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见到皇帝时,需要下跪行礼吗?身份不同的人交往时,是否需要遵从等级分明的礼仪制度?
本书从宋画及相关史料入手,对当时各个阶层所应遵循的礼仪做了详细说明,以及它们与明、清时代的诸多不同,勾勒出宋朝社会礼仪的变迁过程。
宋朝的礼仪制度,不仅是宋朝尝试向现代文明迈步的表现,还是当时社会风气开放的证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原来宋朝这么有趣(礼仪观和谐)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吴钩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宋朝人见到皇帝时,需要下跪行礼吗?身份不同的人交往时,是否需要遵从等级分明的礼仪制度? 本书从宋画及相关史料入手,对当时各个阶层所应遵循的礼仪做了详细说明,以及它们与明、清时代的诸多不同,勾勒出宋朝社会礼仪的变迁过程。 宋朝的礼仪制度,不仅是宋朝尝试向现代文明迈步的表现,还是当时社会风气开放的证明。 作者简介 吴钩,生于1975年,历史研究者,腾讯“大家”签约作家。 主要关注领域为古代的政制与社会生活,习惯以社会学与政治学为分析工具,对正史野稗、前人笔记所记录的古代社会、官场细节及其背后隐秘进行梳理分析。 在《博览群书》《书屋》《社会科学论坛》《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有多篇历史社会学随笔。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 目录 第一章 宋朝任命一名官员的流程 第二章 宋朝平民上衙门打官司,必须跪着吗 第三章 宋朝平民遇见皇帝,必须下跪吗 第四章 从椅子的出现说到跪拜礼的变迁 序言 重新探访宋朝 吴钩 我一直希望青少年朋友 少玩点电子游戏,少刷点 手机,多读点书,尤其要 多读点历史书。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 的事情,不仅仅是博物馆 收藏的文物、故纸堆记载 的陈年往事,还是我们的 祖先在漫长岁月中上下求 索的写照,是凝聚着无数 先人经验智慧的结晶,亦 是今人的镜鉴。通过阅读 历史,后人可以获得宝贵 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唐 太宗李世民提醒说:“夫以 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 里的“古”,就是指历史。 历史也是维系我们民族 共同体的文化纽带。虽然 我们分散于五湖四海,拥 有不同的姓氏,人生的经 历也各不相同,但我们有 着共同的集体记忆,那就 是历史。夏商周、汉唐宋 、元明清,是我们先人共 同亲历的国史,华夏文化 是我们共同继承的精神血 脉,直至今日,我们仍然 说着一样的语言,写着一 样的文字。历史与文化的 纽带将我们的民族共同体 联结得更加牢固。所以, 清代学者龚自珍告诫说:“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历史若被解构、被遗忘, 很可能会导致民族共同体 的解体。 历史还蕴含着我们先人 的光荣与梦想,是我们建 立文化自信、祛除文化自 卑的力量源泉。华夏文明 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 未曾中断,其间取得了光 辉灿烂的文明成就,我们 固然不可妄自尊大,但也 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近代以来,曾有一段时期 ,人们将中国历史想象得 十分黑暗、落后,主张“全 盘否定传统”。这种看待历 史的态度极不可取。历史 学家钱穆先生提倡说,对 于本国已往历史,我们应 当“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 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 顶点”。这才是我们看待历 史所应有的态度。 对青少年朋友来说,更 重要的一点是,多读点历 史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 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提 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 举个小例子:我的大女儿 读小学、初中时,考试成 绩并不拔尖,但她从小喜 欢看书,阅读的书目很杂 ,其中包括历史书。小学 期间她细读过唐宋诗词, 之后是明清师爷历史,初 中时又迷上南唐后主李煜 ,还曾写下洋洋洒洒的千 字文为其正名,反驳语文 老师对李后主的“批判”。读 高三时,她收到了名牌大 学预录取的通知书。我相 信她比较优秀的文化素养 得益于从小养成的阅读习 惯。 基于以上理由,我要鼓 励青少年朋友趁着青春年 华,多读点历史书,先秦 史、秦汉史、唐宋史、明 清史,都可以读、应该读 。而作为一名宋代史的研 究者与写作者,我当然希 望青少年朋友能够花一点 时间,专门去探访一下宋 代中国的文明成就。 宋朝值得我们去探访。 还有一些热爱宋朝的现 代人甚至想“穿越”到宋代。 记得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 :“有杂志给我发问卷:‘如 果你能穿越,最喜欢回到 哪个朝代?’我想了一下说 :‘宋朝吧。’”不过,实话实 说,我并不想穿越到宋代 ,因为我还是很享受今天 的现代文明。如果真有穿 越时空的技术,我也不支 持你穿越到宋朝,因为尽 管宋朝“现代化的程度是令 人吃惊的”,但毕竟不是现 代社会,你穿越回去的话 ,必定是难以适应的。但 我会支持你深入地去了解 宋代中国的文明成就——那 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 贵遗产,不应该被今人遗 忘。