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公元1583年,统一日本的秀吉为了展现实力,决定营造比织田信长的安土城更加富丽雄伟的城郭,于是一宗长达十年的兴建工程就此展开。涵盖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总构的大阪城,在战事频仍的历史背景下,从备战防御层面整体规划,聘请精湛工匠和技师,结合垒石和木材,造就拥有五层楼天守、御殿、城墙、护城河的大型城防。 可惜这“三国无双”的名城丰采后人无缘得见,烟硝战火吞噬它的辉煌,徒留本丸残遗供人凭吊。研究日本古城长达二十年的作者宫上茂隆,凭着一张建筑古图予以专业剖析和实际调查考证,终为世人还原桃山时代大阪城的整体结构和建筑风貌。 作者简介 穗积和夫,1930年生,日本插图画家。东北工业大学工学系建筑专业毕业,经松田平田设计事务所成为自由执业插图画家。主要绘制男性服饰和汽车插图。 自出版系列图书《日本人是如何建造建筑物的》后,开辟了描绘历史性建筑和都市的新境地。 作品有《汽车的插图》《描绘日本的建筑和街区》(专著)、《男人的服饰》(译著)、《法隆寺》《奈良的大佛》《江户之街道(上、下)》(合著)等。 目录 前言 昔日的大阪 战国时代出现的石山本愿寺 战国时代的城郭 之一 战国时代的城郭 之二 织田信长进京 织田信长兴建安土城,并将本愿寺势力逐出大阪 丰臣秀吉取得天下,入主大阪 丰臣秀吉统筹筑城事宜 黑田官兵卫的绳张工程 筑城工程正式展开 采石作业 砌石垣 中井正吉负责设计超大型的御殿 搜集木材进行加工 兴建御殿 兴建天守 之一 兴建天守 之二 天守的屋瓦与墙壁 天守落成 橹(矢仓) 多闻橹(多门) 围墙 建设城下町 本丸完工,丰臣秀吉晋升关白 大手樱门 表御殿 对面所 台所 天守 奥御殿 小书院 御殿与御纳户 山里 茶室 二之丸与外护城河的兴建工程 二之丸的构造 千叠敷建造在朝鲜之役时 丰臣秀吉临死前打造总构 德川家康入主西之丸,并且在关原一役赢得胜利 繁荣的大阪城下町 冬之阵——德川家康对丰臣家施压 冬之阵——城郭方面的备战 冬之阵——幕府军的攻击 冬之阵——双方和谈同意掩埋沟渠 夏之阵——丰臣军出城迎战 夏之阵——大阪城起火,丰臣氏灭亡 德川幕府重建大阪城 后记之一 后记之二 序言 在日本大阪市的中心, 尚遗留着护城河和石垣轮廓 的大阪城,今日已成为供民 众运动休憩的一处绿意盎然 的大公园。城郭中心的本丸 旧址矗立着一座钢筋混凝土 打造的天守阁,是1931年 (昭和六年)由市民捐款重 新建设完成的。历经近一个 世纪的淬炼,如今这座城郭 俨然已成为大阪的象征,每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光客络 绎不绝。 今日我们看到的是如此 宁静祥和的景象,这让人难 以想象过去的大阪城也曾经 烽烟弥漫,放眼之处血流成 河。 大阪城的历史起源自日 本战国时代在此处兴建城郭 雏形的石山本愿寺。后来与 织田信长交战时,本愿寺陷 入大火,继织田信长之后接 手天下大业的丰臣秀吉便直 接在石山本愿寺城的遗址兴 建大阪城,成为人人口中有 如铜墙铁壁的要塞。不幸的 是,到了丰臣秀吉之子秀赖 主政时,城郭被德川幕府的 军队攻破。建筑物不仅遭到 大肆破坏,甚至为祝融焚毁 。这场战役(大阪之战)之 后,德川幕府曾重建这座巍 峨的城池,奈何它未能躲过 江户幕府末期维新之战(戊 辰战争)引发的一场大火, 建筑物再度被摧毁了大半。 明治时代以后,这里一度成 为陆军兵营,太平洋战争爆 发时,因遭遇空袭,剩下的 建筑物又被烧掉了一部分。 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美军 驻扎的中心,一直到1948 年,大阪城才真正回归市民 所有。