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平线上的奥德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澳)亚历克西斯·赖特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该文以诗一般的语言叙述了1788年,英国“幽灵船”穿越地平线,入侵悉尼湾的故事:以痛彻心扉的呼喊唤醒暴力殖民的创伤性记忆;以悲愤交加的笔触书写了“世界历史上数以百万计饱受战争摧残的人”的迁徙,包括无数难民儿童遭受的苦难。这些生动的画面在赖特的作品中相互交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尧(1946-),资深翻译家,悉尼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西悉尼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悉尼大学人文与交流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翻译四十余年,翻译出版英美澳大利亚文学、文化、历史著作五十余部,其中多部作品获奖。 目录 序言 地平线上的奥德赛 致谢 译后记 作者及译者简介 序言 在亚历克西斯·赖特的 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许 多声音。她以不同的形式 讲述故事,把过去、现在 以及未来的愿景糅合在一 起。故事里有幽默与悲伤 ,希望与绝望,壮丽与亲 密,诗歌与政治。她让我 们听到祖先的声音,听到 她和我们同时代人的声音 :痛苦的沉默,抗议的呼 声,表现力量的歌声。 那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25年的文学生涯中,赖 特出版了三部获奖小说: 《希望的平原》(1997)、 《卡彭塔利亚湾》(2006) 和《天鹅书》(2013)。还 有三部重要的虚构作品《 格罗格酒之战》(1997)、 《像这位老人一样夺取权 力》(1998)、《追踪者》 (2017)和许多短篇小说、 散文。《卡彭塔利亚湾》 获2007年迈尔斯·富兰克 林文学奖,《追踪者》获 2018年斯特拉奖。这两个 奖项都是澳大利亚最高文 学奖。她的作品涉猎极广 。每一部新作品,都创造 出一种独特的形式和风格 表达她的思想。她是今日 之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穿越 无数个千年……流传下来 的”她的国家的故事的作 家之一,并且在社会和全 球陷入危机,我们共同面 临困境的时刻,展示这些 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亚历克西斯·赖特是一 名来自澳大利亚北部卡彭 塔利亚湾南部的瓦伊族妇 女。1950年,她出生于昆 土兰的克朗克里.后来在 澳大利亚中部的艾丽斯· 斯普林斯生活多年。在那 里,她作为一名为原住民 权利而斗争的社会活动家 和组织者辛勤工作。亚历 克西斯·赖特现居住在墨 尔本,其作品被翻译成多 种语言,包括中文。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 言发布了由李尧翻译的《 卡彭塔利亚湾》。 赖特解释说,她讲的 故事“与土著世界有关…… (推动)穿越边界,描述一 个复杂的家园,里面有许 多思想和精神的精髓”。 她的灵感来自世界各地的 作家,比如爱尔兰诗人谢 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匈牙利小说家 拉兹洛·克拉斯纳霍卡伊 (Laszlo Krasznahorkai)、 拉丁美洲作家卡洛斯·富 恩特斯(Carlos Fuentes)和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Eduardo Galeano),还有 来自马提尼克岛的帕特里 克·查莫伊索(Patrick Chamoisseau)和爱德华· 格里森特(Edouard Glissant),以及阿拉伯国 家、中国和日本的作家。 