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流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喻莉娟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风流草》作者喻莉娟用自己的脚步走遍夜郎故土,用自己的妙笔描写多彩贵州奇幻万状的风情,全书分为“序篇(风流草、走过贵州三关)、行过壮丽黔山、涉过秀丽黔水、走进神奇溶洞、踏进迷人村寨、邂逅夜郎传说、探寻历史古墓、踏上红军之路、欣赏侗歌苗舞、缅怀历史名人、近观贵州竹艺、抚摸苗衣苗绣、融进欢乐街市、牵挂我的茶情”等卷篇。其中《风流草》入选“201l中国散文排行榜”和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我最喜爱的散文》。 作者简介 喻莉娟,女,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中国文章学会副会长。 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以及个人理论专著共13部。发表小说散文及专业论文300多篇。获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小说选刊》首届笔会短篇小说三等奖、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小说类二等奖、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散文类二等奖;散文《贵州风流草》入选“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和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我最喜爱的散文》,《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海外文摘》签约作家。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等政府学术奖8项及全国、省级学术团体奖20多项。 目录 序篇 贵州风流草(三章) 走过贵州三关 行过壮丽黔山 空山 笔架山 向往金顶山 层层梯田环绕雷公山 毕节拱拢坪吞天井 幽幽猴子沟 山峰台地草原 醉——是那红与绿 天翁的盆景——旺草石林 张三丰与福泉山 我的大草原 桐梓凉风垭七十二道弯 苗疆长城眺望 涉过秀丽黔水 再度乌江行 哦,瓮安那条河 梵净天体浴 浇阳河畔美多多 水灯载去我的祝福 想在肯池安个家 神奇七星田 吻人鱼 神奇大板水 都柳江边行 洗去烦恼,享受幸福 十里河滩十里花 走进神奇溶洞 解读龙宫的密码 甲茶燕子洞 雪洞洞蟒奇观 双河洞赤尾溪 踏进迷人村寨 永远的“沙滩” 朝门八字开 向往神农百花寨 讲义寨的解读 石寨石巷石门槛 乡韵鸟儿惊晨梦 夜行“林城后花园”——后山 高坡美丽而神秘 贵定沿山的历史疑云 雷公山上闹苗年 正安桃花园寻芳 铁索桥边布依人 顶坛花椒人家 侗寨感觉飞 化处之谜 我所知道的湄潭茅坪 贞丰土陶 邂逅夜郎传说 我站在“点将台”上 “夜郎王”家作客 夜郎古县 探寻历史古墓 可乐古墓所思 寻访务川汉墓 大方奢香墓 乳祖墓 踏上红军之路 红军南渡乌江绝地 三穗良上苗寨红军路 红军盘县会议 黔桂锁钥红军遗踪 欣赏侗歌苗舞 感谢侗族大歌 绕山绕河绕家歌 布依歌者 打响金钱杆 芦笙舞 “纯天然”舞台上的苗族《迁徙舞》 毛龙翻滚我心激荡 缅怀历史名人 访旺草讲堂怀先师尹珍 花溪有个周渔璜 永乐李端棻墓前桃李芬芳 我与寿生先生的文缘 近观贵州竹艺 布依族播娜摩簸箕画 三穗竹编上的梦 塘头斗笠葳葳闪 玉屏箫笛情 芦笙芦笙 抚摸苗衣苗绣 歪梳苗发正穿苗衣 绣出史诗绣出美丽 融进欢乐街市 赶场后山石板街 欢乐的都匀石板街 牵挂我的茶情 瓮安贵山白茶,我的牵挂 湄潭茶情 序言 对于我来说,“我的家乡 ”是一个复杂的词组。我的 祖屋在那“美在农家,乐在 农家,学在农家,富在农家 ”的余庆,我曾几次返乡, 都是因为“文缘”,我的散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发表 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迈向 新农村》下卷《真情大散文 》;我的出生之地,是贵州 省城贵阳;而我成长于斯, 成熟于斯的,却是一个名字 叫务川的边远县城。 