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蟑螂》是麦克尤恩最新的中篇小说,描写了一只蟑螂的神奇经历:从议会大厦千辛万苦爬到首相官邸,醒来之后,蟑螂居然发现自己占据了首相吉姆·萨姆斯的身躯,同时也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作为英国首相,吉姆·萨姆斯的使命就是实现人民的意志——在英国贯彻“反转主义”,甚至要向全世界推行。无论是党外的反对派,党内的异见者,还是议会民主的原则,都不能阻碍新首相完成他的使命。 小说除了明显致敬卡夫卡的经典作品《变形记》外,麦克尤恩还继承了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衣钵,运用古老的政治讽刺小说形式,抒发了他对英国“脱欧”困局的心结,并将反讽这一艺术形式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同时,在这部结构精巧、大胆创新的中篇小说中,依然展现出了典型的麦克尤恩式智慧以及流畅的文风。中英双语文本让读者在欣赏中文译作的同时,也能原汁原味地领略麦克尤恩优雅睿智的文字。 作者简介 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1974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已经被公认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目录 《蟑螂(汉英)(精)》无目录 序言 感谢一位接一位的英国 首相锲而不合、毫不松口 的谈判,感谢议会的混乱 与瘫痪、两场大选以及整 个国家的痛苦分裂,大不 列颠近年来正努力要实现 英伦列岛有史以来最无聊 、最受虐狂的一项追求。 英国之外的整个世界—— 普京与川普两位总统除外 ——全都惊愕地在一旁看 着。如果我们真的成功脱 欧了,接下来我们就将开 启未来十五年的艰苦跋涉 ,希望能回头重拾一鳞半 爪我们曾经拥有的那一切 ——许许多多的贸易协定 ,安全与科研合作,还有 其他成千上万种便利的协 议。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 做这样的事情?我的蟑螂 首相给了德国总理那个唯 一可能的答案:因为。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 蟑螂》的构思正是发生在 那个绝望与大笑交会的关 头。许多人会觉得,也许 脱欧的进程是无法付诸讽 喻的。什么样的邪恶小说 家能想出来这样的事情呢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出曲 折的自我讽喻。也许,留 给我们的只剩下嘲弄和大 笑的悲哀慰藉了吧。 无论我们的脱欧时刻最 终是否会到来,有一些问 题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里我们都要问自己的。谎 言、可疑的献金、俄国的 介入都将是未来的历史学 家们的关注点所在。他们 也一定会研究一种特殊的“ 魔粉”所导致的失明——在 当下席卷欧洲、美国、巴 西、印度和许多其他国家 的所有那些民粹运动中, 这种“魔粉”可谓是一种共性 。“魔粉”的成分在如今已是 人尽皆知:疯狂的非理性 、对陌生人的敌意、抵制 耐心的分析、怀疑“专家”、 夜郎自大式的爱国、狂热 地相信简单粗暴的解决办 法、渴求文化上的“纯洁”— —再加入一小撮利用这些 冲动的无底线政客。 当然,各地的情况有所 不同。在巴西,他们喜欢 焚烧亚马孙雨林。美国渴 望建成它的墨西哥墙。土 耳其将监禁记者的技艺打 磨得炉火纯青。在英国, 在这“魔粉”让我们闭上眼睛 的时刻,我们也发现了欧 盟的生态进化如何深刻地 塑造了我们本国的植被风 貌。将这些植被连根拔起 愈发证明是一个暴戾的过 程,而且——归根结底—— 并不十分简单。可这没有 吓住任何人。我们会奋勇 向前——因为。 英国确实存在着许多历 史上的不公,可那些不公 极少来自欧盟。脱欧派的 任务就是让选民相信完全 相反的结论。他们以百分 之三十七的支持率成功了 ,这件事足以改变我们在 未来许多年里的集体命运 。凭借着经典的民粹主义“ 魔粉”,脱欧派对冲基金老 板、财阀、伊顿公学学生 与报业大亨将自己打造成 精英阶层的敌人。这办法 奏效了,现在这群反精英 的精英组成了我们的政府 。 在英国政治讽喻的文学 传统中,奠基性的文本依 然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 一个温和的建议》。我第 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只 有十六岁。作者在文中面 不改色地断言活吃婴儿能 够解决一个长期存在的难 题,这话听上去真是既野 蛮又怪诞,可并不比—— 在斯威夫特看来——英国 在爱尔兰的统治更残酷。 而在英国脱欧这出戏中 ,某种丑恶怪异的东西进 入了我们的政治精神中, 因此,对我而言,召唤出 蟑螂——所有生命形式中 最受鄙视的一种——就似 乎是顺理成章了。对于任 何想象人虫换体的文学尝 试而言,卡夫卡的《变形 记》都是怎么也绕不过的 ;不过,在鞠躬表达必要 的致敬之后,斯威夫特才 是我转而求助的对象。我 的任务始终是构思出一个 政治与经济计划,其适得 其反的荒诞性能够与脱欧 相提并论。我不知道我那 个荒唐的杜撰——“反转主 义”——算不算得上成功。 