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既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福利治理的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到中国社区服务的研究议题当中。研究聚焦社区服务的生产与输送过程,将城市街道辖区作为社区服务资源的整体系统,从福利治理的双重内涵——分别作为治理要素和技术的福利——出发,在考察社区服务的资源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作为治理技术的社区服务的福利效应也一并进行了考察。总体而言,研究关注了中国地方福利治理问题,立足于过往研究中可能会忽视的微观视野,以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阐发微观和中观的福利治理问题。
在研究路径上,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基层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先行地区——B街道进行田野考察,从本土情境、资源利用、输送实践和治理效应等多个维度,深入描写了中国社区服务的主要形态和总体样貌。本书在结构上依照福利治理的研究框架展开,但如果从政策体系及发展目标来把握本文的研究路径,那么本书则是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阐发了中国社区服务发展的三个侧面,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向下覆盖的难题、志愿服务有效组织的路径以及便民利民服务资源的开发困境。这三类服务在形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田野资料比重也并不相似。因而,本文试图在可把控的资料范围内,呈现上述三类服务的核心发展情况,但受田野环境和资料分布所限,较难以政策研究的视角全面铺开,详尽剖析其中的细微差别。
最后,由于本研究所处的时间节点,恰好是考察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成果的最佳阶段,只有充分把握目前城市社区服务的实践经验和发展难题,才能够为下一步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意义的结论参考。而至于本文提出的福利治理分析框架,能否同样适用于考察乡村社区服务的发展,还需拓展到乡村场景,以验证框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