当时的大阪城可说是 一片荒芜,但在市政府的规 划下,人们一点一滴地将其 建设成公园,直至今日的规 模。 大阪城现存的石垣是德 川幕府兴建的。明治时代学 者的小野清就曾提出这种观 点,但直到1959年的综合 学术调查,一份关于古迹石 垣的研究报告出炉,才真正 确认了这个事实。 不过,丰臣秀吉兴建的 大阪城的原始样貌究竟如何 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 从1963年着手研究,距今 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 我很幸运地在当年担任 德川幕府京都木匠工头的中 井家收藏的建筑图中找到了 解开这个谜题的关键古图。 这张古图纸质纤薄,仅 有40厘米长、30厘米宽, 上面描绘的也只有本丸部分 。虽然图上的城池看上去和 德川时代的大阪城本丸相去 不远,但仍有若干明显的出 入。 图上明确记载着石垣各 部位长度和高度的间数,建 筑物在城里的配置,乃至御 殿的空间规划等,皆一目了 然。仔细调查后发现,这张 “本丸图”原来是照着尺寸更 为精确的原图拓下来的复本 。 复本中记载的石垣长度 间数,可说正确无误。根据 是,当我将本丸图的城郭与 现在大阪城城郭的实测平面 图重叠在一起时,发现两张 图上本丸外围石垣的描线几 乎一模一样。从以上种种的 测试得知,本丸图实际上是 按照一间(当时六尺五寸, 约等于1.97米)比五厘五毛 (约1.65毫米)的比例缩小 的实测图(比例尺约1∶1180 )。 在综合学术调查的过程 中,调查小组有了一样新发 现。本丸中央部位的挖掘工 程中,人们发现在地下约 7.5米的地方存在一道由天 然岩石堆积而成的石垣。现 存由德川幕府建造的护城河 石垣使用的是加工过的石头 ,那么这道地下石垣很可能 属于丰臣时代。我用本丸图 来对照石垣的位置,发现它 应该是本丸西侧“中段带状 曲轮”的一隅。 于是,我们以这道地下 石垣的高度为基准,按本丸 图记载的石垣高度间数计算 本丸各个部分的高度,发现 数据与如今的本丸非常接近 。也就是说,本丸图记载的 石垣高度间数十分精确。 那么,如此准确的一幅 丰臣时代古建筑图,怎么会 流落到中井家呢?(中井家 的初代正清是德川家康时代 的木匠。)为何图上仅描绘 了本丸和内护城河,没有其 他部分? 上述疑问可通过文献研 究得到解答:因为丰臣秀吉 时代的首批建筑工程的确只 包含本丸和内护城河两部分 。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发现 原来中井正清之父正吉正是 本丸兴建工程的木匠工头。 由此可以推断,这幅本丸图 应该是在中井正吉的指挥之 下,于本丸石垣盖好时描绘 下来的。 有了这幅本丸图,我们 在研究丰臣秀吉的大阪城时 ,至少在本丸与内护城河这 部分,有了非常具体而微的 依据。 在这幅本丸图曝光之前 ,考古学家都是用描绘大阪 冬之阵与夏之阵场景的画作 ,或是可以看出大名在沙场 布阵情形的“大阪之阵图”, 作为具体呈现丰臣时代大阪 城的史料。 其中,原本由福冈藩主 黑田家收藏的“夏之阵图屏 风”(现存于大阪城天守阁 )颇为知名。它描绘的是夏 之阵的最后一日,丰臣军与 幕府军决一死战的惨烈景象 ,画面的一隅正好出现大阪 城本丸。若将此图与本丸图 比对,会发现两座本丸的基 本结构并无二致,因此间接 证实了此图是曾参与战役的 黑田长政命画家所绘的传说 。我们甚至可以确定,当年 黑田长政的父亲官兵卫孝高 ,与丰臣秀吉筑城之间必定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 阪之阵图”的可信度在与本 丸图的对照中得到了证实, 根据这些图像,本丸外围的 二之丸与外护城河,以及更 外圈的总构的样貌,我们都 能略知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