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
分类
作者 耿瑛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的内容大致分两类:一是民间传说,包括神仙传说、古代名人传说、古典文学名著传说等等。二是民间故事,包括兄弟俩的故事、夫妻俩的故事、母子俩的故事及破除迷信的故事等等。包括《狗咬吕洞宾》《牛郎子女天河配》《一头牛变一瓶油》《兄弟刨宝》《五鼠闹东京》《薛仁贵与薛丁山》等民间流传广泛的故事、传说。
作者简介
耿瑛,编审。1933年生于吉林省。1953年中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编辑工作。1993年在春风文艺出版社退休。发表曲艺与评论文章等近千篇,编辑各类图书500余种。代表作品有二人转《东厢记》《画家史》;东北大鼓《白求恩》;《红楼百科》等。主要著作有《二人转写作知识》《曲艺纵横谈》,中篇说唱《火海英雄安业民》,中篇评书《小包公演义》等。编辑获奖图书主要有《满族民间故事选》《中国曲艺史》《小将呼延庆》《鬼狐新传》《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等。现为中国俗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民俗学会理事。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上辑 民间传说
玉皇大帝与七个女儿
十八罗汉和寿星老儿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
白猿偷桃献天书
孙膑成仙
铁拐李留画
狗咬吕洞宾
杜康造酒刘伶醉
韩湘子度林英
土地老的故事
牛郎织女天河配
大葫芦出个孟姜女
梁山伯为啥有些呆气
观音断指变白蛇
秃尾巴老李
巴掌参
《封神榜人物的传说(三则)
《西汉演义人物的传说(四则)
《三国人物的传说(三则)
《西游记》外传
唐代人物的传说(二则)
赵匡胤的传说(二则)
《三侠五义》人名的由来
包公的传说(三则)
杨家将的传说(四则)
《水浒传》人物的传说(二则)
朱元璋的传说(三则)
清代的传说(六则)
俗语的传说(三则)
二人转的传说(二则)
曲艺艺人祖师爷的传说(四则)
手艺人祖师爷的传说(三则)
地方的传说(四则)
下辑 民间故事
谎张三(系列故事)
老虎妈子
王小打柴
九头鸟
哥儿俩的故事(三则)
王五寻妻
纸媳妇
白三姑
蛤蟆儿子
真假李荣
一头牛变一瓶油
鱼神庙
佛在家中坐
兄弟刨宝
接穷神
小鞋匠招亲
白菜蝈蝈
我是瓮
后记
序言
每个孩子,都是听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长大的,《小兔
子乖乖》《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古今中外,
不分朝代不分国界,故事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
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老虎妈子》。识字以后,我常常看
的故事集有《满族三老人故事集》《阿凡提的传说》《人
参娃娃》等。我对一个类型的故事印象最深,那就是勤劳
的农村穷小伙,娶不上媳妇儿,捡来一张年画,贴在墙
上,年画上有个美貌女子,小伙子每天晚上就和画中人自
言自语。白天穷小伙下地干活,画中女子竟然下落人间,
给他烧火做饭。小伙子收工之前,女子又回到画中。小伙
子每天回家就有热乎的可口的饭菜,心中疑惑不解。于是
下地干活的中途回家查看,发现给自己做饭的女子,就是
自己每天晚上看着的画中人。于是,穷小伙抱住女子,求
她不要再回画中,并且一把火把画烧了,让女子再也回不
去。女子只好半推半就,和穷小伙过起了小日子。一般最
后还有一句:一年之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类故事,应该是源于旧社会农村生活的困苦,人们
只有通过想象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时候看多了这
样的故事,常常会想,我把自己放到画里,会被何人拿回
家中贴到墙上呢?我又愿意给什么样的人洗衣做饭、生儿
育女?这实在是少女时百思不厌的问题。
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比,我比较幸运,不仅有个会讲
“瞎话儿”(东北话讲故事)的父亲,还因为他是文艺编
辑,家里书架上有各种故事集,那是我童年乃至青少年时
期最好的陪伴。其实,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善良的人智慧,邪恶的人愚蠢;勤劳的人终会有好
报,懒惰的人最后自食其果。当然,干百年流传的故事,
也难免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读这些故事,对研究产生
故事的那些岁月,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
我在对民间故事的一听一读之间,早已经爱上了它独
特的魅力。要说最“接地气”的艺术种类,有啥能和民间
故事相比?!它根植民间,口头传播,不论文化程度高低,
都能从中得到愉悦和启迪。
正是缘于这种喜爱,1994年我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
时,办了一档日播的《民间故事》栏目,播出了两年,七
百多个故事。话说,随便讲几个故事容易,天天讲就很
难。这真要感谢父亲的家传和资料。一般人搜集几百个故
事挺不容易,而我只需要在父亲的藏书里挑适合播讲的故
事,这是多么方便!现在偶尔还有人跟我说:“耿姨,我
是听你节目长大的。”我可以这样说,跟一些浮躁的、为
了搞笑而搞笑的节目比起来,我和当年那些听众在播讲和
聆听之间或许真的收获了最质朴的真善美!
