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到历史现场(时代作者作品合一角度下的红楼梦)
分类
作者 樊志斌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回到历史现场——时代、作者、作品合一角度下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纪念馆研究人员樊志斌先生十余年研究论文的精选,包括《红楼梦》百二十回、《红楼梦》著作权、曹雪芹居所、曹雪芹文物、曹雪芹交游、《红楼梦》哲学、《红楼梦》人物解读等内容,作者始终坚持解读作品应该秉持时代、作者、作品三合一的方式,回到历史现场去展现作品的思想。
作者简介
樊志斌,曹雪芹纪念馆研究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常务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主要从事红学、皇家园林、北京史地民俗并博物馆研究,撰写发表各方面专业论文七十余篇、百余万字,著有《曹雪芹传》《纳兰成德传》《红学十论》《曹雪芹文物研究》《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等十余部。
目录
《红楼梦》后四十回曹雪芹著考辨
关于《红楼梦》著作权研究的相关问题与原则——兼论曹雪芹家世生平与《红楼梦》的研究、欣赏
满洲、包衣、旗人、满族:曹雪芹“身份表述”中的几个概念
曹雪芹与《红楼梦》描写与批评中的“世家”意识
说奴才:《红楼梦》中主奴关系正解
曹雪芹相关文物的研究原则与方法——兼谈《红楼梦》文物与曹雪芹及其思想与生活节奏
蒜市口、蒜市口大街、蒜市口地方:谈曹雪芹北京崇外故居研究中的几个概念——兼及曹雪芹的京城交游、成长与纪念
曹雪芹京西居所、行迹研究及相关问题考辨
曹雪芹京师时期的亲友交游
诗画式小说:《红楼梦》文学技法论
论《红楼梦》六主:警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甄宝玉、贾雨村
《红楼梦》对北京的暗写明书——兼谈曹雪芹的见闻与《红楼梦》的模糊性书写
清代京师满汉祭祀与《红楼梦》五十三回贾府祭祀书写——从曹雪芹家族的身份、风俗说起
《红楼梦》中年龄、时间叙述不误——兼谈《红楼梦》传抄中出现的“数字错讹”与故事讲述的“模糊化书写”
《红楼梦》中贾府、大观园方位写作不误——清代皇家园林的审美、结构与大观园的空间营造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夜宴位次不误——怡红夜宴与《红楼梦》故事书写
宝钗的玄同与黛玉的狂狷——论曹雪芹的思想认同与《红楼梦》中主体人物的塑造
也说晴雯——兼谈曹雪芹人物塑造中的映照手法
《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精神
从善无畏大士的出家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及相关问题——兼论贾宝玉的唯一结局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论清代《红楼梦》的传播与部分江浙士绅和旗人官员的“禁红”行为——兼谈王文元所谓的“红学非学术”
制度、历史、文学合一视野下的林黛玉财产问题及其他——陈大康教授黛玉财产下落说批评
论红学的研究范畴与未来发展方向
答邯郸红迷问
跋:我的《红楼梦》研究与我的红学观
序言
论回到作者的历史现场

鲁迅先生是了不起的人
物,不唯表现在其作为思想
家深邃的观察力的一面,还
表现为他学人的另一面。
能够把小说创作、小说
史发展、小说思想结合起来
的人是不多的,而鲁迅是最
杰出的代表。
唯有懂得创作,才知道
文学的素材和创作之间的微
妙关系;唯有懂得小说史,
才知道小说的发展阶段、发
展方向、小说的道器(主题
表达与故事表达)关系的相
应道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
先生虽不专门研究《红楼梦
》,却对《红楼梦》有独到
见地。虽然不多,多为经典

看看周汝昌先生引用了
多少鲁迅对《红楼梦》的判
断,就可见他对鲁迅关于《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
地位、不同时代读者解读《
红楼梦》的立足点和《红楼
梦》的文学手法等的赞许。
鲁迅称颂《红楼梦》是
中国最好的小说,其后也没
出现什么伟大的著述。鲁迅
认为解读作品应该秉持时代
、作者、作品三合一的方式
,唯有如此,才不会将经典
作品的解读混为个人的读后
感:
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
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
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
过我总认为倘要论文,最好
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
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
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
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但凡对《红楼梦》倾注
过心血的学人,往往都能像
鲁迅一样认识到用历史方法
看待《红楼梦》的重要性,
这是多么“有异于”那些个人
主义的读后感。正因为如此
,著名红学家李辰冬、周汝
昌、冯其庸、李希凡、胡文
彬诸先生均强调,读《红楼
梦》要回到作者的“历史现
场”。
作为一个清史专业毕业
的人,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北
京史地、园林、民俗研究的
人,作为一个研究《红楼梦
》多年的人,余认识到,18
世纪北京旗人的生活、见识
、思想、好恶与当今的《红
楼梦》读者之间的区别。
回到历史现场的提法已
经很不容易,而回到《红楼
梦》的历史现场需要进行的
工作难上加难。
回到《红楼梦》的历史
现场之所以难,不仅在于现
存相关的历史文献,特别是
关于18世纪北京旗人记录的
残缺,还因为曹雪芹生活的
18世纪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
集大成的时代和地域,而我
们对其的了解还不够。因此
,倘若要真正回到曹雪芹及
其作品《红楼梦》的历史现
场,就必须补两门功课:
深入了解曹雪芹的生活
环境、生活节奏、所见所闻
、思想变动与创作之间的关
系;
在我们学养的宽度、深
度和文学技法等诸多方面,
努力缩短与曹雪芹之间的距
离。
否则的话,就难以与曹
雪芹进行“真正对话”,难以
对《红楼梦》做深入解读。
数十年来,关于明清小
说、《红楼梦》、曹雪芹、
北京等方面的研究毕竞有了
长足的进步,足供稽考、借
鉴。
但这还是不够,因为那
些学科往往关注的问题较为
宽泛,与我们了解曹雪芹之
间仍存在各色的差异,距离
对《红楼梦》、曹雪芹的更
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似乎
还不够,仍需要做更大的努
力。
余等后学,虽不能至,
心向往焉。积土而成山,虽
未能人室,亦望于登堂。

固守曹雪芹居所近二十
载,余硁硁自砺,陆续有关
于《红楼梦》百二十回、《
红楼梦》著作权、曹雪芹居
所、曹雪芹文物、曹雪芹交
游、《红楼梦》哲学、《红
楼梦》人物解读等文字数十
篇、数十万字发表,重在系
统、考据、发现。自谓不敢
掠人之美,却有独到之见。
兹将相关文字整理成篇
,以见余回到曹雪芹历史现
场的意愿和努力,并求教于
学界贤达。
明月千载,知我罪我,
其在斯乎!
樊志斌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一日
导语
18世纪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和地域,也是曹雪芹生活、创作的时代,因现存相关的历史文献不足,我们对曹雪芹的了解远远不够,回到《红楼梦》的历史现场有一定困难。作者樊志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长期从事北京史地、园林、民俗、《红楼梦》研究,发表了数十万字关于《红楼梦》研究,重在系统、考据、发现。
回溯曹雪芹与《红楼梦》,回到历史现场即在于对时代(包括历史学术累计)、家族、作者、作品四合一的对证。深入了解曹雪芹的生活环境、所见所闻、思想变动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尽可能地走近曹雪芹的《红楼梦》,与曹雪芹进行“真正对话”,对《红楼梦》做深入解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