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互联网创业“菜鸟”的细微之举却轻松招募到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沃兹尼亚克,他是如何做到的?名不见经传的音乐制作人一言不发,就促成了星巴克与“灵魂歌王”雷·查尔斯的强强联合,他做了什么? 操纵控制以及虚假的沟通套路就连青少年都能一眼识破,后真相、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场人士亟须构建一套新型影响力模型——修炼可成事、可增值、可应变的软技能。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全世界深受欢迎的商业教练,成功帮助数十家《财富》五百强内训精英人才。他们合力提出“联结-影响力”模型,用简明而发人深省的4个步骤,持续增加自身价值,寻找有创意的方式吸引他人与你一道实现更好的结果。 书中使用大量案例,上百位有影响力的人现身说法,展示了这一简明模型的持久有效。真正的影响力比虚假的套路更加简单易行——你可以为所有合作者赢得胜利。 作者简介 马克·郭士顿(Mark Goulston),商界心理学权威、跨界沟通专家、营销大师、FBI和警察局危机谈判专家的教练,四度被美国消费者研究协会推选为“年度最优秀的精神科医师”。 从事商务沟通培训超过30年,合作过的客户包括:FBI、IBM、联邦快递、柯达、美林证券、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埃森哲、高盛及美国洛杉矶警察局等。“奥普拉脱口秀”“今日秀”等美国著名电视节目特约嘉宾,《财富》《时代》、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专栏作者。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难题:为何你还在费尽心思地想要影响他人 第一章 “非联结”的危险 大脑里的后视镜 解决方法:超越你的盲区 第二章 让你“非联结”的四大陷阱 战或逃反应 习惯障碍 感觉上正确,实则错误 信息的双重诅咒 通过重写软件来避免硬件陷阱 第三章 建立联系和影响他人的四部曲 行动中的联结型影响力 第二部分 愿景远大:大池塘才能钓大鱼 第四章 结果:“得过且过”还是“无与伦比” 如何让竞争对手服务于你的目标 卓越成果不一定需要庞大投资 第五章 声誉:胆小鬼也能变身大人物 声誉是一点一点挣回来的 第六章 人际关系:好人缘更容易得到好结果 让人际关系摇滚起来 锦上添花VS雪中送炭 用美捷步的方式打造关系 与“胖脑瓜”为伍 深耕人际关系胜过一味发号施令 影响力达到巅峰该如何打造关系 R&R测试 第三部分 用心倾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耳朵却听得到 第七章 设身处地,聆听弦外之音 星巴克如何让乐坛传奇重回巅峰 一位聋哑音乐家的学习式倾听 第八章 掌握最高级倾听 第一阶段:逃避式倾听=充耳不闻 第二阶段:防御式倾听=只听某个点 第三阶段:问题解决式倾听=用脑听 第四阶段:联结型倾听=用心听 第四阶段倾听的艺术 倾听他人,其实也是认识自己 人有时需要一位心灵清洁工 用第四阶段的倾听,戴夫赢得麦当劳订单 第九章 愿意被影响,才能快速影响人 耐克的至暗时刻 人脉账户只有盈亏,没有胜负 第四部分 转换立场:拆掉思维里的墙 第十章 用联结三部曲调整大脑的默认设置 情境觉察:理解对方的处境 个人觉察:理解对方的心思 解决方案觉察:理解最适合对方的行动路径 让愤怒的民众变成感激的听众 同事升职,如何庆贺 第十一章 激将法,让谈话“活”起来 七个小矮人策略 客户没有问,可他们心里会想 第十二章 会说7个词,就能与老外聊起来 跨文化沟通的七个关键词 跨越年龄障碍 第五部分 多做一些:切饼之前,先把饼做大 第十三章 不得到结果,绝不回头 员工是不可轻易更换的齿轮 汽修工如何成为博士 你准备好“重量级感谢”了吗 第十四章 增加价值的三条黄金渠道 第一次见面,就让对方感受到影响力 调整情绪 在相互影响中,点燃价值火花 第十五章 如何接受他人的帮助 客串讲演者的最佳表现 让爱心在花园中绽放 第六部分 逆境中,如何顺利发挥影响力 第十六章 把脆弱说出来,才能听到坚强 你会怀疑自己吗 角马凭什么成为王者 第十七章 让路,也是一门艺术 安全交接接力棒 帮助他成事,影响他做人 第十八章 从“我错了”到“我错在哪里” 明智地闭嘴 英雄的弱点 重量级道歉 第十九章 心怀感恩,才能向外影响 好市多首席执行官的成功秘诀 肯·布兰佳的精神偶像 序言 当今世界,无论是个人 生活还是职业生涯,都有赖 于“生命线”关系的打造。而 单打独斗未必走得通这条路 ,你还需要打造一个与你志 同道合且始终支撑陪伴你左 右的梦之队。 