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林徽因传》: 林徽因出身名门,16岁便随父亲林长民游历了欧洲,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有主见的女人。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交往,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后来,她嫁入中国当时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的当家人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梁启超。她的丈夫是梁启超的大儿子梁思成。 本书以林徽因为中心,通过爱情、亲情、友情及审美情趣,展示了那些令人感动的“老派的情谊”。讲林徽因不为人知的经历,讲她圆满从容的一生,讲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梁启超、泰戈尔、胡适之、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冰心、沈从文、张兆和、费慰梅、费正清、李健吾、萧乾等人的精彩故事。以多重视角去解读、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给当代女性以启迪。 《张爱玲传》: 本书讲述了张爱玲传奇灿烂却又孤独的人生,以爱情、亲情、友情三大线索贯穿全书,展示张爱玲身边的人的“众生相”。 张爱玲与胡兰成、桑弧、赖雅之间的爱情故事;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的微妙关系;张爱玲与炎樱,一个像初夏,一个像深秋,从无话不谈的闺蜜到彼此疏远,热烈之后终陌路;与胡适的忘年之交;与傅雷的恩恩怨怨…… 尽可能地讲述张爱玲不为人知的真实经历,讲别人没讲过的故事,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解读张爱玲。 《三毛传》: 本书全面还原了三毛的一生,讲了别人没讲过、没讲透的那个三毛。 她曾经写道:人生那么短,抢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法,我不愿慢吞吞地老死。 本书描述了她的流浪、旅行、爱情、友情、居所、厨房、收藏、鞋子、衣服、车子……以及她与荷西、林青霞、齐豫、潘越云、王洛宾、李敖、顾福生等人的往事、恩怨。 她的那些快乐和悲苦,她的那些明媚与阴霾。 在这本书里,我们还将重走她走过的路,在她生活过的撒哈拉沙漠、大加纳利岛,见证他与荷西深厚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 凯瑟玲,80年代生人,杂志编辑,一直以来,都在研究世界各地有趣的人和他们做的有趣的事,并将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呈现给读者。喜欢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及她们的生活状态。希望能以时空旅行者的身份,去发现她们的美丽,与她们对话。 目录 《三毛传》 壹·爱情 贰·发情 三毛与荷西的生活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有情饮水饱 遇见你什么都对了 荷西这个人 时间静止的1979年 不是所有的鱼 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没有你的旅途不完整 再见,大加纳利岛 再见,我的半生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贰·追梦人 她走过的路有一生那么长 撒哈拉 跟随了她一生的地方 西班牙 最好的时光,最痛的时光 台北 孤岛,四周不断涨起湖水 叁·生活趣味 对照记 三毛的审美趣味对照 三毛的居所:你怎么过一天 便怎么过一生 三毛的收藏 淘出来的艺术之家 三毛的衣柜 一生不爱黑色 三毛的厨房:爱人不是在身旁 就是在回家的路上 三毛的汽车 带我去远方 肆·父母的爱 暖暖内含光 母亲缪进兰 父亲陈嗣庆 伍·友情 最真挚的快乐; 顾福生 将她拉出黑洞的人 林青霞 命运是个谜语,它给你的每一个 谜面都会适时公开谜底 三毛与王洛宾 不对等的灵魂如何相爱 李敖 骂人是他的生存之道 陆·尾声 追梦人 她的写作 就像一所简陋的房子,打开门 