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都文化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了解古都的前世今生,品味古都的独特意蕴,可以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文化情操,体悟传统文化魅力。本书在河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都文化》视频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是在程遂营教授于《百家讲坛》主讲的“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的基础上建设的。该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高等院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平台和成长环境。 作者简介 程遂营,1965年生,河南省舞阳县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有《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中国长假制度》《北美休闲研究》等著作8部。2012年,曾受国务院外事侨务办公室委派赴欧洲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为华人宣讲中国传统文化;2014年,受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六大古都”;2016年,受邀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黄河上的古都”。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古都及其分布 第二节 大古都的由来 第三节 学习中国古都文化的意义 第一章 中国古都的成因 第一节 经济与水环境因素 第二节 区位与军事防御因素 第三节 其他因素 第二章 中国古都的变迁 第一节 先秦都城变迁 第二节 秦汉都城变迁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都城变迁 第四节 隋唐五代都城变迁 第五节 宋、辽、西夏、金都城变迁 第六节 元明清都城变迁 第三章 中国古都的重要考古发现 第一节 二里头:王都气派肇礼乐 第二节 殷墟:三千年前是帝都 第三节 长安: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四节 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 第五节 开封:千年奇观城摞城 第六节 大都:大汗居处有斯城 第四章 中国主要古都及其文化 第一节 和而不同话北京 第二节 丝路起点话西安 第三节 天下之中话洛阳 第四节 龙盘虎踞话南京 第五节 千年梦华话开封 第六节 诗情画意话杭州 第七节 神奇甲骨话安阳 第八节 功夫之乡话郑州 第九节 民族融合话大同 第十节 如花似锦话成都 第五章 中国古都文化景观 第一节 宫殿景观: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第二节 府第景观:曲阜孔府圣地 第三节 陵墓景观:银川西夏王陵 第四节 园林景观:苏州馆娃宫 第五节 城墙景观:南京中华门 第六节 街巷景观:开封御街 第七节 仓储景观:洛阳回洛仓 第八节 桥梁景观:兰州黄河铁桥 第九节 塔阁景观:大理千寻塔 第十节 石窟景观:赤峰后召庙石窟 第六章 中国古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古都与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古都与传统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古都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第一节 中国古都及其 分布 从本节开始,我们将 带领大家踏上一段神圣之 旅,神游我国古代的都城 ,了解古都博大精深的文 化魅力。 说到我国古代的都城 ,大家脑海里可能马上就 会浮现出来一系列问题: 什么是古都?中国到底有 多少古都?它们又是如何 分布的呢? 顾名思义,古都,就 是古代的都城。古都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古 都,是我们大家所了解的 那些统一王朝的都城,像 夏、商、周、秦、汉、隋 、唐、宋、元、明和清的 都城,比如,西安、洛阳 、北京、南京、开封、杭 州、安阳等这些古都。不 过,广义的古都包括的范 围就更广泛一些,除了在 中国历史上曾经作为统一 王朝的那些都城外,还包 括割据王朝、周边少数民 族政权以及农民起义政权 的都城。割据王朝的都城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 一些小的国家,孔子所在 的鲁国都城——山东的曲 阜;齐国,就是我们大家 熟悉的姜子牙的封地,都 城就在今天山东的淄博( 当时叫临淄)。少数民族 的都城,比如,吐蕃曾经 建都西藏拉萨,南诏曾经 建都云南大理,西夏曾经 建都宁夏银川,等等。元 朝在把大都(今北京)作 为都城之前,曾以上都为 京。上都在哪里呢?在今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五一牧场境内。清朝人关 并定都北京之前的都城在 哪里呢?在今天辽宁的沈 阳,那个地方是原来清朝 人关之前,它的“盛京”所 在地。还有一类是农民起 义的都城,这也算在古都 里面。比如,我们大家所 知道的,西楚霸王项羽曾 经在彭城(今江苏徐州) 建都;洪秀全领导的太平 天国曾经在南京建都,把 南京称作天京;等等。 所有的这些古都,加 到一起有多少?根据粗略 统计,这样的古都加到一 起,有220座左右。由于 文献记载和计算方法有差 异,有些人认为可能超过 220座古都,还有些学者 认为可能少于220座。所 以,我们说220座左右。 为什么在中国会有这 么多的古都?