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老舍的代表性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以及著名短篇小说《马裤先生》《不成问题的问题》等,让读者领略这位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巨著的文学大师的中短篇作品的独特魅力。
老舍绝大多数小说的题材都取自市民生活,他崇尚口语化,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出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同时他力求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和粗糙鄙俗。正因如此,老舍的小说朗朗上口,令读者倍感亲切与自然,感染性极强。此外,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这一辈子(美读珍藏版)/名家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老舍 |
出版社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老舍的代表性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以及著名短篇小说《马裤先生》《不成问题的问题》等,让读者领略这位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巨著的文学大师的中短篇作品的独特魅力。 老舍绝大多数小说的题材都取自市民生活,他崇尚口语化,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出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同时他力求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和粗糙鄙俗。正因如此,老舍的小说朗朗上口,令读者倍感亲切与自然,感染性极强。此外,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初中阶段)》《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目录 我这一辈子 马裤先生 柳家大院 黑白李 不成问题的问题 序言 名家名著阅读课程化丛 书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 化的精华,是文学巨匠、思 想巨擘的智慧结晶,是我们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 名著犹如一面镜子,既 能照出人的本质,又能照出 世间的美丑。名著根源于现 实生活,名著中的人就是对 现实中的人的再塑造,名著 中所描摹的人性的善恶美丑 就是对现实中人性的真实反 映,名著中所建构的世界就 是真实世界的缩影。因此, 我们阅读名著,要在名著中 阅读自己、阅读世界。走进 名著,尽情阅读吧!它会让 你发现自己,辨识自己身上 的优点、缺点,从而摆脱平 庸与狭隘,使自己的人格得 到升华;它会让你练就一双 智慧之眼,分清是非,辨别 美丑,学会用正确的心态看 待大干世界;它能培养你的 审美观,充实你的思想,使 你成为一个通情达理、个性 健康、感情充沛、情趣高尚 的人。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名 著的滋养。为此,我们根据 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 ,从中外文坛难以计数的文 学作品中采撷精华,编选了 这套丛书。这套丛书包括小 说、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 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是指引 时代的航标,或是传承千年 的箴言,或是激荡人心的妙 笔,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每一 个小读者的心田。 另外,我们精心设置了“ 名师导读”“名师点评”“词语 在线”等栏目,以此为同学 们搭建一架通往文学世界的 桥梁,从而轻松感受经典名 著不朽的艺术魅力。 为保持原著原貌,丛书 不按现在的规范标准更改原 著文字与标点符号。 导语 本书收录老舍的短篇小说五篇,分别为《我这一辈子》《马裤先生》《柳家大院》《黑白李》《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五篇分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用同样幽默诙谐的语言反映了大时代的各个面向,值得细读、细品。