想通过操纵控制、颐指 气使来达到这个目的?恐怕 很难。事实上,在社交网络 席卷全球的时代,不真诚的 所谓沟通技巧或套路所造成 的负面影响,分分钟就能摧 毁你苦心经营的社会关系和 口碑。 真正的影响力并非如此 。真正的影响力,随时间的 累积催化而不断增长,不断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你 的周围。这是因为真正的影 响力并非只是让你得到你想 得到的。它同时还意味着, 确保那些对你很重要的人也 得到他们想要的。 当你发挥真正的影响力 时,起初你或许身无分文、 人微言轻,抑或举目无亲。 马克和约翰在本书中论及的 人物主角,往往一开始都是 囊中羞涩之辈。其中一两人 还是刚刚来到新的国家,可 谓是人生地不熟。然而仅仅 过了几年时间,他们便都成 了“举足轻重之人”。 在本书中,马克和约翰 会把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切 的关键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 享。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教 大家如何更真实地面对自己 的方法。 谈到真正的影响力,我 想不出还有比马克和约翰更 好的导师。约翰是一位无与 伦比的高管教练,其客户包 括苹果、思科、迪士尼、耐 克、雷神公司、菲多利(百 事子品牌)、美林银行、强 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圣犹达儿童研究 医院、基因泰克和雅马哈等 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其在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 院的课程更是备受追捧、座 无虚席。而马克,除了是临 床医生和畅销书《倾听的力 量》的作者外,也是全球最 受追捧的高管教练之一,服 务过包括通用、IBM、美林 银行、施乐、德意志银行、 君悦酒店、埃森哲、阿斯利 康、英国航空、ESPN、联 邦快递和FBI等。同时,他 也是法拉奇绿光公司的思想 领袖之一。 可别让马克和约翰的自 谦之词把大家忽悠了。他们 正是通过字里行间倡导的慷 慨、透明、诚实正直的行为 ,才赢得如今在世界范围内 的影响力。因此,他们的高 朋和同事伙伴遍布全球各地 ,鄙人能成为其中一员,深 感荣幸。 而此时此刻,正捧着这 本书的你,无疑也是非常幸 运的。因为当你开始运用书 中的“联结—影响力”模型, 自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大提升你的个人口碑,让 你获得打造“支持者梦之队” 的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将 让你生命中的各种人际交往 都变得愈加丰盈。 这便是真正影响力的威 力——正如马克和约翰即将 告诉你的,这种影响力已在 你的掌心,触手可得。 基思·法拉奇 导语 《财富》500强高管教练一语道破影响力的核心原理。 独特的“联结—影响力”模型,只需4个步骤,触手可得持久稳定、稳固的人格魅力。 超百位有影响力的“大咖”亲自示范,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精进蓝图。 人工智能时代软技能修炼手册。 书评(媒体评论) 《影响力的底层逻辑》 正是你亟须的,无论你是想 影响老板、同事、下属、配 偶、父母还是孩子。当人们 认为你过于强势时化解人们 排斥抵触心理的良药。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畅销书《管理者如何让人长 期追随》作者 精彩页 第一章 “非联结”的危险 一旦引起他人抗拒,就不可能再有影响力。 ——J.S.诺克斯《成功的原理》 你是否曾经试图让别的人做某件事情,.这件事对他们自己有利,对你有利,对项目团队有利,或者对公司有利,抑或对其家庭或你的家庭有利,甚至于说对这个世界有利,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呢? 你很有可能是一番好意。你的观点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可能你还设置了最后期限,予以利诱或者威逼。 你竭尽全力,对方却依然故我。 这种经历自然不甚愉快。但更糟糕的是,这种事情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它可能发生在成千上万像你一样聪明、善良、有创造力的人身上。