我觉得有三 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是因为 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 上下五千年,而且我国又 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 印度以及中国)之一,所 以,我们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甚 至发现了七千年以前的河 姆渡文化,在那个时期, 实际上就已经有了城市。 仰韶文化距今已有七千年 到五千年之间的历史。那 个时期,我们的先民已经 开始建立城市,甚至有了 都城的基本概念。四千多 年以前,夏朝建立后,都 城开始有了相对固定的地 点、相对完善的规制。在 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 ,中国大地上留下来很多 古都就不奇怪了。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是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 朝代。如夏、商、周、秦 、汉、隋、唐、宋、元、 明和清,这些大都是统一 王朝,也是统治时间比较 长的王朝。除了这些王朝 ,再加上不少割据政权,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过程 中,出现的朝代有80多个 。不同朝代可能会选择不 同的地方建都,而即使同 一个朝代建都的时候,也 有可能不止在一个地方。 比如说周朝,它有西周、 东周,西周建都在今天的 西安附近,东周迁都到河 南洛阳。还比如宋朝,北 宋的时候,它的都城在河 南开封;到南宋的时候, 它的都城转移到了浙江的 杭州。明朝也是这样,一 开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 璋把他的都城建在了南京 ;到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 时期,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所以,由于朝代众多, 一个朝代甚至不止一个都 城,所以也就造成了中国 古代都城众多的现象。 还有第三个原因,是 我国民族众多。中华民族 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 大家庭。其实,在历史上 ,不仅仅有这56个民族。 有些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消亡了。比如,在汉 朝时期,和汉王朝对立的 有匈奴;隋唐时期,和隋 唐对立的有突厥。还有建 立北魏的鲜卑、建立辽的 契丹、建立金朝的女真族 ,这些民族后来都消亡了 ,或者融合在其他民族或 者汉民族的大家庭里面了 。但是,它们在历史存在 时期,都曾经建立过政权 ,有政权就会有都城。北 魏曾经长期以今山西大同 为都城,女真族建立的金 朝曾经以今黑龙江阿城为 上京等,而这些都城也都 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古都 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 因,在我们中国,就有了 众多的古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 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 同政权统治的地域不同, 帝王选择都城的侧重点不 同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古 都的分布也不均匀。总体 来说,中原和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以及新疆等地区 的古都多些,其他地区的 古都少些。中原以及黄河 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生 态环境较好、农耕文明开 发较早和古代人口相对集 中的地方,古都多很容易 理解。为什么偏处西北的 新疆古都也多呢?这是因 为那个地方在汉朝时期被 称为西域,曾经存在过20 多个分属不同政权的小国 ,相当于西方的城邦国家 。这些城邦国家的都城也 符合古都的标准,因此, 在新疆境内的古都数量就 比一般内地省份多一些。 …… 所以,古都在文化形 成、传播 导语 《中国古都文化》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程遂营教授主讲的《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基础上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继续传播中国古都的文化精神与内涵。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古都的文化情感,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塑造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后记 本书是在河南省级精 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 都文化》视频资料的基础 上编写的。它有几个明显 的特点:第一,内容丰富 。本书从古都概要、古都 成因、古都变迁、古都考 古、主要古都、古都文化 景观以及古都文化影响等 多个角度,介绍了古都及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期 读者朋友对我国古都文化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第二,通俗易懂。由于在 视频资料基础上进行编纂 ,所以,本书大部分内容 采用了口语化语言,通俗 易懂,便于学习。第三, 古今结合。全书结合考古 遗址、旅游景点等读者感 兴趣的视角介绍古都的前 世今生,古今结合、文旅 融合,引领读者进行古都 文化的穿越之旅,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趣味 性。第四,传播文化。