我在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有共识的
话题,即那些说书艺人的子女都孝顺善良。究其原因,大
概和从小听书有关。因为评书故事都宣扬仁义道德、称颂
除暴安良、提倡尊老爱幼。所以,故事虽小,对社会的意
义却大言归正传,说说这本《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吧。
书的作者耿瑛正是我的父亲。他是个杂家,无论是当编辑
的四十余年里,还是退休后的二十多年,他都笔耕不辍。
除了在曲艺、出版等领域的成就之外,他对民间故事很是
偏爱。他把从他爷爷、奶奶、妈妈、姑姑、叔叔们那里听
来的好故事,都一一整理,发表和没发表的算起来也有百
余篇了。
这次结集出版的这本民间故事集,大多数故事都是我
父亲听老人讲的,也有他“上山下乡”时,听老乡和曲艺
老艺人讲的。书中的故事,大致分两类:一是民间传说,
包括神仙传说、古代名人传说、古典文学名著传说等等。
二是民间故事,包括兄弟俩的故事、夫妻俩的故事、母子
俩的故事及破除迷信的故事等等。
父亲希望此书能够把优秀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保留下
来,流传下去。孩子们可以看,家长们也可以讲。在这些
故事的熏陶中,孩子从小知书达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越是浅显的故事,越能轻而易举地触动人的灵魂。一个孩
子的成长、智慧、道德规范,这事往小了说,是一个家庭
的责任,往大了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当然,本书收入的故事除了曾经在刊物上发表过的作
品之外,还有很多是第一次变成铅字。这些故事年代久
远,由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追忆起来,肯定不如他中年时
期记录下来的故事那么完美,却是一种抢救。
为了使本书丰满一些,我还力邀了著名连环画画家张
书庆手绘了部分插图。张书庆是个很有个性的画者,和我
父亲也很有缘分,以前父亲给某些杂志撰写故事时,杂志
社特邀的插图作者就是张书庆老师。所以两位老人虽然一
直未曾谋面,但是早已经合作多次。张老师花甲之年后已
经停笔,这次为父亲耿瑛再拿画笔,虽然所画不多,却给
此书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导语
《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中的民间故事大多数都是作者听老人讲的,也有他“上山下乡”时听老乡和曲艺老人讲的,有的民间故事很精彩,有的小说、评书传说很珍贵,是研究古典小说和传统评书很有用的珍贵资料。还也有些民间戏曲和民间曲艺,取材于民间传说,又高于民间传说,通过舞台表演,再回到民间,故事被流传得更广。本书中有些传说,是根据有关戏文、曲词编写和加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说书唱戏与民间传说的密切关系。
后记
后记旧社会,东北老百姓讲故事叫“讲瞎话”。有一
首民歌是:“瞎话瞎话,没边:没把儿,有事有趣,传遍
天下。”我从小就爱听老人讲瞎话。是民间故事,教我:
懂得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知道为人要爱国爱家,孝敬父
母,兄弟和睦,知恩图报,朋友同心。长大后,我当了编
辑,经常下乡,也听到各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与笑
话。几十年来,我在北京市的《民间文学》、吉林省的
《民间故事》、通;化市的《长白山》、抚顺市的《故事
报》、沈阳市的《晚晴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上百篇民间传
说、民间故事与民间笑话。本书中只选入了传说与故事两
类整理。
在民间传说方面上,可分为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也