里面却堆满珍宝 后记 永远的女孩 三毛的死 自杀是一场预谋 《林徽因传》 上卷·情事:最闪亮的日子 与徐志摩 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我只喜欢你 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北平时光 你松开手,我便落人茫茫宇宙 你是我心底未完的诗 与梁思成 世间始终你好 有时甜蜜有时伤 结婚后 短暂的好时光 爱是恒久忍耐 与金岳霖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关金岳霖的情史 从此再也未惹情事 陪你直到故事讲完 她是他生活的真谛 林式爱情 爱情如同才华,都支撑不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尴尬 林徽因的选择 家族荣光 开明的家长们 祖父林孝恂眼光超前的雅士 父亲和母亲月亮的正背面 母亲何雪媛月亮的背面 公爹梁启超他是个操碎了心的好爸爸 中卷.人生:女神的迷思和壁垒 迷思 她只是活得很用力 像斯嘉丽一样去奋斗 异常艰苦的建筑师路 自我成长是一生的路 文艺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兵荒马乱中的浪漫 林徽因的审美情趣 壁垒 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大女人林徽因 与沈从文的情谊 母亲林徽因 下卷·情谊:是燕在梁问呢喃 林徼因的“仇敌”们 陆小曼前女友只要存在就已是罪恶 凌叔华徐志摩的“康桥日记”迷案 冰心“太太的客厅”引发的醋意 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一生的朋友 北平初相遇 人生不过是,相聚又别离 油酒一斋.余欢尽饮 附录 再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程碧/品读) 后记 让我们谈一场老派的恋爱 《张爱玲传》 上卷·情事:人间难有小团圆 与胡兰成 没有一场倾城之恋 她是民国临水照花人 棋逢对手的怦然心动 爱是尘埃中开出的花 相思与倾情都曾真心 并没有一场倾城之恋 谁也不过是谁的过客 与桑弧 离乱中最大的慰藉 黑暗岁月的一抹光亮 何须把喜欢夸张成爱 她终究是他的红玫瑰 与赖雅 不曾辜负初心与岁月 孤岛相逢余生来相识 平凡世界的安定喜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由卷.家事:所念人,所感事 家族 晚清贵族的绚烂与寂寞 祖父张佩纶·天下翰林幼樵第一 曾外祖父李鸿章·品酒论诗青眼相加 祖母李菊耦·命运如此防不胜防 父亲张志沂·清末遗少的浮世梦 继母孙用蕃·一生中最厌恶的人 弟弟张子静·他做了姐姐的影子 童年温暖而迟缓的光阴 母亲黄逸梵 她亦飘零久 遥远而}申秘的爱 她的骄傲与失落 只是爱自己更多 姑姑张茂渊 干脆利落的人生 清平机智的名门闺秀 她是那一阕孤清的词 执着相许误半生年华 守望半生余情缘未尽 下卷·情谊:滚滚红尘中的相遇 与炎樱 一个像初夏,一个如深秋 快乐的吃梦小兽 她是花朵的灵魂 渐行渐远渐无书 朋友抑或陌路 人生路途的不期而遇 汪宏声和佛朗士·温暖的师生情谊 苏青·乱世桃花逐水流 胡适·温情的忘年之交 邝文美·她宠坏了张爱玲 潘柳黛·热烈之后终陌路 周瘦鹃·被误伤的紫罗兰 夏志清·世间难有的知己 柯灵·故人亦别来无恙 傅雷·恩怨终究会消散 戴文采·她与张爱玲为邻 尾声 永远的张爱玲 民国女人张爱玲 她是天才插画师 是与非,粉与黑 唯有灵魂香如故 附录 张爱玲年谱 张爱玲作品简析 序言 《三毛传》 三毛是我在青春期时读 过的女作家,她也是第一 个将自由的种子埋进我心 里的人。 那些年,读着她用跳脱 的文字讲述的故事,读着 她在地球的某个角落过着 浪漫、肆意的生活,我才 了解了人生有很多种可能 性,并不一定是每天按部 就班的生活模式,这让年 少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 在信息不是很发达的20 世纪90年代末,阅读是了 解外界的最好方式。不像 现在,你只要拥有一部手 机,就可以每天收到别人 展示给你的各种讯息。这 个时代,好像每个人都在 兜售自己的价值观、世界 观——其中也有一些经过 包装的观点。也许,写出 那些讯息的人并未认真审 视他所传达的生活是否值 得过,而三毛,则是在用 生命亲身实验着她的生活 观。 三毛少年时,经历过一 段自闭的时期,那时的她 像一只蝴蝶被关进了封闭 的小黑屋里,这段时间长 达七年。