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石头山上种绿海)/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中华人物故事汇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王巨成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河北承德,有一片石头山,叫塞罕坝。黄沙经过这里吹进京津,危害着人们的生活。为了实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这一神圣使命,1962年,369名热血青年来到这里开始种树治沙。
他们忍受零下40度的低温,睡马棚,听狼嚎。他们开展马蹄坑大会战,种活了516亩落叶松树苗,使荒原上长出了第一片绿林。
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吃莜面,喝雪水,啃咸菜,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们继承父母的使命,以每年六七万亩的速度植树,又种出了百万亩松林。
那批热血青年的孙辈,听着祖辈的故事,大学毕业归来,为林场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开启了塞罕坝新的篇章。
60年间,三代人植树5亿株,使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土奖”,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三代人的坚守与奉献,创造了人间奇迹。
作者简介
王巨成,江苏扬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创作八百多万字,出版《穿过忧伤的花季》《震动》(系列)等八十多部图书,一百多篇作品被各类书刊以及年度选集选载。获奖四十余次,其中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金近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读物提名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工程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首届“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首届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银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银奖等奖项。《看你们往哪里跑》人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震动》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五十种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工程;根据同名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改编的电视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并获得电视电影小百合奖一等奖。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爸爸是个“大骗子”
重重困难
跟“神树”打招呼
大灰狼的故事
一个意料之外的早晨
突然出现的耗子
树和人一样
等待新绿
一个惊天的决定
飞来的花儿
考验
做塞罕坝的树
爸爸的腿
时光
望海楼呀,望海楼
序言
中华民族一直是敢于创
造奇迹的民族。
在古代,有四大发明、
秦始皇兵马俑、敦煌石窟、
万里长城、世界上最长的人
工河——京杭大运河,以及
至今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
,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的都江堰……
在新中国处于内忧外患
、百废待兴的条件下,我们
生产出了新中国的第一辆汽
车——解放牌汽车;用九年
多的时间开凿出“人工天河”
红旗渠;先后发射了中国第
一枚导弹,引爆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得
中国第一颗卫星升空……
在今天,我们拥有世界
上长度最长、速度最快的高
铁网,拥有5G技术,拥有
世界已知最大单口径射电望
远镜“中国天眼”,拥有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拥有量子通
信卫星、量子计算机“九章”
,拥有神舟系列飞船、“嫦
娥工程”、“天问一号”火星
探测器,拥有中国人自己的
空间站,拥有深海载人潜水
器“蛟龙号”“奋斗者号”……
塞罕坝,是我们中国人
创造的又一个奇迹,是地球
的绿色奇迹。
那是一九六二年九月,
一群充满热血的林业建设者
带着党中央的嘱托,肩负着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
水源”的神圣使命来到塞罕
坝。他们的任务是要把“不
可能”变成“可能”:重现塞
罕坝昔日的荣光,让绿色铺
满荒凉大地,让塞罕坝成为
首都的一道绿色屏障。
在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
极其恶劣、科学技术条件极
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需要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需要有忘我的激情和奉献精
神。
他们做到了。
六十年间,三代塞罕坝
人只埋头做一件事:植树造
林。
他们成功了。
六十年间,塞罕坝人植
树达5亿株,造林115万亩
,使得塞罕坝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人工森林。
塞罕坝森林阻挡了浑善
达克沙地南下的黄沙对首都
北京的侵犯。同时,它每年
为辽河、滦河下游地区涵养
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
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
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
