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海警探/中国侦探小说实力派作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贺平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部长篇侦探小说,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森林警察传奇故事。
书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野、常宽等第一代森林警察,讲到改革开放初期和新时代的张卫国、常小青等森林警察,面对盗伐木材、盗窃杀人、谋财害命、追捕逃犯等惊心动魄的奇案悬案,展现出他们的非凡胆识、过人智慧、赤胆忠心、无私坚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大东北茫茫林海中浴血奋战的警察探案图。书中那些善良而纯情的无辜者的坎坷命运,则给读者打开了一幅引人深思的社会与人生的宏阔画卷。
这是一部森林警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林业人的生活史。毫无疑问,从来没有过这样描写森林警察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十分罕见的可歌可泣的闪耀着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星光的精品力作,是一朵绽放在五彩缤纷的公安文学园地里的奇葩。
作者简介
贺平,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市社科联常委。先后荣获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一等功,连续七年获评辽宁省公安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
2013年出版散文集《那些人·那些事》;2014年出版杂文集《撷英拾贝》;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之间》,获第十三届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担任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九命刑警》的出品人和总编剧,该剧在网上和多家电视台热播;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危难之际》。
目录
第一章 黑瞎子
第二章 入警
第三章 扎根
第四章 灭门案
第五章 嫌疑人
第六章 遇难
第七章 诺言
第八章 亲上加亲
第九章 所长张卫国
第十章 殉职
第十一章 积案告破
第十二章 盗伐案
第十三章 收网
第十四章 野猪养殖厂
第十五章 线索迷离
第十六章 证人之死
第十七章 两个凶犯
第十八章 真相
后记
序言
森林公安是具有武装性
质的兼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
法职能,保护森林及野生动
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安全,
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的重要力量。林业公安局既
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职能
机构,也是公安部的业务部
门。多年来,在各级党委、
政府和林业公安部门的领导
下,森林公安机关和广大森
林公安民警牢记“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
律严明”的总要求和“以警为
荣,以林为业”的理念,忠
实履行法律职责,有力地打
击了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
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为全国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有关资料记载,林业
公安局始建于1948年,最
早在东北。到2005年年底
,除上海以外,全国其它省
、市、自治区、直辖市和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森林公
安机构6700多个,拥有6万
多名警力。
1948年,随着东北的解
放,一些匪、特、反、坏分
子把莽莽苍苍的林海视为避
风港,纷纷潜逃到广袤的林
区,林区的社会治安局面面
临严峻的挑战。林业公安局
成立后,林业公安民警肩负
起防特、清匪、防盗、防火