本 书的主要宗旨还在于把古 都作为一个载体,帮助读 者从古都的形成、发展与 演变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 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不过,本书最大的特 点还在于编写队伍合理。 编纂者都具有博士学位, 长期致力于古都历史、文 化和考古方面的教学和科 研工作。具体分工是:程 遂营教授负责编写绪论, 第一章,第六章以及第四 章第一节、第三节,并负 责全书的统编、定稿;刘 春迎教授负责编写第三章 第五节、第四章第五节; 李竞艳博士负责编写第二 章以及第四章第二节、第 六节;张玲博士负责编写 第三章第一、二、三、四 、六节,以及第四章第八 节;张野博士负责编写第 四章第四、十节,以及第 五章第一、二、五、六、 十节;滕亚秋博士负责编 写第四章第七、九节,以 及第五章第三、四、七、 八、九节。同时,在视频 资料整理和草稿编缀过程 中,硕士研究生朱文华同 学做了大量辛苦工作;后 期编辑、校对则仰赖河南 大学出版社既专业又细致 的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衷 心感谢! 当然,古都文化是一 个很大的课题。在一本小 书中根本无法涵盖其丰富 的内容,还请读者朋友对 书中的不足之处不吝批评 指正! 编者 2020年5月30日 精彩页 第一节 经济与水环境因素 民以食为天!古代的都城往往都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人口多了,首先要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这样,经济因素,即是不是粮食的主产区,就成为古代帝王择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在大运河等水上交通比较便利的情况下,都城的选择也可以远离粮食的主产区。本节通过解读中原多古都、两个天府之国,揭示粮食和主要农耕区域等经济因素对中国古都形成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历史上大运河的南粮北运,分析水上交通在古代的重要功用,揭示古代帝王择都重视水环境因素的原因。 一、中原多古都 大家会注意到一个特殊的现象——中原多古都。狭义的中原,主要指的是河南这片区域。广义的中原,除了河南省以外,还包括周边的山西、河北、山东、湖北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在中原这个地区,既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这些大古都,也分布着许昌、南阳、邯郸、曲阜等这些小型古都。为什么中原这个区域多古都呢?跟这个区域农耕文明发展较早有很大关系。 首先,我们要说一个概念,就是五谷,它跟古代的都城建立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常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还有《论语·微子篇》中老农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么,“五谷”到底指什么呢? 事实上,五谷的说法多种多样。传统上,我们认为的五谷就是麦、稻、黍、菽和稷,是古代中国人经常吃的、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最重要的五种植物。大家对麦子、稻子都不陌生,这是两种古老的作物,稻子在我国的栽培史甚至超过了八千年。“黍”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黄米,“菽”是古代豆类的总称。还有一种植物叫“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是“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米。在古代,“稷”还成了五谷的总称。所以,在重要节庆的时候,古代帝王往往要祭祀社和祭祀稷,“社”是土地神,“稷”就是谷神——百谷之神。所以,在古代,通常把“社稷”比喻为一个朝代。到了现在,我们仍然用“江山社稷”来作为国家的代称。 据史书记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五谷。当时,黄帝领导的部落联盟和炎帝、蚩尤领导的部落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这块肥沃的土壤,在中原地区打过仗。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前后进行了三次大的决战。最后,黄帝战胜了炎帝,炎黄两个部落融合在了一起,成为华夏族最早的一个族群。接下来,黄帝又要面对另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挑战。蚩尤是生活在黄河下游的一个部落联盟——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以狩猎、捕捞为生,善于奔走,精于射箭、搏斗。黄帝在与蚩尤的作战中,“九战九不胜”,怎么办呢?经过慎重考虑后,黄帝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打持久战。黄帝部落地盘大、人口多,利于打持久的消耗战。第二,在粮食上做文章。《史记》记载,黄帝亲自教导部落成员: 艺五种,抚万民。 ——《史记·五帝本纪》 “艺”就是“种”的意思,“五种”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五谷”。“艺五种”意思是说黄帝利用黄河中游良好的农耕条件,教百姓种植五谷,发展生产,解决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也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最后.经过长达三年的战争,黄帝战胜了蚩尤,最终实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统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