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史书?
如果我是那个古人我该怎么做?
我们要向古人学什么?
什么是《史记》的“春秋精神”?
……
王令樾教授读史三部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中的那群人,那群人的所作所为。这三个部分——时代、人、事交互错综,让人看尽人间沧桑。借助古人的人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就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可是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人生道理,来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面镜子,可以得到为人处世的法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与经典(史记)/人与经典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令樾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读史书? 如果我是那个古人我该怎么做? 我们要向古人学什么? 什么是《史记》的“春秋精神”? …… 王令樾教授读史三部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中的那群人,那群人的所作所为。这三个部分——时代、人、事交互错综,让人看尽人间沧桑。借助古人的人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理。就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可是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人生道理,来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面镜子,可以得到为人处世的法则。 作者简介 王令樾,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自幼随母亲读唐宋诗词,偶窥笔记杂丛。于辅仁大学中文系任教之时,秉承庭训,知研习国学不可偏废,故跟随父亲王礼卿教授读《诗经》,以王教授所著《诗经四家诗恉会归》为学习之本;同时又研习与经学相配的纬学,并有所著述。子书《道德经》受教于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并获得毓老别有见地的道家思想。史书以《史记》见长。集部以家传《昭明文选》为首要;其次秉承父亲所教导的古文义法,以《历代文约选详评》为教本,研修并教授古文、骈文课程;又随父亲读《文心雕龙通解》,以求统贯中国文学批评之理论。此外,于中国古典小说多有涉猎,亦长期授课。可谓一生心在国学,以中国传统学术之永续流传为志业。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伟大的开篇——五帝本纪(上) 第二章 伟大的开篇——五帝本纪(下) 第三章 大丈夫当如是乎——高祖本纪(一) 第四章 大丈夫当如是乎——高祖本纪(二) 第五章 大丈夫当如是乎——高祖本纪(三) 第六章 大丈夫当如是乎——高祖本纪(四) 第七章 大丈夫当如是乎——高祖本纪(五) 第八章 伯夷列传(上) 第九章 伯夷列传(下) 第十章 两位名相的故事——管晏列传(上) 第十一章 两位名相的故事——管晏列传(下) 第十二章 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与吴越争霸(上) 第十三章 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与吴越争霸(下) 第十四章 孟尝君列传——公子养士 第十五章 魏公子列传——仁而下士 第十六章 张耳陈余列传——好友反目(上) 第十七章 张耳陈余列传——好友反目(下) 第十八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智勇双杰 第十九章 滑稽列传——诙谐讽谏见真章 附录1 附录2 序言 一、为什么读史书 在正式进入《史记》之 前,我们先谈谈为什么要读 史书。也许你会觉得这是题 外话,其实这是读《史记》 之前应该有的一个认识,有 此认识之后,你就不会在读 《史记》的时候,只把它当 作读古代的故事书。为什么 呢? 《史记》中确实有很多 精彩的故事,但读《史记》 不是为了看故事、听故事, 而是要借着历史中的古人古 事,看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给自己的人生找方法、方针 和方向。这样,《史记》才 能够真正地经世致用。不管 是读《史记》,还是读其他 历史书籍,都需要对自己的 现实人生有某种启迪或借鉴 ,这才是读史书的真正目的 与意义。 谈到实用性,也许有人 会说,当你读到史书中某一 关键处时,就该问问自己: “如果我是那个古人,处在 那样的环境,我会怎么做? ”这样的说法也没有错,换 言之,也就是在强调实用, 古书的实用。我或许会改变 一个字,我会说:“我‘该’怎 么做?” “会”和“该”,看起来只是 一个字的区别,但是当我在 问“我‘会’怎么做”的时候, 我可以凭自己的理想、用我 的想象,假设性地去想我会 怎么怎么样做;可是当我问 “我‘该’怎么做”的时候,也 许是我已经知道我要怎么做 了,我能够真实、真切地去 做。或许用那个“要”字会更 强烈一点儿:“我‘要’怎么做 ”,应该是借鉴古人古事, 产生自我行为抉择的表现。 二、向古人学什么 因此,我们从所谓读古 书要运用到自己的人生里, 进一步谈谈读史书的实用性 和读史书的目的。一般人所 谓的以古鉴今是个笼统的说 法,在此,我要更明确地说 :读史书是为了学习与反省 。学古人的长处,反省自己 的短处;学古人的智慧,反 省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在 读史书时,不会把重点放在 批判古人上头。 大家读史书常有一个现 象,就是直接简单地评断, 断定这个人是好人、坏人、 小人、奸雄等;或是这件事 做得愚蠢、聪明……诸如此 类,用简单的标签一贴论定 ,这样做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凭个人的一种好恶 或见解,轻易下结论,未必 周延;而这样的结论就算正 确,又有何意义?前人已逝 ,事不可追,仅抒发一己之 见而已。 重点应摆在所谓“借古人 反省自己”,反省是对自己 最有用的一个部分。古人做 错了,那个错已成为过去, 成为历史,我却在古人的错 误之中学会纠错,在古人的 正确中悟得智慧。这部史书 的人与事,对我而言就有了 相当的作用,促使我在面对 同样情况时,知道自己该怎 么做。如此,增长自己的见 识,增强自己为人处世的能 力,很聪明地借助古人的所 作所为,转换成一种客观的 经验。应该说,这是读史书 的最大意义。 三、六经皆史与六经之 道 在帮助个人成长的实用 功能之外,我们还要把眼光 再放远些,以保证自己从史 书中能有更完整的收获,那 就是从中学习古代文化、制 度、学术、发明等一切的文 明发展历程。因为,这是后 代文明的根源,也是每一时 代的现实人生的反映。史书 所记载的文明发展是一切学 问的基础,故古人做学问必 读史书,以见各代制度传承 流变的利弊得失。 古人常说“六经皆史”, 六经指《诗》《书》《礼》 《乐》《易》《春秋》。此 经籍内容是尧、舜、文、武 、周公等圣王所奠定的制度 、所阐述的意义道理。经孔 子整理阐释,并发挥推衍其 义而彰显中国学术的大道, 后代由此建立六经大义,是 中国学术的起源与根本。这 六经虽阐述人生大义,但从 其产生的根源,以及形式、 功能来看,皆是当时的历史 ,故章学诚特别讲求经学促 进文明发展的经世致用之功 ,不只是空言大道,流于微 言大义的兴发,失去人事现 象的考究。司马迁说《史记 》的成书宗旨曰:“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史记》一书说的 就是天人相合的道理,古今 变化的现象。《史记》不只 是人事传记,更重要的是借 助人事现象,揭示宇宙人生 的大道。因此,古人做学问 不能不读“史”,“史”正是借 人事寄寓大道理,使学问不 致空虚,这是史书整体上的 重要性。 文明发展是一个点线面 的前后连贯,有所谓的根源 ,才有所谓的流变,在这古 今发展的流变中,看到兴衰 消长的现象。兴衰、起伏之 间,内含大道,而这也正是 我们后人获取智慧的一个来 源,所以史书不能不读。 四、读史三部分 总体来说,读史书先要 透彻地了解那个时代,那个 时代中的那群人,那群人的 所作所为。这三个部分—— 时代、人、事交互错综,让 人看尽人间沧桑。借助古人 的人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 道理。就算我们每个人的生 命有限,可是我们可以借鉴 古人的人生道理,来指引自 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人 生找到一面镜子,可以得到 为人处世的法则。《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 自镜也,未必尽同。”所谓 生活在自己的时代中,汲取 古代人事的经验作为镜鉴, 作为对照,当然不必然与古 代完全相同。 因此,在此情况下,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