她汲取、融合了世界文学 精华,并为之做出重大贡 献。 亚历克西斯·赖特的作 品体现了祖先过去至高无 上的地位。读她的作品, 我们对长者的尊敬油然而 生。这些故事极具感染力 ,对当代和未来一代代人 们——无论原住民还是非 原住民——都是宝贵财富 ,也是不断的源泉。 《地平线上的奥德赛 》是亚历克西斯·赖特的 新作,对于刚开始读她作 品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 起点。这本书以英文、日 文、中文合集的形式出版 ,日文和中文译者是我的 朋友有满保江和李尧。《 地平线上的奥德赛》是寓 言,是散文,也是诗。这 部作品是为了回应视觉艺 术家特雷西·莫法特在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 作品《我的地平线》而创 作的。《地平线上的奥德 赛》由赖特的女儿莉莉· 萨文克担任美术设计。这 种合作是赖特向我们展示 的关于历史令人心灵震颤 的美的一部分。在一系列 六个相互关联的章节中。 她的散文将多个时间段结 合在一起,将形象与情感 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描绘 了1788年英国“幽灵船”穿 越地平线,入侵悉尼湾的 那一刻;描绘了故事中的 古老时代“……持续不断地 被‘看护’这个‘故事国家’的 人重复”;描绘了暴力殖 民创伤性记忆层层叠叠“ 深入未来几代人的噩梦” 以及“世界历史上数以百 万计饱受战争摧残的人” 的迁徙,包括今天在澳大 利亚寻找新家的无名难民 儿童。这些经历在赖特的 散文中相互交织,在诗歌 和故事的蒙太奇中不断重 叠,密不可分。作者所说 的“历史的悲哀”在人类的 神话中回荡,就像古希腊 诗人荷马的《奥德赛》在 21世纪依然延续。 我很高兴在这篇简短 的序言中向读者介绍这位 重要作家的作品。《地平 线上的奥德赛》会带给你 一种非常有益的阅读体验 。听听亚力克西斯·赖特 是怎么说的吧。 尼古拉斯·周思 2019年10月1日 导语 这本书以英文、日文、中文合集的形式出版。 《地平线上的奥德赛》是寓言,是散文,也是诗。这部作品是为了回应视觉艺术家特雷西·莫法特在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作品《我的地平线》而创作的。 作者将多个时间段结合在一起,将形象与情感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描绘了1788年英国“幽灵船”穿越地平线,入侵悉尼湾的那一刻。 后记 2009年,澳大利亚著 名作家尼古拉斯·周思 (Nicholas Jose)先生推荐 我翻译刚获得澳大利亚最 高文学奖——“迈尔斯·富 兰克林文学奖”的长篇小 说《卡彭塔利亚湾》。他 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亚 历克西斯·赖特 (AlexisWright)是具有华人 血统的澳大利亚原住民。 她不但是知名作家,还是 为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利益 奔走呼号多年的著名社会 活动家。《卡彭塔利亚湾 》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 秀小说,非常值得翻译成 中文在中国出版。我对澳 大利亚原住民文学和历史 早已情有独钟,欣然接受 周思的建议,着手翻译这 本洋洋洒洒四十万字的长 篇小说。但我首先想对亚 历克西斯·赖特有所了解 ,赖特也非常热情地向我 介绍了自己:她的曾外祖 父是清朝末年从广东到澳 大利亚北领地谋生的华人 。这个亚历克西斯·赖特 直到2009年还不知道姓甚 名谁的中国男人流落到澳 大利亚原住民居住的卡彭 塔利亚湾,与赖特的曾外 祖母相爱成家,生下五个 孩子,三男两女。后来曾 外祖父带着三个儿子回到 中国,把妻子和两个女儿 留在卡彭塔利亚湾,再也 没有踏上澳大利亚那块遥 远的土地。曾外祖父虽然 从此杳无音信,但包括亚 历克西斯·赖特在内的这 个中国男人的后裔,始终 认为他们具有华人血统, 他们的根有一半在中国。 