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些与我无关的东西(盛可以作品评论集)/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盛可以是中国著名的女性作家,曾出版《北妹》《道德颂》《息壤》等多篇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等十余种语言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曾获得过众多奖项。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盛可以作品的评论集选本,主要内容分为“甚是可以”“作为北妹”“道德新颂”等七辑。
作者简介
贺江,1981年生,湖北枣阳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现居深圳。
目录

第一辑 甚是可以
生命政治与文学免疫——盛可以小说论
闪电在深渊里的舞蹈——盛可以论
诱惑的天赋——盛可以论
生为女人——盛可以小说论
盛可以在她的时代里
黄昏里的生活——解读盛可以的小说创作
第二辑 作为北妹
《北妹》:底层女性生死书
身体自由:欲望与反抗的双重沉沦
——以盛可以的《北妹》为例反观当下底层女性文学写作
使命意识、骨感神韵、质感风范
——从《北妹》看盛可以长篇小说创作
“北妹在南方”的叙事流变
第三辑 道德新颂
“我”或“我们”——《道德颂》的叙述者
呈现心灵的悸动——以盛可以的《道德颂》为例
撒旦的诗篇——评盛可以长篇小说《道德颂》
爱情的心灵受难之旅——关于盛可以的《道德颂》
第四辑 息壤之歌
子宫的“政治学”与规训的反制——盛可以《息壤》论札
以子宫为中心的人性深度开掘——关于盛可以长篇小说《息壤》
生命节点与女性欲望——盛可以《息壤》写作特质探析
从给予中照见自己——《息壤》中的女性意识建构与人文关怀
第五辑 尤在镜中
无法阻断的“TURN ON”情结——读盛可以的《TURN ON》
爱还是不爱,这是个问题——评盛可以《取暖运动》
谁能承受无爱之轻——评盛可以长篇小说《无爱一身轻》
伊甸园的回眸——读盛可以的小说《手术》
让生活充满文学的力量——从《墙》看盛可以创作风格的变化
盛可以图文散文集《春天怎么还不来》绘画艺术研究
以“野蛮”之名穿透生命的风景——评盛可以《野蛮生长》
时空静止,意识流动——论《缺乏经验的世界》中现代女性的情感困境
绝望的抒情——评盛可以的《低飞的蝙蝠》
故事与情节象征与隐喻——析盛可以《白草地》的内涵与程序
第六辑 花开阔绰
小说在谁的手里成为刀子——谈盛可以的短篇小说
审美的偏移——盛可以小说之我见
性感的纯真
以性与爱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盛可以小说论
新世纪女性写作的异质性——盛可以小说创作
情欲化社会的话语分裂——盛可以小说论
第七辑 可以谈文
小说需要冒犯的力量
麝可以小说创作对谈录
灵与肉的痛感者
著名青年作家盛可以访谈录
想象生活的可能性
埋头雕刻印章的手艺人
从一条卑微的河流说起
绝不允许对自己说还有很多个明天
盛可以访谈录
我写作,为了让我分裂成很多人
我不喜欢昨天的自己,更喜欢明天的自己
语言之纱
我的写作从不避开当下
附录一:盛可以文学作品发表及出版情况一览
附录二:盛可以研究论文一览
后记
序言
贺江老师寄来《盛可以
文学评论集》,请我作序。
盛可以是“70后”实力派小说
家,我与之曾有一面之交,
但无个人交往。对她的作品
,也只是在收到的一些文学
杂志上读到,没有系统阅读
,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打
开这部评论集。我才知道有
这么多批评界朋友关心她的
作品,且有许多精彩之见。
文学评论是一门专门的
学问,它需要对当代作家作
品有极大的热情和阅读量,
对文坛有较为宽阔的观察视
野,最好还能结交一些小说
家朋友。这是外部条件。内
部条件则是批评家的批评素
养。在我看来,这个素养集
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特有的
才华禀赋,能在大家都看到
的作品里,有创造性地发现
,能道别人所未道。80年代
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活跃、观
察敏锐且富有文学才华的青
年批评家,在这些人中间,
我最喜欢读王晓明先生的文
章,比如评论张贤亮的《所
罗门的瓶子》,谈高晓声创
作的《在俯瞰“高家村”之前
》,分析沈从文小说的《“
乡下人”的理想和城里人的
文体》,以及评论刘索拉、
残雪等三位青年女作家的文
章,都是当时同类文学批评
的一时之选。其中有些洞见
,今天还熠熠生辉,鲜活如
初。上述文章,我经常推荐
给我的博士生看。在近些年
的海外文学批评家中,我最
推崇夏志清先生。因序文篇
幅所限,这里不做展开。二
是理论要好。对批评家来说
,他不同于埋头文案资料的
学究,学问家如没有相当的
文献积累,没有对遗漏史料
的特异敏感,没有甘作十年
冷板凳的强韧自制力,别说
细致的考订、追究,即使连
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也未
必能写好。当然,做学问也
得理论好,不过与批评家不
同罢了。所以,丰厚的理论
积累,是之所以成为批评家
的先决条件。我在孔夫子网
上购得两本卢卡奇的《文学
评论集》(一、二),真的
爱不释手。卢卡奇给世人的
印象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
