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横沔闲人识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复初//江峰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顾复初是一名有着非凡经历的成功实业家、发明家,他的创业经历纵贯半个世纪。波澜起伏的人生旅途故事,从童年的懵懂,到青年的坎坷,再有壮年的奋进,来到最后中老年的辉煌,展现出一代人永不屈服、壮志凌云的优秀品质。他的创业不但给自己带来了荣誉和富裕,同时,他的善举和反哺当地社会行为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失是一位慈善家。作为一位儿子或父亲长者,他也处处流露出儿女情长的柔情。顾复初的一生砥砺前行,与国同运。这本书是一个壮志铁汉的奋斗史,也是伟大祖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知识是力量,
思维成产业。
空想换实现,
奋斗方成器。
目录
一、父亲和母亲
二、逆袭
三、十五岁
四、人生第一桶金
五、自发户
六、父亲入狱
七、我入狱的始末
八、再忆1958
九、回周浦工作
十、政治任务
十一、极品燕麦粉
十二、制造猪鬃加工半自动设备
十三、逃税学习班
十四、三女儿生病
十五、父亲冤案再起波澜
十六、师傅陆工
十七、他们运动我生产
十八、小试牛刀
十九、爱人出山
二十、天兆探母
二十一、偶遇卫金祥
二十二、暗中相助
二十三、汤巷村率先创业
二十四、反目
二十五、加工最赚钱的水泵
二十六、S90、S120、S65
二十七、大三辊
二十八、逃跑
二十九、七年牢狱之灾
三十、狱中发明
三十一、在狱中为父亲平反
三十二、告密者去世
三十三、创办汤巷微型电线厂
三十四、为南极科考船造电缆
三十五、为何创办福利工厂
三十六、星火计划始建分厂
三十七、贵阳分厂
三十八、星火计划项目验收
三十九、一百二十万元的货被骗了
四十、我见到了国家领导人
四十一、没学成华西村
四十二、横沔第一个货真价实的民营公司
四十三、投资烂摊子
四十四、1997感悟
四十五、撤离贵池
四十六、沿北二分厂爱徒出事
四十七、科技示范村
诗词摘录
序言
在一次不经意的饭局中
,我听说了顾老先生的故事
。自听到顾老先生的故事后
,对原本飘香四溢的佳肴饭
菜我立即失去了兴趣,当天
回到家中,我太太问我在哪
儿吃的、吃的啥时,我竟一
时没想起来当天一桌子的菜
都有啥。我非常敬佩故事中
的顾老先生,开始憧憬着有
朝一日能见到这位故事中的
“奇人”,当面听他讲讲他的
传奇人生,随便一段都好。
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天
爷果然眷顾我。顾老先生的
女儿告诉我,顾老先生想请
人帮忙整理下他的文稿,因
为他想把自己之前写的一些
杂文汇总,再做一些补充,
然后请出版社出本书。听到
这个消息,我毫不犹豫地接
下此忙,心中一阵窃喜。
顾老先生是一位平易近
人、性格豪放的老人。当我
第一次与顾老先生见面,刚
一落座,顾老先生就递给我
一根烟,笑眯眯地称呼我老
师,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般地
舒服。吞云吐雾间,虽然我
不能完全听明白他的地道上
海浦东方言,但在他的讲述
中,我还是能感受得到顾老
先生缜密的思维和广博的爱
心。
像顾老先生这个年龄的
绝大多数老年人,平时要么
在麻将桌上智斗江湖,要么
在各大广场舞动人生,要么
在祖国各地阅尽山河,可佝
偻着腰的顾老先生几乎每天
都要去他的工厂和技术人员
研究一个又一个技术专利。
一开始,我很难明白到底是
一股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如此
执着。后来,通过他的叙述
,再参考他的手稿,我才最
终明白之所以顾老先生能成
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
者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绝不是偶然,顾老先生是
一位非常自律和有强烈追求
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身上有
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特
别是在当下对我们年轻人来
说。
有幸能为顾老先生整理
书稿对我来说绝对不是什么
苦差事,相反却让我意外地
收获很多。在整理这本书的
书稿时,我内心一直对顾老
先生充满感谢之情,因为正
是我们的国家有像顾老先生
这样的前辈,我们这些后辈
才能幸福地过上越来越好地
生活。在我看来,这本书不
是顾老先生个人文章的汇编
和个人回忆,而是他所生活
的整个历史阶段的真实记述
,这段历史将近百年,波澜
壮阔、气象万千。真心希望
这本书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些
有益的收获和不一样的思考

江峰
2021年11月16日
导语
本书从选文成文时间为序,记录了作者波澜起伏的人生旅途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成长奋斗历程,从童年的懵懂,到青年的坎坷,再有壮年的奋进,来到最后中老年的辉煌。文中展现了这一代人永不屈服、壮志凌云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为一位儿子或父亲长者的儿女情长的柔情一面。作者的一生,与国同运,砥砺前行。
精彩页
一、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顾秋月、母亲曹林珠,他们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信仰“信、望、爱”三德,在我心中他们是我一生的骄傲和永远学习的榜样。我的父母亲不仅让我在动乱的年代里度过了没有烦恼的童年,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教给了我奋发图强、乐善好施的做人原则,让我一生受益。
我是地道的上海人,出生在1937年,那一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一事件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把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拉向了水深火热之中。可彼时我们家在父亲的努力劳作下,却已拥有了七间大瓦房、六间草房,还有四十亩的土地的资产,这四十亩土地有十五亩用作自耕田,其余二十五亩我们把它租给了附近的农民。除此之外,还有两台柴油机,一台十二马力,另一台十马力;一台六呎车床;两台六时口径的水泵;两条大木船,一条是五吨的,另一条是两吨的。这些资产在当时的上海肯定称得上是小康之家。其实,这些机械设备就是我家发家致富的本钱,在当时那个农村社会里,敢于购置机械设备,组成亦工亦农的家庭企业、发展地方工业是公认的大胆之举。这就是父亲的过人之处。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利用购置的柴油机等设备成立了“锦兴碾米厂”,他靠机械为别人碾米磨粉、抽水抗旱,每年碾米大约600吨、磨粉大约200吨。繁忙季节他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来,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如此的辛勤劳动,年复一年持续到1949年。无师自通的父亲不满足于碾米、磨粉、抽水抗旱这类常规经营,他又购买了一台英国产的二手车床。这等于说,父亲没有停留在仅仅使用机器的阶段,而是进入了自己制造机器的阶段。他筹建了一个小型的铸造工坊,在自家院里组建了熔铁炉用来铸造机器的毛坯零件,然后再利用车床加工成正式零件。这个机械加工作坊除了制造草绳机等主要产品外,还面向社会提供柴油机维修服务,服务范围东至祝桥、邓家码头,南至六灶、新场,北至御桥、秦镇。由于父亲的诚信经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了社会公认的实干家。
母亲一手管理着家里十五亩的自耕田,母亲将这十五亩土地分成两半,根据情况雇了3~6名临时工(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却成了我家后来被批斗的证据)进行耕种,以水稻、小麦和棉花轮番耕种,这样我们家就实现了粮食自给、棉布自织的传统家庭生活。
如今我已八十好几,很多事情都已淡忘,可回忆起童年,父母的音容笑貌和沧桑的背影依然犹在眼前。父母双亲每日劳作的情形让我从小就非常直观地知道幸福的生活来自努力的工作。特别是我的父亲,他对机械技术的投入和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