好在最终她从里 面飞了出来,并在那团“黑” 里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进化 ——她明白了人与世界的 短暂关系,于是她认真地 给自己出了一道题:这一 生该如何度过?然后,她 用整个余生来完成这个题 目。 为了满足自己对这个世 界的好奇心,也为了给自 己的内心一个交代,瘦小 的她脱离了平常人的轨道 ,去开拓另一种人生的可 能性。原先不喜见人,把 自己关闭在小世界的那个 女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 了向往,她要去实践那些 年少时被传统教育否定的 价值观,于是她便离开台 湾,独自一人去西班牙留 学。自那以后,她便步履 不止,先后在西班牙、德 国、美国念书,后来又到 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生 活了三年,之后定居大加 纳利岛,又游历了南美洲 。这一路,她身体上吃了 不少苦,精神上却收获满 满。当初把她从那团黑暗 里拉出来的最大力量是书 ,所以后来她的大部分时 间都在近乎疯狂的阅读和 写作中度过。33岁时,她 因《撒哈拉的故事》一举 成名。几十年过去了,她 的作品和行为仍然影响着 很多人。她这一生,无论 身体上还是灵魂上,都活 了别人的几个人生。最重 要的是,她在每个生活过 的地方都汲取了很多能量 。 对于一些人来说,活着 是在消磨漫长的时间;对 于另一些人来说,活着却 是争分夺秒地体验。三毛 属于后者,她的一生是马 不停蹄的,除了行走了很 多国家,还写了二十多本 书。她曾经说过:“人生那 么短,抢命似的活是唯一 的方法,我不愿慢吞吞地 老死。”她的人生被自己安 排得很密集,她这样的活 法可能与她长达七年的自 我封闭有关,“抢命似的活” 也许是为了弥补早期那段“ 坏掉”的时间。她为这样的 生活方式付出了许多。这 种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气 去实现,因为现实中的牵 绊太多,退缩一步,便是 普通的人生。何况,在她 之前也并无太多此类的静 可供参考。峨大家喜欢三 毛,我想是因为她做了很 多人想做却又没做成的事 情。这种肆意、任性的生 活方式,即便是在无论是 物质还是精神层面都比几 十年前有了很大进步的今 天,人们也不能随意做到 ,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真 正遵循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 之前读三毛,我会读她 的流浪生活,现在成熟一 些了,开始关注她的居所 、她的收藏、她穿什么样 的衣服和鞋子,会去看她 在某一天做了什么事情、 吃了什么东西,这些生活 的日常比流浪生活本身更 能吸引我。 我没有按照一般写传记 的思路将她从出生到去世 一路写下去。我更像在做 一个化学实验,用来写作 的书房更像是一间化学实 验室,我在里面分析三毛 这种“物质”是由何种成分组 成的。 在青春期读三毛,我只 是读了一个表象,只看到 了她被贴上的那个巨大的 标签——流浪。就像看日 常的一杯水,它的形态就 只是水,不会去考虑它与 氢离子和氧离子有什么关 系。人年轻时,总是容易 被最表面的东西吸引。 这次为了写这本书,我 把她所有的作品都找出来 重读一遍,她跳脱、欢乐 的文字很轻易地将那些沉 淀在我心底的尘埃激荡起 来。再细细分析,才发现 三毛的“成分”实在太复杂了 :她的流浪、旅行、爱情 、友情、居所、厨房、收 藏、鞋子、衣服、车子…… 她热爱的沙漠和岛屿,她 的快乐和悲苦,她的明媚 与阴暗,这所有组成三毛 的“成分”都一并被释放了出 来。很复杂而她的复杂又 很显而易见。 在从“陈平”变成“三毛”的 经济状况不好的初期,她 在撒哈拉沙漠用“废物”打造 出一个温馨的住所,在简 易的厨房里为丈夫煮一餐 中国食物;后来,生活的 境况好一些时,她住在大 西洋岸边的大房子里,为 丈夫烤一只鱼形蛋糕当晚 餐,站在窗前看星星出现 又隐去……当我看到了这些 之后,就会想,她哪是在 流浪啊?她只是在生活— —在地球上不同的角落体 验着不同的生活。 只是,再精彩的人生也 不过是苦中作乐。年轻时 ,她忍受过贫穷,状况刚 刚好转时,又失去了心爱 的丈夫。她被这世界宠过 ,也被虐过,也许这是一 个作家所需要接受的考验 。三毛的父亲曾经用“燃烧” 来形容女儿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在所有对 导语 程碧,喜欢阅读世界各国不同领域里活得精彩的女子的故事,并以此汲取能量。 凯瑟玲,喜欢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及她们的生活状态。 