家,黑格尔的忠实信徒,他
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中,
做出了杰出贡献,未想,他
的批评文章也写得如此精彩
,比如对托尔斯泰和巴尔扎
克小说的长篇评论,读起来
就非常过瘾。私下以为,这
才是“真正”的批评文章。他
为什么评论文章写得如此精
彩卓伦?其中一个因素就是
理论好。三是鉴赏力得高。
卓越的批评家,没有超出一
般人的艺术鉴赏力,要想从
事文学批评,简直就是一个
笑话。凡几条件,都是我不
具备的。
本书的批评家阵容,可
谓蔚为大观。计有孟繁华、
李敬泽、汪政、晓华、李遇
春、王春林、金理、马兵、
申霞艳、黄伟林、曹霞、李
振、蔡东等,以及一批年轻
有为的青年批评家。我没想
到有这么多人关心盛可以的
小说创作。有些文章确实是
有独特见解,出于对作家创
作的感触,才认真为文的。
有些也许是人情文章,但也
写得有声有色。有些不免带
有仓促上阵的味道,这在文
学批评行业中实难避免,情
有可原。从书籍编辑的角度
讲,文学作品的“选本”编选
固然不易,其实文学批评集
也不易编好。因为这是第二
轮的筛选过程,需要编选者
先入为主,在诸多文章中挑
选,这考验了他的眼光、趣
味和审美储备。这本作品批
评集的编选,在我看来,应
该是非常不错了。
李敬泽的文章写得不温
不火,他避开一般文学批评
先说一堆废话的套路,简而
言之地抓住“生活”,再谈盛
可以这个作家的本事,接着
留有余地地缓慢进入作品。
他点到某处,又不展开,留
给读者想象,对感兴趣的问
题。却抓住不放,且听他的
分析:“如果《道德颂》的
声音完全归于旨邑我将毫不
意外,盛可以当然会这么干
,她将塑造一个女性主义战
士,伤痕累累,孤绝而骄傲
,坚守着她的堡垒。但情况
并不如此简单,《道德颂》
视点游移,虽然是缓慢的,
常常难以觉察,在绝大多数
情况下,叙述追随旨邑,但
仔细看就能看出缝隙和破绽
,至少有几处,视点转向原
碧和谢不周,有时叙述者不
慎暴露面目,他或她站在那
里,自称‘我们’。”这篇批评
的独特,就是入情入味,把
作品慢慢炖着,散发本身的
芳香,请读者前来自己品尝
,自有一种带读者进作品的
意思,又不暴露这种意图。
孟繁华评析《北妹》的
文章,印象最深的作者极会
复述作品里的故事,开头一
段,几百个字,就把钱小红
这个自小熟悉男欢情的女孩
,从心理到动作、从家庭氛
围到初入社会,一一抖搂出
来。是一种批评的写法,用
故事把读者牵到文章里来,
情不自禁地跟着批评家的分
析往下走。实际上,这段“
故事开篇”其实是有意识铺
垫,它叙述精彩,绘声绘色
,不是漫不经心,而是有意
引导读者进入他的意图世界
。最后,作者在钱小红的独
特身体上做起了文章,这当
然也是盛可以的意思——不
过,他是在用一种批评加工
小说的阐释方式,在放大、
扩充小说作者的想法,似乎
字里行间,也有一点不满,
只是没有说出罢了。
汪政、晓华写王安忆的
批评文章,给我留下了久久
不忘的印象。他们文章下笔
谨慎,先选一个角度,一步
步探入。有时是与小说作者
交流,有时则是在一旁漫谈
,在这漫谈的过程中
导语
《那些与我无关的东西——盛可以作品评论集》是“深圳文学研究文献系列”之一种,书中收录了《生命政治与文学免疫——盛可以小说论》《闪电在深渊里的舞蹈——盛可以论》等文章。
本书除“作品评论集”之外,实际还是一本已经辑成的《盛可以研究资料》,相信它对于一个已享誉文坛的中年作家来说,不啻是一次文学史的定位。
后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
2017年3月成立校级科研平
台“深圳文学研究中心”,该
“中心”是集深圳文学文献收
集、系统化整理,学术交流
、研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
研究平台,已经推出“深圳
文学研究文献系列”第一辑
,分别为《于是便有了光—
—邓一光的深圳书写评论集
》《真意凝结——杨争光作
品评论集》《突然显现出来
的世界——薛忆沩作品评论
集》《在地的回响——深圳
南山区六作家评论小辑》,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了进一步推进深圳文
学研究的文献整理工作,“
中心”计划推出“深圳文学研
究文献系列”第二辑,具体
的研究对象为南翔、吴君、
盛可以、蔡东四位作家。由
于之前我曾写过关于盛可以
的相关文章,“中心”便把编
写盛可以作品批评集的任务
交给了我,这是我编写该书
的缘由。
利用编书的机会,我系
统地阅读了盛可以的作品(
包括她被翻译成英文的小说
译本),以及能找到的研究
论文。应该说国内对盛可以
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
成绩,目前能查询到的期刊
论文超过200篇,其中的研
究者也不乏国内知名学者,
比如李敬泽、孟繁华、南帆
等等。而且,在盛可以创作
的早期,已经有一批敏锐的
作家及批评家注意到盛可以
的文学创作价值。比如李少
君在2003年即以盛可以为
代表来谈论网络时代的文学
。李修文则根据盛可以公开
发表的几部小说《TURNON
》《水乳》《唯愿中年丧妻
》,认定盛可以将会创造属
于她自己的“神话”。李修文
甚至将盛可以的创作推到乔
伊斯的高度,这是需要极大
胆识的。
盛可以以《北妹》成名
,这部长篇小说最初以篇名
《活下去》发表于《钟山》
2003年秋冬卷。其实,在
此之前,盛可以已在《芙蓉
》《收获》上发表多篇小说
,并且出版了短篇小说集《
谁侵占了我》,初露头角。
《北妹》是盛可以文学创作
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为深
