅过着耀
眼夺目的生活,而且更自制
、更懂得心理建设,甚至更
加积极地终身学习;“名媛”
们不仅学历高长得美嫁得好
,还比普通人更一丝不苟,
更注重内心,更善良美好。
于是,普通人原本就有
的自我愧疚,再次被逼到了
一个角落——
“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发展
到拼智商的程度,甚至连基
本的积极性和行动力都远远
不够。”
接下来,一个庞大的产
业群应运而生。人们被告知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
己的梦想,只要你追随自己
的内心,积极向上,足够努
力,一切皆有可能,每件事
都能转化为幸福。
励志类书籍成为图书领
域最大的品类之一,各种自
我发展的课程和培训班络绎
不绝,人们将自我疗愈、沟
通表达、认知拓展等方面的
花销视为回报率最高的人生
投资,并坚信付出就有回报
,积极必有奖励。
这时候,有一个叫斯文·
布林克曼的丹麦人站了出来
,他左手擎着一根长矛,刺
向“励志邪说”和“积极的暴
政”,右手则举着一个盾牌
,上面镌刻着“北欧幸福哲
学”与“斯多葛主义”。

“清醒”哲学系列——《清
醒》《生命的立场》《自在
人生》三本书读起来很过瘾
,作者温和而犀利,毫不留
情地揭穿了“认知工具化”的
谎言,并试图将现代人从“
没有尽头的幸福跑步机”上
拯救下来。
……
作者引用克尔恺郭尔的
哲学解答了我的难题:所谓
心灵的纯粹,是为了“善”本
身而求善向善,此外的不确
定性,又或是投入与产出之
间的不对称性,其实并不重
要。在克尔恺郭尔看来,爱
是一种能力,付出就是拥有
,付出之后,被爱的对象是
否再爱回来已经不重要了。
有句话说,“我消灭你,与
你无关”,也许应该换成“我
爱你,与你无关”。
我喜欢书中老太太和玫
瑰花的故事,因为我也种了
许多玫瑰。你对花的专注和
情感将与其合二为一,意义
只能是过程,而非掌控或者
占有。
进而,我突然意识到,
假如我们的命运像扔骰子,
结果只能呈现出其中的一面
。可是,如果将这个过程视
为可逆的,也就是说,假如
我们的专注能够实现与时间
的合二为一,那么我们命运
的所谓“单一现实结果”,会
逆向绽放为有许多种可能性
的烟花。
克尔恺郭尔曾经说过:
不懂得绝望的人不会有希望
。我相信,这套书里有你想
要的希望。
导语
“孤独大脑”老喻作序推荐,来自北欧丹麦的逆向求解的幸福主义。
内卷时代下的“反励志哲学”,如何活出自在人生,摆脱加速文化的束缚?
很多时候,人生的问题不在于人们不能永远保持幸福快乐,而在于人们认为自己必须永远保持幸福快乐,并为此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在越来越追求“多快好省”的社会环境当中,若要活出自在人生,就必须摆脱加速文化的束缚,打破社会发展的惯性,跳下“享乐跑步机”,向生命“逆向求解”。
后记
本书探讨的是自我节制
的艺术和适当舍弃的价值。
我认为,从集体层面上说,
所有国家——特别是先进发
达国家,如果想要更好地解
决当前和未来要面对的危机
,那么掌握好这门艺术是必
不可少的。同时,站在个人
角度而言,比起什么都想要
拥有的欲望,恰当的将就与
妥协会更具意义。本书推崇
的生活方式正是源于被某些
人视为过时的传统哲学思想
——张弛有度,物壮则老。
相较我的前两本书——《清
醒:摆脱工具主义,活出真
实自我》和《生命的立场:
如何活出人生的意义》,这
本书将会继续聚焦时下渐趋
热议的基本伦理和人类存在
性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
政治维度的探讨。《清醒》
批判的是对个体发展的过分
追求,《生命的立场》则尝
试分辨那些值得我们坚守与
维护的基本道德价值观,而
在本书中,我探寻的是一种
生活方式。它能将整个社会
凝聚起来,共同关注这些正
面的价值观。因此,这三本
书结合起来阅读效果会更好
。如果要专注于某事并且坚
定不移,你就有必要对其他
事情“断舍离”。这么做并不
容易,但对于寻得人类存在
性意义、彰显道德伦理价值
以及保持心理健康而言非常
必要。
精彩页
在我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研究员时,我协助校订的第一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那本书抨击了当下社会对个体发展的苛刻要求,并且指出这种要求有逐渐向个人生活各方面蔓延的趋势。我后续的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立意展开的:我们身处野蛮扩张的发展文化中,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鼓吹持续发展与进步。像我们在工作或教研场合中遇到的诸如对灵活性、可适应性、接受变革的意愿等数不胜数的要求,都是发展文化的表现。
