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司法话者识别——执法与反恐》这本书总结了欧美地区,日本、印度等国家数字语音信号处理相关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内容编排为四个部分,共18个章节。本译本上册主要针对前两个部分,即原书的前十章内容开展相关翻译校正工作。其中,第一部分为司法话者鉴定的介绍,具体包括:第1章,司法话者识别科学的历史发展工作概述;第2章,话者自动识别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案例评估和说明;第3章,司法语音案件中的听觉/声学与自动识别方法;第4章,话者分析:基于印地语方言语音特征的话者识别研究。本部分内容为司法话者识别基础知识,适合初学者阅读,也可作为公安视听技术专业《语音检验》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部分则介绍了语音信号降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具体包括:第5章,应激Lombard效应下语音对司法话者识别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第6章,窄带VOIP网络中的话者识别;第7章,噪声鲁棒性的话者识别:非线性建模技术;第8章,噪声环境下的鲁棒话者识别:使用话者个人韵律特征的动态分析;第9章,与司法语音样本相关的噪声特征;第10章,鲁棒话者识别的语音处理:针对耳语声的分析和改进。本部分内容为司法话者识别的理论进阶内容,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与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理论知识。 目录 第一部分 司法鉴定工作 第1章 司法话者识别科学的历史发展概述 1.1 引言 1.2 司法话者识别简史 1.3 影响话者识别鉴定结论的因素 1.3.1 语言形式的组织与主观意识 1.3.2 生理特性和发音习惯 1.3.3 语音信号的产生和传播 1.3.4 对语音的感知和识别 1.3.5 听证人的认知和辨识 1.4 自动话者识别的发展 1.4.1 技术发展 1.4.2 司法自动话者识别系统 1.5 总结和结论 第2章 自动话者识别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案例评估和说明 2.1 简介 2.1.1 司法自动话者识别(FASR) 2.1.2 欧洲FASR的案例评估与研究综述 2.2 生物痕迹语音证据 2.2.1 特性 2.2.2 话者模型 2.3 贝叶斯定理在语音证据上的应用 2.4 语音证据的计算方法 2.5 通过案例模拟对ENFSI-NFI话者识别能力进行评价 2.5.1 案例关键要点的设计 2.5.2 录音条件 2.5.3 数据库 2.5.4 计算证据价值及其强度 2.6 总结 第3章 司法语音案件中的听觉/声学与自动识别方法 3.1 引言 3.2 司法话者识别简史 3.3 现在的方法 3.3.1 听觉/声学分析方法 3.3.2 自动化方法 3.4 司法语言科学重要参数速览 3.4.1 基频(FO) 3.4.2 共振峰 3.4.3 时域韵律节奏 3.4.4 语速 3.4.5 音质 3.4.6 语言因素 3.5 伪装 3.6 语音的调制理论 3.6.1 更多关于声音与载波 3.7 总结 3.8 司法证据的出示 3.8.1 传统听觉/声学方法的证据 3.8.2 基于似然比框架的模式变革 3.8.3 英国的评价标准 3.9 总结和结论 附录A:道伯特(Daubert)标准 附录B:似然比框架 第4章 话者分析:基于印地语方言语音特征的话者识别研究 4.1 引言 4.2 语音的发音机制 4.3 超音段(韵律)特征 …… 第二部分 语音信号降噪:对影响鉴定结论的语音样本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