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具体阐述了地理标志在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列举了国内外地理标志的成功案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很有针对性地指出地理标志产品成功须遵循的个案原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刘红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公共政策硕士,2001年起,先后在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关业务司、科技司从事原产地和地理标志管理工作。参与《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的实施管理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起草发布和实施管理工作。参与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和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试点项目(China-EU 10+10 Pilot Project)的磋商交流,以及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欧盟贸易总司地理标志合作备忘录的起草和磋商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WTO/TRIPSCouncil)例会暨地理标志特会,以及中欧、中美、中瑞(士)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中国一东盟、中国一智利、中国一秘鲁等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和地理标志谈判。担任国际标准《ISO/DIS 20671-3地理标志及相关品牌评价导则》中方项目负责人。参与联合国框架下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cheme)技术磋商及其在我国的实施管理工作。2013~2020年援藏,先后任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分管标准化(含地理标志)、计量等业务。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地理标志保护的基础条件与要素分析 第一节 客观划定产地范围 案例1:杜康酒产地之争 案例2:东阿阿胶产地之争 第二节 维护地理标志名称的市场价值 第三节 科学制定质量技术要求 第四节 典型问题探讨 第五节 制度实施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第二章 地理标志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节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节 地理标志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第三章 地理标志制度助力消除全球贫困、维护生命健康 第一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减贫脱贫目标实现 目标1:无贫穷 目标2:零饥饿 第二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健康事业发展 目标3:良好健康和福祉 第四章 地理标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第一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实现性别平等 目标5:性别平等 第二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第三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减少不平等 目标10:减少不平等 第四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目标12: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 第五章 地理标志制度助力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第一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目标13:气候行动 第二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目标14:水下生物 第三节 地理标志保护促进保护陆地资源环境 目标15:陆地生物 第六章 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地理标志保护国际合作 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