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广东省佛山石湾的传统民间陶瓷技艺的采集和整理,以精美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佛山石湾地区独特的陶瓷艺术和地域文化,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书中对石湾的陶瓷艺术进行了整体梳理,尤其对石湾美术陶瓷(陶塑)的技艺、形态等方面给予全面细致的介绍。全书主要由石湾陶瓷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工艺材质传承创新四个部分组成,还有对石湾国家级陶艺大师生平和作品的系统整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给读者提供较好的参考。同时,本书还有对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库线上课程,向对石湾陶瓷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学习的窗口。 作者简介 林倩倩,博士,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从小学习国画,功底深厚。现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专业带头人。参与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数篇专业论文发表在各大主流期刊。 目录 第一章 石湾陶瓷的历史渊源 一、民间陶瓷的渊源 1.官窑和民窑 2.石湾地理优势 二、民间陶瓷的发展演变 1.新石器到战国时期的石湾陶瓷 2.秦汉时期的石湾陶瓷 3.陶瓷商品生产基地形成的唐宋时期 4.陶瓷商品生产繁盛的明清时期 5.近代石湾陶瓷的发展 6.石湾陶瓷业在夹缝中生存 7.现代石湾陶瓷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石湾陶瓷的艺术特色 一、石湾陶瓷题材 1.佛神 2.市井 3.故事传说 4.当代人物 二、石湾陶瓷的分类 1.人物神仙类 2.鸟兽虫鱼类 3.瓜果植物类 4.实用器具类 5.山公盆景类 6.建筑瓦脊类 三、石湾陶瓷的审美 1.生动传神,形神兼备 2.寓巧于拙,适度夸张 3.源自生活,生动自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石湾陶瓷的工艺材质 一、石湾陶瓷的制造工艺 1.配土 2.成型 3.配釉 4.施釉 5.烧制 二、表现技法 1.贴塑 2.捏塑 3.捺塑 4.刀塑 三、石湾陶瓷的材质 1.石湾陶瓷泥料 2.石湾陶瓷的釉料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石湾陶瓷的传承和创新 一、石湾陶瓷的创新 1.材料创新 2.表现手法创新 3.题材创新 二、石湾陶塑技艺的传承 1.大师传承 2.环境传承 参考文献 附 石湾公仔艺人谱 后记一 后记二 序言 2017年12月,朋友史鑫 告诉我们北京来了三位老师 ,想拍一些石湾公仔的资料 ,了解到他们想采集石湾公 仔的资源,为教育部的非遗 教学资源库开发课程,我们 特别高兴,热烈欢迎他们来 我们的工作室。那几天,北 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林倩倩 、陈超老师和中国工艺美术 学会的李友友教授带着两名 摄影师在我们的工作室拍摄 ,他们给了石湾陶瓷很高的 评价,很认真地从早拍到晚 ,把工作室里的作品都仔细 地拍了一遍,还录了很多我 们做陶艺的工作视频,能感 觉到他们很喜欢这门艺术, 很欣慰有人在认真做这样一 件事情,可以把石湾公仔介 绍给更多人。 石湾陶瓷来自民间,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石湾精神如石湾的陶泥, 淳朴、热烈,又如石湾的艺 术陶,精心描绘、粗中有细 ,是值得我们骄傲的部分。 石湾艺人善于学习和吸收, 在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 集各大名窑之大成,形成了 自己的表现方法,体现了石 湾人的勤劳和智慧。这也是 石湾精神的表现,带着这个 精神,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 多优秀的陶艺家在石湾出现 ,石湾也会在国际上有更高 的知名度。 石湾陶艺能在陶瓷界有 这样的地位来之不易,是石 湾艺人多年不断学习和探索 取得的成就。但现阶段石湾 陶瓷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 够,有的人甚至因为石湾陶 瓷是民窑对它有一定偏见, 石湾陶瓷还需要被更多人了 解和认识。石湾陶瓷的传承 不仅是技艺的继承,还是精 神的继承。听父辈讲,早期 的庙宇虽然简陋,但却是石 湾陶魂所在。2006年,“石 湾陶塑技艺”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 认可它的价值。2007年陶 师祖庙重建,我们创作了浮 雕石柱,不仅寄托了乡思, 也代表石湾精神的重新伫立 。然而,石湾精神的延续, 不能仅仅依赖文人和艺术家 的参与,还要有更多的民间 艺人、匠人,通过学习和提 升,深刻地了解石湾陶瓷, 才能更好地将石湾精神传承 下去。这本书的出版很有意 义,区别于单纯的理论研究 ,体量不大,知识深入浅出 ,更有教学的意义。这和几 位老师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 的丰富经验分不开,也很高 兴能为这本书作序,希望能 有更多人看到这本书,并通 过这本书去认识和了解石湾 陶艺。 这本书出版,对石湾陶 艺的传播和教学都有很大意 义,我们祝愿本书能得到更 多读者的喜爱。也希望能有 更多人能加入到石湾陶艺文 化的保护队伍中,和我们一 起做石湾精神的守护者。 钟汝荣 冼艳芬 2022年6月于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