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达斡尔族书面文学概论/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研究系列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托娅//阿茹汉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时间维度对达斡尔族书面文学进行整体性观照,厘清了达斡尔族书面文学发展的总体路向及其价值意义。下编以经典作家与作品为核心内容展开考察,围绕其发展变化与审美表现,探寻了达斡尔族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写作特质和气质品格。 作者简介 托娅(1958—),女,蒙古族,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出版《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论》《内蒙古自治区小说史》《达斡尔族报告文学与戏剧文学研究》《达斡尔族文学史略》(合著)等多部研究著作。 目录 上编 书面文学的基本轮廓 一 书面文学的发生与来源 二 当代诗歌的精神向度 三 小说的成长与审美视界 四 异军突起的新时期长篇小说 五 散文的民族观照与创作进程 六 儿童文学的起步和展开 七 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 八戏剧与影视文学的生成 九 文学批评与理论建设的总体走向 十 民间文学、文人书面文学作品的搜集、翻译和整理 下编 民族视阈下的个案阐释 一 母族根脉催育的斑斓诗情 (一)与主流话语和谐共生的颂歌与赞歌 (二)乡土淳美的自然抵达 (三)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 (四)来自女性诗歌群体的歌唱 二 置身民族文化血脉的光荣与梦想 (一)新生活的快乐唱颂 (二)以理想之光烛照世界 (三)民族亲情的吟唱与呈现 (四)穿行于写实和意识流之间 (五)以写作重构达斡尔民族精神 (六)生命主题的多重面相 (七)性别视域的穿透与表达 (八)梦想家园的诗意想象 三 认同与感伤缠绕的民族书写 (一)为了我身后的这个民族 (二)不敢相忘的是达斡尔这个族名 (三)生命的求证与喝彩 (四)以美引真臻于善 四 抒写我们自己的民族与未来 (一)激情年代的新人新事新思想 (二)重返生命历史的记忆 (三)用奉献诠释平凡中的伟大 (四)民族历史的英雄叙事 (五)低谷中的生机与希望 附录 达斡尔族当代作家作品(集)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达斡尔族书面文学在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概念阈 定 达斡尔族书面文学作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 要一极,以其勃勃的生机 与活力,彰显出中国少数 民族文学生成的多源性与 美学形态的丰富性。特别 是新时期以来,达斡尔族 书面文学为当代中国少数 民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注 入了鲜活的原初力量,成 功展示了达斡尔民族形象 ,张扬了达斡尔民族精神 ,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 学的多元共生共荣。需要 我们正视的是,达斡尔族 文学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 被静观、被点缀的境遇, 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话 语建构中作为“缺席的他 者”,“长期游离于作为权 利话语象征的中国文学史 的历史记忆或文化想象之 外”①。而且,达斡尔族 书面文学又是目前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最为薄 弱的一环,其弱势状况已 成为学界的共识。究其包 括达斡尔族书面文学在内 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学被淡 化、被疏漏的根由,有学 者认为源于两个方面:一 是“主流话语的冷漠或居 高临下的言说状态”,二 是“批评者主体意识薄弱 ,以及自身批评话语的陈 旧或批评思维的惰性和惯 性”②。这种现状,某种 程度上又以一种相对“稳 定结构”③制约着少数民 族文学及达斡尔族文学的 再发现。在此背景下,努 力突破达斡尔族书面文学 长久以来被忽视、被搁置 甚至“淡出文学史视野”④ 的状态,对作为达斡尔民 族精神与文化重要载体的 书面文学做出最基础性的 研究,对达斡尔族书面文 学的审美特征及其叙事经 验加以梳理和总结,其价 值是无可置疑的。归纳而 言,达斡尔族书面文学研 究的多重意义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方面:一是现实意 义。开创达斡尔族书面文 学研究领域,为达斡尔族 文学研究学科的创建和拓 展奠定基础,加深并增进 学界对达斡尔族书面文学 的认识,特别是对改善当 下社会语境下达斡尔族书 面文学及其文化生态持续 恶化现象有所补益。二是 美学意义。文学批评是文 学创作的动力与借镜。达 斡尔族书面文学在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中出于 文学之外的诸多因素而被 “政策性批评”的现象,常 常使得达斡尔族作家期望 与其他民族作家“对等批 评”的内心诉求无从实现 。因此,我们在前人研究 基础上,将以往弥散的个 案研究加以整合,力求克 服其中的偏颇与不足,使 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 并深入其内里,挖掘达斡 尔族书面文学的审美新质 ,勾勒其总体思维进路, 以推促达斡尔民族文学的 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三是 文学史意义。从历史演变 角度,通过对历史发展进 程中达斡尔族书面文学的 理论概括,对达斡尔族晚 清文人书面文学再到当代 作家文学所呈现的达斡尔 民族精神版图的描述,确 立达斡尔族作家与作品的 价值意义,并力求创造一 种共识,使达斡尔族文学 早日取得进人“公共空间” 的话语权。 我们从研究价值和意 义再回到达斡尔族书面文 学的本体。在确定“达斡 尔族书面文学”的基本概 念之前,先对与达斡尔族 书面文学有着密切关联的 “少数民族文学”做出申说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 久远的历史,但“少数民 族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 ,被学界认为是一个当代 性事件。文学家茅盾在 1949年10月《人民文学 》发刊词里,提出要“开 展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学 运动,使新民主主义的内 容与少数民族的文学形式 相结合”①。可以说,这 是“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 第一次被提出。当然,茅 盾的最初目的不是提出概 念,而是倡导少数民族的 文学运动。之后,关于“ 少数民族文学”所包含的 意义,学术界在漫长的探 索和认知过程中形成了多 种见解。何其芳在1961 年提出过“判断作品所属 民族一般只能以作者的民 族成分为依据”②的观点 。新时期初,《光明日报 》等报刊对此再次展开讨 论。梁庭望、汪立珍、尹 晓琳主编的《中国民族文 学研究60年》将这场讨论 的观点归纳如下:一是内 容决定论。作品是否属于 某一民族的文学,决定因 素是题材、主题、情节、 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 和风格。二是形式决定论 。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 体裁和民族语言是决定民 族文学属性的关键。三是 形式、内容决定论。民族 文学的属性除题材、主题 、情节、形象和风格之外 ,在结构、体裁和民族语 言方面也必须有所体现。 四是创作主体、内容决定 论。这种观点认为,作品 属性的关键是创作主体的 民族身份,其次是题材、 主题、情节、形象和风格 ,两者缺一不可。五是创 作主体决定论。作品的族 属完全以作者的民族身份 为依据,换言之,就是以 作者的民族成分判定其作 品的族属①。最终,“创 作主体决定论”得到多数 学者的认同。毛星、刘宾 、吴重阳、梁庭望、张公 瑾、李鸿然、张志忠等专 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② ,对此也都有深入研究。 “少数民族文学”的内 涵与概念一经确定,“达 斡尔族书面文学”的指涉 就不言而喻了。达斡尔族 书面文学,是与“达斡尔 族口传文学”相对应的一 个表述概念。如果以“创 作主体决定论”为标准, 即以“作者的民族成分判 定其作品的族属”推及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