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典常谈/朱自清精品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1942年的著作,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亦可看作是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进行的系统梳理。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朱自清精品散文
背影

匆匆
歌声
荷塘月色
扬州的夏日
航船中的文明
看花
序言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
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
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
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
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
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
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
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
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
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
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
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
是经、子,得懂“小学”,就
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
》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
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
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
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
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
,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
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
,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
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
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
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
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
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
”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
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
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
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
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
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
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
,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
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
,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
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
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
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
。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
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
“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
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
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
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
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
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
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
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
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
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
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
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
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
——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
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
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做
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
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
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
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
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
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
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
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
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
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
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
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
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
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
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
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
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
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
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
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
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
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
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
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
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
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
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
心了。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
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
,“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
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
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
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
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
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
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
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
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
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
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
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
作纲领。但《诗》《文》两
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
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
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
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
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
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
、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
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
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
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
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
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
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
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
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
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
: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
不同,是无需乎那样严格的
。末了儿编撰者得谢谢杨振
声先生,他鼓励编撰者写下
这些篇“常谈”。还得谢谢雷
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
正式印行的《q-国通史选读
》讲义,陈梦家先生允许引
用他的《中国文字学》稿本
。还得谢谢董庶先生,他给
我钞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
不致有太多的错字。
朱自清
三十一年二月,昆明西
南联合大学
导语
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在书中用简洁晓畅的文字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
以学术大师和散文家的功力,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有方法、有系统、有料、有趣。
书评(媒体评论)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
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
的白话文导言”。……古书
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
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
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
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
简明的概念。……因这本书
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
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
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
头头是道。
——叶圣陶
精彩页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甚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的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人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地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为《仓颉篇》。秦代那三种字书都不传了;汉代这个《仓颉篇》,现在残存着一部分。西汉时期还有些人作了些字书,所选的字大致和这个《仓颉篇》差不多。就只有史游的《急就篇》还存留着。《仓颉》残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急就篇》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