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南齐书》是中古时期重要的史书文献。本书采用计量手段,描写了《南齐书》的词汇面貌;以个案的形式,探讨了《南齐书》所反映的中古语言要素的历时演变及在闽方言中的遗留与变异。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南齐书》词汇本体研究,运用精确计量的方法,以语言的时代性、地域性为基点,对《南齐书》的语料性质、词汇来源、复音词结构等展开探讨;下编是《南齐书》所反映的具有中古汉语特点的语言现象与现代闽方言的比较研究,将汉语史研究与方言、方言史研究相结合,采用个案研究的形式,探讨中古汉语对现代南方方言的影响,并通过两者的互动研究,解决中古汉语与现代闽方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 洪晓婷,博士,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词汇训诂及华文教育;在《语言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目录 绪论 上编 《南齐书》词汇本体研究 第一章 《南齐书》的语料性质 第一节 对话类 第二节 手敕类 第三节 供状类 第四节 信札类 第五节 诏令类 第六节 一般叙述性语言 第七节 小结 第二章 《南齐书》的词汇来源 第一节 《南齐书》中的承古词 第二节 《南齐书》中的中古新词新义 第三节 《南齐书》中的南齐新词新义 第四节 《南齐书》中新词新义的产生动因、途径 第五节 《南齐书》词汇来源计量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南齐书》复音词计量研究 第一节 《南齐书》词汇复音化情况 第二节 《南齐书》复音词构词类型 第三节 《南齐书》词汇复音化的特点 第四节 小结 下编 《南齐书》反映的中古语言现象在闽方言中的遗留 第四章 代词类:“侬”“若” 第一节 “侬”的自称义和名词义 第二节 “若”的疑问代词用法 第五章 名词类:“冬节”“天时”“眠床”“才调” 第一节 “冬节”的“冬至节”义 第二节 “天时”的“一定时间、地区内的自然气候情况”义 第三节 中古新生词“眠床” 第四节 中古新生词“才调” 第六章 动词类:“参详”“起”“乞” 第一节 中古新生词“参详” 第二节 “起”的“修建、建造”义 第三节 “乞”的“给予”义 结语 附录 一 《南齐书》语料校勘 二 《南齐书》词语索引 三 《南齐书》篇目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序言 构建原创性学术平台打 造新时代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 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 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 经发生变化,要把握这一变 化的新特点,将党的十九大 描绘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 变为现实,迫切需要哲学社 会科学的发展和支撑,需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科学。当前我国的哲学社会 科学事业已经进入大繁荣大 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对哲学 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不断增 加,伴随我国社会的转型、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哲 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需求 也日益增长,可以说,当代 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迎来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科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根本立场,围绕我国和世界 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努力打造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 社会科学精品力作,提升中 华文化软实力。要推出具有 时代价值和中国特色的优秀 作品,必须发挥广大学者的 主体作用,必须为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者提供广阔的发展 平台。今天,这样一个广阔 的发展平台正在被搭建起来 。 华侨大学是我国著名的 华侨高等学府,多年来始终 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之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 在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 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 文底蕴和独特的发展模式。 新时代,我校审时度势,积 极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 会科学的伟大事业中,努力 为学者发挥创造力、打造精 品力作提供优质平台,一大 批优秀成果得以涌现。依托 侨校的天然优势,以“为侨 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宗 旨,华侨大学积极承担涉侨 研究,努力打造具有侨校特 色的新型智库,在海外华文 教育、侨务理论与政策、侨 务公共外交、华商研究、海 上丝绸之路研究、东南亚国 别与区域研究、海外宗教文 化研究等诸多领域形成具有 特色的研究方向,推出了以 《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 人研究报告》《世界华文教 育年鉴》《泰国蓝皮书:泰 国研究报告》《海丝蓝皮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报告》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 志性成果。 围绕党和国家加快构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 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历史 任务,华侨大学颁布实施《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 计划》,作为学校哲学社会 科学的行动纲领和大平台, 切实推进和保障了学校哲学 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 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是《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 计划》的子计划,旨在产出 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 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 作为此资助计划的重要成果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 学文库》已推出一批具有相 当学术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 。这些著作凝聚着华侨大学 人文学者的心力与智慧,充 分体现了他们多年围绕重大 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的研判 与思考,得到同行学术共同 体的认可和好评,其社会影 响力逐渐显现。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 学文库》按学科划分为哲学 、法学、经济学、管理学、 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教 育学8个系列,内容涵盖马 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法学 、应用经济、国际政治、华 商研究、旅游管理、依法治 国、中华文化研究、海外华 文教育、“一带一路”等基础 理论与特色研究,其选题紧 扣时代问题和人民需求,致 力于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 题、新困境,其成果直接或 间接服务于国家侨务事业和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国家 华文教育事业与中华文化软 实力的提升。可以说,该文 库是华侨大学展示自身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力、创造力、 价值引领力的原创学术平台 。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 学繁荣计划》的实施成效显 著,学校的文科整体实力明 显提升,一大批高水平研究 成果相继问世。凝结着华侨 大学学者智慧的《华侨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的陆续 出版,必将鼓励更多的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青年 教师勇攀学术高峰,努力打 造更多的造福于国家与人民 的精品力作。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 更多的优秀作品在《华侨大 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这一 优质平台上出版,为新时代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 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 更宽广的视野、更精心的设 计、更有效的措施、更优质 的服务,促进华侨大学哲学 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更好 地履行“两个面向”的办学使 命,早日将华侨大学建成特 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 平大学! 华侨大学校长 徐西鹏 2018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