、防自然灾害的光荣使命,
“一人一马一杆枪,防奸反
特打豺狼”,成为当时林业
公安鲜为人知的斗争生活写
照。
1952年至1979年1月,国
家先后出台相关文件,要求
各地重视和加强林业公安建
设。1984年林业部公安局
正式列入国家公安机关序列
,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
机关的双重领导。从2005
年开始,将林业公安局编制
纳入了政法专项编制序列。
2018年12月30日起,将林
业公安调整为直接归属公安
部领导。
从林业公安局成立至
2014年的30年间,全国林
业公安查处刑事和违法案件
400余万起,打击处理违法
犯罪分子667.3万人次,
涉案金额672.7亿元。这
期间全国共有300余名林业
公安民警牺牲,数千名民警
负伤;33人被公安部授予(
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
二级英模;10个单位获“全
国优秀公安局”称号;30个
集体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
单位”荣誉称号。
林业公安局的历史是光
荣的,是可歌可泣的;贺平
同志《林海警探》这部小说
,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首部全视角描写林
业警察故事的作品。他的笔
触涉猎的是一群极其平凡、
微不足道,甚至被人们忽视
和遗忘了的人群——林业警
察。之所以说他们被人忽视
或被人遗忘,是因为在今天
极为发达的媒体时代,几乎
看不到他们的信息和身影。
据国家有关权威信息发
布,全国公安机关共有一百
八十万人,涵盖了海关、民
航、铁路、林业等,其中林
业警察合计六万余人。他们
的确太渺小、太平凡了,渺
小和平凡得像他们生活的大
山林中的一棵棵树上的叶子

截至目前,除却贺平同
志所创作的此部小说外,翻
遍各种媒体和创作书籍,很
难再找到描写林业公安的长
篇文学作品。
小说从20世纪50年代初
中国北方长白山脉林业公安
诞生起,一直讲述到了
2018年长达60余年的林业
警察故事。故事情节中不但
有盗伐木材、盗窃杀人、报
复杀人、追捕逃犯等大要案
的婉转迂回,惊心动魄;也
描写了林业警察的工作困境
、矛盾和许多无奈。
全书描写的故事是一部
林业警察从无到有、从弱到
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反映
中国全体林业人的生活史。
以张野、常宽等第一代林业
警察为开篇,他们的后代张
卫国、常小青为改革开放初
期和新时代林业警察的典型
形象,承前启后、一脉相承
。通过人物的亲情、友情、
爱情、家庭、工作的描写,
广阔地展现了自新中国成立
初期到今天的林业警察的真
实生活面貌。
由于组建林业公安局需
要,很多退出现役的军人,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走进
了原始森林。他们面对林区
的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是
成长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所无
法想象的。
长白山是中国高海拔山
区,夏短冬长,交通工具和
通信工具极为落后。他们办
案走访,都是靠双脚跋涉在
白山黑水之间。那一代林业
公安,没有现在的高科技辅
助破案工具,都是凭着自己
积淀下来的点点滴滴办案经
验,凭着自己的聪敏智慧和
执着坚强,对犯罪分子留下
的蛛丝马迹,寻踪觅迹,直
至成功破案。
他们吃的是极其难咽的
粗粮,就着比咸盐还咸的咸
菜,喝的是雪水,居住和办
公是几十人的大帐篷和简易
的土坯房。即使在如此极端
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
然对自己的事业和信仰充满
着忠诚和挚爱。他们在工作
上认真负责、果敢睿智,与
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妻子
聚少离多;他们含辛茹苦、
恪尽职守,甘于默默无闻。
他们与林业工人打成一
片,热爱那里的每一条小河
、每一座大山,还有那里生
活着的千千万万的林业工人
。沧海桑田,几度风雨,几
度春秋,他们爱大山、爱人
民的情怀从来没有变过;他
们坚持正义,勇于担当,乐
观向上,捍卫和忠于职守的
情操从来没有变过;他们为
中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为维
护林区社会长治久安的赤诚
之心从来没有变过。他们在
浩瀚的大山林里,任劳任怨
,战天斗地,付出了艰辛的
努力,付
导语
