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蒙古帝国二百年(2超级帝国)》全景解读蒙古帝国二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破解中世纪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兴衰秘密。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统一蒙古草原后迅速发起对外武力征服,从蒙古草原到中原汉地,从花剌子模到斡罗斯,从亚洲到欧洲。蒙古帝国铁骑所向无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无法阻挡蒙古帝国扩张的脚步。 蒙古帝国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取得了比罗马帝国四百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建立起一个从西伯利亚到印度,从越南到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的超级帝国。 蒙古帝国打破了亚欧旧大陆的阻隔,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将原本相隔绝的文明联系起来,为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秩序。 本册讲述了蒙古帝国发展成为超级帝国的经历。 作者简介 耶律承安,本名游向炜,青年学者,北京人。法律专业出身,自幼酷爱读史,对草原游牧文明史兴趣浓厚。其多年来潜心研读蒙元王朝历史著作,对蒙古帝国史颇有心得,历时7载,写成《蒙古帝国二百年》一书。 目录 第一章 窝阔台汗 第二章 困顿的金国政局 第三章 完颜守绪 第四章 二度攻金 第五章 三峰山之战 第六章 拖雷之死 第七章 归德之变 第八章 汴梁之变 第九章 在蔡州 第十章 金国灭亡 第十一章 端平入洛 第十二章 第二次西征(扎兰丁) 第十三章 第二次西征(钦察草原) 第十四章 第二次西征(梁赞) 第十五章 第二次西征(弗拉基米尔城) 第十六章 第二次西征(基辅) 第十七章 第二次西征(波兰) 第十八章 第二次西征(克拉科夫、莱格尼察) 第十九章 第二次西征(匈牙利) 第二十章 第二次西征(战栗中的欧洲) 第二十一章 第二次西征(回归东方) 第二十二章 和平外交 第二十三章 贵由汗 第二十四章 蒙哥汗 第二十五章 忽必烈南征大理 第二十六章 漠南钩考 第二十七章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 第二十八章 第三次西征(波斯) 第二十九章 第三次西征(阿拔斯王朝) 第三十章 第三次西征(末代穆斯塔辛) 第三十一章 第三次西征(叙利亚) 第三十二章 第三次西征(马木鲁克王朝) 第三十三章 第三次西征(阿音扎鲁特) 第三十四章 第三次西征(别儿哥) 第三十五章 孟珙 第三十六章 余玠 第三十七章 钓鱼城 第三十八章 议和北归 第三十九章 同室操戈 第四十章 李璮之乱 第四十一章 祖述变通 第四十二章 贾似道 第四十三章 决战襄樊 第四十四章 建立大元 第四十五章 江南之战 第四十六章 丁家洲、焦山之战 第四十七章 临安末日 第四十八章 气绝崖山 导语 《蒙古帝国二百年(2超级帝国)》全景解读蒙古帝国二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成吉思汗出生到其统一蒙古草原,发动对金、西夏的战争;发动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蒙古帝国内部权力纷争,政权更替;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大元等内容。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剖析蒙古帝国兴衰的秘密。本册讲述了蒙古帝国发展成为超级帝国的经历。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近代以前,出现过一 次维持了大约一个世纪的“ 世界体系”,这个体系正是 由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 国完成的。 ——杰克·威泽弗德 成吉思汗是拉近世界的 最伟大的人,成吉思汗完 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 两个极端集于一身。欧洲 人称其为“上帝之鞭”,他是 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世 界秩序因他而改变,人类 的世界观因他而升华。 ——《华盛顿邮报》 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 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 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 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 性格塑造出了伟大的成吉 思汗,七百年前的蒙古人 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 建立了国际关系新秩序。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 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 兵力,在很短时间内,攻 略亚欧两洲大部分土地, 统治众多人口,除成吉思 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 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 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 在中世纪里,战略最好 的例证并不出在西方,而 是来自东方……蒙古人所进 行的各次战争,无论在作 战规模、作战艺术方面, 在突然性和机动性方面, 还是在战略和战术上,不 仅不会逊色于历史上任何 战争,甚至还要超越这些 战争。 ——利德尔哈特《战略 论》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几乎 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 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 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 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 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 识并交流。马可波罗知道 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 主教总主教。 ——法国东方史学家格 鲁塞 精彩页 第一章窝阔合汗 西夏的战事还未结束。 依照成吉思汗的遗嘱,成吉思汗病逝的消息被封锁起来,大汗日常所用之物包括食物依然如常送进大帐,也遂妃仍像往常一样将大汗的命令传达给部队,众将和诸子脸上也看不到任何愁容。 几天后,西夏皇帝李现带领群臣和皇室成员来到蒙古大营请降。李现身着素衣,捧着西夏国的传国玉玺和降表,并献出各类金银器皿、佛像、玉饰品等,还有西夏特产的白色骆驼。 拖雷接见了李现君臣,而后安排大将脱仑察尔必“护送”李现及西夏皇族前去晋谒成吉思汗。懵然无知的李舰君臣及西夏皇室成员行至萨里川时,被蒙古军全部杀害。 与此同时,蒙古军接管了中兴府的防务,而后就按照成吉思汗的遗愿,开始屠城。在耶律楚材和也遂妃劝说下,一部分平民得以幸免,他们之中大部分成为也遂妃和拖雷的奴隶。 中兴府陷落以后,西夏各地的零星抵抗依然存在,很多散落的西夏士兵化整为零躲进深山密林继续抵抗蒙古人,其中就包括阿沙敢不。蒙古军又用了一段时间清除了抵抗势力,阿沙敢不也被抓住处死。 灭掉了西夏,蒙古军拉着成吉思汗的灵柩开始北返草原。两个月后,成吉思汗的灵柩被送回克鲁伦河上游的宫帐,此时,拖雷才发出认告,公开了成吉思汗的死讯。与此同时,各地的宗室亲王、那颜们和将领们陆续前来吊唁,萨满不间断地举行各种悼念仪式,祈求长生天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接受他们的大汗。 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成吉思汗被安葬在不儿罕山与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图拉河的河源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 成吉思汗没有高大宏伟的陵墓,也没有雕饰精美的墓碑,更没有陪葬的陶俑,甚至连个标记也没有。成吉思汗就长眠在这片由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覆盖的土地里,只有翱翔于天空的雄鹰陪伴着他。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帝国的汗位空了两年。这两年,蒙古帝国没有大汗,由拖雷负责监国。 蒙古的汗位继承制度不同于汉人的皇位继承,成吉思汗确实将汗位传给了窝阔台,但还得经过库里台大会选举确认,才能得到各部族(包括附属国)的认可。 库里台大会推选出新大汗之前,之所以由拖雷监国,是因为蒙古族“幼子守灶”的传统——每个儿子长大后成家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带走父母的一部分财产,最小的嫡子留在父母身边,父母死后继承父母的祖产之地(剩下的全部遗产)。成吉思汗死后,认告也是由拖雷负责发出的。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给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都划分了汗国,唯独没有给拖雷分封汗国,因为拖雷是嫡幼子,理所当然获得成吉思汗的祖产之地。而成吉思汗的祖产之地,包括蒙古帝国中央机关办公的地方。窝阔台虽然被确定为汗位继承人,但在召开库里台大会之前,他只能住在自己的封地。开了大会,被推选为大汗之后,他才能来到中央。 拖雷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绝大部分财产:肥沃的蒙古草原和数不清的奴隶,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12.9万人,其中2.8万人分封给三子,剩下的10.1万人都由拖雷继承,且全部是蒙古精锐部队。成吉思汗四个儿子里面,拖雷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最为雄厚,但他却不是蒙古大汗的继承人,作为成吉思汗指定的大汗继承人窝阔台,只继承了4000人的军队。 拖雷一开始监国,便着手准备召开库里台大会。但这时候,蒙古帝国内部出现了不少反对声音,很多人认为窝阔台没有资格继承汗位,这让拖雷不敢贸然召开库里台大会。 虽然窝阔台也参加了成吉思汗西征,但他打仗远远比不上术赤和拖雷,没有什么战功。与窝阔台相比,拖雷战功赫赫,很多领兵打仗的将军、那颜们觉得拖雷更适合做蒙古大汗(拖雷继承了绝大多数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这些将军们自然希望拖雷继位)。而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也应该由拖雷继承汗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监国的拖雷可能也动了凯觎汗位之心。从1227年到1229年,近两年时间,耶律楚材多次催促,拖雷一直以内部意见尚未统一为由,迟迟不肯召开库里台大会。 耶律楚材十分着急,他明白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蒙古帝国大汗一天不能确定,朝局就一天不能稳定。耶律楚材找到拖雷向他诚恳谏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窝阔台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生前指定的汗位继承人,先大汗的遗训不能违背。同时提醒拖雷不要忘了曾在成吉思汗面前立下的誓言——我愿在父汗指定继位兄长身边,把他忘记的事情告诉他,在他睡着时叫醒他;做应声的伴从者,做策马的长鞭;应声不落后,前进不落伍;我愿为他长途远征,愿为他短兵搏战。 库里台大会迟迟不能召开,新大汗久久不能确定,只会造成朝局不稳国家混乱,威胁李儿只斤氏家族的统治。如今谣言四起,说拖雷迟迟不召开库里台大会,是因为不想交权,觊觎大汗之位。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