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洪武到成化(明代前期官窑瓷器)(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刘申宁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研究明代前期(洪武至成化)官窑瓷器的专著。本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陶瓷界常用的眼学为辅,分章介绍明代前期官窑瓷器的特征和研究鉴赏方法。在最后一章,作者利用搜罗到的所有明代前期瓷器资料,编成传世明代前期瓷器现存情况(包括器物特征、收藏地点等)综合目录。在附录部分,作者列出了研究明代前期瓷器所必需的参考书目。本书可作为古陶瓷研究者、古陶瓷收藏家的工具书和学术指南。 作者简介 刘申宁,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下乡,同年入伍。197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回到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1989年转业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副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撰稿人兼审稿人。曾参与“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国家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1992年起担任《李鸿章全集》执行编委,参与主持全集的编辑工作。曾任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退休后出任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现为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藏研究顾问。早在1989年即参加中国古陶瓷学会,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陶瓷的窑址调查和学术研究,收藏、研究中国古陶瓷数十年,是中国古陶瓷的鉴赏家、收藏家。小传收入《中国史学家辞典》和《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 目录 前言 研究概论 一、明代前期的概念 二、所谓“官窑”与“御窑” 三、明前期瓷器的研究方法 四、瓷器的胎土 五、瓷器的釉面 六、瓷器的装饰纹样 七、瓷器绘画技法研究 八、瓷器的造型 九、瓷器的着色剂 十、明前期出现的陶瓷新品种 洪武时期的瓷器 一、御窑厂的设立 二、元青花的秘密 三、官窑瓷器特征 四、瓷器的胎釉 五、釉里红器 六、青花器 七、颜色釉 八、装饰技法 九、器物造型特征 十、款识 十一、后代仿制情况 十二、小结 永乐时期的瓷器 一、概况 二、胎釉特征 三、红釉器 四、青花器 五、白釉器 六、彩器 七、其他品种 八、装饰技法 九、器型变化 十、年款 十一、后代仿制品 十二、小结 宣德时期的瓷器 一、概况 二、胎釉特征 三、红釉器 四、青花器 五、彩器 六、其它色釉 七、装饰技法 八、器型变化 九、年款 十、后世仿制品 十一、小结 正统时期的瓷器 一、概况 二、窑事记载(1436—1449年) 三、出土瓷器 四、瓷业生产分析 五、瓷器主要特征 六、青花器 七、绘画特点 八、器型及工艺特征 九、仿制品 十、小结 景泰时期的瓷器 一、概况 二、窑事记载(1450—1456年) 三、出土瓷器 四、瓷器特征 五、青花器 六、装饰纹样 七、器型与工艺特征 八、款识 九、仿制品 十、小结 天顺时期的瓷器 一、概况 二、窑事记载(1457—1464年) 三、出土瓷器 四、窑业堆积 五、瓷业生产状况 六、青花器 七、装饰艺术 八、器型与工艺特征 九、 款识 十、仿制品 十一、小结 成化时期的瓷器 一、概况 二、胎釉特征 三、青花器 四、红釉和釉里红 五、白釉器 六、彩器 七、新品种 八、器型特征 九、装饰风格 十、年款 十一、仿制品 十二、小结 鉴定的理论与实践 一、明代瓷器的老化现象 二、熟悉瓷器的手感 三、“蛤蜊光”问题 四、瓷器底足的鉴别 五、历代仿古作伪手法 六、瓷器鉴定常用术语 七、瓷器鉴定的基本概念 八、瓷器制作术语 明代前期存世官窑瓷器不完全著录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图片目录 序言 1976年春天,当全国人 民还没有从失去周总理的悲 痛中走出来的时候,我由基 层部队调到济南警备区宣传 科工作。回到了家乡济南, 我有了许多闲暇的时间,可 以走亲访友。我已经记不起 来那是个什么日子了,在朋 友的介绍下,去了一位老先 生家。这是第一次真正地让 我感到了震撼。他的房间很 小,但是放满了各种古玩, 特别是瓷器。对于我这样一 个菜鸟,老先生没有慢待我 ,给我讲了许多古玩圈的轶 事。玩古玩这件事是有着极 强传染性的。我就这样被传 染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从这以后,我开始关注古玩 ,特别是陶瓷艺术品。