这部反映森林公安的长篇小说,用平实感人的语言,以巍峨蜿蜒的长白山山脉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英勇无私的林业警察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天斗地,为保护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奉献了自己的热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在这里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记
这部小说最终完稿,正
值虎年春节和冬季奥运会在
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成功举
办,无疑在全世界面前再次
树立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
奋发向上形象。
自从描写警察题材的《
生死之间》和《危难之际》
两部作品问世后,由于工作
较为繁忙,我再没有写什么
东西,近两年的时间似乎沉
寂了下来。
警察这份职业陪伴我半
个人生,那份浓重的情感和
挚爱,随着岁月的增长,依
旧那么令人依恋。我内心时
常有种无可替代的冲动,就
像溪流必须奔向大海,地层
深处的岩浆不得不喷涌而出
,总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的内心又开始跃跃欲
试。
恰巧来自长白山林海的
单正杰同志给我提供了一个
让我决心动笔的题材:写写
林业人,写写林业警察的故
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现在已七十多年的历程,却
没有有关描写和歌颂林业警
察题材的小说及影视剧。于
是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据中
国有关权威信息发布,全国
林业警察共计有六万余人。
他们在公安民警里占的比重
很小,但他们在茫茫林海中
面对艰苦卓绝的环境表现出
的非凡的精神,则令人可歌
可泣。
其实我对他们也不太陌
生。我1973年参军服役在
大兴安岭地区,很多次看见
过那里的林业工人和林业警
察。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
中,顶雪冒寒,风里来雨里
去,朴实无华,执着坚守。
由此,故事的大体梗概
便逐渐清晰了起来。
林业警察诞生于共和国
早期,最初是军队的一个分
支,后来逐渐独立成为一支
专门打击刑事犯罪、保护森
林资源的公安队伍;业务归
公安序列,管理却归当地政
府或企业。直到2018年3月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
务院机构相关职责整合改革
方案,这支队伍才由国家林
业和草原局交由公安部统一
管理。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林
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
公顷,森林面积15894.1
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
.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112.7亿立方米。哪里有
森林,哪里就有林业警察的
身影。
这部小说着重描写了生
活在长白山脉的不同时代的
林业警察故事,从20世纪
50年代写到2018年。他们
都是普通的人群,同样有烦
恼,有痛苦,有欣喜,有快
乐。他们一代接着一代奋斗
在白山黑水间,时间跨度长
,人物焦点多,但是永远不
变的是,始终贯穿于整个故
事的舍小家顾大家的公而忘
私、默默奉献、含辛茹苦、
恪尽职守、无比挚爱祖国绿
水青山的情怀。他们虽然平
凡,却感天动地。
此书从采访、收集、整
理有关资料,到酝酿执笔,
共用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算
完成。当最后一个章节的句
号落下后,才算如释重负。
在动笔的这些日子里,
承蒙单正杰同志在采访、执
笔统稿过程中付出巨大的辛
劳;尤其要感谢的是辽宁出
版社黄锦莉老师为此书的出
版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
更要感谢的是中国人民公安
出版社文艺分社的易孟林社
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
别人喜庆春节之际,他却在
伏案润色,逐字逐句地修饰
加工全书,才使这部小说有
了今天这个面貌。易社长的
工作精神、辛勤付出和无私
奉献,使我非常感动,是我
学习的楷模。
这部小说在彻夜难眠中
构思,在紧张忙碌的“抗疫”
日子里完稿。我将继续努力
,不断学习,笔耕不辍,书
写更多的好人物好故事,回
馈给始终如一的信任、支持
、关爱我的人们。
贺平
二〇二二年二月十日
精彩页
第一章 黑瞎子

一九六〇年一月下旬的一天下午。长白山林海正是寒冬季节,各种树木的枝头上绝大多数都是光秃秃的,有的还压着厚厚的雪,凛冽的冷风过后,大片大片的雪花又从树梢和树干上落了下来。