传说天上掉下一块陨石 ,人们叫它务星石,务川因 而得名。这是老一辈人们告 诉我们的故事。这是一个似 是而非的说法,就好像那“ 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古老 谜语,从这故事里,其实你 不能确定是因务星石而命名 务川呢,还是因务川而命名 务星石。但不管怎样,这在 我的生命中,却是一个具有 象征意义的美丽传说。当我 终于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 蝶化为一个成熟的园丁时, 我又回到了省城贵阳。于是 ,在我的心中,我蹀蹀躞躞 度过了16年青春岁月的务川 ,又成为我的“乡愁”之地。 无论是余庆,还是务川 ,它们都处于名扬天下的遵 义。 于今,在省城谋生的我 ,回望这片美丽的土地,我 认为,我与她结下血脉之缘 ,更与她有不解的青春之缘 ,正是我的福分。 从小,我生活在那片风 景如画的山山水水中;从小 ,我感受到那里多民族的风 情;从小,我就了解到那么 多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为 我今天能去写一点什么东西 的时候,提供源源不断的创 作生命源泉。那里有说不完 的家乡事,道不尽的故里情 。 家乡的红色故事,永远 激励着我。遵义会议、娄山 关战役、四渡赤水……多少 壮美的故事,流芳的诗篇… … 家乡的多民族风情,永 远感动着我。苗族、土家族 、仡佬族……民族风情万种 ,形成多彩多姿的文化。探 不完的秘密,写不尽的风情 。 更有那来自于家乡遵义 的国酒茅台,连接着那神奇 而英勇善战的长征红军,蕴 含了多少历史文化意义…… 家乡的美太多,毋庸置 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是幸 福的。但对我来说,也难免 形成一个“审美的压力”。我 总觉得,作为一个“文学女 人”,美丽的家乡总在召唤 着我,召唤着我手中的文学 之笔。也曾,我以家乡小城 镇文化为背景,写下了长篇 小说《卉卉》,有作家报, 贵州日报等十家报刊发表了 评论。我描写家乡特殊地质 风貌,特殊时代文化,家乡 人民特殊生活状态的中篇小 说《崖窝》,获大众文学百 花奖;发表在2010年《山 花》上的中篇小说《石轱》 ,描写了家乡人特殊的精气 神,获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 学创作笔会二等奖;短篇小 说《公务员》,描写在今天 经济浪潮中嬗变的家乡人, 获《小说选刊》首届笔会短 篇小说奖。我的散文集《水 灯载去我的祝福》,被网友 称为“一本让贵州人自信的 书”,是我走遍家乡和贵州 40多个县市写出的山水游记 散文。 我还想告诉大家,我度 过16载青春岁月的务川,是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也是我 的公公——寿生先生的桑梓 之地。寿生在20世纪30年 代,是胡适的“门生”,也是 好友,寿生的几十篇时评和 小说,被胡适推荐发表在“ 向不登文学作品”的《独立 评论》上,并推荐给年轻的 作家以资借鉴(见人民文学 出版社《胡适文集》第三集 ,给陈企霞的信)。寿生对 我的最大希望,就是有一天 ,能够用文学的笔,描写文 化的家乡。 于是,我愁,愁我难以 用笨拙之笔,诉说我那说不 完的家乡事,道不尽的故里 情。如今,我工作在省城贵 阳,心却常驻于三百里之外 的故乡,以致我“夜夜乡山 梦寐中”(谢榛《四溟诗话 》语)。 但是,今天在这里,在 大家的创作精神激励下,我 愿意在文学之路上不懈地行 动,继续以文学之笔,解我 永远之“乡愁”。正如存在主 义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 主萨特所说:行动吧,人在 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 ,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 外什么都不是——我愿把这 哲学的话语,作为我文学行 动的琵琶之声(注解:葡萄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 最后,祝大家在坚守文 学的写作行动中,完善自己 的美好人生! 谢谢大家! 导语 对于作者来说,“我的家乡”是一个复杂的词组。