在70 年代,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十 分神秘的,在平常人的眼里 似乎特别不可理解。第二年 我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复旦 大学历史系。复旦给我的教 育,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同时对于我的这个爱好,也 提供了不少帮助,使我知道 了应该怎样从事古陶瓷的研 究。 好在我的朋友多,在北 京,在天津,在上海,我都 有许多的朋友。在朋友的介 绍下,我开始走访各地的收 藏家。这些藏家多半是岁数 很大的老人,这些藏品他们 守了一辈子,特别是熬过了 “文革”,极为不易,他们将 这些藏品视作珍宝。但是再 好的东西也要换钱,因为生 活所迫。我开始从这些藏家 手中购买我喜欢的陶瓷,好 在我当时在部队的工资较高 ,还有些积蓄。那个时候还 有兴趣逛地摊,比如北京的 潘家园,天津的沈阳道,上 海的城隍庙等。当然逛地摊 对一个收藏者来说也是必然 的。说实在的,在地摊上我 没有买过什么特别好的东西 ,真正好的东西多是在藏家 手中,被他们仔细地收藏保 存着。那时还有一些条件, 可以在各地古玩商店买一些 东西,那时古玩店发奖金没 有钱,你给他送钱会受到欢 迎,甚至会打开库房,让你 进去挑选东西。虽然这里的 东西价格稍贵,但在70年代 的时候,即便贵些,在今天 看来也还是值得的。到80年 代就奔赴各地搜购珍奇的官 窑瓷器,当时我已经调到北 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 部工作,在北京的时间多了 ,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还去 过李翰祥先生家。80年代末 ,我离开了部队,转业到山 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工作。 就在这时,我加入了中国古 陶瓷学会,并且参加了高安 的青花瓷研讨会。90年代初 ,邓小平“南方谈话”将我引 来了深圳。在深圳无法搜购 古陶瓷,我这个爱好的资源 渐渐变得稀缺了。于是,我 开始投入精力从事古陶瓷的 研究,从兴趣爱好转为学术 研究,我走了很长一段路。 对前人遗留物珍爱和收 藏的历史,最早可能开始于 商周之际。陕西韩城的商周 大墓出土了红山文化的玉器 ,就是见证。宋代以来的文 人雅士,如赵明诚等人,出 于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探究 文物,并非出于商业目的, 而仅仅是对前人文化的一点 留恋。今天,大多数人并非 出于对文化的喜爱和探究, 而是将古玩当作一种投资, 这不是文物的玩法。但是你 能奈何它么?有的人说“是 真品”,但大多数的专家持 否定意见,如果是出于对历 史的探究,你完全不必在乎 某些人的意见;但是如果是 投资,就必须要求东西不能 是赝品。有人说这个东西是 苏东坡用过的,有证据吗? 于他们默默的贡献,我永远 心存感激。申宁谨此叩首以 谢! 刘中宁写于深圳西丽湖 畔 2020年5月17日 其实这正是研究者发生兴趣 的地方,却并不是投资人应 该将资金投向的去处。 文物原本是历史遗留下 来的见证,拿在手中把玩的 文物,被称为古玩。古玩其 实就重在一个“玩”字,不玩 就什么都留不下了。在收藏 家眼中,古玩领域是一座永 不枯竭又充满诱惑的宝藏, 也是一道布满荆棘和陷阱的 深渊。身在其中,无论你如 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 会感到知识的贫乏和浅薄; 无论你如何自信、眼力过人 ,在浩如烟海、五花八门的 历史遗物面前,也会感到力 不从心,四顾无助;即使你 富甲天下、身拥亿万,但走 上收藏这条道之后,也会感 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表 面上看去,收藏玩的是财力 ,其实真正值钱的东西恰恰 不是古玩,而是收藏家那种 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犀利的眼 睛。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 为收藏家。 浮躁是收藏之大忌。一 个真正的鉴赏家,心态应是 极为平和的。他是抱着对美 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发掘的目 的,而参与这种收藏的。收 藏绝不是对器物的掳掠和占 有,与其说我们在收藏古玩 ,不如说古玩在收藏我们。 我们每一个藏家,在悠久的 历史长河中,是那样的渺小 ,充其量仅仅是这些宝贝的 短时间的保管者。能够感受 和体味到古物的深厚文化的 美和价值,才称得上真正意 义上的收藏家。从这个角度 出发,不能轻易否定民间的 收藏者和他们对于古器物的 研究。其实国内主要收藏机 构的藏品,有许多来自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收藏 家的捐赠,并非如同台北“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那样, 来自清宫的旧藏。因此在古 玩行,只有眼力是最受尊重 的,这里没有身份、地位的 高低贵贱之分。你的藏品最 能恰如其分地告诉别人,你 的收藏水准究竟处在一个什 么段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