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任彦申从政心得(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任彦申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集纳了作者《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后知后觉》《如何是好》三部书的“合集”。内容涵盖作者任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二十余年的教育经营理念,及任职江苏省委十余年的从政心得。内容涉及地域文化、干部问题、大学精神、文化价值、传媒改革、人才培养与选拔,为官之道及自己的人生感悟等诸方面,大部分源自工作实践中的感受,是从管理角度鸟瞰彻悟之后的真知灼见,没有官话套话场面上的话,更没有隔靴搔痒言不及义东拉西扯的废话假话,既能言人所不曾言、不便言、不敢言、又收放自如,适度恰切,推心置腹,无论从认识层面上还是从操作层面上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内容丰富朴实,既贴近生活,让人身临其境,又风趣睿智,字里行间充满智慧,是很好的公务人员指导读本。
作者简介
任彦申,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著有《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后知后觉》《如何是好》等。
目录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自序
我观清华北大
世人眼中的北大清华
北大人说北大
我观北大清华
谈谈人才理念
人才的内涵
人才何以难得
对待人才三原则
用人要当其时、当其壮
不拘一格方能出人才
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
关于领导哲学
领导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
团结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政策导向
善于欣赏是最高明的领导艺术
助人成功是最大的成功
亲和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力
一把手的艺术
想全局,抓大事
站得高,看得远;睁只眼,闭只眼
寻找共识,凝聚合力
既要管事,更要管人
胸怀宽广,豁达大度
不争功,不诿过
大学管理的误区
自由与民主的混淆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交叉
专家的高明与局限
教师与校长的矛盾
思潮的困惑与出路
大学的精神使命
文化高地的风采与伤痛
文化振兴的根本之道
多元激荡的文化发展趋势
处理思潮问题的经验教训
学潮的风险与对策
学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潮的风险在哪里
处理学潮应把握哪些原则
大学何去何从
大学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大学要不要多元筹资
产、学、研结合要不要实行
十年的记忆
沉重的使命
调整角色,转变形象
重要的里程碑
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
后知后觉
自序
我观江苏
一、从乾隆下江南说起
二、水做的江苏
三、水做的人
用人之道
一、盛世明主的用人智慧
二、知人不易善任更难
三、如何辨别干部
四、提防小人得志
五、干部制度的改革
干部选择
一、做人与做官
二、说真话与说假话
三、当官与发财
四、现任与前任
五、对上与对下
六、照抄照搬与开拓创新
七、报喜与报忧
八、讲套话与讲新话
领导境界
一、远见卓识
二、当机立断
三、宽厚包容
四、大智若愚
五、上善若水
大学精神
一、我国传统教育理念
二、大学精神的特征
三、塑造当代大学精神
文化价值
一、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四、文化与城市
五、文化与人生
大众传媒
一、传媒的特点
二、传媒的功用
三、传媒的改进
编后记
如何是好
自序
一、什么是成功的领导者
二、做官为什么
三、领导工作基本功
四、重在提升影响力
五、领导的最高法则
六、一把手是关键
七、既会干事又要懂事
八、求同存异的智慧
九、领导者的致命弱点
十、独断专行必然失败
十一、在骂声中成长
十二、有效地忙碌
十三、何时容易犯错误
十四、懂得见好就收
十五、品读三道奏折
十六、力戒语言腐败
十七、重建批评与自我批评空间
十八、如何善待人才
十九、文人何必相轻
二十、知识分子的弱点
二十一、聪明反被聪明误
二十二、有话好好说
二十三、做人的原则
二十四、保持善良天性
二十五、认识自己最难
二十六、学会学习
二十七、交友之道
二十八、常怀敬畏之心
二十九、幸福的哲学
三十、人生如戏
序言
任彦申同志在北京大学
任职十年,担任六年党委
书记。北京大学是藏龙卧
虎之地,当北大领导殊为
不易,更何况这十年是北
大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呢!
