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油画笔是艺术家的魔法棒,而光影是伦勃朗最擅长的魔法道具。本书从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毕生的作品中精选出百余幅内容和色彩丰富且充满戏剧性的作品,从《夜巡》《亚里士多德与荷马半身像》到他的自画像,展现了画家在光影方面的高超技巧以及在画面组织方面的巧思,而那些表现力极强的肖像画更是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以叙事讲解和艺术鉴赏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伦勃朗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对艺术的见解。书后还附有完整的年表,便于研究伦勃朗的专业人士或对这位艺术家感兴趣的读者完整和系统地了解他的艺术全貌。 目录 绪言 Part 1 伦勃朗的艺术人生 凡尘之子的艺术之路 “五官三部曲” 《托比特与安娜》 《欧罗巴的绑架》 《工作室中的艺术家》 伦勃朗式光影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和莎士基亚一起的自画像》 《达娜厄》 《刺瞎参孙》 《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 用黑暗绘就光明 《夜巡》 《圣家族》 《以马忤斯的晚餐》 《入浴的妇人》与《凭窗而立的亨德里克》 晚年生活 《阿姆斯特丹的督导员》 《浪子回头》 Part 2 伦勃朗的自画像 Part 3 蚀刻版画与素描 Part 4 其他作品欣赏 年表 序言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伦勃 朗的一生,我想是“水”与“ 火”:1606年,他生于典型 的天主教家庭;作为家中九 个孩子里唯一一个去莱顿的 拉丁学校读书的学生,七年 求学使他温柔如水;后来师 从画家雅各布·范·斯旺伯格 ,从地狱画中汲取养分; 1625年创作《被处以石刑 的圣史蒂芬》,这件现存伦 勃朗最早的作品展示了他的 天赋异禀;1630年,从莱 顿迁往阿姆斯特丹,金钱、 名利、爱情一夜之间接踵而 来;1635年他大量收藏艺 术品和标本,搬进豪宅,眼 见他起高楼,跃身巨富,一 时无两,直至作品《夜巡》 的出现;1642年,妻子病 逝,也因房屋而开始拖欠贷 款,生活捉襟见肘,只能无 奈尝试大批量绘制订单作品 ;1660年,他返璞归真, 回到乡下公寓,以自画像为 主题进行创作,留下了一系 列精妙绝伦的名画;1669 年,在一条破旧的毯子和画 具箱的陪伴下,伦勃朗去世 了,被安葬于阿姆斯特丹, 魂归故土。 精彩的艺术作品总会从 磨砺中来,经历跌宕起伏后 呈现层次丰盈的审美观感。 本书无法绕开伦勃朗的生平 ,如果你深爱伦勃朗,我们 将借此书带你走进他的光影 人生。关于一个人的一生, 几十年的尘世生命,任何文 字叙述、语言描绘都显得不 足。但是本书会尽可能地追 寻画中痕迹,辅以历史评述 ,试图还原一个血肉饱满的 荷兰光影巨匠。 “我在画光的时候是在画 周围的空气,我在画周围的 环境时是在画光。”伦勃朗 表明了他对光的理解:光线 与空气、环境互相依存。从 画面的效果看,伦勃朗无疑 是学习了卡拉瓦乔的用光模 式——戏剧式舞台布光。强 烈的明暗对比和大面积的阴 影衬托,加强了画面形体的 层次和空间关系。尽管二者 的用光方法类似,都以一束 集中的光源照射画面并以此 为节点进行描绘,但相比卡 拉瓦乔强调物体清晰的轮廓 关系和雕塑一般结实有力的 人物形象,伦勃朗的明暗对 比方法更加集中在表现空间 关系上。他将形体的轮廓塑 造得更加模糊以获得一种更 为真实的空间感,他把人物 的轮廓与背景颜色进行相互 的叠压与罩染,形成相互隐 含的关系,从而使空间感加 强的同时更具有空气感。 油画笔是艺术家的魔法 棒,而光影是伦勃朗最擅长 的魔法道具。美国艺术评论 家多马斯·克列文说:“伦勃 朗从来不为一时的感觉所左 右,他不重视带有偶然性的 自然光线下的人物面部和身 影的暂时模样,他先让人物 的面部和身影在自己心目中 构成一个单一的、不可改变 的、高尚的轮廓,然后再把 自己的全部体验有力地画在 人物形象之中。我们应当记 得,伦勃朗的光线既不是太 阳光线,也不是蜡烛光线, 而是他自己创造的一种光辉 。” 不管是艺术家的生平, 还是他作品中的奥秘,我想 你已经被吊足胃口。正如他 的名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中, brand和Rijn的荷兰语含义“ 火”与“莱茵河”一样,伦勃 朗一生经历过火般的灿烂, 也遭遇过滔天巨浪般的打击 。现在就让我们从他最精彩 的作品开始,陪伴他走完这 坎坷多姿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