赖特曾经对我说:“曾外 祖父的故事在我们这个大 家庭里充满想象和传奇的 色彩。那种骨肉分离、‘家 族树’被拦腰斩断的伤痛, 就像一盏长明灯,照耀着 后人。我们一代又一代卡 彭塔利亚湾人持续不断地 谈论这段历史,构成心理 探究的一部分。”赖特在 这盏长明灯的照耀下,执 着地寻根问祖。经过艰苦 的努力,她终于从维多利 亚州档案馆里找到和她曾 外祖父有关的材料。2013 年,我到墨尔本访问,她 满怀喜悦地让我看她发现 的曾外祖父“护照”上拖着 辫子的照片(正面和侧面) ,还有一张一百多年前有 他签名的工资条,上面赫 然写着“徐三保”三个字。 我告诉她,她的先人叫徐 三保,她的根在广东省开 平县。赖特听了欣喜若狂 ,紧紧地拥抱着我,仿佛 我是他久别的亲人。那一 天我们沿着巴拉腊特湖走 了好久,眺望着碧蓝的湖 水.她的眼角湿润,心思 飘到遥远的北半球。2017 年,亚历克西斯·赖特应 邀到广州参加“第四次中 澳作家论坛”,我也有幸 出席这次盛会。会议正式 开幕前,在当地政府有关 部门的帮助下,她和她的 丈夫托里专程到离广州不 远的开平县三桂里寻根, 在徐家祠堂祭祖,还得到 一部族谱。那部厚厚的族 谱上虽然没有曾祖父的名 字,但她仍然奉若传家之 宝。她在祠堂点燃一炷香 ,祭奠先人;在乡亲家的 灶台前小坐,品一盏新茶 ,那惬意的样子,仿佛是 跋涉许久,终于回家歇歇 腿的孩子。 亚历克西斯·赖特不但 对中国这块热土怀有深厚 的感情,对中国文学.特 别是当代文学也有着浓厚 的兴趣。她多次在中国、 澳大利亚和中国作家交流 ,和铁凝、莫言、余华、 阿来、张炜等作家多有交 集。赖特说:“对我而言 ,向中国作家学习是一件 很重要的事情。有一首诗 ,我经常和我的朋友们分 享。这首诗就是北岛的《 播种者》,‘一个念头让我 发疯,他正在大理石上播 种。’优美的诗句不时在我 的脑海里回响,因为它告 诉我们文字的力量,它可 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任何一个人对话。将人 类联系起来的共同纽带, 是永远不要忘记滋养我们 的土地,不管生活在这个 星球的什么地方。”亚历 克西斯·赖特就是怀着对 这个星球炽热的爱,对脚 下土地深深的感激,创作 出一部又一部震动澳洲文 坛的佳作。堪称民族史诗 的长篇小说《卡彭塔利亚 湾》中文译本,2012年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 本书植根于澳大利亚原住 民生活的沃土之上,把古 老的传说、神话以及原住 民信奉的“梦幻时代”的原 始图腾和现实生活的种种 矛盾糅合在一起,描绘出 一幅幅难得一见、色彩瑰 丽的画卷。在她的笔下, 原住民生活的地方到处都 是故事。每一眼水井、每 一块岩石、每一座沙丘、 每一棵树木都是故事中的 “人物”。蛇神、海怪、鱼 群、鹦鹉、巨浪滔天的大 海、拔地而起的龙卷风都 有独特的含义。而可以与 《卡彭塔利亚湾》比肩而 立的是她于2015年出版的 另外一部巨著《天鹅书》 (The Swan Book)。这部 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 集诗歌、散文、民间故事 、政论文等多种体裁于一 身.对大自然的描写出神 入化,对天鹅的刻画美妙 绝伦。《天鹅书》的故事 发生在未来一百年之后的 澳大利亚北领地。小说的 主人公哑女与天鹅相依为 命,被称为“天鹅女”。“天 鹅女”具有象征意义。作 为一个无辜的弱小者,她 遭受暴力之后不再说话, 也渐渐失去说话的功能。 这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几百 年来的遭遇如出一辙。作 者之所以选取哑女作为原 住民的象征,是因为她相 信,他们根本无法发声。 哑女与人类社会隔膜,却 和天鹅相依为命,象征着 原住民与大自然的紧密联 系。2017年,亚历克西斯 ·赖特的长篇纪实文学《 追踪者》(The Tracker)出 版,好评如潮,获2018 精彩页 古老的风 你看到的海浪将继续奔腾起伏,冲走想象中边疆的边界。强大的、时代的风暴侵蚀、摧毁了建造在我们心中、禁锢我们思想的壁垒.一如推翻钢筋和铁丝网建起的路障。洋流没有边界,它搅动了我们曾经触摸着想要抓鱼的水。