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为黄裳先生的译文《哥略夫里奥夫家族》。
《哥略夫里奥夫家族》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讽刺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代表作品,黄裳译。这本小说里的人物,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典型。全书以七个故事为线,即可单独阅读,又串成一部俄国乡村地主家庭由盛而衰的景色。
译者黄裳学识渊博,笔触细腻,尤擅散文,以流畅文笔译述风物景色,如诗如画,以灵动文字迻译人物话语,如响如唱,堪称经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裳集(译文卷Ⅳ哥略夫里奥夫家族)(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罗斯)谢德林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卷为黄裳先生的译文《哥略夫里奥夫家族》。 《哥略夫里奥夫家族》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讽刺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代表作品,黄裳译。这本小说里的人物,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典型。全书以七个故事为线,即可单独阅读,又串成一部俄国乡村地主家庭由盛而衰的景色。 译者黄裳学识渊博,笔触细腻,尤擅散文,以流畅文笔译述风物景色,如诗如画,以灵动文字迻译人物话语,如响如唱,堪称经典。 目录 第一部 家族会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部 好亲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部 家族的清算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四部 小甥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五部 荒唐的家庭乐趣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六部 荒寂的邸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七部 结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译后记 导语 《黄裳集》整理了黄裳先生毕生著作,展示黄裳毕生辛勤笔耕的多方面实绩,《黄裳集》分创作卷、古籍研究卷、译文卷和书信卷四大部分,将作者生前已出版各书,大致按出版时间先后分门别类编入各卷,是目前黄裳先生最全面的作品集。 《哥略夫里奥夫家族》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讽刺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代表作品,这本小说里的人物,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典型。 后记 卢那察尔斯基写过一篇 关于谢德林的文章,在指出 他是属于出生于十九世纪后 半期觉醒得最早的俄国作家 中间的一个以后,接下去提 出了一连串问题,设想了最 早的觉醒者面对严峻的生活 现实可能采取的种种不同对 策。看见了黑暗的现实以后 ,是用沉默加以隐瞒、或虽 能大声疾呼但对人民的觉醒 并不抱有真正的希望?或虽 英勇地进行了战斗,却怀着 悲观的殉难者心情,不相信 这种努力会使现实产生任何 微小的改变?甚或去找一个 能使自己安度一生的“好职 业”,在现实面前闭起双眼 ,却以得能保持清醒的良心 而聊以自慰?……卢那察尔 斯基认为,谢德林是一个非 常勇敢的人,但并不是一个 浪漫主义者,他是一个十足 的现实主义者、实干家。怎 样从这个停滞时期的绝境中 挣扎出来而又能保持自己的 尊严,谢德林必须面对并回 答这个严峻的问题。 米哈依尔·叶夫格拉福维 奇·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一 八二六一一八八九)出生于 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从小就 接触了农奴制的种种罪恶表 现。他在为权贵子弟所设立 的学校里学习,接受了别林 斯基的影响,并开始写作, 不久就遭到逮捕和流放。流 放的生活使他能写出外省散 记这样的作品,得到车尔尼 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 热情的赞赏。他们从作品中 看出作者对人民的爱,并称 外省散记为一本高贵、出色 的书。 谢德林后来参加了著名 的现代人和祖国纪事编辑部 工作,并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赢得了高度的“赞赏”。反 动报纸的“评论”说,“祖国 纪事不是别的,就是谢德林 。” 在一八六八一一八八四 年祖国纪事工作时期,谢德 林发表了许多重要作品,长 篇小说《哥略夫里奥夫家族 》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 的单行本出版于一八八。