亦爱研究民国女子、民国风物。愿以文字在时间上缝制美妙的针脚。 《世间始终你好(共3册)》是作家程碧、凯瑟玲合著的版本。 林徽因的从容,张爱玲的清醒,三毛的洒脱; 讲述别人没讲过、没讲透的她们的故事! 后记 《三毛传》 三毛对死亡一直有好奇 心,“死”这个字曾在她的文 字中频频跳出来。 “自杀”这件事在三毛很 小的时候就发生过,她那 时处在自闭的青春期。所 幸那次她走了出来。长大 后她解释:“当时年纪小, 不懂得——死,并不是解 脱,而是逃避。” 后来,她的未婚夫离世 的时候,她也一度想要自 杀。直到遇到荷西,他们 一起生活了六年,这段日 子,她过得甜蜜、充实, 死亡这样的事情便闭口不 提了。那时,有个杂志社 约她写一篇文章,主题是 :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 命,你将会去做些什么事 ? 她想了很久,一直没有 写这篇文章,她说:“虽然 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 生命结束的方式,可是我 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 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 相连的生命,那便是父亲 、母亲,还有荷西,如果 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 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 以死,连神也不能将我拿 去,因为我不肯,而神也 明白。……我要守住我的家 ,护住我丈夫,一个有责 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 利的。” 荷西意外死亡后,她与 世上联系的三根线便被斩 断了一根,对她而言生命 变得不再那么稳定,死亡 又开始浮出水面,与她对 视。那时所有人都担心她 会自杀,她也的确这样想 过,她曾经很认真地跟父 母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 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 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 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 母亲祈求她:“你再试试 ,再试试活下去,不是不 给你选择,可是请求你再 试一次。” 父亲则几乎失去控制地 对她说:“你讲这样无情的 话,便是叫爸爸生活在地 狱里,因为你今天既然已 经说了出来,使我,这个 做父亲的人,日日要活在 恐惧里,不晓得哪一天, 我会突然失去我的女儿。 如果你敢做出这样毁灭自 己的生命的事情,那么你 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 生要与你为仇,我世世代 代都要与你为仇,因为是 ——你,杀死了我最最心 爱的女儿——” 父母的反应让她知道, 她的生命对于他们来说是 多么重要。所以她说:“我 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 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 的一个。……生的艰难,心 的空虚,死别时的碎心又 碎心,都由我一个人来承 当吧!”但她却食言了。也 许,语言是有时效性的, 人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 说过一句什么样的话,当 生命的情形变了之后,对 之前说过的话就不再认同 了。 有人说她那么热情、坚 强,怎么会杀死自己呢? 三毛的死一直是有预谋 的,也许预谋了太久,在 人们淡忘这件事之后,她 突然把自己杀死了。 …… 母亲缪进兰在三毛自杀 后接受采访说:“荷西过世 后这些年,三毛常与我提 到她想死的事,要我答应 她,她说只要我答应,她 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死去。 我们为人父母,怎能答应 孩子做如此的傻事,所以 每次都让她不要胡思乱想 。最近她又对我提起预备 结束生命的事,她说:“我 的一生,到处都走遍了, 大陆也去过了,该做的事 都做过了,我已没有什么 路好走了。我觉得好累。” 