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断裂与绵延(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周博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设计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现代设计和视觉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讨论,是作者过去十多年在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作者试图通过对史料和史实更为严谨细致的探讨,为中国现代设计史的写作提供一些更为确切的基本事实、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在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上,作者强调要尊重设计本身的跨学科和跨媒介特征,认为应该把中国的现代设计纳入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研究的视野来进行观照。 作者简介 周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的历史与理论、艺术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2014)、《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2018)、《新中国美术家·周令钊》(2020),译著《20世纪的设计》(2012)、《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3,2020)、《运动中的视觉:新包豪斯的基础》(2016)等5部,主编《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2010)、《字体摩登:字体书和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再发现(1919-1955)》(2017)等。曾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14)等奖项。 目录 引言 导论: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语境与途径 上编:文字、国家与现代性 01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历史及其前景 02 汉文正楷与中国现代字体设计中的民族国家意识 03 “金石味”与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民族性建构 04 字体书与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再发现(1919—1955) 下编:媒介、视觉与跨文化 05 北京美术学校与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以北京美术学校《图案法讲义》为中心的知识考察 06 平面设计史视野中的民国期刊 07“照相蒙太奇”的传播及其中国境遇初探(1920—1960) 08 天安门:时间、空间与视像——以周令钊相关艺术设计作品为中心的讨论 09 艺术家的设计——刘岘与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10 中国宣传画的图式与话语 11 改革开放以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媒介转型与社会变迁 12 错位的互动——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身份认同与历史书写 后记 序言 本书从设计史的角度出 发,对中国的现代设计和视 觉文化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 了专题讨论。做这些研究的 目的,是想在大量的一手材 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和 史实的更为严谨细致的探讨 ,为中国现代设计史的写作 提供更为确切的基本事实、 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其中 ,既有关于某一设计门类的 通论概说,也有针对某些具 体问题的专门讨论,如今把 这些专题研究编连起来形成 一个系列,应该说,它们之 间彼此相关,从时间序列和 知识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系 统性。当然,由于中国现代 设计史研究的内容广泛,要 想拼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 地图,尚需众多学者通力合 作,我在这里所做的只是一 些局部性的尝试和努力。 作为设计史研究,史料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 始终认为,历史研究虽然有 文学和阐释的成分,但历史 学不是文学,也不是阐释学 ,其存在的首要价值仍是求 索事实的真相,合理的解释 和价值判断必须以此为基础 展开。所以,我在做研究的 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找材 料,尤其是一手材料、关键 性的史料,我相信这些付出 是值得的。事实上,傅斯年 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 手动脚找东西”,放在任何 一个需要实证的领域都是成 立的。当然,理论、视角和 方法也很重要,但我一直对 “以论代史”“理论先行”之类 的研究方式有所保留。至于 那些总是偷拿别家结构砖瓦 却佯做新厦的做法,更是不 以为然。 由于设计本身的跨学科 和跨媒介特征,我在写作书 中的许多文章时已意识到, 要把中国的现代设计纳入一 个更为广泛的文化研究的视 野来进行观照。设计史的研 究,如果能够与美术史、摄 影史和视觉文化研究等其他 领域形成对话并有所助益, 作为研究者自然乐观其成。 本书的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讨论 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语境 与途径,是全书研究的方法 论基础。我结合自己十多年 来的研究体会,主要围绕中 国现代设计史研究语境的独 特性以及应对这种独特性的 研究路径这两个基本问题, 对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的现 状进行了反思。在我看来, 虽然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在 方法和视角上不妨借鉴西方 学者的经验,但是我们也要 认识到,中国学者研究的语 境和条件与西方学者所面对 的多有不同,在了解国际设 计史研究趋势的同时,更要 重视自己所面临的独特研究 状况和路径选择。我从六个 方面宏观地讨论了从事这一 研究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和 建议,并提出中国现代设计 史研究应该在世界主义的学 术视野和中国设计经验的特 殊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第二部分即“上编:文字 、国家与现代性”,主要研 究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历史 和文化语境。文字设计是平 面设计语言的基础,与中国 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关联也最 为直接、密切,是我这些年 来比较注重的一个研究领域 ,也有必要单列出来做深入 讨论。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的 历史及其前景》是拙著《中 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一书 的导论,对中国现代文字设 计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展 开了讨论,对于现代汉字设 计的研究来说,具有总括性 质。其主要内容包括:汉字 印刷字体的源流变迁,设计 规矩从九宫格到网格的演变 ,文字改革与字体设计的关 系,装饰性文字的变迁,“ 直排”改“横排”及其对于文 字设计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引导读 者对中文字体设计的传统、 价值观、现代遭遇和可能性 等诸多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 探索。 《汉文正楷与中国现代 字体设计中的民族国家意识 》以1935年1月29日汉文正 楷印书局经理郑午昌给蒋介 石写的呈请为中心,结合相 关的历史和时代背景,通过 分析与汉文正楷有关的文献 、指令及其影响,对1930 年代中文字体设计的民族国 家意识进行了深入讨论。在 我看来,汉文正楷是一种文 化民族主义的话语实践,郑 午昌的作为,一方面有利于 在印刷时代传承以楷书作为 标准书体的中国固有文化, 另一方面又对现代中文字体 设计现代化形成了阻碍。通 过诉诸政治威权,郑午昌重 新建立起正楷字体与政治之 间的关联,尽管这有助于维 护弱势的文化传统,但不利 于字体设计的多样化。事实 上,中文字体设计既应该尊 重文化传统,又要跨越民族 主义的障碍,越是在一种自 由的文化经验之中,越是能 够彰显汉字经典书体的魅力 。 《“金石味”与中国现代 文字设计的民族性建构》以 《东方杂志》和钱君匋、吕 凤子、鲁迅、闻一多等人的 金石文字趣味为中心,对“ 金石味”,尤其是碑学趣味 在中国现代文字设计中的经 验和呈现进行了初步讨论。 众所周知,书法和绘画对于 金石趣味的追求,是19世纪 的中国艺术留给今天的一个 重要遗产。追求“金石味”的 影响不限于书画,它对20世 纪以来现代印刷媒介中的文 字设计和视觉文化也产生了 重要影响。本文发现,进步 的知识界和政府的文化保守 主义者几乎一致认可,“金 石味”是构成中国现代视觉 文化“民族性”的重要表征。 而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知识 分子的设计实践,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