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被称为中国的“上古三代”,延续了将近两千年。从传说中的上古圣王到谱系清晰的天子诸侯,历史的脉络从此清晰起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也由此奠定。
穿越上古历史的风烟,回望中华文明的起点。胸怀天下的人们不断开拓进取,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荣滋长.不断碰撞、交流、融合.造就了今天博大深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少年简读中国史(夏商周)/阅读伴成长工程系列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时萧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夏商周被称为中国的“上古三代”,延续了将近两千年。从传说中的上古圣王到谱系清晰的天子诸侯,历史的脉络从此清晰起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也由此奠定。 穿越上古历史的风烟,回望中华文明的起点。胸怀天下的人们不断开拓进取,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荣滋长.不断碰撞、交流、融合.造就了今天博大深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目录 引言 【夏】 九州传说:大禹的足迹 最早的中国:二里头 权力传承:禅让的真相 【商】 族群的起源:玄鸟神话 迁都为哪般:发现殷墟 红妆与武装:妇好 诸事问鬼神:甲骨文 农牧之事五谷六畜 匠人营国:城市与文明 青铜的颜色:吉金 大象都去哪儿了:环境的变迁 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 【周】 牧野洋洋:武王伐纣 闲来垂钓碧溪上:姜太公 宗子维城:分封制与宗法制 郁郁乎文哉:周人的礼乐 体国经野:国人与野人 古典时代的战争:兵车行 风雅颂:诗经的世界 比德于玉:美石的价值 子子孙孙永宝用:金文 文武之道:君子六艺 天人之际:星象与人事 烽火戏诸侯:幽王与平王 春秋这部书:鲁公家事 圣人与常人:千秋孔子 尊王攘夷:齐桓公的功业 泓水之战:宋襄公的仁义 大器晚成:晋文公的崛起 问鼎中原:楚庄王的野心 外交辞令:侯马盟书 只今惟有鹧鸪飞:吴越争霸 陪臣执国命:权力的转移 战争的艺术:孙子兵法 大秦帝业的起点:商鞅变法 铁马金戈:胡服骑射 纵横天下:苏秦与张仪 历史的拐点:长平之战 道术为天下裂:百家争鸣 万世资灌溉:李太守的都江堰 夏商周大事年表 序言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 史的早期阶段。那时,人 们逐渐摆脱了对自然的极 大恐惧,把注意力更多地 投人人间社会。那时,广 袤的中华大地上遍布星星 点点的文明火苗,古老的 部族互相争斗、交融,建 立了最初的王朝。那时, 人们仰望满天繁星。用双 脚丈量大地河川,把浩瀚 宇宙投射到凡俗世界,也 让思想上升到高远的星空 。 这一段历史前后延续 了约1800年,波澜壮阔 ,风起云涌。从圣王尧舜 禹的传说故事,到被殷墟 遗址证实的商王传奇,当 牧野之战为周代灿烂的礼 乐文明奠基,历史从此进 入了新时期。周天子的朝 堂上,诸侯们恭谨有礼, 稳定的天下秩序得以确立 。当骊山的烽火燃起,西 周王朝崩溃,平王的车驾 从关中平原转移到了天下 之中的洛邑。文王武王的 荣光早已黯淡,天子的威 权无声坠地,接下来的五 百多年里,广阔的天地成 了诸侯们纵横驰骋的舞台 。旌旗猎猎,战车隆隆, 战士奋勇,骏马嘶鸣,自 成势力的春秋大国互相征 伐不休,在周天子的旗号 下称霸一时。 到了战国时期,七雄 并起,历史进入了白热化 的权力争夺阶段,既有你 死我活的战场,也是人类 群星闪耀之时。这是生产 大发展的时代,冶炼炉里 熊熊燃烧的火焰,让铁器 逐渐取代了青铜,人们得 以从土地上获得更丰厚的 产出,进一步滋养了城市 文明,思想也丰富活跃起 来。那时,有吴起、商鞅 的变法图强,有张仪、苏 秦的纵横捭阖,有白起、 廉颇的战场交锋,还有诸 子百家的思想碰撞,直到 大秦帝国一统天下。这一 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 文化里,滋养了中华文明 博大深厚的精神气质,至 今元气淋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古今。历史像一条蜿蜒的 长河,曲折流动却永不停 息。它带走了往昔的荣耀 和辉煌,涤荡了千古的热 血与悲欢。无论是战场上 的喊杀,还是朝堂上的论 辩,所有的喧嚣和躁动都 归于沉寂。无论是高耸的 楼台,还是昂扬的车驾, 所有的浮华和绚烂都深埋 在土里。那时候,有多少 坦荡的胸襟,就有多少阴 谋密计,当大国争斗的烽 烟消散,奔走争雄的人们 也化成了尘泥。然而干百 年来,生生不息的人们始 终坚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 ,在这里劳作、生产、奋 斗、牺牲,留下了深刻的 足迹,也创造了属于自己 的传奇。 让我们一起上溯4000 年,回到那个遥远的世界 ,巡礼这段将近2000年 的时光,感知中国历史的 青年时代。 导语 本书选取上古尧舜禹时期、夏、商、周共180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充分尊重史实记载,并选取考古出土资料,图文并茂、材料丰富,为读者梳理上古时期的历史脉络,了解我国先民创造的早期中华文化以及其最初的演变过程。