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粤西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人居环境特征入手,总结传统聚落空间营建中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策略。通过对当代乡村聚落空间转型过程的分析,明确影响当代聚落空间形态转变的因素,推导出基于乡村人居环境现状进行解析与重构的合理性。基于传统的可持续经验转化,本书从宏观区城聚落系统、中观聚落整体尺度、微观建筑单体尺度三个层级,对乡村聚落人居环境提升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对环境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从个案提升至一般规律。本书适用于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从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城乡规划的相关实践者、理论研究者,地方政府、各部门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从业者等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林琳,国家公派华南理工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培养建筑学博士,现任广东中煦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古建与传统建筑分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度研究”。从事民居建筑研究理论与方法、乡村建筑与环境保护、乡村聚落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等相关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小城镇建设》《风景园林》《新建筑》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此外曾参与多个相关建设项目,关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涉及建筑和设计领域,以及社会、经济、环保等诸多层面。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粤西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特征 第一节 聚落形成的背景 一、自然背景 二、社会背景 第二节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一、聚落选址分布及外环境特征 二、村域环境要素构成 三、聚落空间肌理构成 第三节 乡村聚落的地域化特征 一、民系与聚落 二、聚落空间特征与乡村社会组织 第四节 空间形态结构特征解读 一、聚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同质化特征 二、聚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异质化倾向 第二章 粤西地区乡村聚落当代空间环境 第一节 当代乡村聚落空间转型过程及阶段特征 一、自然经济时期(1949年以前) 二、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时期(1949~1978年) 三、农村经济加速发展时期(1978~1993年) 四、农村经济放缓及调整期(1993~2003年) 五、农村经济发展新时期(2003年至今) 六、阶段总结 第二节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当代主要因素 一、经济结构的变迁 二、生活模式的转变 三、交通组织的完善 第三节 粤西区域现实问题与潜在优势 一、地理位置边缘与既有资源 二、经济发展缓慢与支援增强 三、文化遗存丧失与重整再塑 四、景观特色缺乏与现代勾连 第四节 乡村聚落空间环境解析与重构 第三章 当代粤西区域城乡系统的整体提升 第一节 城乡整体发展演进模式 一、“城-镇-村”的区域聚落系统历史溯源 二、村镇聚合——自下而上推进城乡转型 三、城镇辐射——自上而下推进城乡转型 四、城中村——乡村性在城市的延续 第二节 城乡空间格局发展趋势 第三节 乡村聚落土地利用效率 第四节 城乡建设互补协调发展 一、梳理镇村空间体系与定位 二、确保乡村资源的良性利用 三、探索多样性乡村发展路径 …… 第四章 当代粤西乡村聚落的提升模式 第五章 当代粤西乡村聚落建筑空间环境提升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空间环境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