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周明鹃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建构关于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近百年来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深入阐析了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关系;全力探寻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厘清了其历史沿革;详尽阐释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文学史地位。 作者简介 周明鹃,女,湖南邵阳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与经济学博士后,博士毕业后曾供职于南京市新闻出版局、江西财经大学,现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化经济学、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迄今已出版著作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文旅产业链专家、江西省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江西省文艺学会理事、江西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 目录 序 内容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怀旧书写的理论体系建构 第一节 何谓“怀旧书写”? 第二节 怀旧书写的心理机制与文化渊源考察 第三节 怀旧书写的哲学意蕴与历史性本质考察 第四节 怀旧书写的审美本质考察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关系之探讨 第一节 启蒙、救亡、消费与审美:现代社会转型与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之间的张力 第二节 现代社会转型对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的衍生、发展、嬗变之影响 第三节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反动 第四节 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审美救赎 第三章 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发展历程 第一节 20世纪10-30年代对五四启蒙的反思:鲁迅、周作人、沈从文的怀旧书写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都市之子对传统的皈依:现代都会主义文学作家的怀旧书写 第三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救亡主旋律下低回的怀旧之音:老舍、萧红、张爱玲的怀旧书写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对新启蒙的质疑与反动:诗化哲学引领下寻根派的怀旧书写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多元回归: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的怀旧书写 第六节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时尚怀旧:陈丹燕、程乃珊的怀旧书写 第四章 现代社会转型语境下百年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主题 第一节 现代人“无家可归”生存境遇下的家园意识 第二节 叛逆与归乡两难抉择下的乡土情结/224 第三节 现代生存挤压下意欲重返母体的童年情结 第四节 基于修复碎片化生存的个人身份与民族文化重建 第五节 消费社会中被置换成消费符号的怀旧情愫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谭桂林 明鹃的新著《百年中国 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以 下简称周著)即将出版,她 用邮件把书稿发给我,嘱我 为之作序。过去给博士生的 论文出版作序,事情简单, 可以提笔即写,因为论文指 导时已经反复阅读多遍,不 仅其主要观点,而且其优缺 点都了然于心。明鹃是我招 的第一届研究生,硕士毕业 后就考入南京大学许志英先 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拿到 博士学位后,做过公务员, 又到一家高校创办文化产业 管理专业,虽然也做得红红 火火,但那毕竟与自己所学 的专业渐行渐远。前两年她 打来电话,告知想去南昌大 学文学院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对她的这一选择,我 是坚决支持的。这部著作是 明鹃主持过的一个国家社科 基金项目“现代社会转型与 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研究” 的结项成果,也是她归队专 业后出版的第一个学术成果 。所以,我想好好读读这部 书稿,一者为了写序,一者 也是为了了解一下这几年她 在学术上的进展。 到了年末的时候,事不 可谓不多,但还是断断续续 挤出时间将近30万字的书稿 读完了。总体感觉是,这是 一本值得出版的好书,作者 没有辜负这么好的一个学术 论题。怀旧同爱恨一样,是 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虽然 有的人可能比较喜欢怀旧, 有的人可能不怎么怀旧,有 的年龄段不怎么怀旧,有的 年龄段特别容易怀旧,似乎 各个不同,但较之爱恨,怀 旧无疑更具有人类性。人正 是因为怀旧,才建立起了历 史的联系,才具有了文明的 延续。怀旧也因之成为永恒 的文学母题,永恒的文化话 题,当然也就成为一个永恒 的哲学命题。周著谈论百年 中国文学的怀旧书写,首先 也是从追寻和探究它的哲学 意蕴开始的。作者引证了许 多哲人对怀旧的理论思考, 指出怀旧写作是人类为捕捉 与保存从远古到切近记忆的 一次次文化努力,尤其是人 类文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 ,怀旧书写成为人类建基于 审美记忆之上的一个灵魂去 蔽的过程,怀旧书写以其特 有的审美救赎功能协助人们 去掉遮蔽着本真的那些物质 欲望与现代性焦灼,重归宁 静谐和,重新回归到本源的 诗意栖居。其实,五四以来 的中国文学从来就不是一个 单一模式,其精神现象充满 着矛盾和悖论,许多新文学 的倡导者是进化论的信徒, 但他们同时也是怀旧书写的 圣手,一次次声称将来必胜 于现在,又一次次将艺术的 视域聚焦在明知道是蛊惑自 己的旧时的记忆。百年中国 文学的这种精神现象,亦激 进亦保守,但非激进亦非保 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恐怕 无法真正窥视到其奥秘之处 ,周著深切地了解“怀旧书 写的本质即为历史性书写” ,而历史性书写从来都是“ 时代性”书写的时间转化, 但作者力图超越历史性与时 代性的制约,尝试站在哲理 思考的高度,站在人类精神 变迁的转折点上,来观察和 思考这一现象的文学史价值 和思想史意义,或许这是能 够真正深人其堂奥的钥匙。 当然,正如周著所指出 的,在人类支离破碎的生存 中,唯有记忆能赋予人以完 整性与连续性。怀旧是一场 人类与时光的拔河,在这场 与时光的拔河中,人类注定 要以失败而告终,人类敢于 接受挑战并赢得挑战的精神 与在实践中所付出的艰苦卓 绝的努力却得以彰显了人之 存在。但周著通过其研究也 给读者昭示了一个悖论—— 怀旧非旧。怀旧这个人类精 神的本质行为,其实都是建 立在虚幻的基础之上。太多 的想象被赋予了怀旧的对象 ,我们所怀恋的,只是我们 自己愿意怀恋的理想化的过 去,其实早就不是那被怀恋 者本身了。周著对这种怀旧 的虚幻性的剖析是值得重视 的,因为这个悖论是人性使 然,并不令人沮丧,但值得 人们警惕。怀旧是人类的天 性,但怀旧的本质应该是个 体性的,而且只有个体性的 怀旧才真正具有美学的意义 ,一个个体的理想化怀旧, 无论他怎样地美化他所怀恋 的那个“旧”,其对精神心理 的影响依然是正向的、积极 的。但是,如果溢出了这个 范围,如果怀旧成为一个群 体性思潮,如果一个群体, 一个民族把怀旧建立在虚幻 的基础之上,把许许多多的 理想加之于过去的事物上, 甚至为了将逝去的事物理想 化不惜扭曲历史的真相,这 种群体性的怀旧就有可能成 为过去“我比你阔多了”的阿 Q式的精神胜利,就可能成 为一个民族奋勇前行的精神 负累。这时的怀旧既是一个 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实 践问题,20世纪末,整个社 会曾经席卷而起的怀旧思潮 成为一种具有商业力量的集 体性文化消费行为,就是一 个很好的例证。这可以说是 我在阅读周著时强烈感受到 的,也特别想和读者交流的 一个观念。 周著对百年怀旧书写经 典文本的分析也有不少可圈 可点之处。譬如对现代都会 主义文学中的怀乡主题的解 读,可谓独具慧眼。1930 年代中国的都会主义文学并 不发达,这和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实况息息相关,但像 刘呐鸥、穆时英等都会作家 都不遗余力地声称赞美都市 文明,享受都市生活,因而 通常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们也 多从都市感觉的角度来分析 这些作家的特征。这种观察 角度当然没错,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