所选主题由神话传说、传世器物、名胜遗迹等引入,深入浅出,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精彩页 九州传说:大禹的足迹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汴河怀古》,他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大禹的功绩相提并论,可见评价很高。几千年以来,大禹治水的事迹介于传说和历史之间,一直被世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里人所共知的一个精神标志。 传说在帝尧的时代,天下还没有安定。那时候,人们所掌握的生产力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承受,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河流改道引发的洪水泛滥。在我国历史上,黄河改道就经常引发水灾,治理水患也是历代都要慎重对待的大工程。泛滥的大洪水过后,野生植物恣意生长,动物也繁衍得十分兴旺,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打击,粮食供应不上。帝尧非常忧心这种局面,于是启用了舜来治理水患。舜委派益管理火,益通过放火烧山来驱逐野兽。而大禹则带领人们兴修水利,使得诸多河流各归其道。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代,通过集中管理珍贵的生产资源并调配人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洪水退去以后,环境改善,人们才能安心发展生产。据说,大禹潜心治水八年,一心扑在工程上,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由于治水功绩卓著,大禹受帝舜的禅让继承了帝位,他在阳城建都,开创了夏朝,因此也被后人称为“夏禹”,和尧、舜一起被尊为上古的圣王。去世以后,大禹被埋葬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当地现在还有大禹庙、大禹陵和大禹祠,历代祭祀不绝。 今天,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几乎遍布全国。在安徽省蚌埠市淮河东岸,涂山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为“禹会”的村子。现如今,它只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普通小村落,但据传数干年前,大禹正是在这里大会天下诸侯,确立了部落联盟首领的身份,当时参与集会的大小诸侯不计其数。 上古时期,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部落是基本的社会单位,不同的部落之间为了生存或者对抗共同的敌人而形成了联盟,在一个强大首领的领导之下组织生产生活,甚至和其他群体进行战争。20世纪80年代初,禹会村就发现了距今四干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找到了一处规模很大的盟会场,认为它和史书记载的大禹盟会诸侯有关联。其中有一个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的祭祀台,相当于五个标准篮球场大小,上面有南北长达百米的白土面,这是专门为了开展祭祀活动而建造的神圣场地。祭祀台的中线上还分布着烧祭面、方土台、“一”字排开的35个柱坑等附加设施,形成了完整的祭坛,这证明盟会过程中曾经进行过非常复杂的礼仪活动。在台基的西边,有一条百米长的通道,当时,人群从这里进出祭台,有专人进行严密的组织和次序安排,那场景一定是神圣而庄严的。在祭祀台基旁边的祭祀沟里,还发现了大量的草木灰,火烧过的兽骨、磨石、祭祀用具以及专为祭祀活动而制作的陶器等物品,这些东西向数千年后的我们展示了当时宏大的祭祀活动的丰富细节。 禹会村遗址发现的陶器造型各异、风格多样,考古学家认为它们包括了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地区、山东地区、苏北地区、江浙地区、湖北地区等不同区域古文化的特点。这些陶器都是为了这次盛大的盟会而专门制作的礼仪用具,它们的存在证明曾经有来自各地的人们在这里汇聚,并参加短期的盟会活动。我们知道,陶器很容易损坏,出远门是不适合大量携带的。大概各地首领的随从人员中,有专门制作陶器的工匠,在盟会活动期间,匠人们会为参加祭祀而专门制作具有各自风格的器物。很多陶器烧制得非常粗糙,仅仅是基本成型而已,耐用程度远远达不到实用的要求,可以确认完全是仪式用品。简易的工棚式房子只能遮风挡雨,面积从十几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房子没有固定的门,仅仅只有简单的墙和柱子作为支撑,房子里的地面也没有专门加工修整过,室内缺少固定的生活设施。这些都证明房子是在举行仪式活动的时候,专门建造供人们短期居住而留下的。 想象盟会当时的场景,整齐的队伍排列在祭台前面,被高高举起的不同颜色的旗帜随风飘扬,首领们操着南腔北调,携带着当地特色的祭品和器具,汇合到大禹麾下。根据司仪的安排,他们鱼贯而人,站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祭台上,各色祭品在祭桌上陈列整齐,造型各异的陶器里盛满酒浆,作为牺牲(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的动物也码放在一边,祭祀的火堆熊熊燃烧,缭绕的烟雾向上升腾,即将为人间的圣王沟通上天。那个时代,人们相信,首领是上天选择的,他们通过祭祀来获得上天的指令。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