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是“先进化工材料关键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是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成果的系统总结,系统阐述了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方法、形貌控制以及新的制备方法和结果的新进展,并详述了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包括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生物检测、电子信息、储能材料、日化品、涂料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制备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既包括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近20年在高分子微球微囊制备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又包括国内外在本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同行的工作。本书适合材料、化工领域,尤其是高分子材料领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高分子、功能材料、化工、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马光辉,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结题入选者(2001年),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期刊Particuology、Eng Life Sci主编,J Microencap、IEC Res等编委。1984年公派去日本读大学本科,1988年获日本群马大学纤维高分子工学科学士学位,1990年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2001年任东京农工大学助理教授,200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生化分离介质、药物和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在Nat Mater、Nat BiomedEng、 Adv Sci、 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 ChemEng Sci、Particu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l论文430余篇,发表的论文先后获得Elsevier出版集团颁发的“Highest CitedOriginal Research 2006 Awards" "Top 50 Highly Cited Articlesby Chinese Mainland Authors (2006-2010)" "Top Cited Paperfor 2010 and 2011”等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撰写中英文章节20余章。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0余件,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外专利授权12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亚洲青年女科学家奖工程技术类第一名(2009年),亚洲生物技术协会(AFOB)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0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十大女杰”(2005年),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简介 一、微球和微囊的分类 二、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特性及表征 第二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制备技术简介 一、以单体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技术 二、以高分子为原料制备微球和微囊的技术 三、高分子微球的形貌控制 四、高分子-无机复合微球的制备技术 第三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应用技术简介 第四节 总结和前沿展望 一、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制备 二、高分子微球和微囊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以单体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微球 第一节 乳液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的比较 第二节 无皂乳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的比较 第三节 分散聚合、沉淀聚合、无皂乳液聚合的比较 第四节 细乳液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的比较 第五节 微乳液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的比较 第六节 种子聚合 一、活化溶胀技术 二、动态溶胀技术 第七节 新技术的发展——微孔膜乳化法 一、常规膜乳化法 二、从O/W、W/O及W/O/W体系制备均一微球 三、快速膜乳化法 第八节 新技术——微流控技术制备均一微球 一、液滴产生 二、微球的制备 第九节 高分子微球形貌的控制及复合微球的制备 一、分步聚合法/混合法制备复合微球 二、种子聚合法 第十节 高分子-无机复合微球的制备 一、以无机颗粒为核/种子的制备法 二、以高分子微球为核的方法 三、细乳液/悬浮聚合包埋法 四、利用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法 五、两种颗粒的凝聚法 第十一节 微流控法的微球结构控制 一、单腔和多腔微囊 二、多孔微球 三、非球形颗粒 第十二节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以高分子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微球和微囊 第一节 乳化-固化法 一、乳化方法 二、固化方法 三、固化方法的选择 四、聚酯类微球和微囊 五、壳聚糖微球和微囊 六、琼脂糖微球 七、海藻酸盐微球和微囊 八、蛋白类微球 第二节 新型微孔膜乳化法制备尺寸均一的高分子微球和微囊 一、PLA/PLGA微球和微囊 二、壳聚糖微球 三、琼脂糖微球 四、海藻酸盐微球 五、葡甘聚糖微球 第三节 新型微流控法制备尺寸均一的高分子微球和微囊 一、微球的制备 二、结构控制 三、脂质体和高分子囊泡 第四节 单凝聚法(沉淀法) 一、壳聚糖微球 二、白蛋白微球 三、聚酯类微球 第五节 复凝聚法 一、壳聚糖微球和微囊 二、海藻酸盐微球和微囊 三、明胶微球和微囊 第六节 喷雾干燥法 一、聚乳酸微球和微囊 二、壳聚糖微球 三、琼脂糖微球 第七节 自乳化-固化法 一、聚乳酸纳米微球和微囊 二、壳聚糖纳米微球 三、蛋白或聚氨基酸纳米微球 第八节 高分子微球形貌的控制及复合微球的制备 一、高分子微球形貌的控制 二、有机-无机复合微球制备 第九节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生物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载体简介 二、细胞培养微载体的基本特性 三、微载体的表面修饰 四、细胞培养用大孔微载体 第二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干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第三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固定化酶中的应用 一、固定化酶简介 二、多孔微球载体 三、纳米级固定化酶载体 四、微囊包埋酶 五、磁性载体负载酶 六、智能载体固定化酶 第四节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高分子微球分离介质概述 第二节 层析技术 一、凝胶过滤层析 二、离子交换层析 三、疏水层析 四、亲和层析 第三节 基于高性能分离介质的高通量层析技术 一、粒径均一分离介质 二、超大孔分离介质 三、接枝型分离介质 四、核-壳介质 五、高通量层析技术 第四节 高分子微球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领域的应用 一、治疗性蛋白 二、抗体 三、蛋白组学 四、DNA 五、酶 六、多糖 第五节 高分子微球在多肽、天然产物等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一、多肽 二、天然产物 第六节 柱层析复性 一、凝胶过滤层析复性 二、疏水层析复性 三、离子交换层析复性 四、亲和层析复性 五、分子伴侣固定化复性 第七节 基于高分子微球材料的新型分离技术 一、磁性微球 二、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三、手性分离技术 第八节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药物制剂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一、用于缓释微球制剂的药物类型 二、缓/控释微球的给药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