这其中,尤其著名的便是《我这一辈子》,该文创作于1937年,描写了一个旧社会巡警坎坷的一生,用这个平凡的小人物反映出当时整个时代的悲剧。用小人物、社会底层人物来衬托时代的变化是老舍小说鲜明的特点。在阅读这样的文章中,读者可以从细节观察老舍是如何将这些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来进行塑造的。这对于提高读者的文字品鉴能力,写作能力都颇有帮助。 精彩页 我这一辈子 名师导读 “我”是一个有点儿文化的人,少年时代学了裱糊匠的手艺。虽然这一行日薄西山,但“我”还是赖以糊口,还娶了一位“俏式利落”的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但是,一场意外让“我”的家庭发生了巨变,“我”也不得不当了注定穷一辈子的“臭脚巡”。“我”的家庭发生了什么巨变?“臭脚巡”到底是什么职业?请在这篇中篇小说名作中寻找答案吧! 一 我幼年读过书,虽然不多,可是足够读七侠五义与三国志演义什么的。我记得好几段聊斋,到如今还能说得很齐全动听,不但听的人都夸奖我的记性好,连我自己也觉得应该高兴。可是,我并念不懂聊斋的原文,那太深了;我所记得的几段,都是由小报上的“评讲聊斋”念来的——把原文变成白话,又添上些逗哏(gen)打趣,实在有个意思! 我的字写得也不坏。拿我的字和老年间衙门里的公文比一比,论个儿的匀适,墨色的光润,与行列的齐整,我实在相信我可以作个很好的“笔帖式”。自然我不敢高攀,说我有写奏折的本领,可是眼前的通常公文是准保能写到好处的。 凭我认字与写的本事,我本该去当差。当差虽不见得一定能增光耀祖,但是至少也比作别的事更体面些。况且呢,差事不管大小,多少总有个升腾。我看见不止一位了,官职很大,可是那笔字还不如我的好呢,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这样的人既能作高官,我怎么不能呢? 可是,当我十五岁的时候,家里教我去学徒。五行八作(zuo),行行出状元,学手艺原不是什么低搭的事;不过比较当差稍差点劲儿罢了。学手艺,一辈子逃不出手艺人去,即使能大发财源,也高不过大官儿不是?可是我并没和家里闹别扭,就去学徒了;十五岁的人,自然没有多少主意。况且家里老人还说,学满了艺,能挣上钱,就给我说亲事。在当时,我想象着结婚必是件有趣的事。那么,吃上二三年的苦,而后大人似的去耍手艺挣钱,家里再有个小媳妇,大概也很下得去了。 我学的是裱糊匠。在那太平年月,裱糊匠是不愁没饭吃的。那时候,死一个人不像现在这么省事。这可并不是说,老年间的人要翻来覆去的死好几回,不干脆的一下子断了气。我是说,那时候死人,丧家要拼命的花钱,一点不惜力气与金钱的讲排场。就拿与冥衣铺有关系的事来说吧,就得花上老些个钱。人一断气,马上就得去糊“倒头车”——现在,连这个名词儿也许有好多人不晓得了。紧跟着便是“接三”,必定有些烧活:车轿骡马,墩箱灵人,引魂幡,灵花等等。要是害月子病死的,还必须另糊一头牛,和一个鸡罩。赶到“一七”念经,又得糊楼库,金山银山,尺头元宝,四季衣服,四季花草,古玩陈设,各样木器。及至出殡,纸亭纸架之外,还有许多烧活,至不济也得弄一对“童儿”举着。“五七”烧伞,六十天糊船桥。一个死人到六十天后才和我们裱糊匠脱离关系。一年之中,死那么十来个有钱的人,我们便有了吃喝。 裱糊匠并不专伺候死人,我们也伺候神仙。早年间的神仙不像如今晚儿的这样寒碜,就拿关老爷说吧,早年间每到六月二十四,人们必给他糊黄幡宝盖,马童马匹,和七星大旗什么的。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惦记着关公了!遇上闹“天花”,我们又得为娘娘们忙一阵。九位娘娘得糊九顶轿子,红马黄马各一匹,九份凤冠霞帔,还得预备痘哥哥痘姐姐们的袍带靴帽,和各样执事。如今,医院都施种牛痘,娘娘们无事可作,裱糊匠也就陪着她们闲起来了。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还愿”的事,都要糊点什么东西,可是也都随着破除迷信没人再提了。年头真是变了啊! 除了伺候神与鬼外,我们这行自然也为活人作些事。这叫作“白活”,就是给人家糊顶棚。早年间没有洋房,每遇到搬家,娶媳妇,或别项喜事,总要把房间糊得四白落地,好显出焕然一新的气象。那大富之家,连春秋两季糊窗子也雇用我们。人是一天穷似一天了,搬家不一定糊棚顶,而那些有钱的呢,房子改为洋式的,棚顶抹灰,一劳永逸;窗子改成玻璃的,也用不着再糊上纸或纱。什么都是洋式好,耍手艺的可就没了饭吃。我们自己也不是不努力呀,洋车时行,我们就照样糊洋车;汽车时行,我们就糊汽车,我们知道改良。可是有几家死了人来糊一辆洋车或汽车呢?年头一旦大改良起来,我们的小改良全算白饶,水大漫不过鸭子去,有什么法儿呢!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