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外出时叫一辆网约车;饿了,点一份外卖;和朋友走散了,发起位置共享就能很快找到对方。这些,都离不开卫星导航的定位服务。在我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刻苦钻研二十六年,发射了五十五颗导航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的卫星导航强国。 设备和技术落后,他们不畏艰难,一张一张地手绘图纸,自主研发红外地球敏感器等关键部件,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为了保卫珍稀的频率资源,他们废寝忘食,七年的项目只用三年完成,成功发射北斗二号卫星,速度让世界震惊;为了快速将导航服务覆盖全球,他们开创性地在卫星和卫星之间架起“天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他们打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能“看清”几十公里外的一根头发丝,为我国的交通、通信、救援和国防等保驾护航。 他们,就是被誉为“最美奋斗者”的北斗团队。他们用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精度在太空中建起一座不灭的“灯塔”。 作者简介 张菱儿,中国作协会员,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少儿成长小说、童话《乌头花开》《狗牙花飘香》《哭鼻子仙儿》《糊涂仙儿灶王爷》《原来我也有翅膀》《小夜游游梦记》等80余本。曾被《儿童文学》杂志评为“十大魅力诗人”,被《大灰狼画报》评为“十大金牌作者”,被中国版协评为“桂冠编辑”。 部分作品被中国作协选为重点扶持作品,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读物;获冰心图书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江苏省委宣传部“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童谣”一等奖等,被翻译成西班牙语、英语、法语等;《乌头花开》正在被拍成动漫。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楔子 会飞的“小房子” 不灭的“灯塔” 爱吃红烧肉的总设计师 铁皮屋里的北斗梦 自己成为“巨人” 打退“拦路虎” 荒地上建起核心枢纽 火箭电路的“活图纸” 不守时的做钟人 和时间赛跑 打开希望之窗 抗击“大魔怪” 生命的信使 火箭数据处理王 雷电“休息”十分钟 给卫星建个“微信群” 太空摆渡车 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 第五十五颗北斗卫星升空 祖国需要你 北斗,星耀全球 尾声 序言 写给小读者的话 “北斗北斗,收到请回答 !” 这是一个“呼叫北斗”的 小程序,一度火爆全网。通 过它,我们能获取北斗卫星 的实时数据,知道自己一共 “呼叫”到了多少颗卫星,有 多少颗卫星在“陪伴”着我们 ,而且这些数据是百分之百 真实的。 其实,北斗卫星随时都 在“陪伴”着我们。饿了,打 开手机点一份外卖;去参加 朋友聚会,为自己打一辆网 约车;自己驾车去某一个不 熟悉的地方,打开手机导航 ……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北 斗导航带来的各种便利时, 可曾想到过有那么一群默默 无闻的人,他们为建造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付出了令人难 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是从一九九四年开始研制 的,初期只有几十人组成项 目小组,到二○二○年组网 成功,实现覆盖全球的梦想 ,整整二十六年,三十多万 科研工作者参与其中,把智 慧和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 北斗事业。二十六年,换回 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太 空翱翔的傲人成果,哪怕一 头青丝变华发,他们也无怨 无悔。 熟悉《西游记》的小读 者知道,唐僧为了能够到达 西天取得真经,一路上经历 了九九八十一难,可是科研 工作者建造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的历程,比唐僧取经还要 艰险许多,他们闯过一道又 一道科技难关,经历各种险 情,最终攻克了一百六十多 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五 百多种核心器部件研制难题 和技术难题: 打退“拦路虎”,研发“快 捕精跟”技术; 发射北斗二号首星,打 赢“频率保卫战”; 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北 斗“心脏”——星载原子钟; 抗击“大魔怪”,战胜大 功率复杂电磁干扰; 建一个卫星“微信群”, 攻克“星间链路”; …… 当年,西方一些国家为 了阻止中国研制北斗卫星的 脚步,不仅在频率上设置障 碍,还在技术上对中国实行 封锁。为此,北斗人发愤图 强,要百分之百实现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的设备国产化! 如今,北斗人可以挺直 脊背,一脸硬气地说:“连 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 多么让人骄傲和自豪的 一句话!为了这句话,我们 的北斗人奋战了二十六年, 终于“自己成了巨人”。 