圳文学贡献了经典的文学形
象——“钱小红”。深圳是新
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
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无数的打工仔、打工妹背
井离乡,来到深圳讨生活,
追寻梦想。但是,纵观深圳
40年的文学创作,尽管“打
工文学”“底层写作”以及“新
都市文学”风行一时,但文
学作品中缺少相关的典型人
物形象。
“北妹”钱小红是典型的
人物形象,她的出现是深圳
文学的重要收获,按照盛可
以的说法,“她是原生态的
、野生的、本质的、粗粝的
、生机勃勃的生命呈现”。
钱小红是深圳文学的“冒犯
者”(也是中国文学的“冒犯
者”),五四以来,中国底
层女性的形象大都可归入被
侮辱被损害的那一类,以祥
林嫂为代表。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国妇女大翻身,男女
平等,同工同酬,但底层女
性依然摆脱不了传统家庭的
束缚,尽管改革开放之后,
很多底层女性离开农村外出
打工,但即便进了城,她们
依然举步维艰。钱小红的出
现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她的
处境依然艰难,但她自信、
坚韧、真实、鲜活,从没有
丧失生活的信心。更为关键
的是,钱小红有着“带电的
肉体”。她不压抑自己的欲
望,敢于“冒犯”不合理的生
活,勇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是身体写作的典范。
但盛可以的这种身体写
作和之前林白、陈染的身体
写作不同。因为。钱小红没
有躲在自己的闺房,在镜子
里“审视”自己,发现自己,
她处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
工厂、街道、宾馆、医院。
钱小红也没有像卫慧、棉棉
那般,频繁出入酒吧、咖啡
馆和高档场所。钱小红是底
层打工者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她拥有“充满欲望”的身体
,并勇敢拥抱自己的欲望。
盛可以用钱小红开拓了深圳
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女性话
语”的新空间。
盛可以自2002年正式发
表作品以来,已经坚持不懈
创作了将近二十年。她对自
己的要求很高,不断尝试新
的题材,开拓新的书写空间
,目前已出版了10余部长篇
小说,中短篇小说集也有10
多部,而且,她还出版了2
部图文散文集《春天怎么还
不来》《怀乡书》,为自己
的文字作画,多才多艺。盛
可以虽然是以写“深圳故事”
出名的,而且她在深圳也生
活了好几年,但她以深圳为
背景的小说并不多,主要包
括3部长篇小说《北妹》《
无爱一身轻》《水乳》,6
部中短篇小说《Turu on》
《钢筋蝴蝶》《硬伤》《成
人之美》《也许》《镜子》
。因此,在编写本书时,我
仅以《北妹》作为“深圳书
写”的代表,列为一个专题
,以引起研究者(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
下面我简单谈谈编写此
书的思路。本书一共分为七
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盛可
以的“总论”,选取了六篇论
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盛
可以的创作特点和成就,当
然也有谈到盛可以创作的不
足之处。这里要特别感谢唐
诗人的授权,将四万多字的
《盛可以论》放入本书,为
本书增加了分量。第二、三
、四三个主题是关于盛可以
三部长篇小说的专论,具体
为《北妹》《道德颂》和《
息壤之歌》,我一直认为长
篇小说代表着盛可以创作的
高度,长篇小说的大体量为
盛可以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平
精彩页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盛可以,2002年开始文学创作,到现在我写下这篇评论的2020年,期间已有十八年。十八年,这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历史而言,它不会是一个值得详细记述的时间段。但是,这十八年,对于21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而言,它已经够漫长了。我们习惯了各行各业的“五年计划”,也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了“五年跨越、十年巨变”的规模化历史变迁。如此来看,十八年对于一个当代作家来说,似乎也可以是一个值得切分成若干阶段来论述的文学成长过程,比如根据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出版年份,划分成起步、成熟和突变等多个阶段,这也是很多作家论的论述方式。可我们也知道,对于文学而言,不管是论述一个作家,还是梳理一段文学史,参照“历史进步论”的阶段划分总是难尽人意。我们可以不去辨析历史变化是否意味着“发展”,仅对于文学、对于作家而言,时间的积累绝对不是一个决定文学品质的关键因素,起码不是唯一的。很多作家年轻时初一出手的作品就足够优秀,成为作家本人都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很多历史阶段内的文学成就也是如此,文学意义上的“黄金时代’’有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后来的就超越了以往的。赘述这一文学常识的意思是,我们对盛可以这十八年小说创作的理解与评论,未必要以时间为坐标,尽管盛可以这十八年的创作在语言、题材、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新变化、很大拓展,尽管这十八年来整个世界连同我们的生活现实都发生了太多变化。
