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我们都希望能抽出一些时间,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标和决定,但因身处各种任务、会议、决定和责任的旋涡中,我们很少有机会停下来。 畅销书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认为,人们并非需要长时间的独处和宁静才能反思。事实上,反思可以在忙碌生活的间隙进行,这些“碎片化反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巴达拉克教授花了约两年时间研究“反思”,阅读了大量与反思有关的经典文献和名人日记(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凝结状态的反思),访谈了百余位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终于整理出这本简洁凝练、充满智慧的实用指南。阅读本书,有助于让反思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作者简介 小约瑟夫·巴达拉克(Joseph L.Badaracco, Jr),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在哈佛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与博士学位。 现任哈佛商学院约翰·沙德(John Shad)商业伦理教席教授。哈佛大学MBA项目前主席,哈佛大学股东责任咨询顾问委员会(AdvisoryCorrimittee on Shareholder Responsibility)前主席,曾任职于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 他拥有丰富的专业经历,曾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管理培训项目中担任教职。曾接受各类机构和企业的邀请,多次进行有关领导力、价值观和商业伦理等主题的演讲。 已出版多部著作,其中《纽约时报》畅销书《沉静领导》已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多国出版。 目录 总序 推荐序 第一章 马赛克式反思 第二章 以60分为目标 第三章 偶尔慢下来 第四章 多角度深入反思 第五章 暂停,评估行动 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反思 通过再次思考呈现事物 真实的样貌 KPI、OKR以及“996”“内 卷”等不断涌现的网络热词 映照了当下人们紧张、焦虑 的生活状态,也无不提示着 这个世界的速度、复杂性与 挑战性。人们在各种目标、 各种KPI的驱动下忙碌于行 动,忙碌于学习,生怕一刻 的耽搁就使得自己与世界脱 节。我们似乎接受了更多的 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 处理了更复杂的问题,然而 我们做决策的能力提升了吗 ?我们能更好地去解决生活 和工作的重负吗?哈佛商学 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 认为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人们因为忙碌于行动而 找不到时间来进行反思,有 些人甚至觉得“反思使人停 滞,行动使人充实”,从而 回避反思。久而久之,我们 丧失了反思的能力。巴达拉 克教授在他的新书《学会反 思》中强调反思在日益复杂 的当今世界恰恰变得前所未 有的重要。对此,我深以为 然。事实上,大量的心理学 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更加 忙碌、更加焦虑,或者信息 过载时,思考反而更加肤浅 ,决策也更加短视和不理性 。 什么是反思?为什么需 要反思? 反思,顾名思义,指的 是返回去思考,或再思考。 我们通常把人们主动去思考 过去做出的决策、对事物所 持有的看法以及产生的感受 的行为称为反思。反思对应 的英文单词是reflection,其 本义指光线经过某些物体表 面时产生的反射和映像,亦 指反思、深思或沉思。英文 单词reflection的本义非常有 意思,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 理解反思的深层含义。我们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反思是 对之前的决策、看法及感受 的一种映像或观照。什么样 的映像呢?没有经过污染、 没有被扭曲的映像,因此更 加接近事物原本或者真实的 样子,即真相。所以说,反 思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要到达 或者还原事物本来的样貌。 人们会因经历了正确的反思 而获得领悟。 为什么说通过反思才能 真实地反映这个世界以及事 物原本的貌相呢?难道我们 最初的思考和解读可能有误 ?很有可能。这是因为人们 在感受、加工信息以及判断 事物时,会受到当下的情境 因素的诸多影响。比如说, 一个人当下的情绪会影响他 对事物的判断。一个人开心 的时候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 是美好的,对未来充满了希 望,因此更加乐观,并对风 险更加轻视。相反,一个人 沮丧之时,就会对世界充满 了悲观和失望,对风险也更 加敏感,处事小心翼翼,如 履薄冰。相信大家一定有过 类似的感受:天气好的时候 ,或者我们偶然获得别人的 一次夸赞时,心情就会好起 来,看什么都戴着玫瑰色的 眼镜(rosy view),觉得自 己无所不能。在这种状态下 ,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看 法和判断显然是不同于当他 感到沮丧、焦虑或者愤怒的 时候的。然而,人的情绪的 起因和他所需要判断的事物 与决策也许并无关联。那么 ,当一个人心情特别好或者 特别糟的时候去买卖股票, 而这种情绪又和股市本身毫 无关联,就需要好好地进行 反思,再做出购买或抛售股 票的决定。 再者,一个人因繁忙而 无暇深入思考的时候,大脑 常常启动自己所习惯的、熟 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比 如刻板印象)去对所接触到 的事物进行判断。然而,这 样的判断很可能忽略了一些 重要的,与经验相左的信息 和线索,因此会做出误判。 比如说,人力资源主管在筛 选应聘者的简历时,其对教 育背景的刻板印象可能使得 其他彰显申请者职业能力的 信息被忽视,从而错失良才 。巴达拉克教授在书中提到 的反思原则“偶尔慢下来”和 “暂停,评估行动”,就是针 对这样的情境。当人们过于 依赖自动化的加工和思维惯 性时,需要停下来反思,理 性评估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有的时候,我们还会过 多地关注某些细节而忽略大 的方向和目的。这种情况在 信息过多、过于繁杂时尤其 多见。我们处理信息时更多 是在解读“这是什么”(what )而非“这为了什么”(why )的重要问题,从而会陷入 低层次的细节内容而忽视大 局(big picture)。“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指的就是这样的思维 局限性。