纵观历史,北京大学第一
把手多在内部或外部压力
下黯然离去,“好进不好出”
成为一种社会评价了。然
而,上世纪90年代,是北
京大学取得自身和平发展
的重要时期之一。当然不
能都归功于他,但他也有
一份不可忘记的贡献。他
调离的时候,许多北大师
生依依难舍,至今我还听
到一些北大人怀念他,这
真是不容易的事啊!
当年我就建议他写一本
书《北大十年》,写下自
己在北大的酸甜苦辣辛,
那将是中国大学教育难得
的“案例教育”。他坚决拒绝
。这其中的难处是可以理
解的。写成官样文章,鲜
活的经验与教训都没有了
;如实地写,左右上下都
碰不起。这就是市面上出
版的许多“回忆录”成了回忆
官方文件、失去其鲜活历
史价值之原因所在,这也
是中国人老付学费而难有
长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
我不死心,见面时常常重
提此事。可任彦申同志公
务繁忙,也难以提笔。现
在,他终于写出《从清华
园到未名湖》,邀我作序
,令我无上荣幸,也无上
高兴。
我认真地从头到尾读了
一遍。虽然许多话,我曾
听过,有的还听过多遍,
但读着读着仍不时拍案叫
绝,兴奋不已。好书!好书!
好书!
文如其人。他对党的事
业的忠诚,不是表现为做
党的文件的传声筒,不是
唯上级的话是从,而是以
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恪尽
职守。他一生为官,但绝
不是政客,更不是官僚。
他思维睿智、谈吐幽默、
为人宽厚,这是接触他的
人有口皆碑的。他说的是
自己的话,但闪烁着马克
思主义的光辉;他做的事
总有个性的烙印,但始终
与党中央保持着政治上的
高度一致。这样的干部是
不多的。任彦申同志在本
书中写道:“一个受人拥戴
的领导者,应当有声有色
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
,有情有义地交往。”我看
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领导
者。看他的这本书,写得
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
情有义。再加上一句:有
痛有痒。
有痛有痒地写作,说好
说,写不易。难怪孔老夫
子一生“述而不作”了。《从
清华园到未名湖》也回避
了许多酸甜苦辣辛的人与
事,但读起来,绝对有痛
有痒。任彦申同志是以自
己的人生感悟来写的,但
读者可以感受到句句都有
他经历的人事为依据。许
多话可以作为传世的格言
,读者们都可以联系自己
的经历和身边的人事获得
深刻的共鸣。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
,书名好像是回忆录,但
别当一般回忆录看。
这是一本领导科学著作
。不仅是大学的领导者,“
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的领
导者,乃至各行各业的领
导者,都值得一读,对改
进自己领导工作是绝对有
帮助的。
这是一本政治学著作。
政治家们应该如何认识大
学教育的社会功能、如何
领导和发展大学教育事业
、如何应对社会思潮和学
潮,以至如何认识和对待
知识、知识分子以及知识
经济……这里都有精辟的见
解,可供举一反三。
这是一本教育学著作。
大学教育自不待言,其中
许多观点对于各类教育也
有普遍的意义。
这是一本人才社会学著
作。不仅可以解青年学子
成才之渴,就是对已经成
才成名的专家学者也不无
教益。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社会
主义改革和改革者身心磨
难历练的历史书。
这是一本有相当学术深
度的书,又应是一本做人
处事的畅销书。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任彦申同志写的
处女作——《从清华园到未
名湖》!