因为三毛常常说要去死这 种话,就好像牧羊童常说“ 狼来了”“狼来了”一样,我 与她父亲就认为她又说“文 人的疯话”况且竟这么样的 糊涂。” 三毛在临死前,在去医 院的前一天,她忽然郑重 地送给母亲一件玉雕和生 日卡片。母亲觉得很奇怪 ,就跟她说:“生日不是下 个月吗?”三毛淡淡地说:“ 怕晚了来不及。” 这个时候,新的死亡预 谋已经开始了。有人爱的 时候,死亡是忌讳,是闭 口不提的;爱的人不在了 ,死亡便是引诱,是无所 畏惧的。死亡是一面湖, 她一头扎了进去。三毛自 杀的医院洗手间内,马桶 两旁都设有扶手,三毛只 要有一点点的求生意念, 就可以立即扶住扶手,保 住性命,可是她没有,她 走得很坚决。就像她在《 滚滚红尘》里写的那样— —不逃,死好了。 她姐姐说:“一切都只在 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 她。”她父亲说:“她失去了 活下去的力量。”她在《滚 滚红尘》里写过:“命运的 悲剧,不如说是个性的悲 剧。” 这句话像是在说她自己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什 么道理都懂,可是,就是 活不下去了。 精彩页 《三毛传》 马德里。1973年4月的一个清晨,30岁的三毛给合租的三个西班牙女孩留下租金和一封信,没有惊扰睡梦中的她们,便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搭飞机去了撒哈拉沙漠。六年前。 圣诞夜前夕,一个名叫荷西·马利安·葛罗的西班牙男孩去朋友家过圣诞节。西班牙的风俗是:圣诞夜十二点一过,邻居们就要前往左邻右舍,一家家地恭贺节日快乐,有点类似中国的拜年。那晚,十二点的钟声刚过,荷西便准备上楼去祝贺左邻右舍圣诞节快乐。他雀跃着往楼上跑的时候,遇到了正在下楼的三毛。就这样,在西班牙首都的马德里大学哲学系读三年级的中国女孩三毛,第一次见到了还在读高中三年级的西班牙男孩荷西。当两个人在狭窄的旧楼梯上“狭路相逢”时,有那么几秒钟,空气是安静和凝固的,周围的喧闹仿佛被隔绝,突然都沉寂了下去。在对视的电光石火间,三毛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有一天可以做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上,也该是一种满足了。 斋对于荷西来说,这个有着一头黑色浓密长发的中国女孩就像窗户外忽明忽暗的烟火一样,是那么的神秘和难以捉摸,他心里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眼前的这个中国女孩,她将是我的妻子。恰好三毛的朋友也是荷西的朋友,自那之后,荷西常常在下课后和周末来三毛住的公寓楼下找她一起玩。公寓楼后面有一片空地,荷西常常约她来和朋友们一起打雪仗、玩棒球。他偶尔也会单独约三毛去一个叫“海盗市场”的旧货市场,两个人常常从早晨一直逛到下午,虽然有时候逛了大半天也只是买了一根鸟的羽毛这样的小玩意儿。在那个寒冷、沉闷的冬天里,两个人在马德里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有一次,逛了一天后不知道要再去哪里的两个人将街上的长凳移到地铁的出口,坐在那里蹭着地铁口吹出的热风,一边呵着手取暖一边聊着天,直到夜晚的灯都逐渐亮起。 在城市星星点点的灯光里,荷西忽然认真地对三毛说:“你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就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 突如其来的表白让三毛有点不知所措。虽然初见荷西时三毛对他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并且在听到荷西的这个梦想时也差点感动得流下眼泪,但这个很甜蜜的承诺毕竟是从一个18岁男孩的嘴里说出来的,里面总会有些不成熟和冲动。 她问荷西:“我们都还年轻,你也才高三,怎么就想结婚了呢?” 荷西说:“我是碰到你之后才摁结婚的。” 在荷西认真表白之前,敏感的三毛就觉察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段时间的相处变得有些微妙:原本荷西都只是在下课后才去找她,但后来,有几次在上课的时间他也翘课跑出来了;原本他隔几天才会约她逛次街,但后来他几乎每天下课都来等她;原本是一大帮人一起玩,但后来荷西却用仅有的十四块钱单独邀请她去看电影。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