远远望去,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山峦都披上了一层银色。阴郁的天空,灰蒙蒙的,天空的雪,分明又要开始下了。
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慌乱而又惊恐地走在密林中。
他光着头,穿着极其单薄。脚上那双被冻成冰坨的半棉鞋,还能清楚地看到左脚的大拇指探了出来,他两手抄在袖口里,衣服紧紧地裹着,厚厚的雪在他的脚下发出咯吱咯吱不规则的响声。这是他第二次走到这里。一个小缓坡,两块巨石,四面相望都是密密的挂着雪花的树木。他的脸上只剩下焦虑、凄然和绝望,胸膛不停起伏着,鼻子和嘴呼出来的都是白色的气团,整个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他无奈地望了望周围和灰蒙蒙的天空,又急不可耐地离开,继续寻找着走出这片密林的路。
雪越下越大,寒风裹挟着大雪,一瞬间就把他留下的脚印给掩盖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那个男人又第三次走了回来。还是那个小缓坡,两块巨石,四周都是同样挂满雪花的密林。
他的脸和手冻得通红而且已经发僵了,头上被雪覆盖成了白色,湿湿的脸湿湿的全身,他佝偻着紧紧地裹着薄薄的两片单衣,艰难行走在厚厚的雪中,他左顾右盼绝望地看了看周围,回头又瞅了瞅自己来时的已经不够清晰的脚印。几声凄厉的猫头鹰的叫声回荡在飞舞的飘雪中。
他彻底迷路了……
已经偷偷逃出几个小时了,身上没有一点吃的,没有任何取暖的东西,他又饿又累又冷。雪继续下着,天却要黑下来了。他想先找个地方避避寒歇歇脚。
他瞅了瞅四周,不远处有一棵腐朽的大榆树,树的下面是个大空洞,一个人完全可以在里面避一避的。于是他蹒跚地走了过去。
大树洞里,他裹了裹可怜而又单薄的衣服,还是被冻得哆哆嗦嗦,上牙和下牙不停碰撞着。他瞅着依然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慨叹着总算找了个比外面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
可是几分钟后,那个男人却惊恐万状地从树洞里逃了出来,并凄厉地叫喊着:“救命呀!救命呀!”声音回荡在冰冷的飞雪的天空里。
他刚逃出树洞还没到三步远,一只深棕色的黑熊就发出恐怖的吼声,张牙舞爪地追了出来。
那个男人没命地又跑了不到两米,黑熊便伸出利爪从后面抓住了他的头皮,连带左眼一块撕了下来。鲜血一下子染红了他扭曲的脸颊。黑熊又用另一只爪子狠狠把他拍出两米开外。他在雪地里骨碌了一米多远,便昏厥了过去。
黑熊看了看被它拍倒在地的男人,吼叫着仓皇地向山坡上面逃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男人又醒了过来。他已经变成了雪人。他艰难地从雪地上爬了起来。他的周围能看到片片已经凝固了的血渍,脸上的雪和血水相融变成了极其恐怖的红色的脸,更恐怖的是他的左眼眶里只剩下一个鸡蛋般大的黑褐色的洞。他发觉自己的左眼已经不存在了,他用左手捂着空洞的左眼眶,沙哑地哭泣着,右手不停地擦拭着被血水和雪水模糊的右眼,鲜血把他单薄的衣服浸透了,随即又冻成了紫黑色的冰甲。
他呼出冷冷的白色的气团,绝望地有气无力地微弱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偶尔伴着几声树木被冻裂的“咔咔”的响声,还有几声不知名的可怜的鸟叫声。求生的欲望,使他拼尽最后的气力,准备继续走出这片密林。可是摇摇晃晃地只走出十几米远,他便又摇摇晃晃地坐到了雪地上。
他挣扎着想起来,可再也没有起来……
天空,大片的雪花肆无忌惮地洒落在他渐渐僵硬的身体上。

雪后的第二天中午。白江河林场书记办公室里,赵玉勇书记正在看昨天统计上来的各工队任务完成报表。他特意仔细地看了看人事部门报上来的最近林场工人逃跑回原籍的报表。一个月内,已经有二十七名工人不辞而别。
“砰砰砰”,随着敲门声,一位六十几岁的老猎人推门进来。他眼睛不大却很亮,正方形的脸上,眉毛和胡子都是白灰色的,头上戴了一顶鹿皮帽子,脚上穿一双厚厚的棉鞋,裤腿用绿色窄条带子绑得紧紧的,身上背一杆猎枪,一进屋就带入了一股寒气。
老猎人急匆匆道:“赵书记,我和你反映一个事,六道弯发现个死人,像是被黑瞎子祸害死的。”
赵玉勇仔细询问了来者,然后拿起电话打给材料线公安分局:“张大炮,我们辖区发现了一个死人。反映情况的人就在我跟前。”
西沟林场的南头,有一栋简易的木头搭建的房子,外墙抹了一层白灰,正门口右边挂了一个白底黑字的牌子——大青山林业公安局材料线分局局长办公室。木制的简易办公桌上,有个斑驳的瓷缸,上面一行醒目的红字——中国人民志愿军。缸里的水正冒着热气。
分局长张大炮端起瓷缸,刚要喝,摇把子电话响了。他急忙放下瓷缸,拿起了电话。
“赵书记,我刚处理一起民事纠纷回来,这就往你处赶,一小时准到。”
从这里到白江河林场有四十多公里的路。他顾不上喝水,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