导语
省部级高官的从政心得,这是一本领导科学著作。
本书内容丰富而深邃,可作为领导者的阅读书、领导科学的纲要书。
本书出版后南方周末就此书进行深度采访,反响强烈。 广受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公务员、和大学师生欢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吉评价本书: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有痛有痒。本书既展现了作者的真实思想,又保持了他独有的个性与锋芒,而这在官场中,仍是稀缺品。
后记
任彦申先生的《从清华
园到未名湖》一书出版以
后,读者反响之热烈,大
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现在
市场上有不少领导干部写
的书,其中有些书披露了
鲜为人知的事情,总结了
深思熟虑的经验,写出了
做人做事做官的感悟,在
存史、资政、育人方面颇
有价值,很受读者欢迎。
然而,不少领导干部写的
书,都是四平八稳的官样
文章,缺乏个性色彩和独
到的见解,名为“著作”,其
实不过是讲话汇总、文章
收编而已,甚至从“同志们
好”到“谢谢”、“散会”都一
仍其旧,讲的多是那些除
了自己之外谁都不感兴趣
的事情,自然令人倒胃口
。一些读者起初对任彦申
先生的《从清华园到未名
湖》一书也是作如是观的
,但随便翻翻之后却大感
意外,正如不少读者所反
映的,打开此书如清风扑
面,令人耳目一新,不忍
释卷,一口气把它读完。
此书独特的思想魅力,强
烈的思辨色彩,睿智简约
的语言,发自肺腑的感受
,每每让人有醍醐灌顶、
畅快淋漓之感。掩卷沉思
,时时被感动着,启迪着

新华社旗下的《现代快
报》把该书的部分章节专
门辟出“睿思”专版连载之后
,众多读者更是反响热烈
,共鸣切切,有的把报纸
剪贴下来,反复诵读;有
些热心人,把有些章节粘
贴在网上,让人共赏,更
是引来好评如潮;许多网
友的留言,发自肺腑,一
针见血,振聋发聩,让我
们这些看多了书稿似乎因
职业已经麻木的编辑们也
感受到了久违的惊喜,当
然还有感动。这些留言,
如今,网上还多有留存,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浏览,
恕不在这里一一罗列。但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本书
,没有做什么大张旗鼓的
宣传推广,仅仅靠媒体自
觉地推介,读者口碑的流
布,居然在零售市场有近
10万份的发行量。这在当
今的中国书业,是非常的
不容易,也让我们这些编
辑,有点喜出望外的欣慰
,甚至雀跃了。
后知后觉基于以上的经
验,我们多次劝说任彦申
先生,可否沿续《从清华
园到未名湖》的行文风格
,再就自己到江苏十年的
执政经历、从政遭际乃至
人生感悟做一概括提炼,
与读者分享。任彦申先生
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毕业
于清华,主政在北大,长
期在教育界担任领导职务
的任彦申先生,在2000年
的新世纪之初,到江苏履
新,担任省委领导。在江
苏不算太长的十年里,他
分管过宣传、组织、文化
、教育、科技、卫生、统
战等多方面的工作,作为
一个学者型官员或思想型
干部,平时以敢讲真话直
话为人称道,其思想特点
、行事风格、讲话特色,
自有其独到之处,许多讲
话,亲力亲为,往往给人
以别样新颖之感。《后知
后觉》一书,虽然仍是近
10万字的篇幅,但思想更
显犀利深遼,见识更显入
木三分,文风更显活泼老
辣,文字更显简约凝练。
书中内容涉及地域文化、
干部问题、大学精神、文
化价值、传媒改革等,大
都源自工作实践中的感受
,是从管理角度鸟瞰彻悟
之后的真知灼见,没有官
话套话场面上的话,更没
有隔靴搔痒言不及义东拉
西扯的废话假话,既能言
人所不曾言、不便言、不
敢言,又收放自如,适度
恰切,推心置腹,相照肝
胆,血脉贲张,睿智从容
,气沉势虹,无论从认识
层面上还是从操作层面上
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称之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
政论性大散文,绝非溢美
之词。尤为精彩的是关于
干部问题等章节,直言无
碍,光明磊落,掷地有声
,坦陈党内民主、文风会
风、政治体制等当下社会
最关切的问题,议论风生
,质朴无华,如行云流水
,精彩犀利处,酣畅爽利
,胸胆开裂,犹如惊涛拍
岸,往往令人有阑干拍遍
的神思飞越。
书稿看过,神思沉迷在
这样难得一见的肝胆文字
中,有不忍离去、一见如
故的亲切难舍。我们祈愿
,这样的表达,这样的思
考,这样的觉和悟,不管
先后,能够越多越好。我
们的时代,真是充斥太多
的空话套话了。
热切地期望读者,就此
书不吝指教,我们一定会
完整地转告作者。
编者
2010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领导科学著作
。不仅是大学的领导者,“
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的领
导者,乃至各行各业的领
导者,都值得一读,对改
进自己的领导工作是绝对
有帮助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
副院长 刘吉