例如,家长在关注 孩子的学业时,太过重视某 些具体科目的成绩和表现好 坏,而忽视了教育的初衷— —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学 习的动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孩子 可以在这些科目上考出高分 ,但是无法对这些科目保持 学习的意愿、兴趣和习惯。 这正体现了巴达拉克教授所 说的“从我们正在经历的、 正在做的或想思考清楚的事 情中抽离出来,领悟真正重 要的事情是什么”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的“多角度深入 反思”这一原则可以帮助我 们突破这种局限性。这样的 思维定式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此不一一赘述。 由此看出,我们对事物 产生的第一印象和判断很可 能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是有 误的,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 对初始的思考和行动进行审 视与检验。反思就像一面镜 子一样,还原事物原本的样 貌,助我们达成更为理性的 认知和决策。 如何反思?反思的关键 是什么? 巴达拉克教 导语 碎片化时代,如何通过反思提升洞察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如何在纷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宁静?哈佛商学院教授小约瑟夫·巴达拉克充满智慧的实用指南。 畅销书《沉静领导》、《灰度决策》作者,历时两年深度研究、大量访谈,简洁凝练、充满智慧的实用指南,帮助管理者重新认识反思、学会反思,让反思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书评(媒体评论) 反思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寻找不 足,明确方向,我们才能走 得更远。 ——丁世忠,安踏集团董 事局主席兼CEO 这本关于反思的书包含 了许多心理学的原理,书中 所讲述的许多方法也是我所 熟悉并且经常教人的方法。 巴达拉克教授采用的框架和 语言特别平易,极易让人感 到亲切。这本书可能在这里 或者那里击中你的内心,让 你开始有意识地思考反思这 件事,并且让你想到:哦, 很多人就这样有效地做到了 ,或许我也可以试试看? ——韩岩,著名心理学家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 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在实践中,反思是一种很 重要的审视方式。能不能养 成反思的行为习惯,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质量 、走向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肖知兴,领教工坊学 术委员会主席 反思在日益复杂的当今 世界恰恰变得前所未有的重 要。感谢巴达拉克教授为我 们点亮了一盏关于反思的明 灯,愿读者朋友们能通过阅 读这本书领悟反思的真谛, 获得反思给予我们的独特馈 赠。 ——徐菁,北京大学光华 管理学院教授 精彩页 有家天使投资公司做得很成功。每投资一家新公司时,它的创始人兼CEO都会给创业者一项特别的“建议”:“哪天我去你的办公室,看到你两脚跷在桌子上看向窗外,我就把你的工资翻倍。” 这位CEO的话里有双重信息,值得所有人一看。首先,反思极其重要。实际上,在当今世界,反思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与之前的时代相比,现在的世界更为复杂,时间更加紧迫,信息更加饱和,流动性也更强,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深入思考我们的处境、问题和我们要做的决定。其次,在当今世界,我们很难有时间去反思,甚至我们的反思能力都可能因此被削弱。 什么是反思?提到反思,人们脑海中会出现一些熟悉的形象:罗丹著名的“思考者”雕像,一位一动不动正在打坐的僧人,一个低头默默祈祷的女子,或是一个在满天繁星下独自凝望夜空的身影。关于这种一个人安静沉思的方法,已经有不计其数的文章和书籍予以介绍。但是,对于被工作任务、会议、决策和重大职责裹挟忙得团团转的人来说,这种方法适合吗? 四年前,我打算着手回答这个问题。为此我采访了一百多位管理者,他们来自15个国家,上至CEO,下至主管,大部分人在企业工作,不过也有一位警长、几位宗教组织的负责人、一家知名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教练,以及几位大学的行政人员。同时,我认真研读了一些经典著作,比如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的《沉思录》、天主教圣徒依纳爵·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的《神操》,以及很多名人日记。 最后,我得出结论,那些身肩重任的忙碌一族确实会花时间进行反思,但不是一个人长时间沉思,而是主要用一种我称之为“马赛克”的方法进行反思。我们都知道,马赛克是用小片的石头或玻璃镶嵌而成的艺术作品。我从采访中得到的结论是,那些忙碌且事业有成的管理者的确会反思,不过他们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反思——就像创作“马赛克”作品一样。 为什么他们的日程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还要挤出时间来做反思呢?有位高管回答得非常中肯。几个星期以来,他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改变职业方向。在一次反思中,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广阔的图景: 人生就像冲浪,波浪带着我们前行。大部分时间,我们在不停地调整自己,努力跟上并驾驭波浪。 可能这道波浪不适合我们,或者不再适合,可能前面就是礁石。反思,就是思考这一类的问题。 这句话指出了管理者在百忙之中仍然努力挤出时间进行反思的两个根本原因。 第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很实用。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反思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更好的决策。就每一天、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问题而言,反思都是我们的得力工具。就像前面那位高管所说的,借助反思,我们可以“调整自己,努力跟上并驾驭波浪”。另一位管理者说:“我一直怀疑我反思得不够多,因为我老得招呼大家开会。” 第二个根本原因是它很深刻。反思能让我们深入思索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追问自己的问题:应该怎样生活?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才算美好的人生?也就是说,你驾驭的波浪适合你吗?这样的反思会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变化。有位前任CEO在采访中不无惆怅地说:“要是25年前,或者30年前有人问我‘你对自己坦诚吗,你有没有拿出足够多的时间来做反思’就好了。”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