近年来已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对此提出批判,但我们仍要警惕:发展文化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事实上,较之以往,要承认某人或某事已经足够优秀变得更难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沉重的期望:学海无边涯,进步无止境,我们应永不停歇,终身学习。没有人敢在绩效评估会上和老板说自己已经到达职业生涯的巅峰,没法做得更好了。政治改革也是如此,改革永远在路上,却从未呈现一个最终成品。20世纪90年代,菲利普·塞尔尼提出了“竞争型国家”(the competition state)的概念。在该理论体系下,现代国家本质上将自己视作企业,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而欧文·卡什·彼泽森也在其关于竞争型国家的作品中提及“永不止歇的变革”(never-ending reforms),并描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部门的发展状况,它们都经历了数轮政治体系、政府职能及人员需求的变革重组。想想最近发生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关于学校、大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你会发现,对技能提升和优化的要求是一种常态,且没有止境,从逻辑上分析这会导致现实困境:没有人想一上来就把事情做得完美,因为我们都知道,接下来只会被要求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所有行为都会受到监控、量化和评估,以推动教育和工作中的“可视化学习”。在我们的“学习型组织”中,所有的进步都必须清晰可见,以激励每个人“做得更好”。
发展文化对持续进步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一方面,你永远无法满足它的要求——就像每次你一接近罚球区,门柱都会移动;另一方面,它鼓动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实现优化与发展。在工作上,你不仅要专业过硬,还要实现个人发展;在教育领域,孩子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表现良好,还要健康活泼、富有创造力、精通音律,并且擅长运动。发展文化缺乏边界感,不仅表现在时间维度上(历史学家称之为历时性),也表现在空间维度上(共时性)。在任一给定的时间点上,它的影响力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没有制动系统,只会载着人类在失控的道路上狂奔不返。这不仅会损害我们的个人福祉(这是我的《清醒》一书的主题之一),而且从整体层面上说也是不可持续的。
诚然,人类迫切需要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对当下这个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做出变革,但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对这个概念感到厌烦。我很能理解这种感受。某天,我猛地醒觉:可持续发展难道不就是一个漂亮的口号吗?我们喜欢给所有的东西都贴上可持续发展的标签,但有时这没有任何意义。从最简单的字面意思出发,可持续发展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挥霍、浪费或耗尽自然资源,至少保证后代能和我们一样平等地享受当前的资源红利。这一点应该成为人类的常识,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人类真的有能力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吗?一切是否为时已晚?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正处于地质时代中的“人类世”(Anthropocene,源于希腊语中的antropos,意指人类),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已经等同于地壳板块运动或火山爆发,而且会导致全球灾难性后果。
2011年,一篇向丹麦公众介绍人类世相关概念的文章提到,农业时代的能源消耗是狩猎采集时代的3到4倍,而工业时代的能源消耗又是农业时代的4到5倍。地球人口也从1800年的大约10亿增长到目前的75亿。同一时期,能源消耗增加了40倍,而产量增长了50倍。相应后果显而易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虽说人类发动的战争不在少数,但因气候异常变化而流离失所的人数(气候难民)已达到战争难民的两倍之多。人类活动也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全球将近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是在最近45年灭绝的。可持续发展很可能已经成为一句漂亮的口号。这话虽然刺耳,但是在理。有不少科学家甚至悲观地断言:一切为时已晚,地球已经过了临界点,我们已无力将这颗行星从气候的异常变化中拯救出来。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将面临多重可怕的灾难。那将会是我们野蛮扩张的发展文化迎来的终局吗?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8: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