二○二二年三月,为了写 这本书,我到位于北京航天 城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采 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导航卫星总体技术研究室总 体主任设计师吴振宇和高级 工程师梁翠娜接待了我。他 们为我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从无到有的一个个奋斗 故事,我一次次被打动、被 感染。我用一支真诚的笔, 用一颗滚烫的心,记录下这 群北斗人为了北斗事业奉献 的深情和心血。而今,他们 的智慧化作五十五颗飞行的 “星”,如同太空中一座不灭 的灯塔,为我们导航。是他 们,点亮心的灯盏,照亮了 梦的星空。 或许,关于卫星的故事 对于小读者来说还有些难, 那么,我们先从丁咚的故事 讲起吧…… 导语 本书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中的一册,本书记述了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的航天科技“北斗”团队的故事。 “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中坚力量,他们突破了新型导航信号生成、卫星自主健康管理、全桁架式卫星平台等关键技术;他们设计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方案;从2017年至2020年,他们研制的导航卫星连战连捷,实现了导航卫星组批生产与密集发射,提前半年组网,创造了星座组网的“中国速度”。 精彩页 会飞的“小房子”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其他六颗行星都有环绕它们运行的卫星。地球也有一颗天然卫星,那就是月球。 后来,科学家们掌握了天体力学的规律,从地球发射无人航天器,让这些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像天然卫星一样运行。这些航天器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造卫星。北斗卫星也是人造卫星的一种,和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不同,北斗卫星的主要功能是向地面播发导航信号。 北斗卫星长什么样子呢? 一般来说,科学家们会根据人造卫星的不同功能,把它们的重量、大小和外形设计得不一样。为了和不同的运载火箭匹配,并考虑不同外形对应的姿态稳定方式等因素,人造卫星有圆球形的、圆柱形的、六面体的等。不过,我国的北斗卫星无论是北斗一号卫星,还是北斗二号卫星、北斗三号卫星,都是长方体的。这些卫星只是大小不同,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房子飘浮在太空中。 “小房子”的两侧有一对“翅膀”——太阳能帆板。太阳能帆板上装有太阳能电池片,当北斗卫星进入轨道时,太阳能电池片接受阳光的照射,立即发电供北斗卫星使用。这个发电过程,和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的发电过程一样,只不过它们用的材料不同,功效也有很大的差别。 “小房子”的表面大部分覆盖着一层金黄色的材料,这是热控多层,热控多层就像“小房子”的“棉袄”,给卫星保暖,不让卫星散热太快;“小房子”表面的小部分地方覆盖着银白色的材料,这是一种叫玻璃型二次表面镜的热控涂层,它的作用和热控多层相反,是用来降低太阳光照射的影响,给卫星散热的。在太空中,昼夜温差极大,夜晚温度能达到零下二百七十摄氏度,白天则能达到一百六十摄氏度左右。这就要求北斗卫星自带保温和散热功能,能够自我调控,把温度始终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 为了实现导航的功能,“小房子”可谓是全副武装。它的外面装有天线和辅助卫星飞行轨道控制的探测器、调整卫星飞行轨道的推力器等。 “小房子”的里面也装满了设备。怎么合理利用空间,把各种设备装进“小房子”里,让它们稳定地工作呢?为此,科学家们想了不少办法,他们把一些设备装在“地板”上,一些设备挂在“天花板”和“墙壁”上。这些设备都很勤劳,当卫星在太空飞行的时候,它们昼夜不停地工作,施展着自己的神奇本领。 北斗卫星在太空飞行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个展开翅膀飞翔的小房子。飞行时,卫星身上有天线的一面一直对着地面,这些天线有的负责接收地面传来的信号,有的负责发射信号。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里大多安装有可以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小天线。当我们需要导航时,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接收多颗卫星实时播发的导航信号并进行解算,获得导航信息,显示到屏幕上。 由于地球引力和轨道等原因,北斗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随着时间延长会偏离设计的目标轨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轨道卫星的腰部和底部设计有喷气孔。每当卫星偏离轨道时,它就通过多个喷气孔喷气“做运动”,来及时调整飞行的轨道位置。 卫星很重,“小个头儿”的北斗卫星有一吨多重,发射的时候可以一箭双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一次火箭,可以送两颗甚至多颗卫星上天);“大个头儿”的北斗卫星,足有五吨多,发射时就只能一箭一星了。 北斗卫星的寿命大多是十年左右,个别试验用的北斗卫星寿命只有两到三年。如果早先发射的北斗卫星寿命即将到期,就需要发射新的具备相同导航服务功能的卫星来替代它。所以,尽管现在有五十五颗北斗卫星在太空中遨游,但实际上,科学家们发射的北斗卫星数量却不止五十五颗。 P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