没有什么能阻止生活在海浪下,被遗忘的神衡量我们意志的价值。我们的呼吸与别人的呼吸混合在一起,即使吹过这个地方的古老的风也总是在垃圾堆啸吟,演奏出交响乐,让所有人都能听到。 有一天,在维·荣,或者旺冉——属于这块土地南部陆地的达鲁人对悉尼湾的称谓——地平线上,白鬼打破了不属于他们的那块土地的边界。守卫海岸线的古老的风神吹过鬼船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道裂缝,闻到了死亡的臭气。她把脸贴在黏糊糊的船舷和囚犯肮脏苍白的皮肤上的时候,感觉到白鬼们的恐惧。那恐惧是显而易见、可以预知的。她往后一缩,像受了伤的动物,从恐惧中逃走。然后,像一个老阿姨一样,愤怒地尖叫着,冲过海浪,身后留下一道道白沫。她发了疯似的在海岸上跑来跑去,拽着云朵般迁徙的蝴蝶,在狂风怒号的海面上飞翔,试图清洁自己未受损伤的皮肤。 她在大陆上空的大气层盘旋了几千公里,散布有人入侵的消息。祖灵之首闻讯之后,掀起北旋风和风暴,撕裂了东海岸。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生活在海浪下孔武有力的老祖宗吱吱嘎嘎摇晃着漂浮在海面的鬼船。那些船在波峰浪谷间颠簸,无法逃脱。但他们悄然无声,就像连一点精气神也没有的死了的东西。木头制作的船身对铸成这一方天地的创世老祖宗不肯放弃它们的精髓于万一。没有任何关于它们入侵的消息,老祖宗也没有听到别的什么声音,除了船钟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和一种闻所未闻的声音——不是神示,而是想要得到什么的呼喊。 这是一段长达八个月的史诗般的海上旅程。十一艘入侵的鬼船从遥远的不列颠尼亚启航。那里的祖先神,比如被称为乌鸦的老国王神布兰,教人们如何用剑统治。这些野蛮的征服者提着带血的鞭子,端着枪,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古老的战神奴役人们的方式在他们的血液里有力地流淌。下面的货舱里,海神的儿子马纳南·麦克·利尔的海水也从许多囚犯的血管流过。 两个多世纪前的1788年1月26日,疾风鼓满巨大的白帆。木船上,有一千三百三十六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被关在拥挤不堪的船舱里的流放犯。这些可怜的人只是犯了无足轻重的罪,却被从家乡抓走,漂泊万里,送到地球的另一边,在皮鞭的逼迫下,为建立计划中的流放地而服苦役。他们遥远的政府和以英国女王的名义在这块大陆上建立的政府,都认为,而且仍将认为,这块土地无人居住。因为这里的居民,哦,黑人!他们算什么人! 花了两个世纪的时间,那些步最初入侵者的后尘,踏上这块土地的人,才通过澳大利亚高等法院承认,占据这块大陆的传统的主人,是拥有世界上高度发达、精密复杂的古代律法和行政管理体系的民族之一。这些律法和管理体系使得这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运转,使其成为圣洁之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法律“大教堂”,成为一座无与伦比的图书馆。它的知识通过远古以来的史诗故事储存在这块土地,并且由这块土地本身创造而来。这是一个几乎难以想象的巨大档案馆,通过人们与各式各样的自然景观的精神联系而受到关怀。 这些史诗般的故事是这块大陆法律的基础,在无数个千年里都被奉为神圣。并且在各种仪式上被他们的“故事国家”的管理者不断更新、阅读。这些有着崇高宗教信仰的“图书馆员”使得这种知识充满生命力,因为他们的后人还会从混沌之初讲起。但遗憾的是,对于传统的所有者来说,入侵从未停止,所有可怕的后果一直持续到今天。 想象一下白鬼的船到达时的情景。看到成百上千宛如鬼一样的人离开他们的船,踏上这块土地的沙滩时,达鲁人大为震惊。这些人对这个地方传统的律法故事的魅力全无兴趣,更无关系。即使按照今天世界人口的比例,突然之间一万一千个陌生人出现在你面前,也是一件让人惊讶不已的事情。达鲁人应该知道,白鬼的无知将使这块土地的精神陷入危险之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