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党员干部关注的法治问题(中央党校学员两带来典型问题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党员干部关注的法治问题:中央党校学员“两带来”典型问题解读》是作者对近年来中央党校广大学员在学习期间提出的有关法治建设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思考。本书力图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脉搏,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使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探索性和理论性。书中遴选的关于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折射出中国法治建设的诸多独特性因素,记载了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工作重点与中心任务的转移,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缩影。 作者简介 封丽霞,法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立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法律专家,北京市法理学会常务理事。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法理学、立法学、西方法哲学、中西法文化比较。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研究》《政党、国家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县域治理》等;译著罗斯柯·庞德《法理学(第二卷)》;合著《西方法学名著精要》《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法理学卷)》《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等;主编《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法治问题》《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等。 目录 一 新时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理论 如何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治”与“政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治”与“德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怎样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怎样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观?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法治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其“一体建设”的关系? 如何理解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共同推进?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如何认识和发挥中国传统法文化对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如何借鉴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法文化? 如何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 二 科学立法与法律实施 科学立法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科学立法的能力? 如何理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与依法立法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人大主导立法”?怎样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主导作用? 如何在立法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 如何更好发挥地方立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区域协同立法?如何更好推进区域协同立法? 如何认识民法典制定和实施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新时代法治政府? 如何认识和克服行政立法过程中的部门本位?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与“以人为本”相统一? 如何加强行政执法风险的防范? 如何理解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当前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 如何破解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 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如何克服普法工作的形式主义问题,进一步增强全民守法的法治观念? 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三 法治与国家治理 如何理解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理解法治实践过程中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如何认识民主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如何理顺新时代信访工作的职能定位,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随着各类社会矛盾的增加,如何认识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深层次原因? 如何提高各级政府依法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如何加强网络的法治监管,推动实现网络工作法治化? 如何理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进一步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如何加强法治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如何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 如何认识人民调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法治保障? 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构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如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 四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为什么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是一个真命题? 如何认识依法治国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 如何在依法执政条件下认识和处理党与人大的关系? 如何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如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党领导立法的实现途径与方式是什么? 新时期如何理解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之间的关系?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和避免 现实中以党纪代替国法的现象?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统筹推进与有机统一? 如何在法治条件下加大反腐力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如何认识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问责与追责的关系? 依法治国为什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法治思维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后记 序言 自从1998年秋季学期以 来,中共中央党校每一位 新入校的学员,在报到时 都需要带来两个问题:一 个“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热 点问题”和一个“希望中央党 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这些“两带来”问题覆盖了党 和国家现代化事业的方方 面面,内容丰富、主题鲜 明,而“法治”,无疑是其中 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 守,法治能不能切实推进 ,人们首先会将目光投向 各级领导干部,而中央党 校学员是党和国家的中高 级领导干部,他们身处治 国理政的前沿,是具体行 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 权、行政权、监察权、司 法权的“关键少数”。 “春江水暖鸭先知”。他 们关于法治建设的思索, 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法 治实践中的新问题和新挑 战;他们的观察、评价与 态度,亦是生动反映特定 时期法治状况的晴雨表; 他们的法治思维、法治素 养与依法办事的能力,将 直接决定全面依法治国的 整个进程。 2015年出版的《中央党 校学员关注的法治问题》 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 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22年 春季学期近10年间学员的“ 两带来”问题进行全面汇总 、分类、甄别,我们欣慰 地发现,有的问题在不同 学期、不同班次学员的“两 带来”问题中频繁出现,有 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反映 了学员对当前法治理论热 点和难点的睿智洞察。我 们从中选取了60个典型问 题,进行深入解析和释疑 。 这些问题来自学员对于 我国法治建设的真切关注 与深邃思考,反映了法治 实践中的诸多理论困惑和 现实难题,生动展现了他 们对于中国法治未来的美 好期冀。本书遴选的这些 问题也折射出中国法治建 设的诸多独特性因素,记 载了我国法治工作重点与 中心任务的历史变迁。可 以说,这是当代中国依法 治国进程的一个极具典型 意义的缩影。 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行政学院)的教员而言, 学员的“两带来”问题一直是 我们教学与科研工作最鲜 明的问题意识。立于潮头 ,方知浪高风急。这些问 题,来自纷繁复杂的社会 现实,来自鲜活生动的法 治实践,在思考和试图回 答这些问题时,我们是振 奋的,更是谨慎的,我们 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中共中 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教员的责任与挑战,也时 常感到我们的知识局限与 能力不足。我们意识到, 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当代中 国法治发展最本真、最深 刻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 题的解疑释惑,我们可以 大体把握法治实践发展的 脉搏,感受法治思想进步 的律动,或许也能窥见法 治进步的解题密码。 从这些“两带来”问题中 ,我们获得了许多关于中 国法治的真切信息和感悟 ,时时体会到教学相长的 裨益。“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员的 开启思路、指点迷津以及 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 ,在启发我们学术灵感的 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以一 定的深度和厚度去透视当 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去感悟当代中国法治的 现实处境。这让我们认识 到,学者不能“躲进小楼成 一统”、关起门来孤芳自赏 ,不能只是停留于一个应 然的“书本上的法”,而是应 当更多地去了解一个真实 的中国法治图景。 这本书只是对一个历史 瞬间的法治进程的记录。 展望未来,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将迎来更为波 澜壮阔的图景,中国的法 治事业也将开创更为灿烂 美好的新篇章。我们愿意 用有限的心智和真挚的期 待,上下求索、一往直前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