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潍坊风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分类
作者 安丽哲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研究潍坊风筝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图书,也是作者对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地方性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特质的学术思考。内容包括:风筝的起源与世界风筝文化,潍坊风筝产生的地理与人文环境,潍坊风筝的分类与制作工艺,潍坊风筝世家与“雅俗”风格的变化,潍坊风筝的功能变迁与复兴策略,潍坊风筝的传统产业模式及其传承,“国家在场”与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风筝的起源与世界风筝文化
第一节 风筝的起源与世界性传播
第二节 中国风筝的主要流派与传承状况
第二章 潍坊风筝产生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第一节 潍坊的地理与气候环境
第二节 潍坊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第三章 潍坊风筝的分类与制作工艺
第一节 潍坊传统风筝与现代风筝
第二节 潍坊风筝的程式化题材与文化涵义
第三节 潍坊传统风筝的制作工艺
第四章 潍坊风筝世家与“雅、俗”风格的变化
第一节 潍坊风筝世家与“雅、俗”之分野
第二节 城乡融合与“雅、俗”风筝文化的变迁
第五章 潍坊风筝的功能变迁与复兴策略
第一节 历史功能论与风筝的功能演变
第二节 市场需求与风筝产品的分化策略
第三节 技术革新是传统工艺的生存策略
小结
第六章 潍坊风筝的传统产业模式及其传承
第一节 多种产业模式共存的杨家埠风筝业
第二节 不同生产方式对地方传统产业传承的影响
第七章 国家视野下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进入国家视野的潍坊风筝
第二节 情境营造与潍坊风筝的传承
结语 潍坊风筝发展的三个趋势
后记
序言
王文章
伴随着新世纪的开始,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
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上
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
局面。
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党中
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和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在各
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体制、机制从无到有,逐步
建立起来,并已发展为比较
健全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
传承人保护制度。在进行全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
的基础上,国务院已公布了
三批共1219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公
布了三批1488名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各省、市、自治区也
公布了省级保护名录项目
8566项,代表性传承人
9564名。我国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已从十多年前
的单个的项目性保护,走上
了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
依法保护阶段。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保护的意
义越来越被人们所普遍认知
和理解,人们越来越珍视优
秀传统文化,全社会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
程度、参与热情越来越高,
全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
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围绕着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
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得到
了进一步加强。现在,全国
已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出台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条例。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方式方法和方针、原则逐
步完善和确立。在总结保护
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
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
产所具有的恒定性和活态流
变性的基本衍变规律,并在
此基础上,认识到对于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既
不是使它凝固不变,也不是
人为地使之突变,而是要让
它按照自身的规律去自然衍
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
遵循其本体规律。近些年来
,我们提出的抢救性保护、
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
多种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施
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在保护
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同时
,在准确认识、总结和把握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特征的
基础上,确立了保护工作的
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
发展。”确立了保护工作的
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
结合、讲求实效。”保护方
针和原则的确立,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发
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是资金投入进一步加
大,机构队伍基本建立。截
至2011年,不包括地方财
政资金投入,仅中央财政已
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经费14.3876亿元;2012
年,中央财政转移地方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增长至
6.2298亿元。全国31个省、
市、自治区均成立了省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6
个省、市、自治区文化厅(
局)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处(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基本建
立。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
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近十
年来,北京和全国各地陆续
举办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展演及保护成果展,
对于社会公众认知非物质文
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意义起到
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三
年来,主要的展演活动如
2009年文化部在北京农展
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
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巧
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
大展”,2011年在中华世纪
坛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
,2012年初文化部等部门
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成果大展”等都引起轰动,
增强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六是国际合作和交流不
断加强。2004年,经全国
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第一
批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我国在四川成都成功举
办了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
产节。截至2011年11月底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总数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
选项目最多的国家。2012
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
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际培训中心在中国(北京
)正式成立,这表明了国际
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在充分肯定我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的同
时,也必须看到,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不
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生
存濒危的境况还没有得到根
本解决,仍存在传承人年老
体弱,人走歌息、人亡艺绝
的现象;在保护工作中,重
开发、轻保护、轻传承的问
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
开发、盲目开发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的现象仍有发生;
一些地方对保护工作认识不
到位,保护工作不落实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