有少数俗语传说、行业祖师传说和地方传说。其中,辉南
县是我的故乡,该县原属辽宁省,1954年6月划归吉林
省。沈阳是我工作和居住五十多年的地方。因此收入了这
两个地方的传说。
在民间故事方面,主要有童话故事、家庭故事、爱情
故事、动物故事,其中《老虎妈子》是我五岁时我妈讲的
第一个故事。我十三岁时还演过安波改编的童话剧《老虎
妈子》。这是一个流传全世界的故事,外国叫《狼外
婆》。因为过去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反而在许多民
间故事当中都没有收入。我是凭记忆写下的,这是第一次
发表。希望这个故事能一代代流传下去。
本书中有的传说、故事,曾被人收入各种选本中,如
《谎张三》(又名《张三闹鬼》)被收入在《中国民间故事
集成·辽宁卷》中。《铁拐李留画》,曾被收入在多种
《八仙传说》之中。《巴掌参》被收在吉林省的《人参故
事》一书中。
还有些传说、故事,曾被我改编成曲艺作品。如1956
年我把民间故事《纸媳妇》改成了二人转,寄给了沈阳市
文联的《芒种》月刊,编辑答应发表,但是该刊在1957年
反右运动时被错判为“右派”刊物,原稿散失。不过沈阳
市二人转艺人陈韵良、廖桐声却把这个二人转演唱了几十
年。
1980年我将民间传说《包公吊孝》改编成二人转,新
民县民间老人梁德双、李艳慧首演,很快就在辽宁、吉
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舞台上流传。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东
北二人转》期刊上发表时,改为《包公哭灵》。还有些地
方把这篇作品误当作“传统曲目”,出版盒式录音带和光
盘。2011年据中山大学吕慧敏调查,在辽西一带农村,谁
家办丧事,必演这个曲目,至少要点唱其中《包公吊孝》
烧十张纸的唱词。2012年此曲已收在《耿瑛曲艺选》一书
之中。
1993年,为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会演,我将满族民
间传说《义犬救主》改编成满族单鼓,由王凤贤编曲,韩
振导演,刘兰芳演唱(在排练中,王印权、周志军修改过
唱词),这个曲目荣获了作词、编曲、导演、表演等一等
奖。但唱词原稿却没有保存下来。
这本民间传说故事集,几经筛选,可能还有不足之
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耿瑛2016年6月
下面这段话,是我看大样时想到的。
重读这些我二十岁到七十岁发表的传说与故事,发现
有的民间故事很精彩,有的小说、评书传说很珍贵,是研
究古典小说和传统评书很有用的珍贵资料。这些传说和故
事,我这八十五岁老人,如今都忘了,记住的也残缺不全
了。能出版这本书,才能使这些好故事流传出去。
其次,有些民间戏曲和民间曲艺,取材于民间传说,
又高于民间传说,通过舞台表演,再回到民间,故事被流
传得更广。本书中有些传说,是根据有关戏、文、曲词编
写和加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说书唱戏与民间传说的密切
关系。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为本书画插图的画家张书庆先
生,他的插图为本书增彩,而且他不要一分钱报酬,这一
点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耿瑛补记
2017年8月
精彩页
玉皇大帝与七个女儿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各路神仙都有,唯独没封过玉皇。东方天庭,群龙无首。众仙请来西方佛祖相助。寻找一人,上天去当玉皇大帝。佛祖如来访遍天下,要找一个善良之人,最后找到一位张老员外。此人一生行善,修桥补路,带领乡民修堤抗洪,打井抗旱,每逢灾年,开仓放粮,接济穷人。大家都叫他张善人。如来劝他上天去当玉皇,可是他世代为农,舍不得美好家园,也舍不得老妻王氏与七个女儿。最后佛祖允许他全家升天。命观音大士在他家院墙四周,洒了一圈甘露,吹上一口法气,连房子带大院,满院鸡鸭鹅狗都一起升到天堂。