“变化”,是的,过去的十八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和“发展”,并不是我们谈论前现代或者近现代历史时所指向的那些翻天覆地式的、革命性的巨变。以往探讨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时,往往指向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或者世界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包括中国社会的“变化”,更为突出的其实是日常生活的变革,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物都已进入了一个变动不居的阶段,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更新时代。比如与我们每个个体紧密相关的交通工具、城市高楼大厦,以及各种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网络数据和医疗环境,等等,都已然更新换代了无数个回合。如很多文化学者曾经感慨的,这个时代的“新变”不再局限于某种颠覆性的创造,不再区隔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简而言之,当代世界的“变化”,更多的时候其实是“生活大变革”,它并不是一些类似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式的、意味着世界真相或者宇宙本质的“发现”和“革新”。对真相、本质的重新把握,可以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世界观和生命观,改变人的信仰和希望,但如果“变化’’只是物质技术层面的、日常生活意义上的“新变”,我们还能从哪些角度来透视这个时代的精神内容和信仰趋向?
既然当前世界所谓的创新不再意味着本质的、真相意义上的变革,而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物质现实改造,那么,我们对于盛可以小说的理解,或许可以不以时间为坐标,可以把她每一部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搁置起来,而将其十八年内的主要小说作为一个整体,以其所表现的生活现实和生命故事作为入口,来思考一个作家相对于当前这个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作家与世界的关系,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对当代世界的理解,每个作家都有不同视角、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把握。盛可以是如何把握以及怎么理解的?如果我们熟悉盛可以作品的话,可能都会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品质:盛可以的写作风格一直在变,但她关注的问题其实有着很明确的一致性。从最初的长篇《北妹》到最近的长篇《息壤》《女佣手记》,从最早的短篇《成人之美》到最新的短篇称什么时候原谅你的父亲》,盛可以讲述的故事一直围绕着人的身体遭遇和生命感觉而来,但这些具体的故事、主题背后,则是对权力、对广义政治话语的深入思索。可以说,盛可以的写作,是以一种诗学实践的方式在表达着她关于我们身体、欲望等各类最原始的“生命感觉”在当代世界曾经遭遇什么、正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未来将何去何从的执着思索。如果用一个时髦的概念来概括,这些都是身体政治、生命政治问题。
谈论身体政治、生命政治,我们必然要提及福柯。福柯曾指出18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进人了一个新的权力时代,也就是生命开始进入历史,人类生命、身体进入了知识和权力秩序、进入了政治技艺的治理范畴。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的个体远远没有得到解放,反而是陷入了更为全面、更为彻底的“被奴役状态”。当代社会,政治权力对人、对生命的“介入”其实早已是“无处不在”。在现代技术和现代话术的帮助下,很多源自政治层面的权力意志,在转化为清晰可见的意识形态之前,在我们能够意识到这是权力话语之前,它们就以或隐或显的方式施加于我们的身体,影响了我们的生命感受。福柯的生命政治研究提醒我们:“今天处在危险之中的是生命。”对此提醒,思想家阿甘本极有感触,他从中延伸出“赤裸生命”和“现代神圣人”等观念,批判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