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小书 ,是我第一本跟青少年朋 友介绍宋朝历史的童书。 2019年我在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出了一本《知宋: 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内容是跟我的大女儿聊聊 宋王朝的政制与司法制度 ,有一些读者朋友以为那 是一本童书,其实不是, 因为我大女儿已经是大学 生了。你现在手里拿着的 这一本新书,才是我专门 写给青少年朋友阅读的图 书。本书将带着你打开传 世的宋朝画作,置身于宋 人的日常生活情景中,一 睹活色生香、充满现代气 息的宋朝社会。 导语 本册是是“中国好书”作者、宋史研究者吴钩先生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宋代历史书。作者从宋画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再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宋朝。该书拟摘选《风雅宋》中的“礼仪”篇章,沿袭原书从宋画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向青少年读者揭示宋人“风雅”日常生活叙述风格,将宋朝任命官员的流程、宋朝诉讼的礼仪、宋朝迎驾的礼仪、宋朝跪拜礼的变迁等生活图景和知识展现给读者,使读者从中学到历史知识,领悟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精彩页 宋朝官制架构知一二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后续的内容,钩叔想先介绍一下宋朝的官制架构。 我国古代社会历经的时间较长,每个朝代的官制不尽相同。《周礼·天官》中说:“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君王建立国家,需要辨正方向,体察四方国境,划分国都和郊野的位置,设立官位,规定官员的职责,作为天下人可以遵循的准则。 隋朝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但隋朝制定的中央集权官制在我国古代官制史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其后的唐朝和宋朝。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官制和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后世朝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隋朝之前的秦汉,宰相(虽然在不同朝代称谓不同,但其官制职责基本不变)是处于皇帝“一人之下”、其他“万人之上”、总揽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而由隋朝开创的国家行政组织三省制,则建立起了以尚书省、门下省和内史省(前身为中书省,因讳改称)为权力核心的国家官制架构。说得简单点,就是把原来由宰相一人统揽的大权,分割给了三省长官,三省为国家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三省六部制在唐朝得到完善,宋朝的官制则基本沿袭唐朝的框架结构。 宋初沿袭唐后期和五代时的制度,将门下省与中书省合并为中书门下。当时还有一个叫枢密院的机构,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主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及武官的管理等事宜。宋初有关文献中出现的“二府”一词,指的正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这“二府”,这两个机构是当时的最高国务机关,分别主理政务和军务。中书门下又称东府,枢密院又称西府。与“二府”同时出现的,往往还有“三司”一词。三司是宋初负责全国财政的机构。 宋初的官制结构到了宋神宗时,又经历了改革。宋神宗恢复三省六部制结构,而三司则被并入户部。 经过宋神宗官制改革后的三省确立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三省的职责是“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具体来讲,就是中书省听取皇帝旨意,起草诏救;门下省负责复审中书诏救,审核朝臣奏章,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或加以驳正;尚书省负责行政,即政令的具体执行。综合来讲就是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议,最后经过皇帝的批准,交由尚书省具体执行。 南宋时的官制也稍有变化,但基本上还是因循三省的框架结构。 那么,宋朝还有宰相吗?宋朝还是有宰相的,但是官名很多。比如宋初,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则称“参知政事”。宋神宗官制改革后,宰相按照新的规则来设定: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本来,尚书省的长官称尚书令,副长官称左、右仆射,左、右仆射下又分有左、右丞官员。门下省的长官称侍中,副长官称门下侍郎,门下省的职官称给事中。中书省的长官称中书令,副长官称中书侍郎,中书省的职官称中书舍人。但在宋朝,三省长官的位置一般都是空缺的。了解了官阶名称后,再回过头来看宋神宗时代的左相,其实是由尚书省的一个副长官来担任,此人又兼任门下省的副长官。右相则是由尚书省的另一个副长官来担任,同时兼任中书省的副长官。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