如今塞罕坝年均无霜期增加
了12天,大风日数减少了
30天,森林资源总价值达到
约200亿元。
今天的塞罕坝成了名副
其实的“河的源头、云的故
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鸟的天堂”,真是如诗如画

塞罕坝人用他们的鲜血
和汗水,感天动地地书写了
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
二○一七年十二月,塞罕
坝被授予联合国环境荣誉最
高奖项——地球卫士奖。
中华民族从来不会停止
创造奇迹的脚步。
未来,因为你,因为我
,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必将
创造更多的奇迹。
导语
本书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中的一册。
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为了使塞罕坝的荒岭重新焕发生机而自愿前来植树造林的建设者,他们在塞罕坝奉献青春,挥洒汗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塞罕坝成了名副其实的“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鸟兽的天堂”。
塞罕坝人用他们的血汗感天动地地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人平凡的坚守带来了惊天巨变,小读者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种植树木,保护环境的艰辛,明白现在拥有的洁净、美好的环境的来之不易。
精彩页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绿皮火车行驶的时候,杨森、杨沐、杨林三个孩子的眼睛炯炯有神,脸上绽放出花儿一般的笑容。
他们完全有理由兴奋。这是他们第一次坐火车,也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北京,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去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是的,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爸爸老杨就是这么明确地对他们和妈妈说的。老杨是党员,是某个林业部门的国家干部,老杨的话不能不信。
老杨不老,四十多岁,身材魁梧,精力充沛。在北京的时候,没有人叫他“老杨”,更多是叫“杨技术员”或者“杨建国同志”。“老杨”是在塞罕坝叫开来的,还别说,看看他头上的白发以及粗糙紫红的脸膛,这两个字还真是很贴切。
老杨说,那里地域辽阔,有山有河有湖泊,到处绿草如茵,花香扑鼻,满眼是参天绿树,还有无数的飞禽走兽……
老杨说,那里阳光格外明净,空气格外清新,景色格外迷人。
老杨说,在辽金时期,那里就享有“千里松林”的美誉。到了清朝,那里是皇家猎场,有著名的“木兰围场”。
……
从北京向北走四百多公里,这个地方在河北省最北端,名叫塞罕坝。
“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混合用语,意思是:美丽的高岭。
“可惜,塞罕坝现在不成样子了……”老杨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轻轻叹息了一声,没有再往下说。
在三个孩子听来,即使塞罕坝现在不成样子了,那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那也值得他们去看看,值得他们暂时舍弃北京以及北京跟他们有关联的一切,包括家啦,学校啦,胡同啦,繁华的大街啦,以后他们就跟爸爸在一起了。
说实话,相比妈妈,爸爸对他们三个孩子比较严厉,但是爸爸那么长时间不在他们身边也不行。爸爸要是在家,搬煤球、买米这种活儿就不需要妈妈去做,更不需要他们几个孩子去做;爸爸要是在家,遇到刮大风、下大雨、响炸雷这种天气,他们就不用害怕了。
爸爸有近两年的时间没有回过家了,他是三天前回来的,一回来就宣布要把他们接到塞罕坝去。
倒是妈妈说:“就是不成样子了,那总归还是塞罕坝吧?”
老杨顿了顿,然后点了一下头。
妈妈又问:“你们栽了不少树吧?”
老杨他们去塞罕坝就是为了栽树,具体时间是一九六二年九月。在妈妈看来,近两年的时间足以栽种无数棵树,而那么多棵树自然要遍布荒坡野岭。
老杨把右手插进他浓密的、有了些白发的头发里,挠了一下,底气不足地说:“嗯,栽种了一点儿。”
三个孩子觉得爸爸说的“栽种了一点儿”就等于“栽种了很多”,因为爸爸是干部,说话得谦虚,不能吹牛皮。
听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三个孩子第一次觉得北京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完美。比如,这个时节北京的天气总有点神经质,一会儿热,热得让人感到夏天马上就要来了;谁料一会儿又刮来一场大风,一下子冷得又像回到了冬天,冻得人直哆嗦。
尤其是大风还带来了沙尘暴,那时的天空灰蒙蒙的,昏黄的太阳像患了感冒一样无精打采。在家里,即使把门窗严严实实地关紧了,室内的各种家具上还是会落满沙尘。
沙尘会眯住人的眼睛,会钻进嘴巴,会钻进鼻孔,会钻进耳朵,差不多整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
遇到这样的天气,只要三个孩子从外面回家,爱干净的妈妈总要他们把衣服从上到下拍打一遍,还要把头发由前往后捋一捋——不能把沙尘带回家里。
一家人不止一次埋怨过那些恼人的沙尘,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飘来的。如果有一道无比高大的墙能挡住那些风沙,该多好呀!
三个孩子想当然地觉得,那个“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没有神经质天气的,是没有沙尘的。在这个时节一定是春暖花开,满眼是一片绿色,到处是蜂飞蝶舞,小松鼠、狍子什么的随处可见。
就是冲着从来没有见过的小松鼠和狍子什么的,他们也该去那里看看呀,何况他们的爸爸还在那里工作呢。
毫无疑问,三个孩子已经把塞罕坝之行看成了一次令人激动的奇妙之旅。
杨森是家里的老大,小学四年级学生,下学期就该读五年级了。妹妹杨沐是老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杨林最小,刚上幼儿园。
火车沿途停靠在一个又一个站台,下去一批乘客,又上来一批乘客,但是老杨一家一直在车上。 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