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法国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艾黎·福尔的代表作之一,是至为重要的塞尚研究著作。 全书由三篇文章构成: 《保罗·塞尚(I)》发表于1910年,这篇长文夹叙夹议,既生动地讲述了塞尚的生平,又精准地剖析了塞尚的作品。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此文中揭示了塞尚艺术生涯的几大核心议题,比如塞尚“取自主题”创作方式、塞尚对“层次”的执着、塞尚对“色彩”和“形式”的思考。而这些议题也是塞尚从其早期的古典主义研究到后来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探索这些转变历程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深刻地改变了整个现代艺术史的走向。 《保罗·塞尚(II)》发表于1911年,与第一篇有些异曲同工,但也提供了诸多新观点。 《再谈塞尚》发表于1920年,在此文中,作者主要对比分析了塞尚和雷诺阿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并再次阐述了塞尚之于艺术史的重要性。 此外,本书收录了130余幅塞尚和其他艺术家的高清画作,便于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塞尚其人其作的魅力。 作者简介 艾黎·福尔(élie Faure,1873—1937),法国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热爱艺术的福尔自学成才,形成个人的艺术品位。他很早开始便对塞尚其人其作表现出浓厚兴趣。1902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艺术评论文章。之后,他开设一系列艺术史讲座,授课内容构成其自1909年开始出版的巨著《艺术史》的文本材料。1910年,《保罗·塞尚(I)》发表。1911年,《保罗·塞尚(II)》发表。1920年,《再谈塞尚》发表。1923年,文集《心灵的解放者:保罗·塞尚》出版。 目录 保罗·塞尚(I) 保罗·塞尚(II) 再谈塞尚 序言 此中译本以法文版《保 罗·塞尚》(PaulCdzanne, Paris:Les Editions de Paris-Max Chaleil,2011; 此书首次出版于1923年, 出版社为Lest Editions G.Cres et Cie)为底本译出 。 在1910年5月1日出刊的 《昨日肖像》(Portraits d'hier)杂志上,艾黎·福尔 首次发表了《保罗·塞尚》 一文(在本书中标记为I, 以与同名的第二篇[标记为 II]区分),此文后来又曾 收入作者的文集《构建者》 (Les Constructeurs, Pariss:Les Editions G.Cres et Cie,1914)。本书第二 篇原载于1911年10月5日出 刊的《装饰艺术:古代艺术 与现代艺术生活杂志》 (LArt ddcoratif.Revue de l'art ancien et de la vie artistique moderne),与 第一篇有些异曲同工,但也 提供了一些新观点。第三篇 《再谈塞尚》曾发表于 1920年12月出刊的《艺术 之爱》(L'Amour de l'art) 杂志。 导语 午饭过后,艾克斯的食利者从他们宽敞、凉快的前厅出来,沿着屋檐从空荡荡的街道一侧的日光中夺来的狭长阴影,赶赴每天的多米诺骨牌局;米拉波大道车马喧嚣、尘土飞扬,车座上的马车夫转过头去,互相用方言打招呼;乞丐们选了做弥撒的时候去圣索沃尔大教堂墙根下晒太阳——这些人都记得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常常见到的一个古怪老人。