作者的祖屋在那“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学在农家,富在农家”的余庆,作者曾几次返乡,都是因为“文缘”,作者的散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发表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迈向新农村》下卷《真情大散文》;作者的出生之地,是贵州省城贵阳;而作者成长于斯,成熟于斯的,却是一个名字叫务川的边远县城。一起来翻阅《风流草》吧,了解作者笔下的家乡。 精彩页 玉屏朝阳寨,是贵州唯一的北侗聚居之乡,传说这里有一种神秘的草药,你会觉得那只有神话传说和武侠小说中才会出现。有人告诉我说:“玉屏侗寨有根药,生男生女由它说!”真有这么神吗?难以想象。如果真是这样,计划生育就好搞得多了。在农村,不知道有多少户人家就为了生个男孩,已有了三五个女孩还在东躲西藏的超生,这是因农村的经济状况而导致的陈旧陋习所致,地方政府为难,农民们却也感到难啊!但这个问题,在玉屏朝阳侗寨的确不是一个问题。一个神秘的现象,据说是古已有之。据当地的文老支书说:“打洪武年间,我们文姓就安居在这里,自古每家的小孩都是一男一女。现在我们文家村,有7个村民组,225户,865人,平均每户不到4人。” 直到今天民间流传或现实“存在”的一些事况,人们往往只能看到现象,但要想深入了解其内部真相或者对它作科学的解释,还难以办到。因此,这样的现象就有了神秘性。这样的现象只能在一定范围的人中间有所了解而不能外传,其神秘莫测的真实信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享有知情权。这就是神秘之源。 朝阳侗寨,距玉屏县城不过十多里路,却山高沟深。村寨是侗族群居的典型,依山傍水,吊脚楼、回廊杆栏式的建筑。先是沿河而行,河面不宽,水深不足三四尺,用“清澈见底”来表达,只嫌俗气;用毛泽东的“鱼翔浅底”,方才描画到位。两岸群山被厚厚的植被覆盖,院落就在竹林树海中,真是一个宁静而悠远的世外桃源。我曾经和寨子里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大人呢?”“爸爸、妈妈他们都出去做活路去了。”“你们这里家家都这样干净,一个寨子就跟公园一样,是谁打扫的?”“谁打扫?”他(她)们觉得这问题有些好笑,“我们从来就是这样的!不知道谁,都打扫。”“你们的门怎么都不用门闩,不上锁,不会被人偷吗?”“……不会!”“你们有几姊妹呀?”两个小孩都说:“两姊妹!”一个说还有一个姐,一个说还有一个弟。很有意思,这就和传说主题有些靠拢了。 当然,从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样一些问题有点感到奇怪。于是,我提议给他们照相,他们脸上的微笑虽然显出有些腼腆,但却很快拿起他们的铁环,唤着他们的狗,走到我们的面前,做出各种姿势,大方而纯真,真是可爱。 尖坡,是朝阳村的一个村民组——尖坡就是尖坡,只要你去爬一爬“尖坡”,你就会感受到它的“尖”,不爬得你汗流浃背是不算数的。村子,就在最高的“尖坡”上。这里的农家大嫂,能够一面给客人敬酒添饭,一面给客人唱本地的山歌,虽说是侗族人,却是用的汉语,当地的汉化程度已经很深。当你问她们的“家庭组合”情况时,她们会告诉你,都是两个小孩,一男一女。但如果你问她们是不是有“一根药”的时候,她们就笑而不答,这可是真正的“文化秘密”。 据说密方——即那“一根药”,只传媳妇,不传儿女。世代相传到如今,就是没有外人能知道,越传越神,更难找到科学依据。但文老支书证实:“我们这里两个女孩的只有一户,其他的都是一男一女,现在村里有十多户就一个男孩,也不再生了。”“我们这里的社会治安好,可以说是‘夜不闭户’,在这里,十多年没有一个矛盾送到乡镇,更没有一个刑事案件。可以说是矛盾不出寨门。省里经常有领导来考察!” 我曾经对朝阳侗寨有过几次考察,但考察的结果,对于到底有没有这样一根药,他们从来不正面回答。当然,这是一根什么样的药,更是无从解开的谜了! 但是,这里的人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人与人是如此的和谐,他们的思想境界是如此的高,尽管他们拥有这样一根神秘的“药”,能够左右自己生男生女,但他们却世世代代保持着“一男一女”古老而现代的文明。这是我们中国的学者早就提出而未能实现的梦幻目标。不管怎样,我的考察结果也是最令人满意的结果罢。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