本书做到了学理与哲理
的和谐统一。学理在本书
中包括政治学、管理学、
教育学,作者有很深很丰
富的学理基础和积累,同
时他又有一支很有“哲理”的
笔,他很哲理地把一个知
识分子、一个高级干部对
教育、人才、管理的感受
和体悟表达出来,不同层
次的人看了都会有启发。
——南京大学教授 徐雁
我喜欢读任彦申的书,
是因为他写文章如说话一
般,单刀直入,既有理论
智慧,又有人生经验。他
虽官场出身,但无官场习
气。此次他更以宏阔达观
的心态,更为淡定从容的
心怀,检讨烟雨人生,一
吐心中块垒,真是文如其
人!
——北京大学教授 张维

这是一本非常“真”的书
,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
,是读后令人掩卷沉思的
书。唯哲人能于斯。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教授 黄菡
任彦申是具有深厚学养
的高级领导干部,曾任北
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江
苏省委副书记。本书以“国
是”为重,以“民生”为念,
内容丰富而深邃,可作为
领导者的不读书、领导科
学的纲书。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
书记 张颢瀚
精彩页
我观清华北大
北大和清华无疑是中国两所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大学,而且特色鲜明,个性迥异,各具独特的精神魅力。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合并之风最盛时,有人曾建议把北大、清华合并起来,优势互补,文理兼长,认为如此必可组成中国高校中的一艘超级航空母舰,所向无敌。但这个建议遭到两校师生的广泛反对。的确,如果把北大、清华合二为一,不仅损失了“北大”和“清华”这两块金字招牌,丢掉价值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而且会磨灭两校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的负效应。我在北大工作时,一位领导同志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中国不能没有北大,但北大这样的学校多了也不行。
世人眼中的北大清华
因为北大和清华名声很大,社会各界对它们的关注度也格外高,有关北大、清华的人才怪杰、奇闻轶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一大热题,不仅知识界、读书人乐此不疲,即使和北大、清华从不沾边的人也常常发表一些奇谈妙论。下面不妨列举若干种流行的关于北大清华特点的说法:
北大是一首诗歌,清华是一篇论文。
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
北大的哲学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清华的哲学是:重要的是建设一个新世界。
北大洒脱狂放,外向力强;清华严谨务实,内聚力大。 北大重个性发展,清华重团队精神;北大管理松散,清华纪律严明;北大人喜欢一鸣惊人,清华人处世平和。
北大学生长短随意,清华学生整齐划一;北大学生奇才怪才多,清华学生成功率高。
这些说法,大抵是街谈巷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谈不上客观准确,也用不着统一认识。
其实,北大、清华都如同一部厚重的书,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绝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至于两校的精神,许多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如果非要简化地加以表述,难免不得要领,画了毛皮而丢了神韵。
北大人说北大
对于北大的校风、校格、精神、主义、传统、特色,北大的师生也在不断地研究概括,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描绘。下面选取一些北大人自己看自己的说法:
马寅初(曾任北大校长):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既然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在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鲁迅(曾执教北大):北大自有其值得骄傲的校格。“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
蒋梦麟(曾任北大校长):北大屡经风雨,至今仍巍然独存,绝非偶然之事,有两大原因: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我们有了这两种特点,因此而产生两种缺点。能容则择宽而纪律弛,思想自由则个性发达而群治弛。
P11-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