因此,有“一人成仙,鸡犬升天”之说。张善人从此当了玉皇大帝,人称张玉皇,他的老妻姓王,人称王母娘娘。七个女儿,成了天上的七位仙女。可是七位仙女都没结婚,她们羡慕人间男女成双配对,个个都有思凡之心。后来大女儿红罗公主嫁给了托塔李天王,生下了金吒、木吒、哪吒三个儿子。二女儿青罗公主嫁给了东海龙王敖广,所生龙女许配给书生张羽。三女儿黄罗公主嫁给了书生杨天佑,生下二子,有杨二郎劈山救母的故事。四女儿嫁给贫郎崔文瑞,有张四姐临凡的故事。五女儿是织女星,下凡嫁给了牛郎,生下一双儿女,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六女儿牡丹仙子下凡,误披夜叉皮托生了丑女钟离春,嫁给了齐宣王,人称无盐娘娘。七女儿嫁给了孝子董永,百日之后被召回天宫,生下一子送回人间,这就是“麒麟送子”的故事。
十八罗汉和寿星老儿
在早,有个张善人,老两口,七个女儿,一年到头净做好事。有一天,十八个响马来抢他家,张善人直喊:“观音大士决来救命!”观音大士急忙赶到,对十八响马说:“你们只要放下屠刀,就可立地成佛,何必在人间当响马。”说完,一吹法气,当院出现一口大油锅,锅下架着火,眼看油要烧开了。十八响马都是不怕死的好汉,一个接着一个地跳进去。张善人的老院公也想成仙,他头皮刚一沾滚开的油,就回来了,烫起个大包。从此十八响马变成了天上的十八罗汉。那老头儿,只有脑门一块肉成了仙,身子还是凡人,只能算是地仙,上不了天,观音就叫他给人家看守风门。所以,过去门板上的门神爷是秦琼、尉迟敬德——那是保唐王后宫留下来的;这风门的门神爷,就是大脑袋的寿星老儿。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公主下凡,嫁给了书生杨天佑,生下一子,长了三只眼,取名叫杨二郎(因杨天佑故去的前妻生过一子,故此称为二郎)。三公主在儿子满月后,去东海洗衣裳,弄污了海水,被东海龙王告到天庭,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三公主捉住,压在桃花岗下。杨二郎在父亲的抚养下长大,学习武艺,他十二岁时就会打弹弓,打过梧桐树上的凤凰。当时天上有十三个太阳,轮流出来,天气太热,人们都受不了。有人对杨二郎说:“凤凰是百鸟之王,你不能打凤凰,你如果真有本领,应该把十二个太阳都赶到大海里去,人间有一个太阳就行了。”杨二郎就抄起一条扁担,担起两座大山,上天去赶太阳,他一连几天,把十二个太阳都赶到大海里去了。剩下那个太阳,吓得藏在蚂蚁菜下边,杨二郎知道蚂蚁菜下还藏着一个太阳,他假装没看见,就走了。那个太阳后来为了报恩,旱天太热,其他植物全晒干了,蚂蚁菜也还是水灵灵的,永远也晒不干、晒不死。杨二郎赶走了十二个太阳,为民造福,玉皇大帝很喜欢这个孙子,把他招上天堂。杨二郎喝了仙酒,喝醉后躺在不老床上,嘴里直说:“世上之人都有父母,可是我杨二郎为什么有爹没娘呢?我的娘是谁?她在哪里呀?”玉皇一听,对他说:“杨二郎,你要想见亲娘,上后宫去问你姥娘吧。”杨二郎见到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才把他的身世告诉他,说:“你娘如今压在桃花岗岩石之下,你想见你亲娘,必须到斗牛宫去找太上老君借一把神斧,才能劈山救母。”杨二郎到太上老君那里,借来了一把神斧。又由土地老指路,杨二郎来到桃花岗,用神斧劈开岩石,这才见到亲娘。母子二人一起回家,杨天佑全家三口这才团圆。这就是“杨二郎担山赶太阳”和“劈山救母”的传说。
(附注:神话戏《宝莲灯》是后来文人根据杨二郎劈山救母的传说编写的。戏中的杨二郎变成了反面人物,他妹妹三圣母嫁给了书生刘彦昌,生下一子沉香,杨二郎把妹妹压在华山之下。后来沉香长大,得到神斧,力劈华山,救出母亲。这个故事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沉香救母的故事正是杨二郎救母故事的翻版。后者有戏文、曲艺及电视剧,此戏比杨二郎劈山救母的故事影响还大。)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0: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