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聿青/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张聿青,名乃修,晚年号且休馆主,聿青乃其字;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江苏常州人,清末著名医家。张聿青少承家学,精研《内经》,更私淑于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薛生白等诸家;一生博阅经史,行医于无锡、沪上,医声翕然;平生论述甚多,惜大多散佚,仅存有医论治案若干卷待刊,由其门人吴玉纯整理编次为《张聿青医案》。张聿青精通古今医学典籍,其杂糅诸家之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其医术高明,临证擅长内、外、妇、儿诸科,治愈了许多疑难苛疾。本书内容包括张聿青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后世影响等。
作者简介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3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完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一)清朝末年政治环境
(二)江苏地区医学背景
二、生平纪略
著作简介
一、《张聿青医案》
(一)成书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版本概况
二、《如梦录》
(一)主要内容
(二)版本概况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传承家传之学
(二)本于经典理论
(三)汲取诸家特长
二、学术特色
(一)精思脉理
(二)注重舌象
(三)重视脾胃
(四)善于化痰
(五)长于调肝
(六)工于温病
临证经验
一、中风
二,风温(附:冬温、温热、秋燥)
三、湿温
四、伏暑
五,诸寒热
六、虚损
七、内伤劳倦
八、咳嗽
九、肺痿肺痈
十、喘证
十一、血证
(一)吐血
(二)衄血
(三)蓄血
(四)便血
(五)溲血
十二、痰饮
十三、痰湿痰气
十四、气郁
十五、肝火肝阳
十六、肝风
十七、眩晕
十八、痉厥
十九、痰火
二十、惊悸
二十一、胸胁痛
二十二、腹痛
二十三、头痛(附:头风)
二十四、脘痛
二十五、腰痛
二十六、呕吐(附:吞酸吐蛔)
二十七、噎膈(附:反胃)
二十八、泄泻
二十九、便闭
三十、风痹
三十一、痿证
三十二、痞气
三十三、积聚(附:瘾瘕)
三十四、肿胀
三十五、黄瘅
三十六、嘈杂
三十七、癫痫(附:悲哭喜笑)
三十八、呃忒(附:嗳噫)
三十九、肩臂背痛
四十、腿膝痛
四十一、汗证
四十二、不寐
四十三、消渴
四十四、淋浊案
四十五、瘰疬
四十六、月经病
四十七、带下病
四十八、崩漏
四十九、胎前病
五十、产后病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派传承
(一)流派归属
(二)弟子传人
三、后世发挥
(一)不寐
(二)胃脘痛
(三)五更泻
参考文献
序言
一、本套丛书选取的医
家,为历代具有代表性或
特色思想与临床经验者,
包括汉代至晋唐医家6名,
宋金元医家19名,明代医
家24名,清代医家46名,
民国医家7名,总计102名
。每位医家独立成册,旨
在对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
经验等内容进行较为详尽
的总结阐发,并进行精要
论述。
二、丛书的编写,本着
历史、文献、理论研究有
机结合的原则,全面解读
、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医
家原著,适当参考古今有
关该医家的各类文献资料
,对医家学术思想和诊疗
经验加以发掘、梳理、提
炼、升华、概括,将其中
具有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的独特内容阐发出来。
三、丛书在总体框架上
,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
晰;在内容阐述上,要求
概念正确,表述规范,持
论公允,论证充分,观点
明确,言之有据;在分册
体量上,鉴于每个医家的
具体情况不同,总体要求
控制在10万~20万字。
四、丛书的每一分册的
正文结构,分为“生平概述”
“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
证经验”与“后世影响”五个
独立的内容范畴。各分册
将拟论述的内容按照逻辑
与次序,分门别类地纳入
以上五个内容范畴之中。
五、“生平概述”部分,
主要包括医家姓名字号、
生卒年代、籍贯等基本信
息,时代背景、从医经历
以及相关问题的考辨等。
六、“著作简介”部分,
逐一介绍医家的著作名称
(包括现存、已经亡佚又
经后人辑复的著作)、卷
数、成书年代、主要内容
、学术价值等。
七、“学术思想”部分,
分为“学术渊源”与“学术特
色”两部分进行论述。前者
重在阐述医家之家传、师
承、私淑(中医经典或前
代医家思想对其影响)关
系,重点发掘医家学术思
想的历史传承与学术渊源
;后者主要从独特学术见
解、学术成就、学术特点
等方面,总结医家的主要
学术思想特色。
八、“临证经验”部分,
重点考察和论述医家学术
著作中的医案、医论、医
话,并有选择地收集历代
杂文笔记、地方志等材料
,从中提炼整理医家临床
诊疗的思路与特色,发掘
、总结其独到的诊治方法
。此外,还根据医家不同
情况,以适当方式选录部
分反映医家学术思想与临
证特色的医案。
九、“后世影响”部分,
主要包括“学术影响与历代
评价…‘学派传承(学术传
承)“后世发挥”和“国外流
传”等内容。其中,对医家
的总体评价,重视和体现
学术界共识和主流观点,
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
阐明新见解。
十、附以“参考文献”,
标示引用著作名称及版本
。同时,分册编写过程中
涉及的期刊与学位论文,
以及未经引用但能体现一
定研究水准的期刊与学位
论文也一并列出,以充分
体现对该医家研究的整体
状况。
十一、附以丛书全部医
家名录,依照时间先后排
列,以便查验。
十二、丛书正文标点符
号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
用法》(GB/T15834—
2011)。医家原书中出现
的俗字、异体字等一律改
为简化正体字,个别不能
对应简化字的繁体字酌予
保留。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
究丛书》编委会
2021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