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尚书二十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鹏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研究和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寻找中华民族思想和发展的源头、探究中华民族何以发展至今,以及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方面,杨鹏是一个走在前沿的学者。他秉持探索真理、讲求证据和逻辑的治学理念,力图站在人类视野的角度解读《尚书》。他对中国人未来成为保护世界正义秩序的力量、对中国人重建富强美好的未来中华抱有极大的信心。
作者简介
杨鹏先生是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者。先后出版《东亚新文化的兴起》《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上帝在中国源流考》等六本专著。杨鹏先生在美国出版的《道德经》英译本Dao De Jing,被美国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哲学教授普鸣(Michael Puett)评价为“神奇的成就”( wonderful achievement)。杨鹏先生从事《道德经》与犹太教《托拉》、基督教《圣经》及印度教《奥义书》的对比研究,他解读的《道德经》是世界文明眼光下的《道德经》,揭示了《道德经》的深层结构。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尧典》
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
第二讲 《皋陶谟》
天命有德 慎乃宪
第三讲 《汤誓》
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
第四讲 《益稷》《甘誓》
烝民乃粒 万邦作义
第五讲 《西伯戡黎》《微子》
不虞天性 天弃淫戏
第六讲 《泰誓》
树德务滋 除恶务本
第七讲 《牧誓》
暴虐百姓者 当恭行天罚
第八讲 《洪范》
天赐洪范 五福六凶
第九讲 《大诰》
天命不易 不敢僭上帝命
第十讲 《康诰》
敬奉天德 明德慎罚
第十一讲 《酒诰》
惟天降命 不敢自逸
第十二讲 《梓材》
厥乱为民 引养引恬
第十三讲 《召诰》
服务民众 事奉上天
第十四讲 《洛诰》
奉答天命 和恒四方
第十五讲 《多士》
上帝引逸 将天明威
第十六讲 《无逸》
君子无逸 保惠于人
第十七讲 《立政》
敬事上帝 公正司法
第十八讲 《多方》
明德慎罚 享天之命
第十九讲 《顾命》
敬忌天威 协和四方
第二十讲 《尚书》结课讲座
序言
本书是我的课程“《尚
书》十九讲”的整理稿。
我在讲《尚书》课程
之前,考虑到《尚书》内
容宏大、词句艰深,决定
先讲完《史记》《道德经
》《论语》《中庸》《诗
经》《大学》,这样我就
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尚
书》,学友们也能有一个
国学知识的准备。我讲完
上述课程。用了三年多的
时间。
《尚书》是中国最古
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虞
、夏、商、周君臣的谈话
、誓词、诰命等。内容主
要是治国经验和教训,是
中国最早的关于国家治理
的政治神学或哲学的记录
,谈话人有一种文明原创
期特有的宏大深邃、质朴
自然的精神特征。
《尚书》记载了虞、
夏、商、周君臣的言论,
但因为传统文献形成于西
周和东周,所以其表达的
是中国周代的思想。周代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最高峰
,研读《尚书》是攀登中
国思想的珠峰,是俯视中
国思想史的高点。
精神的种子埋入历史
的土壤,逐渐生长出历史
的事件。从《尚书》中我
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
精神原生的形状,也能发
现一些指向未来的重要信
息。
一个民族最早的思想
作品,就是这个民族精神
的种子。在中国,就是最
早的史书《尚书》和最早
的诗集《诗经》等。很大
程度上,历史的演变,是
这些精神的种子在不同历
史环境中的自我生长。
《尚书》所表达的周
朝制度和文化传统,是君
主一贵族共和的封建制传
统。周代封建制度经过近
八百年的演化,到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才逐
渐式微。秦国以君主中央
集权的秦制终结了周朝的
贵族封建制。秦制形成以
后.也逐渐生成与秦制配
套的文化。秦制文化与周
制文化有断裂,也有继承

学完《尚书》的全部
课程,把《尚书》的思想
放到世界上去比较.我们
会发现周制文化传统远比
秦制文化传统更具有人类
的普遍性,更容易与世界
文明产生正向共振,对中
国来说也更具有未来秩序
建设的意义。站在未来看
中国的历史传统,周制传
统比秦制传统有更高的精
神价值。
《礼记·玉藻》中记载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
右史书之。”君主有行动
,左史书写下来。君主有
言论,右史书写下来。《
尚书》以言论记载为主,
因此属于右史的范围。
秦朝君主中央集权制
度建立之前,朝廷史官往
往出自世袭史官家族。史
官家族形成了史官的职业
道德传统,他们追求历史
记载的公正性,在记载君
主重臣言行时有相当大的
独立性。《汉书》中记载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
,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
,昭法式也。”古代君王
,世代有史官。君主所为
,必被记载,所以君主言
行谨慎,昭明法则规范。
以历史记录呈给历史审判
,这是中国先秦政治特有
的一种权力约束方式。
中国国学经典不少,
最令我内心震动的,是《
尚书》。《尚书》格局之
宏大、思虑之深远、德性
之刚毅、行为之务实,有
一种宏大的神圣的力量运
行其中。
《尚书》与后代史书
《尚书》与后代史书
的精神气质不同。人们习
惯上把司马迁的《史记》
当成中国史书的典范。《
史记》当然是伟大的史书
,人物性格描写堪称经典
,诚如鲁迅评价的“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在讲解“《史记》人物
评点”五十讲的时候,与
学友们一起体会了《史记
》的魅力。但在研究《尚
书》时,我体会到《史记
》内含的精神力量远不如
《尚书》那么宏大深远,
那么震动心灵。
《尚书》和《史记》
记载的历史人物,在精神
特征上有差异,似乎不是
一种人格类型。
《尚书》中的人物是
双层人格:他们是世俗的
,也是宗教的:他们是功
利的,也是怀有信仰的;
他们是现实的,也是神圣
的,他们将现实和神圣两
个世界的力量统一于一身

……
《尚书》的思想
《尚书》的精神结构
有以下特征:信仰上天,
敬畏天命。上天通过天命
,决定国运及个人命运。
天命不是抽象的,其通过
民心来表现。天民统一,
天命一民心统一,敬天者
必须善待民。明白上天对
朝廷行为的要求,自觉约
束自己符合上天的准则,
天命就与当政者同在,护
佑国家繁荣稳定,个人身
心健康。正如《尚书·皋
陶谟》记载皋陶之言:“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
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
上下,敬哉有土。”上天
之聪明,通过我民众的聪
明展现。上天光明之威,
通过我民众的光明之威展
现。理解上面的天命和下
面的民心,四方的诸侯们
要敬畏啊!