甚至于即便这些优秀的人站在正确的立场——他们带着绝佳的想法,有令人振奋的目标,抑或完全是一番好意——却还是没能起到作用。 假设他们是经理的角色,他们无法在团队内部激起任何一点火花。而如果他们从事销售,则很可能做不出什么亮眼业绩。若是在情感关系中,也很难让伴侣或者孩子同意他们的观点。即便他们想出了能让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主意,也没有任何人甘愿聆听。 本书就是为这样的人而写。 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也就意味着你现在用来影响他人的方法并不奏效。他人对你的目标愿景无动于衷,也不愿意帮你去传播分享你的所谓目标。究其原因,就是: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候.并不会因为你想让他们去做某件事情而感到心潮澎湃。他们感受不到你的急切.他们忙于按照自己的价值排序确定轻重缓急去做事情.又或者有一些隐藏的动机导致他们拒绝你的观点。 要突破这些障碍,你需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能够让人们心甘情愿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但事实上你却力有未逮,因为你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如何才能让我的老板……” “我如何才能让我下面的团队……” “我如何才能让这个客户……” “我如何才能让我的伴侣……” “我如何才能让我的孩子……” “我如何才能让这位面试官……” 这些都是“非联结型影响”的典型案例。显然,此路不通。 当然,表面上看,这种“非联结型影响”完全说得通。你不过是想搞定一个人、一件事情。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当然至关重要。你分析了一下形势,看到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有些错误需要被纠正。也许是你的项目团队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又或者是你的老板需要筹集更多资金支持你的项目。也许是你的女儿跟一个你觉得不合适的人约会。又或者是伴侣的盲目开销超出了家庭预算。 但如果你把影响力视为“让别人按我的想法去做”,那么你的影响力其实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一旦你把试图影响的某个人当作目标,当作一个靶子,当作要去推动或者拉动的对象,就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倾听对方要传递的信息。而对方要么立刻认识到这一点,要么是后知后觉然后竭力抵抗——即便你得到了短暂的顺从。 “非联结型影响力”是许多商学院传授的内容。绝大部分学者专家教的也都是这一套。但如果你所图甚大,并且需要长期的追随,这么做就无异于饮鸩止渴。 要说清楚个中缘由,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不过提前说明:这个随堂故事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斯科特是某大型跨国医疗集团的一个经理人。他今天要外出参加一场战略会议。 斯科特跟负责整个部门的副总裁马克斯有着深厚的工作友谊。马克斯欣赏斯科特的聪明能干、商业嗅觉和并不会让人不舒服的直接坦率。他认为斯科特是整个团队里“最诚实的经理人”,马克斯认为关键时刻是能仰仗斯科特去说真话的,哪怕说真话本身有些冒险。 今天的会议上,有一个跟新人招募有关的重要议题。马克斯快速做了决定,并提出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 这时候斯科特却站了起来:“等一下,我们能再仔细研究下这个决定吗?毕竟这件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事已经讨论过了,”马克斯说,“我们继续下一个议题。” 斯科特知道马克斯正在犯错误。新招聘员工的岗位分派对于马克斯团队的表现有重要影响。还有好几个问题都要郑重考虑,审慎决策。斯科特和马克斯之前讨论过一个令人振奋的新项目,而当前的这个决定则会让那个项目难以落地。 斯科特小心翼翼地开口。“但马克斯,”他冷静又不失尊重地说。“我们还是先来讨论几件我想大家都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为整个公司好。”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