年 ,但更早发表的是作为特写 的几章。这几篇特写曾引起 屠格涅夫很大的兴趣,鼓励 作者完成一部长篇,继续把 约杜施卡的功业描写下去。 谢德林还曾为先后写成的几 篇特写拟题为一个家族的历 史片段,说明了作品产生的 过程。 哥略夫里奥夫家族描写 的是六十、七十年代俄国地 主庄园和生活在这里的形形 色色的人物。这曾是当时许 多作家注意集中的题材,是 现实生活给作家提出的课题 。描写这个题材的不同作家 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从旧垒 出来的叛逆者。他们都清楚 地知道旧垒必将倾圮,它的 旧主人必将灭亡。但他们是 怀着不同的感情面对这一现 实的。有的作家如屠格涅夫 ,当描写这些场景时,就不 能不使人感到其中含有一种 浓郁的低回、依恋之情。通 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无 情地鞭挞了俄罗斯农奴制的 屠格涅夫的美丽的画笔,给 我们留下的景象,在谢德林 的笔下是看不到的。读者看 到的是更阴冷、绝望的农奴 主的必然没落的命运,几乎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预防、阻 止这必然的没落。他写下的 绝不是挽歌,他对自己出生 的阶级是充满了仇恨的,因 此可以认为,在叛逆者群中 ,他是更为清醒、坚决的。 他写出了在农奴制的制约下 ,“贵族之家”里不可能产生 任何真正的人,这些道德败 坏的地主家族的成员只能相 继死亡.随以具来的则是这 一制度的彻底崩溃。他用艺 术家的画笔达到了这个结论 ,一个严酷但有极大说服力 的结论。 谢德林在作品中创造了 约杜施卡这个深刻完美的艺 术形象。作家用全力集中概 括了他所痛恨的丑恶品质— —掠夺、奸诈、伪善、贪婪 。他把最强烈的憎恨倾注于 他所塑造的这个人物身上。 这就使约杜施卡在文学的画 廊里成为使人不易忘记的突 出形象。列宁非常喜欢谢德 林的作品,曾多次在斗争中 引用约杜施卡来抨击政治上 无耻的两面派、变节者。这 就足以说明.艺术典型的生 命力是强大的,几乎不因时 日流逝、时世变迁而有所减 色。同样也可以说明,谢德 林这部重要作品至今仍有其 存在的充分的理由。 译者 精彩页 第一章 安东·瓦西里耶夫,一处辽远领地上的总管,正在向他的女主人阿丽娜·彼得洛芙娜·哥略夫里奥夫报告到莫斯科去的经过。他是去向那些用缴税的方式向她买得在城市里的居住权的农奴们收取税款的。等他报告一完,她就吩咐他可以退下了,可是他却踌躇着不肯就走,就像还有些别的话想说似的,不过又拿不定主意说出口来。 阿丽娜·彼得洛芙娜对她那些奴仆们的了解实在可以说是透彻之至的;就连他们极细微的一些表情她也懂得是什么意思,甚至他们心眼里转着什么念头她都摸得出来。这样,她的管家的态度就立刻引起了她的不安。 “还有什么话要回?”她一眼盯住他问道。 “没什么,”他躲躲闪闪地回答。 “别扯谎。准有什么事的。我一瞄你的眼神就明白了。” 安东·瓦西里耶夫还是不肯说,照样不住地调换着左右脚。 “到底是什么?跟我说!”她厉声说。“说啊,说啊!别跟一条狗似的浑身摇摆,你这个是非精!” 阿丽娜·彼得洛芙娜喊起她的管家和用人们来总喜欢用他们的绰号。她管安东·瓦西里耶夫叫是非精并不为了发现他背地里爱说坏话,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嘴不稳罢了。 他所经管的那块领地的中心地带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村镇,镇上是开了不少酒店的。他就专喜欢在酒店里喝碗茶,再把他的女主人的威势吹上一通。吹着吹着,有时候就不知不觉地把秘密漏了出来。他的女主人手头上总不断地揽着件官司,于是她的心腹人的多嘴多舌就往往把她的锦囊妙计在没有执行之前给漏了出来。 “是的,我还有话要回,”安东终于嗫嚅地开口了。 “什么事啊?”阿丽娜·彼得洛芙娜激动地问道。 一个有权势的女人,再加上一份特别丰富的想象力,她马上就在心里想象出各式各样不如意的挫折和对抗,这种想头一下子就完全抓住了她,于是脸也白了,从椅子上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斯蒂潘·乌拉地米里奇在莫斯科的房子卖掉了。”安东停了一下以后说道。 “嗯?” “卖掉了。” “为什么?怎么会卖掉的?跟我讲。” “我猜是为了债务。当然不会是为了别的好事。” “我猜是警察衙门、法院卖掉的。” “我想是的。他们说是在市场上八千卢布拍卖掉的。” 阿丽娜·彼得洛芙娜沉重地一下子坐在她的安乐椅里,两眼直直地盯着玻璃窗。她给这个消息弄昏了,看起来有好一会儿就像失去了知觉似的。就算她听到了斯蒂潘·乌拉地米里奇弄死了什么人,或者哥略夫里奥夫的农奴造了反,在她的领地上不肯替她工作了,或者是农奴制度已经废止这样的消息,她也不会震动到这个地步。她的嘴唇发着抖,眼睛木然地望着远处,可是什么她都没有瞧见。甚至连那个在围裙下面藏着什么东西从窗口跑了过去的小女孩杜尼亚施卡她都没有看见;她也没有看见那个小女孩一眼看到女主人马上就站住脚,车转身子,偷偷摸摸地逃到原来的地方去。像这种可疑的举动照例不管在什么时候被发现,准会引起一场彻底的盘查的。最后阿丽娜·彼得洛芙娜恢复了清醒,说出了这么句话来: “这个玩笑可开得不坏,我得说。”这句话说完以后,接着又是好几分钟有着不祥兆头的沉默。 “这么说警察把房子卖了八千卢布?”她又问了一遍。 “是,太太。” “他就这么着把遗产弄掉了!好啊!这个恶棍!”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