他们大多都只知其名、未闻其声。因为黎明时分他就已经出发去工作了,一直到他回来吃午饭,整个上午,人们很少碰见他。下午,他又前往城郊,几乎都是徒步,偶尔租辆马车。晚上,餐桌还没收拾,他便就寝了。他从不外出用餐,也从不接待客人。长久以来,艾克斯人一致认为:塞尚先生是个疯子。 混乱时代,当周遭一切表达人之思维和感觉的东西都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时,当转瞬即逝的印象和未加评论的事实造就了不计其数的文学和绘画主题,而这些主题却又很快被用尽时,塞尚的作品就像是一个粗糙但坚固的庇护所,响起沉郁的和谐乐音,艺术家可以在其中找到首批全新的概括式的要素,艺术家必须从中穿过,这样才能参与建构这个粗略却崭新的秩序。 精彩页 1 午饭过后,艾克斯的食利者从他们宽敞、凉快的前厅出来,沿着屋檐从空荡荡的街道一侧的日光中夺来的狭长阴影,赶赴每天的多米诺骨牌局;米拉波大道车马喧嚣、尘土飞扬,车座上的马车夫转过头去,互相用方言打招呼;乞丐们选了做弥撒的时候去圣索沃尔大教堂墙根下晒太阳——这些人都记得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常常见到的一个古怪老人。他们大多都只知其名、未闻其声。因为黎明时分他就已经出发去工作了,一直到他回来吃午饭,整个上午,人们很少碰见他。下午,他又前往城郊,几乎都是徒步,偶尔租辆马车。晚上,餐桌还没收拾,他便就寝了。他从不外出用餐,也从不接待客人。长久以来,艾克斯人一致认为:塞尚先生是个疯子。 他身材相当高大,有点驼背,蓄着山羊胡,有时满脸络腮胡,髭须花白,额头很宽,秃顶,看上去像个饱受驻防生活折磨的老兵。但他那紫红的鼻头,泪汪汪、充血且外翻的眼皮,以及前突的下唇,又让他的脸显得没什么军人气派。他一身资产阶级的穿着:黑外套,裤子有少许褶痕,冬天戴顶圆礼帽,夏天戴顶草帽。他经常斜挎一个小猎袋,有时披件斗篷。但他的着装经不起细细打量。能接近他的人会发现他要么没打领带,要么仅用细绳系着衬衫领口,要么衣服上还挂着些颜料痕迹。他躲避路人的目光。与他视线交错时,人们可以从他眼神中读到一种惊慌失措的孤僻,有时则是一丝熄灭在眼皮底下的怒火。与此同时,他会落荒而逃。像是背后有人追撵似的,他总往人迹罕至的街道去,骤然拐弯,以避免撞见什么意料之外的人。城里的顽童们都很熟悉他,会跟在他后面朝他扔石头。塞尚不得不迈着他那肿胀的老腿尽快走开。但他每天都差不多的活动路线——从城里的住所到乡下的住所,从乡下的住所到工作室,再从工作室到城里的住所——已然为顽童们所熟知。只有周日他才会改变自己惯常的路线,在做弥撒和行晚祷之际去金色大教堂管委会的长椅上坐一坐。五个世纪以来,教堂里一直悬挂着国王勒内(René)的御用画师、来自阿维尼翁的尼古拉·佛罗芒(Nicolas Froment)绘制的《燃烧的荆棘》(Le Buisson ardent)。每当面板打开,中殿便充盈起月桂、橙树和橡木的气味。一到那天,大门两侧就会有穷光蛋守着,因为他们知道塞尚的口袋里总是装满了零钱和大钞。 艾克斯的街道总是白茫茫的,夏天满是灰尘,冬天则被密史脱拉风吹刮坚硬。人们在街上碰到塞尚跟一个与众不同的陌生年轻人走在一起,这很是少见。人们隐约知道这个年老的食利者靠画画消磨时间,所以便猜测这个年轻人是从马赛过来拜访他的画家。那些天,他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变化。他的话多了起来,比手画脚,走着路突然停下来破口大骂。对于艾克斯当地人来说,他的南方口音并没有因此就显得更加突出,但他那位从比马赛还远得多的地方而来的同伴却心有戚戚,从中汲取了天真的乐音和用以突出修饰语之气势的音色。有时,人们看见他突然离这个年轻人而去,嘟囔着气话逃走……他就是这样,可以沉默一整年之久,也可以突然滔滔不绝一小时,他那多变的脾气和言行叫人摸不着头脑……他就是这样一个孤僻、坦率、易怒又善良的老人。 P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