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尼古拉斯·哥白尼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石,他提出的日心说理论颠覆了过去1500多年来公认的地心说,这一突破性成就为后人理解天体运行奠定了基本框架。哥白尼的重要著作《天体运行论》阐了明日心说的原理,尽管这一理论在当时难以被广大人士接受,但它为天文学奠定了新的范式。 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这通识传记中,美国天文学家欧文·金格里奇以细致入微的史料研究,将哥白尼置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那个政治、宗教和科技快速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阐释。金格里奇指出,当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仅促进了信息传播,也推动了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浪潮。同时,地理大发现推翻了传统地理概念,《天体运行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宇宙学问题,不仅依靠观测证据,更代表一种新的宇宙观。 通过熟练运用天文学和历史学知识,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重构了哥白尼这位开创性科学家在其生存年代的形象,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和系统的理解。它还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审视了哥白尼日心说理论对科学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欧文·金格里奇(1930- ),哈佛一史密森天文台荣退资深天文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学及科学史双料教授。他曾任哈佛科学史系系主任、美国哲学协会副主席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美国委员会主席。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恒星光谱的分析、哥白尼著作的研究和16世纪宇宙学家的研究。除了近六百篇专业论文和学术评论外,他的主要著作有《哥白尼大追寻与其他天文学史探索》(The Great Copernicus Chase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Astronomical History)、《天眼:托勒密、哥白尼与开普勒》(The Eye of Heaven:Ptolemy,Copernicus,Kepler)和《上帝的宇宙》(God's Universe)。金格里奇及其妻子米里亚姆生活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他们不仅是旅游爱好者,而且是古书及贝类收藏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年轻学者哥白尼 第二章 苍穹的构造 第三章 哥白尼的愿景 第四章 教士生活和《短论》 第五章 与托勒密争锋 第六章 雷蒂库斯 第七章 《天球运行论》 第八章 无人读过的书 附录1 哥白尼对偏心匀速点的别样对策 附录2 《天球运行论》:探索行星位置的指南 致谢 插图来源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序言 1510年左右,波兰最北 部天主教教区的16位教士中 ,有一位名叫尼古拉·哥白 尼的教士,对太阳系的雏形 进行了描绘。 等等!你可能会感到惊 讶,太阳不是自古以来就高 悬于行星的中心吗? 但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 。那时,无论是农夫、学院 教授、教堂神父还是学童, 均深信地球牢牢地固定在宇 宙之中心。日月星辰,皆围 绕着地球转动,只不过太阳 运行相对缓慢,且在更遥远 的星海中沿一定的轨迹移动 ,从而造成夏季太阳在天空 中位置较高,冬季则位置较 低的现象。 即便1543年哥白尼的划 时代著作《天球运行论》( 又译为《天体运行论》)终 于出版,也鲜有读者将这种 新奇的宇宙观视为对宇宙真 实物理特性的描述。相反, 他们倾向于将其视为一本介 绍如何计算行星位置的辅助 手册。 纵使时光流转,星辰变 迁,唯有寥寥几位天文学家 真正认识到日心宇宙观的重 要性。可以说,古老的亚里 士多德物理学仍坚如磐石, 屹立不倒。按照亚氏理论, 土作为最重的元素,自然而 然地沉降于宇宙之中心,而 火则升腾而上,浮于土元素 之上。然而,对那些思考哥 白尼体系含义的人而言,亚 里士多德物理学理论显得摇 摇欲坠。1621年,英国诗 人约翰·邓恩在一首诗中表 达了这种困惑: 新哲学置一切于怀疑之 中, 火元素已被扑灭; 太阳迷途,地球迷失, 谁能引领,解谜之阻滞 。 在《天球运行论》出版 近一个半世纪后,哥白尼的 见解才被大多数学识渊博者 接纳。而作为牛津通识读本 ,本书无意深入探讨太阳中 心说如何主导潮流,即不是 哥白尼革命的完整铺陈。毕 竟,要完整叙述这一故事, 需要至少两倍的篇幅述说开 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的杰出 贡献。然而,此时此刻,我 将讲述的是那位忙碌的教士 (非神父)尼古拉·哥白尼 的故事,讲述这位才华出众 的数学家和有远见的宇宙学 家对现代世界的变革做出卓 越贡献的故事。 导语 这套传记丛书将加缪、甘地、荷马、托尔斯泰、哥白尼和伽利略这六位伟大人物集结在一起,覆盖了文学、哲学、政治、科学等多个领域。它们的故事和思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不同领域的交叉影响和启发,带来了独特的知识交汇之美。 