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經》是般若類重要的經典之一,歷史上注解之書號稱有千八百家之多。明成祖朱棣在宋代楊圭《金刚經十七家釋義》的基礎上,編纂了《金剛經集注》。該書擇取了從晋至宋的《金刚經》注家十八家,對《金刚經》的思想義理進行了全面精到的闡發。由於其徵引廣博,體例精嚴,於教內外廣泛流傳。該書目前僅有標點本出版,於袭本之异同未有揭示。因此,本書以明内務府刻本之朱棣《金刚經集注》為底本,以宋楊圭之《金刚經十七家釋義》和明洪蓮之《金刚經五十三家注解》為校本(洪蓮曾據未棣本進行翻刻,明清以來廣為流傳)進行全面細緻的點校和笺注。本次校笺之土要工作有:首先,校正了内務府朱棣本存在的文字訛誤。其次,對書中所引之注家逐一進行考辨,厘清了《金刚經》傳播不少撲朔迷離的問題。再次,考證書中所引注文之出處,對晦澀難懂的注文進行簡要注解,以便讀者把握注文的思想。《金刚經集注校笺》對專門研究者和普通讀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