要将自己放在天命一
民心的统一点上考虑问题
。要想成功,必须上应天
命,下顺民心。什么是上
应天命、下顺民心?《周
书·蔡仲之命》中记载周
公之言:“皇天无亲,惟
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
之怀。”
伟大的上天,不因血
亲关系而保佑谁,只辅助
有德性之人。民心并不永
远忠于谁,所怀念的只是
实惠利益。
上天恩惠民众,当政
者必须保障民众的实惠利
益。对上天有宗教信仰,
对民众有实惠保障,信仰
与实利紧密统一在一起。
要求在天人之间的格局下
安排事业和人生,这是《
尚书》的根本思想。
导语
本书分析《尚书》人物眼中世界的本质、《尚书》的宇宙观、《尚书》的天命论思想,分析天命主导的世界秩序和历史的演变。
从天命与王权的关系,论述王权天授、国家政权是上天器皿的观点;讲《尚书》中王权与天命统一的“天命-德性政治神学”。
思考《尚书》之道与个人德性以及中国未来秩序建构的关系。
精彩页
【背景】
第一讲,讲《尧典》。本书着眼于思想分析,我不会每篇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讲解每个字,而会跟着核心思想走,用一些选文片段来理清思想线索。你可以把它当成《尚书》的思想钥匙课,我们用几把钥匙,打开《尚书》的思想之门。
《尧典》在先秦文献中被引用过十四次,《逸周书》《左传》《孟子》《荀子》中都有引用。《论语》中的“尧日”篇,内容部分与《尧典》相同。《尧典》的史料内容来源久远,但传世文本大体形成于春秋时期。
尧是《尚书》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君主,时间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论语》中五次提到尧,给尧以最高的赞美。《论语·泰伯篇》中记载孑L子之言: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尧作为君主,真高大!唯有上天伟大,尧以上天为准则。宽容博大啊,人们难以形容!巍巍高大啊,他成就的功业!灿烂辉煌啊,他的礼制典章!
第一次读《论语·尧典》,见孔子如此盛赞尧,很好奇,就想去了解更多尧的事迹,却发现先秦史籍中记载甚少,大多在《尚书·尧典》之中。仅从今天《尚书·尧典》中关于尧的简单记载,我们看不出尧有些什么样的巍巍功业与灿烂的礼制典章。先秦典籍中,《尚书·尧典》之外,还没有发现与尧有关的更详细的记载。孔子对与尧有关情况的了解比我们更丰富,他的评价基于更多的史料和传统。由于中国先秦文献的大量消失,我们对尧的历史已没有多少了解。接下来,我们分析《尧典》的选段,《尧典》的全文及我的译文,大家可以参考。
【经文一】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译文
尧能彰明美德,使亲属九族相亲。亲属九族得以和睦,公平彰明百姓众族首领。百姓众族首领荣耀昭明,万邦得以和谐安定。
导读
这是赞美尧能团结本族和盟族成员,使万邦和谐,民众和平。日本昭和的年号,估计就是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句中来的。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指尧能彰明美德,团结好自己的血亲宗族。“九族”的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解释不同,但都指有亲属关系的各个宗族。东汉《白虎通德论》将其定义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诗经·小雅·棠棣》有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兄弟们虽然会在墙内家里争吵,但会共同抵御外人欺侮。尧时代,君主的力量以自己血亲宗族的组织力量为基础。尧能凝聚血亲九族成员,这是君权得以维系的条件。古代中国以血亲宗族为组织基础,世界其他民族也如此。《圣经》记载,比尧晚约三百年,以色列第三代始祖雅各(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生了十二个儿子,发展出以色列十二支派。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指有了宗族内部凝聚和睦的条件.还要公平彰显其他百姓部族首领,在部族联盟体中公平地给他们安排显要的职位,使他们有地位、有荣耀。
通常的《尚书》译注把“百姓”解释为“百官”,这种注释不够妥当。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