这套传记丛书由专业学者撰写,经过了经年累月的文献考究和深入研究。每本书都包含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参考文献,以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描述。读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权威的学术见解和对这些伟大人物的全面了解。 本书以独到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传主独一无二的历史轨迹和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通过深入研究和详细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行动和对时代的影响。 精彩页 第一章 年轻学者哥白尼 1473年2月19日下午4点48分,在波兰托伦市,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便是尼古拉·哥白尼。虽然哥白尼的出生时间被记载得异常精确(对此,需要持保留态度),但有关其童年的资料极为匮乏。可以确定的是,哥白尼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父亲是汉萨城的一位富商。遗憾的是,哥白尼年仅10岁时,父亲便与世长辞。舅舅卢卡斯·瓦岑罗德(Lucas watzenrode)便承担了抚养两个外甥的重任。 舅舅卢卡斯曾就读于波兰一所顶尖大学——克拉科夫大学(雅盖隆大学前身)。之后,他又远赴意大利继续攻读研究生。毋庸置疑,饱读诗书的卢卡斯对外甥们的教育极其上心,经常鼓励他们好学深思、追求学业,以期他们将来能像自己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在此期间,卢卡斯因在教会事务上成就骄人,于1489年荣任波兰最北部天主教教区——瓦尔米亚(Varmia)的主教。瓦尔米亚位于托伦东北方,占地2 000平方英里,周边几乎为条顿骑士团控制的普鲁土地区所包围。瓦尔米亚的大教堂坐落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弗劳恩堡,主教官邸则位于弗劳恩堡东南约40英里的利兹巴克。毫无疑问,担任瓦尔米亚主教就相当于成为该地区至高无上的行政长官。 作为行政长官,舅舅卢卡斯在教会任命方面的权力不容小觑,这也使其原本殷实的家资日益丰厚。卢卡斯盘算着,有朝一日他那聪明伶俐的年轻外甥能够继承其衣钵,延续家族之荣耀。1491年,哥白尼以优异成绩考人克拉科夫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克拉科夫市位于维斯瓦河沿岸、托伦以南约350英里处,素有“皇家城市”之美誉。彼时,强盛的雅盖隆王朝在波兰力推艺术和科学的研究,以与法国和意大利等历史悠久的文化强国分庭抗礼。特别是在当时天文学方面师资奇缺的全北欧,克拉科夫大学独领风骚,竟有两位卓越的天文学教授,其他北欧高校无一能与之匹敌。 当时的大学仍以七艺学习为主。其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文法、辩证法(逻辑)和修辞学总称为三艺(trivium)。顺便一提,英文中的trivial(意为不重要的或琐碎的)正是源于trivium。不过,年轻的哥白尼可能早在抵达克拉科夫之前便已精通这些学科,这让他有充足的精力专注于其他四个以数学为导向的学科——算术、几何学、音乐和天文学,它们总称为四艺。尽管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定哥白尼具体学习了哪些课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第一学期使用的天文学教材是中世纪晚期最知名的天文学入门教材——萨克罗伯斯科的《天球论》。毋庸置疑,哥白尼一定听过这些课程。 当时,书籍的印刷还比较新奇,几十年前才开始于德国。而作为最早的天文学印刷教材,萨克罗伯斯科的《天球论》自1472年首次印刷以来,创下了超过200次印刷的纪录,堪称天文学界的畅销巨作。毫无疑问,哥白尼有机会接触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版本。然而,这本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很快便无法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哥白尼逐渐意识到,要想在学术研究领域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寻找更高级的参考资料。后来,他获得了一本名为《阿方索星表》的表格书。该书写于13世纪初的巴黎,以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之名命名。《阿方索星表》使天文学家在计算行星的位置时,不必一味遵循古代地心说的基本几何知识。1483年,该作品首次印刷。哥白尼持有的是第二版,该版于1492年在威尼斯出版。 1492年冬,这所大学开设了欧几里得几何学课程。至此,不到20岁的哥白尼开启了他终生热爱的数理天文学之旅。随后,他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该书首次印刷是在1482年。由于那个年代的书籍是以未装订的纸堆形式售卖的,哥白尼需要将其送到当地的裱书匠那里装订成册。因此,无论是他的《几何原本》还是《阿方索星表》,在装订上都有克拉科夫的特色设计,它们也成为哥白尼早期对天文学萌生兴趣的佐证。(这些书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劫掠,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图书馆中。尽管波兰几个世纪以来屡遭战乱,但这些书依然被保存了下来。)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