有鉴于眼下这个国家计划 的规模及其对至少未来一 代人可能造成的冲击,也 许没有什么能够在愚蠢的 尺度上和它匹敌。 接近三分之二的英国选 民没有投票支持脱欧。大 部分商业、农业、科学、 金融与人文从业者反对脱 欧计划。四分之三的议员 投票支持留在欧盟,但他 们大多忽视了公共利益, 躲在了党派站队和“人民发 话了”后面——那句冷冰冰 的苏联式口号,那团笼罩 头脑的“魔尘”,它蒙蔽了理 性,黯淡了我们的子孙后 代未来在大陆欧洲自由工 作生活的前景。 民粹主义——它对自身 的无知浑然不觉,满嘴嘟 囔着血与土,满心不切实 际的本土保护主义渴求和 对气候变化的可悲轻蔑— —在未来也许还会召唤出 别的怪物,其中一些要远 比英国脱欧更暴力,后果 也更严重。但在民粹的所 有版本中,蟑螂的精神都 将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好 好了解这种生物,这样才 能更好地击败它。我相信 我们会的。 如果理性不能睁开双眼 ,最终胜出,那么我们也 许就只能仰赖笑声了。 导语 在文学创作中凸显现实关注是麦克尤恩近年来创作的一大倾向,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和讨论时常折射于作品之中,例如英国的“脱欧”困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等等。作为英国“脱欧”的坚定反对者,麦克尤恩长期以来毫不吝啬对脱欧派的尖锐批评——《蟑螂》正是一部讽刺英国“脱欧”困境的政治讽喻小说。作为英国首相,吉姆·萨姆斯的使命就是实现人民的意志--在英国贯彻“反转主义”,甚至要向全世界推行。无论是党外的反对派,党内的异见者,还是议会民主的原则,都不能阻碍新首相完成他的使命。 精彩页 那天早上,吉姆·萨姆斯——一个脑瓜聪明但全无深度的家伙——从不安的梦境中醒来,赫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庞然大物。有好一会儿,他仰面朝天(这可不是他最爱的姿势)躺在那里,遥望着他的脚掌和少得可怜的几条腿,心中愕然。区区四条,毫无疑问,而且很不灵活。换作是他自己的那几条棕色的小长腿——他已经开始有些怀念它们了——这时一定早就开始在半空中欢快地舞蹈了,无论那舞姿有多么绝望。他一动不动地躺着,告诉自己不要恐慌。一个器官——一块滑溜溜的肉——卡在他的嘴里,扁扁的,湿湿的,恶心得要命,尤其是这东西自己会动,四出探索着他那山洞一般的巨大口腔,而当它滑过一大排大牙时,他嘴上不出声,心中又是一惊。他凝视着自己的整副躯干。从肩膀到脚踝,他的体色呈淡蓝色,脖子和腕部周围有圈深蓝色的滚边,一排白色的纽扣沿着他没有分节的胸部一字纵向排列。一阵时起时停的轻风拂过那里,带来了一股腐烂食物和谷酿酒精的诱人味道,他猜测这就是他的呼吸了。他的视野狭隘得无可救药——哎,没法儿和复眼比——看到的一切都色彩斑斓得让他压抑。他开始渐渐意识到,出于某种古怪的反转,他脆弱的肉体现在翻到了骨骼的外头,将那骨骼彻彻底底隐藏了起来。他多么渴望能再看一眼他那亲切的、泛着光泽的棕色外壳啊。 这一切已经够叫他发愁的了,可随着他的脑子渐渐苏醒,他还想起了自己正在独自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尽管他一时记不得那任务是什么了。我要迟到了,他想着,一面努力从枕头上抬起一颗能有五公斤重的脑袋。这不公平,他自语道。凭什么让我来受这份罪。方才他那破碎的梦境深沉而狂野,充斥回响着喧嚣刺耳、争执不休的各种声音。直到现在,当这颗脑袋重重地落回枕头上的时候,他的视线才开始穿透迷雾,望向梦境的尽头,脑中回想起了一堆彼此交织的记忆、印象与动机,而当他试图抓住它们的时候,这堆马赛克却立刻分崩离析。 是的,他离开了那散发着怡人的腐败气息的议会大厦,甚至没有告别。他只能如此。保密要紧。他对此了然于心,无需言明。可他究竟是何时出发的?一定是在天黑之后。是昨天夜里?还是前天夜里?他一定是走地下车库出去的。他应该绕过了门口那个警察锃亮的皮靴。现在他想起来了。顺着阴沟,他一路小跑,一直跑到议会广场上那个可怕的十字路口边。在一列空转着引擎、急不可耐地要把他在沥青路面上碾作齑粉的汽车前面,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进了马路对面的阴沟。在那之后,他似乎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穿过又一条可怕的马路,来到白厅街上他该去的那一面。再然后呢?他一定又飞奔了许多码,然后停下了脚步。为什么?现在他渐渐想起来了。身上的每一根气管都喘着粗气,他停在了一条沁人心脾的下水道边,在一片被人丢弃的披萨上用起了点心。他当然吃不完,可他尽力了。他运气很好,那是一片玛格丽塔,他的次爱。没有橄榄。那一片上没有。 他现在发现,他这颗笨重的脑袋却可以毫不费力地一百八十度旋转。他把它转向了一侧。这是一间小小的顶楼卧室,被早晨的阳光照得通亮,煞是讨厌,因为窗帘没有拉。他的床头有一部电话——不,两部电话。他视野有限的目光扫过地毯,落在了踢脚板下沿的一道窄缝上。我一定是在晨光中从那下面挤进来的,他悻悻地想。我本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屋子的另一头是一张沙发,边上有一张矮桌,上面摆着一只雕花平底玻璃杯和一个空了的威士忌酒瓶。一把扶手椅上铺陈着一件西服和一件熨平叠好的衬衣。窗边的一张大桌子上放着两盒文件,一盒叠在另一盒上面,全是红盒子。 P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